我的法规 最新法规 点击最多  失效法规 资料下载 法规解读 下载绿色版 法规搜索
 法规分类
    Loading...
 热点专题
【企业会计准则】
CPA考试法规汇编(2015)
IPO相关法规
电子商务法规汇编(2014)
二手房买卖
公司法及司法解释汇编(2015)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法规汇编(2015)
借款担保法规专辑(2014)
境外上市相关法规
民间资本法规专辑(2014)
上海自贸区政策汇编(2014)
外汇管理法规(2014)
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
征收拆迁补偿法规专辑(2014)
 
   首页 > 财经相关法律法规 > 财经相关法规-其他 >
法规内容  本文仅供参考,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发文标题: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加快信息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的通知
发文文号: 温政办[2016]24号
发文部门: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时间: 2016-3-20
实施时间: 2016-3-20
法规类型: 财经相关法规-其他
所属行业: 所有行业
所属区域: 温州
阅读人次: 1765
评论人次: 0
页面功能:
  • 加入收藏
  • 关闭
发文内容: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温州市加快信息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3月20日
  温州市加快信息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
  为深入贯彻省市有关信息经济和信息化战略部署,全面加快推进我市信息经济发展,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指导意见》(浙政发[2014]21号)、《温州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信息化战略的决定》(温委发[2015]25号),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信息化引领,强化创新驱动,以“智能制造”“互联网+”为导向,以信息经济核心产业为重点,全面深化信息技术在各领域广泛应用,着力突破新技术、搭建新平台、壮大新产业、培育新业态,切实提升公共服务与管理水平,加快推进信息经济赶超发展。
  (二)主要目标。到2018年底,适应创新驱动的信息经济发展环境基本建立,信息经济总量和信息化发展水平进入全省中上行列,信息化发展指数达到0.92以上,“两化”融合指数达到78以上;实现规上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24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网络零售额达18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
  --信息产业成为产业“调结构”的新支柱。摆脱信息产业低端锁定,强化企业创新能力和重点企业发展,培育一批信息经济重点平台,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加快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转移,助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两化”融合成为工业“增效益”的新引擎。摆脱粗放式发展路径依赖,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进产品智能化、装备网络化、管理精细化,推广众创众包、个性化定制、协同制造、云制造等新模式,促进传统工业提质、降耗、增效。
  --“互联网+”成为行业“跨界融合”的新业态。摆脱行业传统形态束缚,加快推进“互联网+”与工业、农业、服务业的全面融合发展,汇聚创新要素,促进商业模式创新、应用创新、服务创新。
  --智慧城市成为公共服务“惠民生”的新模式。摆脱传统管理服务模式固化,深化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在社会治理、政府管理、民生服务领域广泛应用,实现智慧化决策、精准化管理、协同化服务。
  二、主要任务
  (一)信息经济核心产业提升发展行动。
  1.加快产业向中高端产业升级。(1)提升电子信息制造业,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转移引导目录和配套鼓励政策,引培并举,引导传统电子元器件、机电、线缆等低端低质低价信息产业,逐步向激光、光通信、物联网设备、集成电路、汽车电子、金融电子、可穿戴电子、信息安全设备等位居产业链、价值链高端产业升级。(2)发展壮大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落实产业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发展工业控制软件、行业管理应用软件、公共服务平台软件,培育一批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软件企业,努力提升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能级。(3)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两化”融合、智慧城市应用为导向,努力引进和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我市产业升级增添新动力。到2018年,累计引进高端信息经济项目30个以上,高端信息制造业占比逐步提升;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5%,信息经济产业结构明显优化。
