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法规 最新法规 点击最多  失效法规 资料下载 法规解读 下载绿色版 法规搜索
 法规分类
    Loading...
 热点专题
【企业会计准则】
CPA考试法规汇编(2015)
IPO相关法规
电子商务法规汇编(2014)
二手房买卖
公司法及司法解释汇编(2015)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法规汇编(2015)
借款担保法规专辑(2014)
境外上市相关法规
民间资本法规专辑(2014)
上海自贸区政策汇编(2014)
外汇管理法规(2014)
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
征收拆迁补偿法规专辑(2014)
 
   首页 > 财经相关法律法规 > 财经相关法规-其他 >
法规内容  本文仅供参考,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发文标题: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市健康城市“531”行动计划的通知
发文文号: 苏府办[2016]287号
发文部门: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时间: 2016-12-20
实施时间: 2016-12-20
法规类型: 财经相关法规-其他
所属行业: 所有行业
所属区域: 苏州
阅读人次: 3617
评论人次: 0
页面功能:
  • 加入收藏
  • 关闭
发文内容: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苏州市健康城市“531”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2月20日
  苏州市健康城市“531”行动计划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目标,积极推进“健康苏州2030”规划纲要,建立完善重大疾病防治工作机制,探索创新公共卫生领域工作模式,不断提高对影响市民健康的重大疾病的预防与干预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民健康水平,特制订此计划。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以市民健康为根本追求,以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为导向,进一步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个人主责”的联动机制,完善“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防治结合”的预防机制,建立“医防联动、快检快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应急机制,实施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启动重大传染病防治、心理健康促进、重点人群伤害干预、出生缺陷与重大疾病干预、健康危险因素监测评估等重点公共卫生领域工作,全面提升对影响市民健康的重大疾病的预防与干预能力,努力实现“健康苏州2030”规划目标。
  二、2020年工作目标
  (一)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4%以上,其中慢性病防治和基本医疗素养分别提高到15%以上,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低至25%以下,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420万人。
  (二)艾滋病、结核病、慢性肝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得到加强,扩大免疫规划覆盖人群和免费接种项目,探索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市级补充保险。青年学生等重点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达90%以上,男男性行为等高危人群艾滋病相关高危行为减少10%以上,开展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健康管理。实施耐多药结核病免费基因检测项目,逐步将肺结核(包括耐多药结核病)纳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病种支付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实施慢性肝病预防、筛查与健康管理,肝衰竭患者、丙型肝炎患者人数减少30%,因各类慢性肝病死亡人数减少10%。
  (三)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环境,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市心理卫生中心和心理云医院管理网络平台,开展严重精神障碍亲情照护、抑郁症和老年痴呆干预项目。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显著提高,城市、农村普通人群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80%、60%,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推动市民形成心理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提高心理健康行为形成率。
  (四)重点人群伤害发生率和致残率有所降低。建立儿童意外伤害监测与干预模式,儿童因溺水导致的致死致残率每年下降5%;酒后驾驶等导致的交通事故死亡率每年下降5%;建立老年人跌倒预防干预的有效模式,开展预防老年人跌倒示范场所建设;加强职业病的前期预防和重点职业病监测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完善职业病和化学中毒救治体系。
  (五)妇女儿童主要健康指标处于省内领先水平,孕产妇死亡率稳定在6/10万以下;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5‰、8‰以下;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5‰以下,严重多发致残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逐步下降;扩大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加强妇女儿童重大疾病综合防治,降低意外妊娠发生率。
  (六)健全健康危险因素监测评估体系,加快苏州市卫生检测中心建设,加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饮用水安全与介水传染病监测和传染病分子检测等平台建设,建成市菌毒种保藏中心,开展食品、饮用水、空气污染、学校等健康影响监测和风险评估,定期发布健康危险因素监测与风险评估系列白皮书。
  三、主要任务
  (一)启动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
  主要围绕“六个一”开展,即开发一套家庭健康自测工具、建立一个公共卫生科普中心、开展一系列健康公益讲座、建设一批健康示范场所、建设一批运动健身指导站、播放一批健康宣传广告等,实现家庭健康自测与疾病早期发现,建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的全方位、多途径、立体化的健康传播体系,开展千场健康公益讲座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机关、进军营等“五进”活动,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普及健康素养知识与技能,进一步提高居民健康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居民基本医疗素养和慢性病防治素养,促进医患共同决策,共建共享健康生活。
  (二)建立完善三大工作机制。
  1.建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个人主责”的联动机制。
  坚持政府主导,加强部门协同和全社会参与,努力打造“全民参与、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健康环境和健康社会。一是要坚持政府主导,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各市(区)要成立以政府(管委会)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及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健康城市“531”行动计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一指导协调、全面推进辖区健康城市“531”行动计划。二是要坚持部门协同,做到部门职责明确、任务落实。定期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及时解决工作难点和重点,完善分级负责、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三是要强化社会参与,开展多形式健康宣教活动,积极引导和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学校、社区和家庭自觉主动参与健康城市“531”行动,鼓励支持专家学者开展课题研究,并积极参与相关公共政策的制定。提高全社会的知晓度、重视度和参与度。四是要强化个人主责,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自觉践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鼓励开展健康自测,早期发现疾病早期干预。
