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法规 最新法规 点击最多  失效法规 资料下载 法规解读 下载绿色版 法规搜索
 法规分类
    Loading...
 热点专题
【企业会计准则】
CPA考试法规汇编(2015)
IPO相关法规
电子商务法规汇编(2014)
二手房买卖
公司法及司法解释汇编(2015)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法规汇编(2015)
借款担保法规专辑(2014)
境外上市相关法规
民间资本法规专辑(2014)
上海自贸区政策汇编(2014)
外汇管理法规(2014)
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
征收拆迁补偿法规专辑(2014)
 
   首页 > 税费法规 > 征收管理 > 征收管理法 >
法规内容  本文仅供参考,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发文标题: 黑龙江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重新修订的《税收减免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
发文文号: 黑地税发[2009]70号
发文部门: 黑龙江省地方税务局
发文时间: 2009-12-24
实施时间: 2010-1-1
法规类型: 征收管理法
所属行业: 所有行业
所属区域: 黑龙江
阅读人次: 2813
评论人次: 0
页面功能:
  • 加入收藏
  • 关闭
发文内容:

各市(地)地方税务局:
  新修订的《税收减免管理实施办法》经局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各级地税机关要按照本《办法》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切实规范和加强减免税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减免税管理工作水平。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向省局反馈。
  二OO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
  税收减免管理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税收减免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国家税务总局《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试行)》,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减免税是指依据税收法律、法规以及国家有关税收规定给予纳税人的减税、免税。减税是指从应纳税款中减征部分税款;免税是指免征某一税种、某一项目的税款。
  第三条 各级地税机关应遵循依法、公开、公正、高效、便利的原则,规范减免税管理。
  第四条 减免税分为报批类减免税和备案类减免税。报批类减免税是指应由地税机关审批的减免税项目;备案类减免税是指取消审批手续的减免税项目和不需要地税机关审批的减免税项目。
  第五条 纳税人享受报批类减免税,应提交相应资料,提出申请,经有审批权限的地税机关(以下简称有权地税机关)审批确认后执行。未按规定申请或虽申请但未经有权地税机关审批确认的,纳税人不得享受减免税。
  第六条 纳税人享受备案类减免税,应提请备案,经地税机关登记备案后,自登记备案之日起执行。纳税人未按规定备案的,一律不得享受减免税。
  第七条 国家和省制定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凡未明确为审批事项的,均应实行备案管理。备案管理的具体方式分为事先备案和事后备案两种。
  事先备案是指纳税人在享受减免税之前向税务机关报送相关资料,提请备案,经税务机关审核登记备案后,才能享受减免税优惠的管理方式。对需要事先向税务机关备案而未按规定备案的,纳税人不得享受税收优惠;经税务机关审核不符合减免税条件的,税务机关书面通知纳税人不得享受税收优惠。
  事后备案是指纳税人依据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先自行享受有关减免税优惠,在年度纳税申报时,向税务机关附报相关资料进行备案的管理方式。对事后备案的,经税务机关审核,如发现其不符合享受减免税的条件,应取消其自行享受的税收优惠,并追缴相应的税款。
  第八条 纳税人同时从事减免项目与非减免项目的,应分别核算,独立计算减免项目的计税依据以及减免税额度。不能分别核算的,不能享受减免税;核算不清的,由地税机关按合理方法核定。
  第九条 纳税人依法享受减免税待遇期间,未审批或备案前多缴税款的,凡属于无明确规定需经地税机关审批或没有规定申请期限的,纳税人可以在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的期限内申请减免税,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但不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
  第十条 省、市(地)级地税机关要在税务网站上公开减免税的政策、条件、办理程序、本级审批减免税的结果等内容。县(市、区)级地税机关也要在办税服务场所公开其相应内容,并将申办(报)减免税需要提供和填制的资料制作成标准样本向纳税人公开。
  第二章 申请、受理
  第十一条 纳税人提出的减免税审批申请和备案申请,统一由主管地税机关办税服务厅进行受理,并按照“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的要求办理相关审核、审批及备案手续。