  2.加快产品向中高端产品迭代。(1)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品,着重推进嵌入式软件、自动化控制、物联网等技术在传统产品中的融合应用,着重引导泵阀、机械装备向智能装备发展,引导低压电器、灯具、家具、锁具等向智能家居发展。(2)开发一批中高端新产品,每年立项开发一批智能装备、智能产品,重点支持工业机器人、传感器等核心部件、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装备、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形成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中高端新产品。到2018年,新产品新装备中智能化产品占比30%以上,新增培育“浙江制造智能精品”30项以上。
  3.加快信息经济重点企业培育。(1)实施重点企业培育计划,筛选一批效益好、潜力大、带动性强的电子信息制造、软件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两化融合类企业列入信息经济重点企业培育名录;做好企业“规改股、股上市”梯度培育,引导企业完善现代治理结构,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努力形成一批领军型信息经济企业。(2)贯彻落实我市领军型和高成长型企业扶持政策,加大要素保障和资源优化配置,落实高新企业税费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费政策,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生产要素成本,减轻企业运行负担;建立党政领导联系帮扶制度,实施精准服务。到2018年,新增培育10家以上产值超1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企业,10家以上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企业,15家以上上市企业(包括新三板)。
  4.加快产业创新支撑能力培育。(1)建设一批企业研发机构,实施“企业研究院倍增”计划,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鼓励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一批以云计算、智能制造、物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为研究方向的企业研究院、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实现市级以上信息经济企业研究院(工程中心)数量倍增。(2)培育提升现有企业研发机构,引导创建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大力支持维融金融电子云设备、力邦合信汽车电子等一批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加大投入,攻克关键技术,带动产品升级和行业示范应用。(3)组建公共创新支撑机构,依托科研院所组建温州智能制造研究院、温州大数据研究院、温州智慧城市研究院,研究解决一批智能建模、系统集成等共性技术,提升产业创新支撑能力。到2018年,新增培育信息经济领域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10家以上、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3家以上;培育认定市级企业技术中心45家以上。
  (二)信息经济集聚发展行动。
  1.提升建设一批产业园区平台。(1)打造信息产业主园区平台,以浙南产业集聚区、瓯江口产业集聚区为依托,高起点规划、高规格建设产城融合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区,作为信息产业招商引资主平台,抓好中电电子信息产业园等一批项目落地,加快大项目向大平台集聚。(2)整合提升一批特色园区平台,按照“错位发展、特色发展、集群发展”的要求,立足汽车电子、金融电子、电子商务、软件信息服务等特色产业,加快园区整合提升,创建一批主业突出、配套完善的特色电子信息产业园区,推动区块经济向平台经济升级。到2018年,建成年产值超30亿电子信息产业园区1个以上,市级以上特色信息经济产业园区10个以上。
  2.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围绕“互联网+”“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等,以温州智创小镇、瓯海时尚智造小镇、永嘉玩具智造小镇等为重点,汇聚人才、技术、资本等高端要素,制定清晰的产业发展战略,包装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旅游功能,规划建设一批特色小镇,以新理念、新载体推进信息经济集聚发展。到2018年,培育省市级特色小镇(信息经济)5个以上。
  3.优化建设一批众创空间。(1)打造一批高端的信息经济众创空间,加快推进浙南科技城、滨海科技创业园、国家大学科技园、温州创客梦工场等一批信息经济众创空间建设,对接引进运营机构、创新团队及基金公司,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创新创业服务。(2)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充分利用商务楼宇、工业厂房以及小微创业园等载体,盘活存量资源,构建一批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众创空间,满足不同层次的创业创新需求。(3)积极培育众创空间服务体系,培育发展市场化、专业化的检测认证、知识产权、技术转让等创新服务机构,鼓励组建众创空间联盟,为创业项目发展提供支撑服务。到2018年,认定培育省市级信息经济众创空间60个以上,引进信息经济创业项目100个,引进创业团队、基金公司10个以上。
  (三)“两化”深度融合促转型行动。
  1.加快推进示范区建设。(1)推进省级示范区建设,以乐清、永嘉省级“两化”融合和乐清信息经济示范区为载体,落实工作任务和扶持政策,抓好一批重点示范项目和区域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深入实施“两化”融合分类示范工程,围绕精细化管理、机器联网、云服务云平台、工业大数据等方面,分类指导培育一批“单打冠军”示范项目,实施精准示范,增强示范带动效果。(2)开展智慧园区试点,在省级工业园区、小微企业创业园中筛选一批基础较好的园区,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将其打造成信息基础设施完善、信息化管理服务广泛、企业信息化水平高的数字园区、智慧园区,提升园区信息化水平。到2018年,新增培育市级“两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30家以上、省级以上试点示范企业15家以上,建成智慧园区1个以上。
