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法规 最新法规 点击最多  失效法规 资料下载 法规解读 下载绿色版 法规搜索
 法规分类
    Loading...
 热点专题
【企业会计准则】
CPA考试法规汇编(2015)
IPO相关法规
电子商务法规汇编(2014)
二手房买卖
公司法及司法解释汇编(2015)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法规汇编(2015)
借款担保法规专辑(2014)
境外上市相关法规
民间资本法规专辑(2014)
上海自贸区政策汇编(2014)
外汇管理法规(2014)
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
征收拆迁补偿法规专辑(2014)
 
   首页 > 财经相关法律法规 > 财经相关法规-其他 >
法规内容  本文仅供参考,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发文标题: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十一部门关于印发《贵州省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文文号: 黔工信[2024]38号
发文部门: 贵州省财政厅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贵州省商务厅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其他地方机构
发文时间: 2024-7-4
实施时间: 2024-7-4
法规类型: 财经相关法规-其他
所属行业: 所有行业
所属区域: 贵州
阅读人次: 406
评论人次: 0
页面功能:
  • 加入收藏
  • 关闭
发文内容:

各市(州)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科技、财政、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商务、文化和旅游、市场监管、地方金融主管部门:
  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消费〔2023〕31号),推进我省生态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富有贵州特色的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特色食品产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11部门联合制定了《贵州省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贵州省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实施方案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中共贵州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贵州省科学技术厅
  贵州省财政厅
  贵州省生态环境厅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贵州省农业农村厅
  贵州省商务厅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4年7月4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贵州省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全国和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精神,持续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机遇,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一部门关于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消费〔2023〕31号),推动我省生态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以服务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立足贵州特色优势农产品资源基础、生态食品产业发展优势,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应用现代工艺技术和设备,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打造特色食品产业,充分释放产业发展潜力,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影响力、带动力,推动更多优质生态产品走出贵州、走遍全国、走向世界,为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二、发展目标
  按照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市场主导、统筹推进,产区引领、集聚发展,保障安全、服务人民的原则,全力建设一流营商环境,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以生产人民群众喜爱、生态健康的美食产品作为主攻方向,打造3-5个我省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培育20个左右在我省具有示范性的特色食品产业。推进贵州酸汤、贵州辣椒、贵州刺梨、多彩贵州水、贵州米粉等一批“贵”字号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到2027年,全省生态食品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培育一批50亿元、10亿元、5亿元、1亿元舰队企业。
  三、主要任务
  (一)筑牢产区发展基础。支持各地结合原料优势、产业基础、饮食文化,发展生态食品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推进集群发展。支持安顺市重点发展刺梨、酸汤、肉制品等旅游食品,黔东南州重点发展酸汤等民族特色食品,铜仁市重点发展饮用水、抹茶等生态食品产业,打造特色园区、建设重点项目、培育龙头企业。支持其余市(州)结合实际,指导重点县(市、区)确定食品主导产业重点发展方向,编制产业链图、在建项目、在谈项目、拟招企业(一图三清单)。力争到2027年,贵州辣椒传统优势食品产区、贵州酸汤特色食品产区、贵州刺梨特色食品产区成为全国具有较大知名度的优势食品产区。培育一批在全省具有较大竞争力、影响力、带动力的精制茶、休闲食品、饮用水、预制食品、特色小吃等优势和特色食品产区。
  专栏1贵州省传统优势和地方特色食品产区
  1.辣椒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双龙航空港经济区、贵定、凤冈、瓮安、惠水、西秀、新蒲、湄潭、播州、金沙、大方、石阡等辣椒制品精深加工集聚区。
  2.刺梨特色食品产区。盘州、水城、安顺经开区、观山湖、普定、七星关、大方、龙里、贵定、惠水、长顺、安龙等刺梨产品精深加工集聚区。
  3.酸汤特色食品产区。凯里、麻江、台江、镇远、西秀、汇川、石阡、龙里、三都等酸汤酿制基地,及其他酸汤米粉、酸汤牛肉、酸汤猪脚、调味料包、拌面、捞饭等酸汤+预制食品精深加工集聚区。
  4.精制茶优势产区。湄潭、凤冈、石阡、印江、黎平、都匀、正安、余庆、金沙、贵定、瓮安、思南、开阳、普安、晴隆、雷山、江口、西秀、六枝等茶叶加工集聚区。
  5.天然饮用水优势产区。花溪、白云、江口、石阡、绥阳、镇宁、兴仁、都匀等矿泉水、山泉水生产集聚区。
  6.休闲食品及饮料、乳制品重点产区。贵安新区、观山湖、清镇、修文、龙里、惠水、七星关、碧江、赤水、桐梓等休闲及饮料食品重点加工基地。
  7.黄粑特色食品重点产区。清镇、黔西、播州、瓮安、福泉、石阡等黄粑特色食品加工区。
  8.药食同源食品重点产区。兴仁、晴隆、西秀等薏仁米加工集中区,赤水、沿河、德江、大方等铁皮石斛、天麻药食同源食品加工区。
  9.肉类深加工集中区。关岭、西秀、安顺经开区、凤冈、大方、黄平、长顺牛肉深加工集中区。盘县火腿、威宁火腿、贵州腊肉等猪肉加工区。
  10.预制食品加工区。凯里酸汤粉、息烽辣子鸡、修文蹄膀、余庆剔骨鸭、松桃羊脚等预制类食品加工区。
  11.特色小吃及杂粮加工区。贵阳丝娃娃、兴义饵块粑、贞丰糯米饭、安顺裹卷、镇宁波波糖、大方豆干、织金发粑、独山三酸(盐酸虾酸臭酸)、黔东南羊瘪牛瘪、羊肉粉(水城、兴义、遵义、金沙)、花溪牛肉粉、铜仁绿豆粉、威宁荞酥荞面、思南花田粑、江口米豆腐等加工区。

