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法规 最新法规 点击最多  失效法规 资料下载 法规解读 下载绿色版 法规搜索
 法规分类
    Loading...
 热点专题
【企业会计准则】
CPA考试法规汇编(2015)
IPO相关法规
电子商务法规汇编(2014)
二手房买卖
公司法及司法解释汇编(2015)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法规汇编(2015)
借款担保法规专辑(2014)
境外上市相关法规
民间资本法规专辑(2014)
上海自贸区政策汇编(2014)
外汇管理法规(2014)
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
征收拆迁补偿法规专辑(2014)
 
   首页 > 财经相关法律法规 > 财经相关法规-其他 >
法规内容  本文仅供参考,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发文标题: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商务厅山东省批发零售餐饮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文文号: 鲁政办字[2015]250号
发文部门: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文时间: 2015-12-10
实施时间: 2015-12-10
法规类型: 财经相关法规-其他
所属行业: 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
所属区域: 山东
阅读人次: 2536
评论人次: 0
页面功能:
  • 加入收藏
  • 关闭
发文内容: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省商务厅《山东省批发零售餐饮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12月10日
  山东省批发零售餐饮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
  省商务厅
  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支柱性产业,批发零售餐饮业是流通业的主体。为进一步加快批发零售餐饮业转型升级,强化批发零售餐饮业在扩消费、稳增长、促就业、惠民生中的积极作用,特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流通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5万亿元,同比增长12.6%,占全国的比重达到9.3%。其中,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18万亿元,同比增长12.8%;住宿餐饮业零售额2684.3亿元,同比增长11.6%。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17年居全国第二位。
  (二)产业贡献度进一步提高。2014年,全省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实现增加值8947.9亿元,分别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5.1%和34.6%;国地税收入合计1167.5亿元,分别占全省和第三产业税收收入的13.7%和30%。第三次经济普查显示,全省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387.2万人,占全省二、三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13.5%,比上次普查提高3.7个百分点;个体商业从业人员888万人,占全省二、三产业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的63.2%。
  (三)商品流通体系日趋完善。2014年,商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行业创业积极性,全省批发零售业市场主体发展到313.7万户,其中企业45.8万户,分别比上年增加78.6万户和11.1万户。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558个,市场交易额9039亿元,分别居全国第二位和第四位。城乡零售企业发展到8万户,标准化农家店覆盖所有乡镇及80%行政村,社区商业覆盖面达到90%,国家级、省级商业示范社区达到245个。
  (四)产业结构逐步优化。2014年,全省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达到17474个,其中有12家企业入围全国零售百强。全省批发零售行业连锁企业150家,门店总数11728个,商品销售额2812亿元(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2.8%)。高端餐饮加快转型,早餐示范工程企业达到42家。2014年全省实现餐饮收入2499.3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居全国第二位。
  (五)商业模式创新步伐加快。城市综合体、新一代便利店、O2O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较好满足了多元消费需求。物联网、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电子标签等新技术在骨干批零餐饮企业广泛运用,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2014年,全省网络零售额达到2635亿元,比上年增长46.5%,占全国的9.4%,网络零售额已相当于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8%。围绕提升流通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在济南等7个城市开展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为突破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难题,在青岛等7个城市开展城市共同配送试点。
