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法规 最新法规 点击最多  失效法规 资料下载 法规解读 下载绿色版 法规搜索
 法规分类
    Loading...
 热点专题
【企业会计准则】
CPA考试法规汇编(2015)
IPO相关法规
电子商务法规汇编(2014)
二手房买卖
公司法及司法解释汇编(2015)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法规汇编(2015)
借款担保法规专辑(2014)
境外上市相关法规
民间资本法规专辑(2014)
上海自贸区政策汇编(2014)
外汇管理法规(2014)
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
征收拆迁补偿法规专辑(2014)
 
   首页 > 财经相关法律法规 > 财经相关法规-其他 >
法规内容  本文仅供参考,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发文标题: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发改委关于2016年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发文文号: 湖政办发[2016]23号
发文部门: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时间: 2016-3-10
实施时间: 2016-3-10
法规类型: 财经相关法规-其他
所属行业: 所有行业
所属区域: 湖州
阅读人次: 2896
评论人次: 0
页面功能:
  • 加入收藏
  • 关闭
发文内容: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市发改委关于《2016年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七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批准,现予转发,请认真组织实施。有关专业计划由市发改委会同市有关部门另行下达。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3月10日
  2016年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市发改委
  一、2016年主要预期目标安排
  2016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本届政府完成任期目标的决战之年。宏观经济环境仍然严峻复杂,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全市上下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坚定不移以“八八战略”为总纲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坚定不移一张蓝图绘到底,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赶超发展,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扎实开展“转型升级会战年、城乡一体提升年、文明创建攻坚年、基层组织加强年”活动,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力确保“十三五”良好开局,为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其中信息经济、高端装备、健康产业、休闲旅游等四大千亿级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8%、10%左右、10%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以上,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
  ——网络零售额增长35%左右。
  ——外贸出口保持适度增长、提升质量效益、提高占全省的份额。
  ——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均增长7%左右。
  ——浙(湖)商回归到位资金达260亿元左右。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2%以上,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以上。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0%左右。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GDP)比例达2.6%。
  ——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15%。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8万人,登记失业率4%以内。
  ——水质确保消灭县控以上断面劣五类水,力争消灭县控以上断面五类水。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减排指标按省下达的任务实施。
  二、实现预期目标的工作措施
  2016年要坚持以“六重”为抓手,统筹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确保圆满完成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着力稳增长促转型
  1.扩大有效投资。谋划实施好“六重”工作年度推进计划,加强要素和政策保障,健全四个一批项目滚动管理机制,全力推进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深入实施浙(湖)商回归工程,抓好“谋划大产业、招引大项目”、央企合作、外资引进等工作,力争在5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引进上取得新突破。加大“机器换人”和“机器人换人”,支持企业装备投入和“零增地”技术改造。发挥财政投入对结构性改革的引导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金参与重点领域建设。做好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等要素资源的争取工作,抓好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2.提升消费需求。加强服务消费领域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大商文、商旅互动,打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与消费载体,扩大旅游休闲、教育文体、养老健康等服务消费。推进“湖州商圈+互联网”的一体化提升建设,积极引导和鼓励商贸企业通过电商平台推广O2O新模式,大力推进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商贸企业限下转限上。开展城市共同配送省级试点建设,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推广物流集中配送。推进“老字号”品牌建设,提升“湖州产品”知名度与影响力。加大对住房消费的支持力度,推进拆迁安置和住房保障货币化改革。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
  3.促进出口增长。大力实施出口品牌战略和“四换三名”工程,积极扩大童装、机电等优势产业出口规模,加快发展服务外包、文化及技术等服务出口。积极推进织里童装等专业市场参照义乌“市场采购”、“旅游购物”贸易方式延伸贸易新业态。大力推进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不断丰富企业境外营销方式。支持有条件县区和企业建设综合保税物流港区,加快安吉上港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等园区建设,进一步畅通在港口通关、保税仓储、口岸监管、结汇退税等方面的渠道。
  4.培育新增长点。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大力推进“互联网+”、“生态+”和“金融+”行动,进一步加大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力度,加快信息经济、高端装备、健康产业和休闲旅游等产业发展。推进滨湖特色发展带的一体化提升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的“滨湖经济带”。加快推进德清地理信息小镇、湖州丝绸小镇、南浔善琏湖笔小镇、吴兴美妆小镇、长兴新能源小镇、安吉天使小镇等省级特色小镇建设,谋划建设一批新的特色小镇。加快各类新开发平台基础配套建设,努力打造成为承载优质大项目的主阵地。积极推进消费和投资良性互动,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协同发展,补齐软硬基础设施短板,增加优质新型产品和生活服务等有效供给。