  (二)深化大中小企业培育。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为抓手,持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更多食品行业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助推企业上市。打造一批知名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拳头产品。发挥龙头企业聚合辐射效应,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力争2027年,食品行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200家,营造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协同发展的良好产业生态。
  (三)开展产业链协同合作。支持各地在建链、延链、强链上取得更大突破,打造农产品集散、冷链物流、产品展销中心等。鼓励食品行业协会、服务平台等社会组织,联合企业持续扩大本地特色食品影响力。探索“产研结合+技术攻关”模式,引导企业主动衔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开展加工科技研发合作,建设产学研基地和专家服务站,加速推进企业加工技术精准更新。完善金融服务、网络服务、科技服务等平台建设,加强预冷、贮藏、保鲜、运输等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补齐食品原料“最先一公里”短板,为产业集聚创造优良环境。
  (四)增强优质原料保障。围绕粮食安全、食品产业发展需求,加大对保障型、特色型、稀有类农产品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展加工专用品种培育、种植和创新利用,优化原料品质和加工性能,扩大适用范围。鼓励企业建立自有或具有长期合作关系的标准化原料种养殖基地,不断提升规模化、标准化、商品化水平。鼓励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稳定的协作关系,完善龙头企业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在保证“原汁原味”基础上,推动各环节共享增值收益。
  专栏2 贵州省传统优势和特色食品加工原料重点基地
  1.辣椒。花溪、播州、绥阳、汇川、新蒲、湄潭、凤冈、余庆、正安、道真、务川、习水、桐梓、西秀、沿河、石阡、松桃、思南、德江、印江、大方、金沙、黔西、七星关、纳雍、瓮安、福泉等加工型朝天椒、线椒重点产区种植基地。
  2.茶叶。湄潭、凤冈、石阡、印江、黎平、都匀、正安、金沙、贵定、瓮安、思南、开阳、普安、晴隆、雷山、江口、六枝等茶叶种植基地。
  3.肉类。息烽、汇川、平坝、普定、盘州、石阡、江口、金沙、长顺、三穗、普安等家禽重点养殖基地。关岭、思南、威宁、黎平、务川等肉牛重点养殖基地。威宁、七星关、播州、习水、盘州、思南、松桃、德江、黔西、兴义等生猪重点养殖基地。
  4.粮油。黔北、黔东北、黔东南、黔南、黔中等优质稻米重点县(市、区)种植基地。思南、石阡、威宁、赫章、兴仁、安龙等杂粮(甘薯、马铃薯、薏苡)种植基地,播州、黔西、金沙、盘州、长顺、思南、黎平、天柱、玉屏、册亨、望谟等油料(油菜、油茶、花生)种植基地。
  5.水果。盘州、水城、龙里、贵定、独山、长顺、七星关、西秀、安龙等刺梨种植基地。麻江、丹寨、黄平、凯里、紫云等蓝莓种植基地。以鲜食为主的水果不在此列。
  6.天然饮用水。乌蒙山、大娄山、武陵山、苗岭等区域内优质矿泉水、山泉水资源集中区。

  (五)推进技术及设备升级。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增强产品共性基础技术服务能力,开展酸汤、辣椒、刺梨、薏仁米等特色食品营养组分互作、风味物质形成、品质劣变、危害因子形成等机理阐释研究,加快营养稳态化靶向递送技术、风味品质修饰、典型危害物控制技术、加工工艺适应性改造等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强化新型、实用工艺推广应用。支持食品企业、装备制造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同构建关键技术装备创新应用联合体,逐步提升重要装备供给能力。支持企业大力开展技术改造,积极应用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等,不断提升工艺装备水平。
  专栏 3 技术工艺及装备提升重点方向
  1.发酵食品。酸汤核心菌种性能提升技术;高产菌种筛选和发酵过程优化技术;新型酶制剂创制应用技术;传统发酵食品风味保持及提升技术;智能生物反应器、智能分离纯化装备。
  2.辣椒制品。辣椒防霉变贮藏控制工艺技术、油辣椒生产中的风味提升与安全控制、油辣椒贮运中的风味保存与安全控制技术,糟辣椒、泡椒发酵系统控制与加工工艺等。
  3.预制食品。生鲜食品精准保鲜技术;预制菜营养风味品质提升技术;智慧化中央厨房创制技术;自动化加工与数字化品控关键技术及装备。
  4.功能食品。天然营养物质提取、评价和应用技术;食品营养组分互作及稳态化靶向递送关键技术;精准营养设计技术;特殊膳食食品创制技术;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配方研发及制备技术;新型杀菌、节能干燥等装备。
  5.杂粮及油类。杂粮、茶籽油产品抗氧化、抗老化、功能活性保持、降低致敏胀气等稳态化绿色加工技术;低温快速压榨核心装备。
  6.肉制品。低温肉制品生产技术;肉制品原味保鲜技术;传统肉制品拟人多自由度加工装备。
  7.制茶。茶叶自动化加工与数字化品控关键技术及装备等。