  (六)对外开放稳步推进。截至2014年年底,全省累计批准分销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903项,合同外资额89.3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57.9亿美元。多家著名跨国连锁品牌入驻我省,一批体量大、现代化水平高的流通大项目相继落地。省内大型企业加速省外布局,连锁企业在省外开店354个,建成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园区1家。临沂商城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迈出实质性步伐,2014年旅游购物出口2.1亿美元。
  但是,总体上看,我省批发零售餐饮业仍处于粗放发展阶段,产业集中度、流通效率、信息化水平比较低,与广东、浙江、江苏等先进省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一是批发集约化水平低。限额以上批发企业数仅相当于江苏、广东的64.6%和66.7%;商品销售额仅为广东、上海、北京、江苏、浙江的4-6成,难以形成“大批量、低成本、高效率”的集约化批发优势。商品交易市场大而不强,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平均营业面积是浙江、江苏的1.3倍和1.2倍,交易额却仅相当于浙江的61%和江苏的54%。二是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慢。面对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和电子商务的冲击等,传统企业的商流、物流、信息流等优势弱化,过度依赖联营扣点模式,商业创新不够,多数企业尚未探索出成熟的转型发展路子,同质化竞争较为突出。部分中华老字号企业由于缺乏创新,品牌影响力明显减弱,有的甚至退出市场。三是电子商务发展滞后。2014年,我省网络零售额仅为广东的48%、浙江的47%;阿里巴巴网络零售平台活跃用户列全国第四位,有效买进、卖出量分别居全国第五位和第七位,逆差540亿元。电商服务体系薄弱,专业人才匮乏,快递物流和冷链物流配套能力不足,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因素。四是政策保障有待加强。缺乏与产业定位相配套的产业政策,个别地区落实工商业用电、用水同价政策不到位,落实新建社区预留商业和综合服务设施政策不到位。
  二、发展目标和方向
  (一)指导思想。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以扩大开放和创新为动力,以满足新常态消费需求为出发点,强化民生商务主题,政府积极引导、企业自主转型,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进一步发挥批发零售餐饮业对引导生产、扩大消费、吸纳就业、惠及民生的重要作用。
  (二)目标任务。到2017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3.2万亿元,其中批发零售业完成2.9万亿元、住宿餐饮业完成3500亿元,年均增长10%;全省连锁化率达到20%以上,商品统一配送率达到75%;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3万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比2014年翻一番。
  到2020年,流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业贡献度进一步提高,主体竞争力明显增强,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安全高效、城乡一体、便民惠民的现代流通体系,初步实现传统流通业向批发机能复合化、零售业态多样化、餐饮发展大众化、流通组织连锁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的转型。
  (三)转型方向。顺应发展趋势,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按照增量突出创新、存量突出提升的思路,强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批发零售餐饮业向智慧流通转变,加快产业融合、行业融合、业态融合、线上线下融合,更好发挥批零餐饮业创造和满足需求、服务生产和生活的作用。
  1.批发业。一是线上转型,推动一批专业批发市场转型为“网供”电商园区。二是功能提升,推动一批传统批发商由简单转售商品向仓储配送、信息、金融等综合服务功能提升转变。三是产业融合,建立以市场为依托,以产业为基础,集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为一体、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2.零售业。一是多业态并存,推动传统百货店向购物中心转型,加快传统商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新一代便利店等新兴业态,满足居民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要。二是盈利模式多元,回归商业本质,提高自采自营能力,发展自有品牌,多产业融合发展。三是供应链整合,适应流通渠道变革,优化供应链流程,加快向供应链上游延伸业务,打造集成服务商。
  3.餐饮业。重点推动餐饮企业向集约化、特色化、信息化和多元化发展。一是提高行业标准化程度,大力发展中央厨房,实现集约采购、集约生产。二是大力发展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地方美食,培育地方特色品牌。三是发展网上采购、网上订餐、手机自助点菜、网络点评等。四是推动龙头企业打造集高品质农产品及食品销售、餐饮连锁经营、便民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多元化健康饮食及餐饮服务提供商。
  三、实施路径
  坚持市场导向、消费导向和问题导向,坚持政府引导性、公益性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突出体系、业态、企业、技术和标准等关键要素,加快提升全省批零餐饮业综合竞争力。