  (二)着力推进改革创新
  1.推进结构性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四张清单一张网”动态调整机制,稳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形成差别化资源要素价格机制,探索排污权、生态补偿等市场化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盘活重组市本级经营性国有资产,运作好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完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库。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加快出台和落实普惠性科技创新支持政策。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有效淘汰落后产能。
  2.加大创新创业力度。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统筹推进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国家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积极推进国家级莫干山高新区、省级现代物流装备高新区等平台建设,支持市本级争创国家级科创园,加快制定出台促进众创空间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系列引才工程,发挥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战略合作联盟、在外湖州籍人才回归计划精准引才功能,加强科技、人才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力推广使用“创新券”,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央企等共建研发机构,着力提升企业研发水平。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提升发明专利数量和质量,加强成果转化运用。坚持扶持发展和管控风险并重,充分发挥好金融创新在各类创新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3.全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强“金象金牛”大企业培育,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推进相关政策和服务的落地,培育一批“高技术、高成长”企业,积极争创一批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深入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着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四新”小微企业。深化“三名”企业培育,持续推进工业企业质量标准品牌升级行动,新创建一批“质量强、标准强、品牌强”企业。推动企业股改和挂牌上市,鼓励企业借助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大兼并重组和再融资力度。
  (三)着力扩大对外开放
  1.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把握“一带一路”战略契机,扩大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鼓励有条件企业赴沿线投资建设营销网络、海外仓储和生产基地,鼓励以海外并购等方式获取境外优质营销渠道、品牌、技术,提升企业自身产品技术水平与跨国经营能力。积极开展境外投资环境、法律政策、项目信息等方面的宣讲、对接活动,做好对境外企业生产经营安全防范指导。
  2.全面深度接轨沪杭。加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开工建设杭宁高速公路拓宽项目,全面推进商合杭铁路浙江段、申嘉湖高速公路西延工程、京杭运河湖州段整治、长湖申航道西延工程等项目建设,力争湖苏沪铁路开工建设。以信息经济、高端装备、健康产业和休闲旅游为重点,加大与上海的产业协作力度。协同推进杭州都市经济圈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各项工作,做好德清、安吉对接杭州轨道交通的前期研究。
  3.加强开放平台建设。对接长江经济带战略,顺应产业梯度转移趋势,加快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临沪工业区和临杭工业区建设。加快国际乡村旅游大会永久会址、湖州开发区“中美合作园”、长兴“中德国际产业园”等开放合作平台建设,谋划创建吴兴“中韩产业合作园”。大力发展江河海联运,建设南太湖铁公水综合物流园,着力创建全国内河水运转型发展试验区。提升发展丝绸产业,发掘丝绸文化新记忆,打响“世界丝绸之源”品牌。
  (四)着力加快新型城市化
  1.提升城市承载功能。加快浙北医学中心建设,建成奥体中心,启用市民服务中心,完成小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修缮整治等项目。积极探索海绵城市建设,抓好城市环境卫生、交通治堵等工作,拓展“数字城市”覆盖区域和服务内容,加快建设智能普惠的信息基础设施,开展中心城市轨道交通前期研究工作。深入推进“三改一拆”和“无违建”创建工作,计划实施对苕溪东路中段道路拓宽、环城东路29号地块、一字桥地块改建等项目的房屋征收。
  2.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统筹推进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和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完成5条美丽乡村示范网带(片区)建设提升,深化“四级联创”,启动建设一批“特色品牌型”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开展美丽乡村示范镇建设,鼓励县区创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确保当年新增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农户达15%以上,累计农户受益率达75%以上,全面达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目标。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深化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美丽乡村示范市工作。深入实施“五年强村计划”,全面帮扶集体经济欠发达村加快发展。加快“智慧织里”推广工作,在有条件的乡镇开展智慧城镇的推广应用。
  3.深化城乡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覆盖县区-乡镇-村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体系,鼓励和提倡农户拥有的产权入市流转交易,积极探索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实现途径。深入开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体系改革,加快构建起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组织体系及有效运转的体制机制。深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稳妥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有偿使用机制。抓好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德清城乡一体化改革试点等改革试验区建设。
  (五)着力抓好生态建设