  2.加快推广智能制造。(1)推广智能制造,实施“机器换人”计划,以乐清电气、永嘉泵阀、瑞安汽摩配、鹿城鞋业等省级“机器换人”行业为重点,加快机器人应用增点扩面,每年组织实施重点“机器换人”100项以上;充分发挥技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指导组的支撑作用,引导企业逐步向“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演进。(2)推进研发设计智能化,支持依托院校、企业组建智能设计支撑机构,搭建智能设计云平台,引导行业广泛引用智能化设计、虚拟仿真、增材制造等技术,为智能制造奠定基础。(3)探索产生管理新模式,在鞋服等行业推行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试点,以终端客户需求驱动,转变供应链体系,探索C2B生产管理新模式;在鞋服、电器、泵阀、汽摩配等行业开展工业大数据试点,重点支持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构建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云+端”工业大数据平台和行业数据中心,深度挖掘大数据应用价值,加快适应“互联网+”带来的生产管理模式的变革。到2018年,实现重点企业装备数控化率40%以上、使用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人150台以上,智能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0%,培育个性化定制、工业大数据试点企业5家以上。
  3.加快信息化管理应用提升。(1)推进企业信息化管理集成应用,实施“企业信息化登高计划”,重点推进企业资源管理计划(ERP)、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供应链管理(SCM)、生产制造执行 (MES)等系统集成应用,全面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升生产管理精细化水平。(2)建立企业信息化水平动态监测库,对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信息化水平进行动态监测,针对问题实施“处方式”精准指导。(3)普及企业首席信息官制度,引导企业建立企业首席信息官(C)制度,加强企业信息化人才保障。到2018年,规上工业企业ERP应用率达到60%以上,PLM应用率达到50%以上,企业首席信息官制度实现全覆盖。
  (四)“互联网+”新业态培育行动。
  1.加快推进“互联网+商务”创新发展。(1)加快电子商务普及应用,引导传统制造企业通过行业或第三方电商平台拓展销售和采购渠道,降低商务成本。(2)加快电子商务向平台转型,依托鞋业、服装、眼镜、烟具等时尚消费名品,鼓励企业搭建时尚中高端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带动行业效益提升。(3)鼓励发展电商新模式,鼓励餐饮、旅游、休闲、娱乐等消费服务行业建立或应用垂直电子商务平台,引导支持特色商业街开展O2O创新试点,通过O2O商务模式拉动消费。依托保税物流中心、温州进口商品集散中心,抓好电子商务跨境贸易集中监管区和信息化通关公共平台等服务体系建设,促进跨境电商快速发展。鼓励探索发展微商等新电商渠道和模式。
  2.加快推进“互联网+物流”发展。(1)优化物流网络,发挥互联网信息集聚优势,加快推进港口、铁路、机场、货运站场等交通枢纽智能项目以及电子口岸等一批智能基础设施建设,抓好现代物流保税中心、经开区顺丰电商产业园、森马电商物流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构建适应信息经济发展的物流体系。(2)打造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鼓励骨干物流企业和第三方机构搭建面向社会的区域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对接供应商、物流商,统筹优化社会物流资源配置。(3)推广智能仓储应用,推进货运车联网与物流园区、仓储设施、配送网点等信息互联,提升社会仓储运管水平和效率。(4)建设智慧物流“最后一公里”,加大投入,加快推广农村快递服务中心、智能柜(E邮柜)等物流基础设施,打造覆盖城乡的新型快递服务体系。到2018年,电子口岸、区域物流信息公共平台建成投用,建成农村快递服务中心1000个以上、智能柜2000个以上。
  3.加快推进“互联网+金融”发展。(1)支持传统金融机构向互联网金融转型发展,全面提升互联网金融服务能力和普惠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2)培育互联网金融机构和创新金融产品,发挥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体制机制优势,引导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投资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培育一批信用好、实力强互联网金融创新型企业;鼓励各金融机构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建立适应创新创业的金融环境。(3)加快网络征信和信用评价体系建设,逐步探索开发温金贷大数据平台,推进非现场系统的升级与完善,强化民间融资监测,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2018年,培育发展互联网金融企业30家以上,培育 P2P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供应链融资等互联网金融平台10个以上。