  (六)创新产品包装设计。支持食品企业提升工业设计能力水平,围绕产品定位、品牌设计、美学设计、外观包装、结构优化、功能创新、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等重点环节,深化产品设计赋能,注重文化创意融合、品牌价值提升和用户体验,提升食品个性化定制、原创设计能力。全面落实限制商品过度包装的有关标准和规定要求,践行简约适度、节能环保、绿色发展的食品包装设计理念,推广一批贵州食品行业绿色工厂、绿色包装先进典型。
  (七)做好质量安全保障。推进企业提升质量安全管理能力,加强生产全过程风险防控,确保产品出厂合格。引导和鼓励企业积极开展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质量管理、食品安全管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有机产品等体系认证。促进电子商务、跨境电商、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完善产品服务规范,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和消费者权益。支持以企业为主体创建食品领域制造业创新中心、计量测试中心、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鼓励企业开展食品危害因子筛查测定、异物精准识别及剔除、品质自动化感知等质量安全控制技术及仪器设备的应用,提升检验检测和质量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和水平。推动强化从农产品原料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到流通消费的全程监管,推进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强化农产品质量把控。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安全、食品安全、安全生产企业主体责任。
  (八)强化文化挖掘赋能。深入挖掘贵州文化资源,讲好酸、辣、糯、香、鲜、野等贵州饮食文化故事,策划制作短视频、微电影、主题馆、系列丛书等形式,为积淀“贵州生态美食品吃出健康好味道”品牌文化打牢基础,展现“贵”字号美食独特味道。推动老字号创新,促进非物质文化融入特色食品开发,鼓励将传统饮食制作技艺与现代食品生产技术工艺合理结合。
  (九)积极扩大品牌市场。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行业组织为纽带,凝聚共识,探索通过省域或地域冠名的形式,推进酸汤、刺梨、辣椒、米粉、饮用水等运用集体商标,培育区域公用品牌,协同打造企业品牌、产品品牌。鼓励企业申报中华老字号、贵州老字号、“贵”字号商业机构等,积极参与食品行业相关评价认证。支持开展各类展示展销、市场推广活动,通过支持举办专业性美食节、展览会、博览会、交易会、品鉴会、论坛、设计大赛等形式扩大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支持企业积极拓展省外、国际市场。
  (十)加速数字化和新业态更新。深入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通过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手段,促进原料采收、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数字化发展,推动加工工艺流程再造,锻造一批数字化车间、5G全连接工厂和智能工厂,加快产品迭代更新,提升供给与需求适配性。培育创新业态,推进各类特色小吃产业化发展。打造多元消费环境,引导与康养、旅游、科普、娱乐等产业融合发展。推广新业态商业新模式,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助力企业拓展销售渠道。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实施。加强省、市、县三级联动,深化政产学研金销协同合作,推进我省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培育。支持各市(州)、县(市、区)选择具有代表性、优势突出的传统食品、特色产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编制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建设方案,将之作为推动全面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加强系统谋划和督促落实。
  (二)强化支持政策。统筹省、市、县各级专项资金,支持传统食品、特色食品生产企业实施工艺技术提升、加工产线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升级。推进市场化运作的各类基金、金融资金加大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推动建设完善产业链,助力释放产业发展潜力。
  (三)健全标准体系。支持行业协会、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推进编制或修订酸汤、刺梨、辣椒等特色食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鼓励社会团体和企业制定高于推荐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相关技术要求的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支持企业开展对标达标活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与转化。针对地方特色食品标准立项需求和建议,组织研究制定相关食品安全地方标准。
  (四)加快人才培养。完善行业人才培养体系,借助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培养我省传统食品、特色食品亟需的专业人才。加强引进和培育食品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引领提升食品领域人才培育能力,培养一批领军人才、工艺传承人。结合各类食品生产工艺流程,开展定制化、针对性职业培训,建设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食品专业技能型人才队伍。

 
  • 加入收藏
  • 关闭
相关法规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食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 晋政发[2009]16 2009/5/8
黑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国家税务总局黑龙江省税务局等十 黑工信食品联发 2023/9/1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食安山东”品牌引领行动方案的 鲁政发[2014]9号 2014/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