  1.做好示范品牌。按照“两山”重要思想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生态+”先行地的总体定位,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重点工程建设。实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条例》,推动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加快国家生态文明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稳妥推进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国家试点。推动安吉建设全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示范县。全面开展国家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继续控制矿山开采总量,加快废弃矿山治理。全面实施环境功能区划,完成永久性基本农田划定。争创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综合实验区,探索生态环境资产证券化机制。
  2.发展生态经济。全面推进国家级旅游改革创新先行示范区建设,积极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休闲农业与民宿经济融合发展,全力打造“乡村旅游第一市、滨湖度假首选地”品牌。推进太湖健康·蜜月小镇、南太湖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平台建设,培育发展健康产业。打造彩色健康森林,发展新型林业经济。促进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实施一批企业厂房、城市建筑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加快电动汽车快充网络建设。加快推动重污染高耗能落后产能淘汰,结合重点细分行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低小散”块状行业的整治提升。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抓好天然气利用、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项目建设。
  3.推进环境治理。深入推进“五水共治”,全方位落实“河长制”,全力推进河道清淤轮疏,落实长效保洁管理,进一步完善城镇排水管网和泵站设施,努力实现“清三河”达标县区全覆盖,在全省率先消灭县控以上断面劣Ⅴ类水质,力争消灭县控以上断面Ⅴ类水质。深入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抓好黄标车、小锅炉淘汰以及工业废气、建筑扬尘、道路扬尘、秸秆禁烧等行业和领域的整治工作,确保PM2.5浓度持续下降。强化用能智慧化信息管理,深入推进以热电联产改造、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能效提升、绿色照明等为重点的节能技改工程。继续加大“四边三化”工作力度,继续深入推进“两路两侧”环境治理。
  (六)着力做好社会民生保障
  1.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深入实施支持大众创业促进就业实施意见,大力推动以大学生为重点的青年创业工作,加大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再就业帮扶力度。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切实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社保体系建设,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不断提升城乡居民社保水平。推进城市棚户区和城乡危旧房改造,继续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和受益面,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制度支持住房消费的作用。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推动城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完成太湖水厂和一级供水管网建设并投入使用。
  2.扎实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巩固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钱山漾文化成果,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推进湖州美术馆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和图书馆数字改造工程。稳步实施中小学教育资源布局优化调整,推进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放开放活民营医院发展;深入推进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县乡村卫生管理一体化,深化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确保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评;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贯彻落实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全面筹备好第十六届省运会,办好第三届市民运动会。
  3.切实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着力加强社会治理体制机制、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创新“两链”风险处置方式方法,深入开展打击恶意逃废债专项行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深化“保平安”专项行动,及时排查化解社会风险隐患,构筑G20国际峰会环杭“护城河”,确保社会大局稳定。继续深化信用体系建设。扎实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生产等工作,及时排查化解安全隐患。科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加快构建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 加入收藏
  • 关闭
相关法规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豫政[2016]14号 2016/3/8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14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浙政发[2014]3号 2014/2/11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济政发[2015]8号 2015/5/6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湘政发[2016]9号 2016/5/11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发改委关于2013年湖州市国民 湖政办发[2013] 2013/3/19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山东省2016年 鲁政办发[2016] 2016/3/9
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16年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绍政发[2016]7号 2016/2/14
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13年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绍政发[2013]36 2013/5/14
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13年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衢政发[2013]32 2013/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