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法规 最新法规 点击最多  失效法规 资料下载 法规解读 下载绿色版 法规搜索
 法规分类
    Loading...
 热点专题
【企业会计准则】
CPA考试法规汇编(2015)
IPO相关法规
电子商务法规汇编(2014)
二手房买卖
公司法及司法解释汇编(2015)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法规汇编(2015)
借款担保法规专辑(2014)
境外上市相关法规
民间资本法规专辑(2014)
上海自贸区政策汇编(2014)
外汇管理法规(2014)
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
征收拆迁补偿法规专辑(2014)
 
   首页 > 财经相关法律法规 > 行业规定 >
法规内容  本文仅供参考,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发文标题: 青岛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青岛市邮轮游艇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文文号: 青发改服务[2013]176号
发文部门: 青岛市发展改革委员会
发文时间: 2013-4-15
实施时间: 2013-4-15
法规类型: 行业规定
所属行业: 所有行业
所属区域: 青岛
阅读人次: 2523
评论人次: 0
页面功能:
  • 加入收藏
  • 关闭
发文内容: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有关单位:
  《青岛市邮轮游艇经济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执行。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3年4月15日
  青岛市邮轮游艇经济发展规划
  (2013-2030)
  编制单位: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目 录
  第一章 规划总则 - 1 -
  第二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分析 - 3 -
  第三章 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目标 - 12 -
  第四章 发展重点 - 18 -
  第五章 空间布局 - 27 -
  第六章 市场主体和要素培育 - 31 -
  第七章 环境保护 - 38 -
  第八章 保障措施 - 40 -
  第一章 规划总则
  一、规划背景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工作方案》获得国家批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青岛作为重要核心区和发展极,将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立足本土优势,着力打造我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海洋自主研发和高端产业的聚集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示范区。在这一背景下,包括邮轮、游艇在内的现代海洋服务业将迎来崭新发展机遇。
  当前,全国邮轮游艇经济方兴未艾,具"世界最美海湾"美誉的青岛,拥有开阔的海域,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海岛,良好的区位,有利于国际邮轮航线的开发及运营,具备发展邮轮游艇的天然优势。青岛邮轮接待历史悠久,重大赛事和节会举办经验丰富。为了充分发挥优势,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青岛市必须抢抓机遇,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服务功能,加快发展邮轮游艇经济,打造国际海滨旅游度假中心和国际海上体育运动中心。
  二、规划依据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2020)》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方案》
  《青岛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2011-2020)》
  《青岛市蓝色经济区改革发展试点方案》
  《青岛市总体规划(2006-2020)》
  《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
  《青岛市海洋功能区划(2005-2020)》
  《青岛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003-2020)》
  《青岛港总体规划(2009-2020)》
  《青岛市服务业发展专项规划》
  《青岛市游艇码头专项规划(2005-2050)》
  《青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09-2020)》
  《青岛市邮轮经济发展总体规划》
  《青岛市海洋旅游专项规划》
  《青岛市环胶州湾旅游专项规划》
  《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九批青岛市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青政发〔2011〕20号)
  三、规划期限
  近 期:2013-2015年
  中远期:2016-2030年
  四、规划范围
  本规划对我市710.90公里的滨海大陆岸线以及106.08公里的海岛岸线上适于发展邮轮、游艇产业的区域进行统筹,涉及海域范围位于119°40~121°30E、35°14~36°35N。
  第二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分析
  一、发展基础