  第十二条 纳税人申请报批类减免税,应当在政策规定的减免税期限内,向主管地税机关提出书面申请,并报送以下资料:
  (一) 减免税申请报告。包括纳税人的基本情况、减免税的理由、依据、项目、期限、数量、金额、减免税种的缴纳与滞欠等情况。
  (二) 减免税申请审批表。纳税人申请企业所得税、财产行为税减免需填报《税减免申请审批表》(见附件1)。其他税种减免也可使用此申请审批表,如不能满足需要,可由各市(地)、县(市)地税机关根据减免税种的特点自行制定相应的申请审批表式样。
  (三) 财务会计报表、纳税申报表。
  (四) 有关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
  (五) 地税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纳税人报送的材料应真实、准确、齐全。地税机关不得要求纳税人提交与其申请的减免税项目无关的技术资料和其他材料。
  第十三条 纳税人申请备案类减免税,应当按照政策规定的期限,将备案类减免税项目向主管地税机关申请备案,并提供以下资料:
  (一) 备案申请报告;
  (二) 《备案类减免税项目备案表》(附件2);
  (三) 有关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等;
  (四) 地税机关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
  第十四条 地税机关对纳税人提出的减免税申请,应当根据以下情况分别作出处理:
  (一) 申请的减免税项目,依法不需要由地税机关审查或备案后执行的,应当即时告知纳税人不受理。
  (二) 申请的减免税材料不详或存在错误的,应当告知并允许纳税人更正。
  (三) 申请的减免税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一次性告知纳税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四) 申请的减免税材料齐全、符合要求的,或者纳税人按照地税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减免税材料的,应当受理纳税人的申请。
  第十五条 主管地税机关受理或者不予受理减免税(审批或备案)申请,应当出具加盖本机关印章或文书受理专用章和注明日期的《地方税务局受理(不予受理)文书回执单》(见附件3)。受理回执应明确告知受理的依据、办理的时限。不予受理回执应明确告知理由,补正资料后可以受理的,应告知需要更正的事项、补正的材料、补办时限。
  第三章 审批、备案管理
  第十六条 减免税审批、备案是对纳税人提供的资料与减免税法定条件的相关性进行的审核,不改变纳税人真实申报责任。
  第十七条 减免税审批、备案机关由税收法律、法规、规章设定。各级地税机关应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减免税审批、备案,禁止越权和违规审批或备案减免税。
  第十八条 减免税期限超过1个纳税年度的,进行一次性审批。
  第十九条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我省地方税收报批类减免税的审批权限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一) 营业税减免、企业所得税减免原则上由市(地)、县(市)地方税务局审批,市(地)地方税务局可结合本地实际适当调整所属区局的审批权限;
  (二) 个人所得税减免根据具体减免项目,按照相关规定由市(地)、县(市)地方税务局审批;
  (三) 城镇土地使用税、资源税和年减免税额10万元以上的房产税减免由省地方税务局审批。
  房产税年减免税额10万元(含10万元)以下的,由市(地)、县(市)地方税务局审批并报省地方税务局备案。
  第二十条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我省实际情况,备案管理权限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企业所得税事先备案项目由市(地)级地税机关管理,事后备案项目由县(市、区)级地税机关管理;其他税种的备案类减免均由县(市、区)级地税机关管理。
  第二十一条 报批类减免税的呈报、审批程序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 县(市、区)级主管地税机关受理纳税人减免税申请后,应当对纳税人提供的资料与减免税法定条件的相关性进行审核;需要对申请资料的内容进行实地核实的,应当指派2名以上工作人员按规定程序进行实地核查,并将核查情况记录在案,写出书面核查报告,经局长办公会集体研究做出决定。
  1.本级有审批权限的,做出准予减免或不予减免的审批决定。作出准予减免决定的,要制作《减免税通知书》(见附件4)送达纳税人执行,并取得送达回证;作出不予减免决定的,制作《不予减免税通知书》(见附件5)送达纳税人,告知不予批准的理由、行政复议及诉讼权利,并取得送达回证。
  2.本级没有审批权限的,经研究符合减免税条件的,呈报上级地税机关审批;不符合减免税条件的,做出不予上报审批的决定,制作《不予减免税通知书》送达纳税人,告知不予上报审批的理由、行政复议及诉讼权利,并取得送达回证。
  3.县(市)地税机关受理的应报省局审批的减免税,经审核后直接上报省地税局进行审批,报市(地)地税局备案。
  (二) 市(地)级地税机关接到上报的减免税资料后,职能部门应认真审核把关,并视情况确定是否进一步到实地进行调查,提出审核意见,经局长办公会议集体研究做出决定。
  1.本级有审批权限的,做出准予减免或不予减免的审批决定,以文件形式下达呈报地税机关执行。
  2.本级没有审批权限的,经研究符合减免税条件的,上报上级地税机关审批;不符合减免税条件的,做出不予上报审批的决定,以文件形式下达呈报地税机关执行。
  3.县(市、区)级主管地税机关依据上级地税机关对减免税审批或不予审批的文件,制作《减免税通知书》或《不予减免税通知书》送达纳税人执行。
