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收藏|Eng|XBRL中国|可做?|帮助|         手机版
我的法规 最新法规 点击最多  失效法规 资料下载 法规解读 下载绿色版 法规搜索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自动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法规分类
    Loading...
 热点专题
【企业会计准则】
CPA考试法规汇编(2015)
IPO相关法规
电子商务法规汇编(2014)
二手房买卖
公司法及司法解释汇编(2015)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法规汇编(2015)
借款担保法规专辑(2014)
境外上市相关法规
民间资本法规专辑(2014)
上海自贸区政策汇编(2014)
外汇管理法规(2014)
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
征收拆迁补偿法规专辑(2014)
 
   首页 > 财经相关法律法规 > 财经相关法规-其他 >
法规内容  本文仅供参考,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发文标题: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科学委员会重庆市商务委员会关于印发《重庆市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计划[2016-2018年]》的通知
发文文号: 渝经信发[2016]75号
发文部门: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其他地方机构
发文时间: 2016-10-14
实施时间: 2016-10-14
法规类型: 财经相关法规-其他
所属行业: 所有行业
所属区域: 重庆
阅读人次: 2441
评论人次: 0
页面功能:
  • 加入收藏
  • 关闭
发文内容:

各区县(自治县)经济信息委、发展改革委、科委、商务局,两江新区、万盛经开区产业主管部门,各市级大型企业,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工程院关于印发<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的通知》(工信部联产业[2016]231号)要求,市经济信息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商务委共同牵头制订了《重庆市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计划(2016-2018年)》。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予以贯彻落实。
  重庆市经济信息委 重庆市发展改革委
  重庆市科委 重庆市商务委
  2016年10月14日
  重庆市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计划(2016-2018年)
  为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九次全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工程院关于印发<发展服务型制造专项行动指南>的通知》(工信部联产业[2016]231号)要求,积极构建我市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的特色服务型制造生态体系,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
  深刻把握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制造强国战略的新要求和全球科技革命的新机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的决策部署,以深化制造与服务协同发展为主线,以推进服务型制造专项试点示范为抓手,进一步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加快传统企业由产品提供向“产品+服务”提供转变,大力发展总集成总承包、个性化定制服务、在线支持服务等业务,构建服务型制造生态体系,推动我市企业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发展。
  二、主要目标
  围绕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6+1”支柱产业,以总集成总承包、个性化定制服务、在线支持服务等为重点发展方向,加快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和新业态培育,引导企业从以加工组装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
  到2018年,一批规模以上企业初步形成与服务制造相适应的生产制造服务体系。全市50% 以上的骨干企业开展服务型制造,企业服务化投入和服务化收入占比提升15%以上;搭建5个以上总集成总承包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网络化协同设计服务、在线支持服务等服务型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孵化2-3个辐射力强、带动效应显著的服务型制造示范园区,实施50个以上服务型制造典型示范项目,培育30家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5家以上服务型制造技术支持和服务商,初步形成我市服务型制造生态体系。
  三、重点行动
  (一)设计服务提升行动。
  全面提升工业设计能力,推进工业设计中心以及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企业与工业设计机构对接,促进设计资源开放共享和工业设计成果转化,支持万众创新,通过创新设计提高产品技术附加值和竞争力。
  1.提高设计创新能力。
  引导企业重视设计创新,开展工业设计中心及体验中心建设,做好国家级、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及市级体验中心培育认定工作。鼓励制造企业加强与科研机构、设计单位、高等院校合作,开展基于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新产品的设计应用研究。推进VR、人机工程、系统仿真、消费者行为研究等关键技术在设计领域的应用,积极发展云设计、协同设计等新型模式,推动设计创新向高端综合设计转变。推动笔电、汽摩、轨道交通、服装、家居等产业设计中心和平台建设,组织实施重点产品设计创新试点示范项目,通过工业设计增加产品品种、提升品质、培育品牌。