  (一)加快发展电子商务,培育转型发展新动力。大力实施“双进、双推、一建”工程,加快拓展电商发展领域,加速推进电商创新步伐,实现“鲁货天下行”。一是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开展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创建,培育30个特色鲜明、模式成熟、双向流通的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对接阿里巴巴“千县万村”计划,建设一批电子商务县级运营中心和村级服务站。二是实施电子商务进社区工程。鼓励知名企业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搭建智慧社区平台,整合社区各类资源,打造有限空间、无限服务的十分钟便民服务圈。推动社区实体店和网络零售商之间优势互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三是推进电商集聚发展。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园区创建,打造50个功能完善、聚集力强的省级电商示范基地,培育100家商业模式新、发展能力强的电商示范企业。建设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统计、信息、信用、金融、人才等综合性服务功能。四是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加快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工作,支持青岛创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发挥山东半岛区位优势,探索中韩自贸协定框架下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先行先试。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的便利优势,积极创建跨境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产业园区。加快电子口岸建设,建立和完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体系,推动国际物流、邮政快递等相关企业开展跨境电商物流配送业务。到2017年,全省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00亿美元。五是建设电商物流快递终端配送体系。加强与邮政管理等部门联合,整合配送资源,构建农村电子商务末端配送体系。在社区试点设立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点和快递末端网点,开展物流分拨、快件自取、电子缴费等便民服务。
  (二)创新商业模式,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推动我省商业文化回归以客户为中心的本质,牢固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理念,创新商业模式,满足消费者安全、便利、舒适等要求。一是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大型零售企业开办网上商城,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地理位置服务、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升流通效率和服务质量。支持中小零售企业与电子商务平台优势互补,鼓励便利店、超市等与电商及快递企业创新合作模式,开展网订店取、社区配送等业务。支持电商企业开设实体店,增强客户体验。二是推进供应链管理。顺应全程供应链再造趋势,引导骨干企业逐步由单一贸易功能向集供应、配送、贸易、金融、信息等服务功能拓展,形成供应链一体化集成服务商。支持专业供应链集成商,以消费需求为起点为生产流通企业提供原料采购、库存管控、流通加工、分销配送等供应链管理方案设计。三是加快经营模式转变。推动大型零售企业由过度依赖“通道费”“销售扣点”盈利,向自采自营、依靠进销差价盈利转变。鼓励企业调整零售业态结构,对消费者进行全面细化、多层次分析,明确市场定位,合理配置高、中、低端商业业态,满足消费需求的多层次和差异化。引导老字号企业创新营销方式,增强品牌核心价值,焕发新的生机。四是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支持大型连锁企业通过直营、特许加盟、并购等方式做大做强。大力发展商业特许经营,提升商业组织化程度和品牌影响力。支持连锁企业积极拓展省外以及广大农村市场,鼓励中小企业通过加盟、自愿连锁等方式走集约化发展道路。
  (三)培育流通主体,塑造竞争新优势。一是培育行业领军企业。支持批零餐饮企业通过兼并联合、资产重组、上市等方式,跨地区、行业、所有制实施资源整合和战略重组。建立和完善山东品牌体系,引导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商业品牌文化,扩大品牌在全国的影响力。用3年左右时间,培育1家销售过千亿、10家过百亿、100家过亿元的流通骨干企业,形成一批商品吞吐能力强的批发企业、一批辐射带动力强的商品交易市场、一批创新和集散能力强的电商平台、一批供应链管理能力强的零售企业。二是增强中小微商贸企业发展能力。鼓励中小微企业开展特色化、差异化经营,建立适应区域特点和消费习惯的经营门类,培育特色商业品牌。加强中小商贸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强化银商合作,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商圈担保融资、商铺摊位经营权质押融资,充分利用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的融资服务功能。三是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搭建网络化顾客服务和营销体系,提供个性化服务,拓展增值服务,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个性需求。通过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四是大力发展绿色循环流通。高起点规划发展绿色消费商业模式,实施绿色循环流通示范企业创建,鼓励企业创建集门店节能改造、节能产品销售、废弃物回收于一体的绿色商场、绿色市场、绿色饭店。鼓励标准托盘和物流快递箱循环共用,推广可循环包装、减量包装和可降解包装。积极倡导适度消费,解决商业设施、餐饮消费中的浪费问题。