  (三) 省级地税机关接到上报的减免税资料后,主办处室应认真审核把关,对需要实地核查的,应指派2名以上工作人员进行实地核查。对减免税实地核查工作量大、耗时长的,可委托纳税人所在市(地)地税机关具体组织实施。主办处室根据上报材料或核查情况提出审核意见,经局长办公会议研究,做出准予减免或不予减免的审批决定,以文件形式下达呈报地税机关执行。县(市、区)级主管地税机关按照本条第(二)款第三项规定办理。
  第二十二条 备案类减免税的备案程序按照下列规定执行:
  (一) 县(市、区)级主管地税机关受理纳税人备案类减免税申请后,应当对纳税人提供的资料与减免税法定条件的相关性进行审核;需要对申请资料的内容进行实地核实的,应当指派2名以上工作人员按规定程序进行实地核查,并将核查情况记录在案,写出书面核查报告,经主办科(股)集体研究后报主管局长审定。
  1.本级有备案权限的,做出准予备案或不予备案的决定,送达纳税人。作出准予备案决定的,要制作《备案类减免税执行通知书》(见附件6)送达纳税人执行,并取得送达回证;作出不予备案决定的,制作《不予减免税通知书》送达纳税人,告知不予备案的理由、行政复议及诉讼权利,并取得送达回证。
  2.本级没有备案权限的,符合减免税条件的,呈报市(地)级地税机关审核备案;不符合减免税条件的,做出不予上报备案的决定,制作《不予减免税通知书》送达纳税人,告知不予上报备案的理由、行政复议及诉讼权利,送达纳税人。
  (二) 市(地)级地税机关接到县(市)、区局上报的备案类减免税资料后,职能部门应认真审核把关,并视情况确定是否进一步到实地进行调查,提出审核意见,经主办处(科)集体研究后报主管局长审定。
  1.做出准予备案或不予备案的审核决定,以文件形式下达呈报地税机关执行。
  2.呈报地税机关依据市(地)级地税机关准予备案或不予备案的文件,制作《备案类减免税执行通知书》或《不予减免税通知书》送达纳税人执行。
  第二十三条 有权地税机关对纳税人的减免税申请,应按以下规定时限及时完成审批工作,作出审批决定:
  县(市、区)地税机关负责审批的减免税,必须在2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市(地)级地税机关负责审批的,必须在3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省级地税机关负责审批的,必须在6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批决定。
  在规定期限内不能作出决定的,经有权地税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由县(市、区)级主管地税机关制作《延期办理减免税事项通知书》(见附件7),说明延长期限的理由和依据,按规定程序送达纳税人。
  第二十四条 由纳税人所在地主管地税机关受理、应当由上级地税机关审批的减免税申请,主管地税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上报上级地税机关。有特殊情况的,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并制作《延期办理减免税事项通知书》,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纳税人。
  第二十五条 县(市、区)级主管地税机关应当自作出减免税审批决定或收到上级地税机关的审批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纳税人送达减免税审批书面决定。
  第二十六条 实行事先备案管理的减免税事项,县(市)、区级地税机关应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登记备案工作,市(地)级地税机关应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登记备案工作;实行事后报送相关资料备案的减免税事项,应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登记备案工作。
  在规定期限内不能完成的,经本级税务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10个工作日,同时制作《延期办理减免税事项通知书》,说明延长期限的理由,按规定程序送达纳税人。
  第二十七条 纳税人享受减免税的条件发生变化的,应自发生变化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向地税机关报告,经地税机关审核后,停止其减免税。
  第四章 申报、核算
  第二十八条 纳税人享受减税、免税待遇的,无论是审批类还是备案类减免税,在减税、免税期间无论当期是否有应交税金发生,都要对减免税情况如实申报。对没有申报或申报不实的,要依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九条 各级地税机关要加强减免税会计核算工作。管理(法规)部门对用于会计核算的《____税减免申请审批表》、《备案类减免税项目备案表》等减免税资料,及时传递给办税服务厅进行会计核算。
  第三十条 各级地税机关要在全面申报和严格审核的基础上,将征前减免和退库减免以月、年为报告期,按税种和减免性质详细反映减免税的发生情况并全部纳入税收会计核算。
  第三十一条 对征前减免,要以申报表作为减免税核算依据,退库减免以有关审批文件作为核算依据,按照规定及时如实上报,杜绝漏报和人为虚假报告。
  第五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 各级地税机关和税收管理员应当加强对纳税人已享受减免税情况的管理监督,结合纳税检查、执法检查或其他专项检查,对纳税人减免税事项定期进行清查、清理。
  第三十三条 纳税人实际经营情况不符合减免税规定条件、采用欺骗手段获取减免税、享受减免税条件发生变化未及时向地税机关报告以及未按本办法规定程序报批、备案而自行减免税的,主管税务机关按照减免税审批程序,经有权地税机关批准后,制作《取消(停止)减免税资格通知书》(见附件8),于7个工作日内按规定程序送达纳税人,并按照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理。