  2.提升设计产业化发展水平。
  鼓励制造企业将设计订单外包给专业的设计公司,支持专业设计公司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围绕汽摩、电子信息、消费品等支柱产业,招商培育2-3个集创意设计、造型设计、手板模具、产品试制等功能为一体的、产业链完备的设计服务产业链。积极发展工艺美术设计、珠宝设计、动漫游戏设计等专业设计服务业,推动地方特色文化融入创意内容和设计理念,形成具有重庆特色的设计产品。鼓励区县利用老厂房、旧仓库、闲置楼宇建设创意设计产业园区,组织开展市级创意设计园(区)认定工作。
  3.支持设计成果转化。
  加强制造企业与工业设计机构的对接,鼓励企业外包设计业务,促进企业与工业设计机构、高校院所在设计技术、设计理念、设计能力多方面开展交流合作,增强企业在产品策划、性能结构优化、外观设计等方面的技术水平,推动工业设计成果转化。对引进国际、国内知名设计公司(或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与我市制造业企业对接,把先进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并取得明显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工业设计对接示范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定期举办工业设计创新大赛,组织开展技术交流论坛、技能培训、优秀设计资源的交流,拓展企业设计能力。
  4.搭建设计产业公共平台。
  加强与国内外行业组织的合作,重点推进国际创意设计研究院、消费品设计中心等设计创新平台建设。发挥好市工业设计促进中心、市工业设计联盟公共服务功能,联合高校、企业等力量,做好设计岗前培训、设计游学及汽车、服装、箱包等专业设计提升培训等工作。充分发挥好“长江杯”设计大赛、国际设计周等产业活动成果展示、项目合作的平台功能,营造全市重视设计创新、开放发展的良好氛围。
  5.推广定制化服务。
  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并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设计、生产、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
  开展在线个性化定制。支持服饰、家具、电子终端等行业企业建立在线设计、客服体验、电子商务平台,形成动态感知、实时响应消费需求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
  探索开放式个性化定制。鼓励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等行业企业建立专业的设计平台并面向社会服务,推动重点产品数据库开放共享,提升高端产品和装备模块化设计、柔性化制造、定制化服务能力。
  培育增材制造定制服务。支持建设3D打印等共性服务平台的线上线下展示中心,引导中小企业在线提供快速原型、模具开发和产品定制等服务,培育“互联网+”新型个人工作室等小批量个性化定制模式。
  (二)制造效能提升行动。
  6.优化供应链管理。
  在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消费品等行业打造一批供应链管理创新示范企业,以企业战略业务单元为基础,以市场客户需求为纽带,以订单信息流为中心,实施以“服务零距离、资金零占用、质量零缺陷”为目标的流程再造工程。
  发展供应链管理专业化服务。支持制造企业整合内部物流资源,优化生产管理流程,成立专门的供应链管理部门,或与第三方企业开展外包合作,推动供应链各环节有机融合,提升供应链一体化水平和竞争能力。加快发展供应链业务流程外包,面向制造业高效提供信息咨询、订单管理、物料配送、仓储库存等服务。
  7.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
  实施网络化协同制造示范工程,面向“6+1”支柱产业打造一批网络化协同制造示范企业和示范平台。
  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建设网络化制造系统,与配套企业之间进行信息系统对接,实现产品设计、制造、销售、采购等各环节基于互联网的企业间协同,提升整条制造链的制造能力;鼓励有实力的互联网企业构建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面向细分行业提供云制造服务,促进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市场需求的集聚与对接,提高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
  促进众包设计、网络协同研发、基于工业云的供应链管理、网络精准营销等新技术、新模式在生产中的应用。鼓励制造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产品设计、销售和推广。支持工业云服务平台建设,增强产业链商务协同能力。建立生产企业产业合作联盟,面对生产需求,根据订单快速调用资源,形成平台化协作关系。
  8.支持服务外包发展。
  支持制造企业剥离服务环节设立服务外包企业,面向制造业的研发设计、采购、运输、仓储、货代、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等环节开展专业化外包服务,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集成服务水平高、具有行业竞争力的服务外包企业。
  鼓励制造业企业在信息技术、研发设计、能源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广泛采用服务外包;引导中小企业释放服务外包需求,推动商业模式和管理模式创新。
  (三)客户价值提升行动。
  鼓励制造企业积极发展全生命周期运维和在线支持服务。支持大型装备企业运用系统集成能力,开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引导和推动制造企业通过管理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开展社会化的专业服务,提高专业服务在产品价值中的比重。
  9.发展总集成总承包服务。
  支持具有技术优势的制造企业,创新组织模式和商业模式,以制造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为突破口,提供一体化的产品设计、方案咨询、系统设计、销售渠道、成套安装和运行维护等成套服务,构建全产业链服务体系,促进企业由产品提供商向总集成总承包服务商转变,提升其增值服务能力。重点支持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消费品、新材料等行业企业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10.拓展在线支持服务。