  (四)强化规划引领,完善市场体系建设。一是高起点编制“十三五”行业发展规划。围绕全省“两区一圈一带”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统筹规划流通布局,优化流通环节,提升流通效率。加快推进新一轮设区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修编,推动商业与人口、交通、市政、生态环境间的协调发展。二是提升社区便利服务。积极引进发展新一代便利店,支持便利店加载代缴各项公共事业及罚款、代售机票车票及各种门票等功能,打造“十分钟”便利综合性服务平台。继续推动社区菜市场提升改造。三是推动商品市场转型升级。进一步提高商品交易市场的物流、会展、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综合功能,加快传统交易市场信息化建设步伐。实施农产品骨干网络建设专项行动计划,在重要农产品产地、销地、集散地规划建设一批集农产品集配、加工、冷链物流于一体的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四是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加快青岛等7个国家级、省级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试点市建设步伐,构建以城市分拨中心、配送中心为枢纽,以连锁便利店、便民服务网点、快递末端网点、宅配服务站点、末端智能自助提货柜为基础,以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为支撑的城市共同配送网络。到2017年,初步形成涵盖快消品、医药、生鲜食品等重点行业,物流资源高效配置的城市配送“一张网”。
  (五)深化对外开放,提升国际化水平。坚持内外贸融合发展,推动国内、国外客户服务标准统一,充分释放市场红利,提高竞争力。一是坚持高端引进。重点引进国际知名零售商和战略投资者,鼓励通过股权转让、增资扩股吸引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股权投资基金、私募基金参股等方式,在省内设立地区总部、采购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发展新兴零售业态。二是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开展与国外企业的品牌共享、技术交流、管理创新等灵活多样的国际交流合作,学习借鉴香港品牌收购、策划、营销等方面的经验,引进消化吸收国际商业先进理念和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三是推动有条件商业企业“走出去”。抓住“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机遇,推动大企业大集团通过新建、并购、参股等方式,到省外境外布局,设立分销、展示、交易平台。四是推动进口商品交易中心建设。充分发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作用,探索建设一批集保税、展示、交易功能于一体的进口商品综合平台。抢抓中韩自贸区机遇,加快建设韩国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在大型商场开设韩国商品专区。
  (六)发展大众餐饮,提高餐饮服务水平。按照集约化、特色化、信息化和多元化发展方向,推进餐饮产业化发展。一是提升早餐服务水平。继续实施早餐示范工程,强化中央厨房建设,完善仓储和配送功能,提高餐饮生产工业化、标准化程度。建立健全中央厨房食品安全检测与可追溯制度,保障食品质量安全。二是加强鲁菜推广。实施“山东美食推介工程”“餐饮拓展工程”和“特色餐饮标准化工程”,培育一批地方特色小吃基地、地方风味特色菜品和特色餐饮名店,打造“好味山东”品牌。支持企业强化营养健康新产品、新口味、新服务研发,形成多层次立体发展的品牌体系。三是打造鲁菜文化品牌。推进鲁菜传承创新,加大鲁菜标准制定和实施,加快商旅文融合发展,培育鲁菜名师、名菜、名点、名店。支持企业打造文化主题餐厅,支持发展特色餐饮街区。四是拉长餐饮产业链。鼓励餐饮龙头企业通过投资建设蔬菜种植基地、建立农商对接蔬菜直采体系,降低采购成本,强化食材原材料源头控制。鼓励各地建设餐饮企业服务平台,开展网上采购、网上订餐、手机自助点菜、网络点评等。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法规标准体系。加快推进已列入地方立法计划的有关立法项目进度。完善批发零售餐饮业标准体系,围绕商业零售业态、电子商务、社区商业、商贸物流、餐饮等领域制定实施一批地方标准。鼓励企业和行业协会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团体标准。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统筹利用省级支持商务发展方面的专项资金,对公益性流通设施建设、商业模式创新、城市共同配送、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新兴业态发展和人才培训等给予支持。设立省级电子商务发展股权基金,支持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加大对国务院、省政府出台的支持流通业发展政策的督促力度,确保社区商业设施预留等政策落到实处。推动各地积极探索政府公建配套、产权回购、租金补贴等多种方式,加快菜市场、直销菜店、便利店等社区商业必备业态建设。进一步落实国家工商业用电、用水同价政策,清理餐饮企业各种违规收费,减少便利店证照数量,减轻企业负担。
  (三)营造良好市场秩序。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突出重要商品、重点行业和领域,加大集中专项整治力度。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健全部门间、区域间信息共享和执法协作机制。推进商务诚信体系建设,完善流通企业信用信息记录和披露制度,搭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 加入收藏
  • 关闭
相关法规  
吉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调整营业税娱乐业、餐饮业划分有关 吉地税流字[200 20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