  4.加快推进“互联网+旅游”发展。(1)加快推进智慧旅游试点工程建设,积极整合各类旅游信息化资源,完善智慧旅游基础网络,建成智慧旅游运行监测平台和旅游公共服务一体化平台,创新旅游行业“营销、服务、管理”模式,有序推进我市智慧旅游持续健康发展。(2)推进旅游公共信息数据向行业和社会开放,促进旅游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等在旅游行业的广泛应用,建立精准旅游营销体系,拓展旅游细分市场。(3)建立全媒体信息传播机制,积极开发运用基于移动终端的旅游应用软件,实现旅游信息的及时、精准传播,提升旅游信息服务水平。到2018年,将全市85%以上A级景区建设成为智慧景区,实现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
  5.加快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1)推进“互联网+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农业“两区一田”、耕地地力管理等信息系统,建成以“一个中心、三个系统”(即农业大数据中心、农业物联网应用系统、农业应急指挥系统、农业综合服务系统)为核心的全市“互联网+农业”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全市农业“一张图”。(2)推进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着重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成一批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省内领先的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示范项目,带动农业生产管理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3)推进农村电子商务普及,鼓励农业龙头企业电子商务普及应用,加快推进农村电商综合服务点网络建设,带动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到2018年,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到80%以上,80%以上行政村建有农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点,涉农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300亿元以上,努力打造全国“互联网+农业”示范城市。
  (五)智慧城市信息惠民行动。
  1.加快推进智慧政务集约化建设。(1)推行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建立市县一体化的政务云平台,为各地各部门提供按需分配、动态扩展的基础设施保障,推动现有应用系统逐步向云端迁移。(2)推进政务服务“一张网”改革,进一步推进行政审批办事流程简化优化和服务方式创新,全面推进四级联网审批平台应用,完善网上服务与实体大厅服务、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相结合的一体化政务服务模式,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群众满意度。(3)建设统一视频共享平台,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强化资源整合,形成省、市、县、乡镇四级视频联网平台,实现视频资源共享。到2018年,全市政府信息化应用入云率达到80%以上,网上服务办事事项达到90%以上。
  2.加快推进民生信息化建设。(1)推进重点领域民生信息化项目建设,抓好《温州市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全面实施,建成居民健康信息服务、医疗转诊协调、教育信息服务、交通信息服务、养老信息服务等一批信息化集成系统,为社会民生提供便捷化服务。(2)推进公共管理信息化项目建设,着重抓好食品安全网格化管理、不动产登记管理、环保信息化监管等一批项目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管理。(3)抓好苍南县智慧城市国家试点,加大指导力度,建立市县协同建设机制,推进一批特色的信息化项目落地,提升县域信息化水平。到2018年,市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95%以上。
  3.加快推进大数据整合和开放应用。(1)理顺大数据管理机制,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建立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等公共机构数据资源清单,明确各部门数据共享的范围边界。(2)推进公共信息资源整合,依托政府大数据中心和统一交换平台加快人口、法人、地理信息、信用等信息资源统一汇聚,推动大数据在社会信用、行政执法、应急管理、环境保护、城市管理、卫生健康等领域的跨部门共享和示范应用,打造精准治理、共享协作的社会治理新模式。(3)推进信息资源逐步开放,在依法加强安全保障的前提下,稳步推动公共信息资源通过统一平台向社会开放,提升信息惠民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带动大数据产业发展。(4)探索大数据交易机制和产业化平台建设,抢占大数据时代资源布局。到2018年,政府公共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应用项目达30项以上。
  (六)信息基础设施提速全覆盖行动。
  1.加快打造“光网城市”。以宽带网络提速降费为主线,推进光通信网络扩容增速,提升骨干光网的通信传输能力,拓展城市互联网出口带宽;实施光纤到户改造工程,实行4M以下用户免费提速政策。到2018年,城市互联网出口带宽达到8T,光宽带接入能力覆盖98%以上城乡家庭,光纤到户用户达到250万户。
  2.加快构建免费无线网络服务体系。(1)实施无线网络建设和免费开放三年行动计划,以全省WIFI联盟建设为载体,通过以奖代补、以奖代购,引导通信运营企业加快公益性场所的免费无线网络建设。(2)强化监督考核引导,制订无线网络建设考核奖励办法,充分发挥奖励资金、考核机制的引导作用,规范全市免费无线网络建设。到2018年,累计建设、改造无线接入设备25000个,免费无线网络覆盖场所达到3600个。
  3.加快移动通信设施集约化建设。强化统筹规划,制订通信设施专项规划,进一步健全集约化建设机制,加大共建共享协调力度;建立考核机制,签订市县两级政府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推进4G移动通信网络的连续、深度覆盖。到2018年,新建、改造4G通信基站9000个,实现全市城区、乡镇和98%以上行政村的信号覆盖。