  引导企业加强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应用,实现产品智能化、设计协同化、管理精益化、生产透明化和服务网络化。拓展在线监控诊断、远程故障诊断及维护、工控系统安全监控、系统运行维护、网上支付结算等新业务及产品后市场服务,不断完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鼓励装备制造企业提供线上线下智能化、垂直化服务,重点突破对大型及关键设备实行实时监控,开展备品备件、检维修等服务,提升产品运行质量,拓展企业产品价值空间。
  11.发展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
  支持制造企业延伸服务链条,从主要提供产品制造向提供“产品+服务”制造转变。重点支持汽车、摩托车、工程机械、数字医疗等装备产品制造企业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生产与服务资源,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维护管理、产品再制造和回收处置能力,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支持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研发基于大数据的装备故障预测和剩余寿命分析技术,提升产品监控和维护水平。鼓励有条件的装备制造企业搭建产品远程监测与诊断平台,完善产品智能维护系统,向客户提供专业化远程状态管理和现场技术支持,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服务,延伸产品服务链长度。引导中小企业开展设备维护业务外包,提升产品服务价值。
  (四)服务模式创新行动。
  12.提升金融服务能力。
  鼓励开展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试点,完善政银担合作机制,为制造业提供小贷、担保、保理等特色化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制造企业设立企业财务公司、融资租赁公司,重点支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工具、电气机械等生产线、公用设施制造企业及其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开展设备融资租赁服务,扩大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
  13.培育智能服务新能力。
  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鼓励互联网企业发展工业电子商务、O2O等新模式,加快培育研发设计、科技咨询、物流等第三方服务,增强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鼓励企业开展基于B2B/C2B模式的工业电子商务应用;持续推进“重庆工业云平台”建设,培育提升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发、管理和生产控制的能力。
  14.探索智能服务新模式。
  加快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在制造业的应用,引导企业树立“智能产品即服务”、“智能制造即服务”的理念,通过技术和管理模式创新以及众创、众包、众筹、众扶等服务平台的运用,积极构建智能服务数字生态,促进分享经济推广普及。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基于工业大数据的产品和服务创新。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在重庆市制造强市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加大服务型制造统筹力度,密切部门分工协作,加强宣传推广,动态跟踪产业发展态势,及时协调解决各类问题。各区县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配套政策,抓好工作落实,引导企业广泛参与,确保行动计划有效开展。加大对服务型制造企业和项目的扶持力度,鼓励已有服务型制造企业通过兼并等方式做大做强。
  (二)加强资金扶持。
  市级各类产业专项资金加大对服务型制造的支持力度。融合政府投资基金、组合投资和市场化投资等多种模式,探索组建服务型制造投资基金,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长效投融资体系。积极争取国家和金融机构对服务型制造重点项目的资金支持。
  (三)加强示范引领。
  整合社会组织、研究机构和制造企业等多方资源,在全市分片区开展“服务型制造巴渝行”主题系列活动,加强服务型制造的特色化推进。分年度开展“重庆市服务型制造示范园区/企业”征集评选活动,加大示范园区、示范企业、示范项目的经验推广力度。建立服务型制造专家库,组织专家深入产业园区和重点企业开展巡访、咨询、诊断等服务,不断深化企业和社会对服务型制造的认识。重点在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消费品等行业收集服务型制造项目,建立服务型制造项目库。
  (四)加强智力支持。
  加快高端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构建“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的服务型制造人才发展体系。建立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机制,鼓励研发设计、创新咨询等高层次人才来渝创新创业,享受人才引进和培育的各项优惠政策。支持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等与企业共建专业培训机构,多层次培育服务型制造人才。发挥行业协会和相关培训机构的作用,举办“名师讲堂”、“走进标杆企业”等服务型制造人才培训活动。

 
  • 加入收藏
  • 关闭
相关法规  
福建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福建省发展服务型制 闽经信服务[201 2016/12/21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主辅分离积极发展服务 闽政办[2017]29 2017/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