  2.建立完善“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防治结合”的预防机制。
  坚持预防为主方针,完善联防联控、群防群控、防治结合的预防机制。努力实现由“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促进为中心”的转变。一是要强化联防联控机制,科学有序调动各方面力量,建立跨部门、跨单位协调和信息通报机制,强化属地化管理,创新工作方法,把握关键环节,形成稳固的防控合力,全面打造联防联控的公共卫生工作新格局。二是要强化群防群控机制,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大力整合社会各类资源,畅通群众参与渠道,鼓励群众组建各类健康自我管理小组,主动干预自身的健康隐患,提升群众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进一步提高群众参与健康城市“531”行动计划的可及性与有效性。三是要强化防治结合机制,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在疾病监测方面的优势,以重大传染病和慢性病为重点,明确疾控机构、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任务,完善“三位一体”的疾病防治工作模式,提高疾病防治综合实力。
  3.建立完善“医防联动、快检快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应急机制。
  强化部门信息共享,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规范管理、提高效率”为目标,有效建立“医防联动、快检快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的应急机制。通过加强各部门和区域间卫生应急协作,健全我市监测预警、信息沟通、技术支持和应急资源共享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通过优化各类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体系,完善卫生应急响应精细化管理,明确突发事件应对的责任体系、现场指挥体系、工作流程和处置措施,加强市卫生检测中心建设,提高快检快测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有效控制和处置事件的发展,增强市民公共卫生安全感。
  (三)实施五大领域重点项目。
  1.重大传染病防治项目。
  针对影响市民健康的艾滋病、结核病、肝病等重大传染病,实施以男男性行为人群、青年学生为重点人群的艾防宣传干预、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健康管理、耐多药结核病基因检测、慢性肝病健康管理等为主要内容的重大传染病防治项目,提高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实施扩大免疫规划项目,开展65岁以上户籍老年人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适龄儿童水痘疫苗和初三学生麻风疫苗等免费接种工作,有条件地区将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纳入免费接种范围,探索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市级商业补充保险,进一步降低重大传染病和疫苗可预防疾病对市民健康的影响。
  2.心理健康促进项目。
  针对影响市民心理健康的主要问题,满足不断增长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实施以苏州市心理卫生中心、心理云医院管理网络平台建设、严重精神障碍亲情照护、抑郁障碍和老年痴呆干预为主要内容的心理健康促进项目,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服务网络,提供规范、多样、公平、可及的心理卫生服务;结合“以奖代补”政策,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家属开展心理干预,协助患者家庭获得必要的社会支撑,建立健康的家庭心理环境,促进患者回归社会;开展抑郁障碍、老年痴呆的宣传和干预工作,提升公众对抑郁症、老年痴呆症的认识,增强专业人员的识别与诊治能力,提高抑郁症的治愈率和老年痴呆症的社会照护水平,进一步降低抑郁症的自杀率和复发率。
  3.重点人群伤害干预项目。
  针对影响市民健康的主要伤害问题,实施以道路伤害、儿童意外伤害、老年人跌倒和职业病伤害干预为主要内容的重点人群伤害干预项目,关注儿童、老年人和职业人群,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部门协作,建立健全伤害综合监测网络,强化重点人群意外伤害安全防护意识,加大交通安全、职业卫生的宣传和执法力度,推进示范环境和体验场馆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全社会预防伤害的综合防控能力,减少意外伤害导致的死亡率和致残率。
  4.出生缺陷与重大疾病干预项目。
  针对影响妇女儿童健康的重点问题,实施以出生缺陷综合干预、妇女儿童重大疾病防治及意外妊娠干预为主要内容的出生缺陷与重大疾病干预项目,加强婚前和孕前健康检查、产前筛查与诊断、新生儿疾病筛查与高危儿干预,拓展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项目,开展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和自闭症干预示范点建设,启动意外妊娠干预等工作,呼吁社会、家庭、个人共同参与妇幼健康管理,切实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5.健康危险因素监测项目。
  针对影响市民健康的主要危险因素,充分发挥市卫生监测中心的平台作用,实施以食品安全、生活饮用水、空气污染、学校卫生、医用辐射防护等为主要领域的卫生监测与风险评估工作,对可能引发公共卫生风险隐患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定期发布健康危险因素监测与风险评估系列白皮书,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采取针对性举措,尽量减少健康危险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深入推进健康城市“531”行动计划的重大意义,将其列入“健康优先”制度框架和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予以安排和落实。市和各市(区)成立健康城市“531”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发挥统一组织和沟通协调作用,构建常态化的组织领导网络,建立完善“三大”工作机制,研究制定公共卫生重点领域项目实施方案、工作计划、配套措施和支持性政策,分阶段分步骤启动实施,加强分类指导和督导评估,有序有力实施本计划。
  (二)加大经费保障。
  各级财政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合理制定项目经费和工作经费预算,建立健全多元化健康投入机制,鼓励、引导社会和个人参与健康城市“531”行动领域建设项目。同时落实制定经费使用制度,严格规范经费使用渠道,加强经费使用监管,做到专款专用,确保经费足量到位和合理使用。
  (三)注重资源整合。
  各级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政府各部门间信息沟通机制,促进联席会议制度化和常态化。在健康城市建设过程中,注重资源整合,积极引导非政府组织、企业和社区的有效有序参与,发挥群众号召力、社会凝聚力等自身能力和优势,突显其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助推健康城市良性发展。
  (四)强化能力建设。
  各级政府的实事项目应对卫生与健康工作有所倾斜,充分体现“健康优先”。结合健康城市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要全面统筹考虑,专项规划卫生人才的培养,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机构和能力建设。加强医疗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高疾病监测、干预、诊治和卫生应急救援能力。
  (五)开展国际交流。
  积极借鉴国际先进工作经验,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深入分析项目实施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效利用监测数据,指导健康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及时总结经验与不足,提出政策建议,有效应用研究成果。
  (六)开展督导评估。
  苏州市健康城市“531”行动计划领导小组负责对项目工作的组织、进度、实施过程、效果和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定期督导、考核和评估。各项目承办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项目执行质量。

 
  • 加入收藏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