  第三十四条 纳税人减免税到期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当及时制作《税务事项通知书》(见附件9)送达纳税人,通知纳税人申报纳税。
  第三十五条 因地税机关责任审批或核实错误,造成企业未缴或少缴税款的,应按税收征管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执行。
  第三十六条 地税机关越权减免税的,按照税收征管法第八十四条规定处理。
  第三十七条 各级地税机关审批减免税的局长办公会议以及备案减免税的主办处(科、股)会议应当有会议记录,以供查验。
  第三十八条 各级地税机关要加强对地方税收减免税项目的管理,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制度。
  (一) 建立健全审批跟踪反馈制度。各级地税机关应当定期对减免税审批、备案工作情况进行跟踪与反馈,不断完善审批、备案工作机制。
  (二) 建立层级监督制度。上级地税机关应建立经常性的监督制度,加强对下级地税机关减免税审批、备案工作的监督检查,包括是否按本办法规定的权限、条件、时限等实施减免税审批及备案工作。
  第六章 资料管理
  第三十九条 为加强对享受税收减免税的纳税人的跟踪调查,掌握减免税的基本情况,各级地税机关要设立减免税管理台账,审批类减免税台账包括纳税人减免税的批准时间、文号、项目、期限、金额等;备案类减免税台账包括纳税人名称、纳税识别号、行业、备案项目(类别)、备案时间、备案文号(《备案类减免税执行通知书》的序号)、预计减免税款金额等。
  第四十条 减免税台账由承办减免税审批的部门建立、管理,具体承办人负责登记,并承担到期通知税源管理部门的责任。
  第四十一条 主管地税机关税源管理部门及税收管理员要对涉及跨年度管理的企业所得税减免税项目,通过建立《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台账》(见附件10)、《专用设备投资税额抵免台账》(见附件11)、《创业投资企业投资额抵扣台账》(见附件12)、《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台账》(见附件13),准确计算本年减免税享受金额和结转以后年度的金额,并将台账金额与纳税人申报金额进行比对,确认申报金额的准确性。
  第四十二条 建立减免税档案,按照“谁审批(备案)谁归档”的原则执行。
  (一) 县(市、区)级地税机关负责审批、备案的减免税,应按户归集一套完整的减免税资料并形成减免税档案,全部档案由相应职能部门负责保存。要将减免税相关资料归入“一户式”档案,同时录入“一户式”电子档案。主要包括减免税申请报告、具备减免税资格或资质的证明、意外事故或自然灾害及公安、消防等相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减免税调查资料、减免税申请审批表、减免税通知书等资料。本级没有审批权限,只负责上报的减免税,可以不形成(保存)完整的减免税资料档案,只需将上级机关的审批及本级签发的文件(表、书),传递到办税服务厅装入“一户式”税收征管档案,并将减免税申请审批表、减免税通知书等内容录入“一户式”电子档案。
  (二) 市(地)、省级地税机关负责审批、备案的减免税,应按减免税种或类别,将基层局上报的全部减免税资料归入案卷形成减免税档案,档案由负责审批、备案的部门保管。
  第四十三条 建立审批案卷评查制度。各级审批机关应当定期对案卷资料进行评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切实规范减免税管理工作。
  第四十四条 各市(地)局应于每年5月底前书面向省局报送本地上一年度《地方税收减免情况统计表》(见附件14-1―14-3)和总结报告。减免税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减免税基本情况和分析,减免税政策落实情况及存在问题,减免税管理经验及建议。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地税机关负责征收的各税种减免管理。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从二O一O年一月一日起执行,二OO七年下发的《税收减免管理实施办法》(黑地税发[2007]89号)同时废止。

 
  • 加入收藏
  • 关闭
相关法规  
厦门市地方税务局关于网上促进就业税收减免模块上线的通 2011/8/25
黑龙江省地方税务局关于技术交易税收管理问题的通知 黑地税函[2002] 2002/7/9
西藏自治区国家税务局关于对民航西藏管理局国防交通战备 2003/1/9
金华市地方税务局关于明确取消“单位和个人从事技术转让 金市地税政[200 2004/9/1
国家税务总局河北省税务局关于金税三期税收管理系统升级 国家税务总局河 2018/7/20
绍兴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开展茶叶行业税收管理专项整治工作 绍市国税流[200 2006/3/26
湖州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加强税收减免管理的通知 湖国税征[2006] 2006/2/23
浙江省地方税务局关于明确货物运输业税收管理若干问题的 浙地税函[2003] 2003/11/28
河北省国家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外国企业常驻代表 冀国税发[2003] 2003/6/8
山东省地方税务局办公室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收 鲁地税发[2006] 200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