  (七)人才汇聚提升行动。
  1.加强人才招引。(1)大力引进信息经济领军型人才,依托院校合作平台和专业猎头机构,根据我市信息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努力引进一批领军型人才;抓住国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政策的机遇,吸引相关科研团队来我市创业,加快引进一批高层次信息经济人才团队。(2)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积极落实“人才新政十条”,加大项目资金、奖励资助扶持力度,为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鼓励企业走出去,通过兼并、重组、收购建立海外研发平台和团队,加强技术和人才国际交流合作。到2018年,新增信息经济领域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领军型人才100人以上,高级人才1000人以上。
  2.加强人才培育。(1)加强学科教育,鼓励院校、企业紧密合作,组建相关学院或设置相关学科,培养信息经济复合型人才;充分利用社会培训机构的资源,开展信息经济相关人才定制教育,大力培养本地实用型、技能型信息经济人才。(2)加强各类专业培训,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利用各种载体,着重围绕智能制造、云工程云服务、创业创新、基金运营管理等重点方面开展专题培训,推广一批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案,进一步增强人才素质。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与工作队伍培训,提升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到2018年,各类信息经济培训超过10万人次。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规划引领。编制出台《温州市信息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温州市通信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谋划一批项目、平台和举措,引导信息经济创新发展、集聚发展、统筹发展。各县(市、区)要制定相应规划或实施方案,细化任务,分解载体,落实举措。
  (二)强化政策保障。编制出台《温州市关于加快信息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温州市信息经济特色园区认定管理办法》《温州市政务云建设和运营管理办法》《温州市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管理办法》等一批政策文件,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加大对信息经济重点平台、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发挥政府产业转型基金作用,引导设立“天使基金”“种子基金”, 引导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创业创新领域,营造信息经济发展良好的环境。
  (三)强化机制保障。健全信息经济领导小组工作制度、会议制度、联络员制度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和统筹协调作用。建立信息经济核心产业统计制度,对信息经济发展进行动态监测分析,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探索公私合作机制(PPP),谋划梳理一批智慧城市、园区建设运营项目推向市场,激发市场活动,解决资金、技术支撑不足的问题。实施信息经济分类考绩和资源差异化配置,对考核指标定期排名和通报,引导各地因地制宜,扬长补短,加快形成信息经济发展“前引后推”之势。
  (四)强化宣传氛围营造。通过电视、报刊、微信等载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营造信息经济发展良好氛围。制作播出“信息化战略看温州”的专题片,聚焦智能制造、精细化管理、信息产业、创业创新领域,宣传推广典型案例、成功经验、先进做法,提升全社会信息化意识。积极通过“温州发布”“温州经信”“温州智慧城市”等一批微信平台建立信息经济快速传播宣传新渠道。
  (五)强化信息安全保障。加强党政机关及涉及国计民生的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工作,认真做好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监测、等级保护工作,防止重大信息安全等级事故发生。探索采取委托有关专业信息安全服务机构的方式,引入第三方应急(支持)响应单位,对在全市范围内发生的重大信息安全事件及时响应,强化专业化支撑。
  附件:1.温州市信息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指标汇总表
  2.温州市信息经济发展2016年任务分解表

相关附件:
附件1-2.zip    
 
  • 加入收藏
  • 关闭
相关法规  
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实施意见 丽政发[2016]55 2016/9/1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指导意见 浙政发[2014]21 2014/5/13
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浙江省 2014/12/1
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发展信息经济的实施意见 台政办发[2014] 2014/12/28
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浙江省 浙财企[2014]22 201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