  "十一五"时期,青岛确立并实施了"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涉海旅游产业,成功举办了有特色、高水平的奥帆赛和残奥帆赛,"帆船之都"成为新的城市品牌,为"十二五"邮轮游艇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旅游产业支柱地位初步确立。"十一五"期间,青岛以创建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城市、打造"帆船之都"、建设国际海滨旅游度假名城为目标,大力实施旅游大项目拉动、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城市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营销战略,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2011年底,引进美国洲际、喜达屋、凯悦、德国凯宾斯基、法国雅高、港中旅等30多家国内外旅游名牌企业,全市旅游单位已达728家,其中星级饭店153家、旅游景区166家、旅行社361家,全市导游人数达到1万多人。国旅、中旅总社(青岛)等7家旅行社先后进入全国"百强"。建成青岛市旅游信息中心和青岛市旅游公共服务中心。2010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80亿元人民币,比"十五"末增长126%,"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7%;完成旅游业增加值20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6%。2011年实现旅游总收入68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5%。旅游产业的支柱地位初显。
  (二)旅游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加快实施由海滨旅游城市向海湾旅游城市转型,青岛旅游发展空间进一步开拓,交通基础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市政公用设施不断完善,青岛城市形象不断提升。对未来发展影响深远的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滨海公路、环湾大道、海湾大桥、海底隧道等重大交通设施相继建成,城市地铁、铁路北客站、青荣城际铁路、海青铁路建设全面推进,青岛港跻身世界十大港口行列,流亭国际机场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初步成为全国综合交通枢纽。青岛大剧院、文化大厦、图书大厦、市博物馆、市图书馆、现代美术馆、市体育中心等一批现代化标志性文化、体育设施先后落成。青岛大剧院和市体育中心多次承办高规格文艺演出和国家级体育赛事,成为新的城市地标。市政公用设施和生态市建设国内领先。成功获得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承办权。全市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6.9%、43.6%,成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三)邮轮经济发展初具基础。1.邮轮接待历史悠久。自1979年至今,青岛已先后接待了270多艘国际邮轮,游客主要来自日本、瑞典、美国、北欧、德国、澳大利亚、英国、韩国、丹麦等国家和地区,以欧洲游客居多。丽星邮轮公司"双子星"号曾于2002年执航青岛-韩国平泽的国际旅游航线58航次,运送出入境游客10309人次。目前青岛有通达韩国仁川和日本下关的客货班轮航线,每周进出10个航次。2011年进出境旅客13.88万人次,乘客中游客占七成左右。
  2.邮轮接待规模逐步扩大。近年来,随着经济、文化综合实力和城市开放度、美誉度的不断提高,青岛国际邮轮接待业务逐步升温,开发形成了宗教游、休闲运动游、社区体验游、民俗风情游等各类邮轮旅游产品。2010年有12艘次航班停靠,入境游客7000余人,同比分别增长70%、50%。2011年接待21个航次的邮轮,出入境旅客达到4.4万人次,其中意大利歌诗达邮轮集团以大港为母港,开通运营13个航次的韩国游航线。
  3.专业邮轮码头建设加快推进。青岛目前有大港6号码头和浮山湾奥帆基地两处邮轮码头选址,具备较好的水深、航道、交通条件。2010年,市政府专题会议确定大港六号码头作为我市邮轮码头建设首选区域。奥帆基地周边环境优美,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商业、休闲和餐饮等配套服务设施。正在加快推进专业邮轮码头的选址论证、航道改造、码头泊位对外开放等各项前期工作,全力推动青岛邮轮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游艇经济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奥帆效应影响下,青岛游艇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以市民参与为基础、赛事举办为动力、游艇消费为龙头的产业发展格局。
  1.游艇制造业具备一定基础。全市现有各类游艇制造企业20家,2011年实现产值3亿元,约占全国游艇制造总产值6%,已形成"龙之子"省级品牌产品,部分企业产品中标国际帆船赛事招标项目。
  2.游艇消费服务发展成效显著。目前,青岛各类游艇俱乐部达到近30家,占全国的15%,规模较大的青岛银海国际游艇俱乐部和青岛国际游艇俱乐部均建有独立码头,水、电、油供应和餐饮、住宿、娱乐、健身等配套服务设施一流,在业界享有较高知名度,吸引了国内外知名游艇商代理品牌落户。唐岛湾、海泉湾等大型游艇会所项目正加快建设。从事海上旅游的企业达到16家,拥有船舶133艘。
  3.游艇展会达到相当规模。中国国际航海博览会已在青岛连续举办8届,是仅次于"上海游艇展"的第二大游艇展会,也是国内最大的水陆结合船艇博览会。2012年,中国国际航海博览会参展商达到151家,展览面积2.6万平方米,其中国外厂商和国际知名船艇品牌参展面积超过40%。青岛国际游艇帆船节已连续举办3届,2011年展览面积达到2.5万平米。
  (五)"帆船之都"成为新的城市品牌。青岛是中国最早开展帆船运动的城市之一,可追溯的帆船运动史已有百年。借助奥帆效应,针对"帆船之都"城市品牌进行了精心打造和推广。
  1.帆船运动蓬勃兴起。后奥运时代,青岛精心打造"帆船之都"城市品牌,积极引入国际知名帆船赛事,创建和培育自主品牌赛事,打造品牌帆船节会,帆船运动蓬勃发展,成为青岛体育休闲运动的新特色和新热点。青岛的国际形象已与"帆船"紧紧联系在一起,成为国内首屈一指、国际知名的帆船运动城市。
  2.青少年帆船运动加快普及。全市已建立起165个青少年帆船俱乐部和特色学校,5000多名中小学生参加帆船训练营,2000多人考取帆船等级证书,经常参加训练和活动的人数超过10万,帆船运动正加快融入城市生活。
  3.帆船赛事体系更加完备。成功引入沃尔沃环球帆船赛、克利伯环球帆船赛、国际极限帆船系列赛和国际帆联世界杯帆船赛等多项国际顶级赛事,积极申办世界帆船锦标赛。"市长杯"大连-青岛国际帆船赛、青岛国际帆船赛、国际OP级帆船训练营暨国际青少年OP级帆船邀请赛等三项赛事相继落户,青岛开始着力打造亚洲一流的国际帆船赛事举办地。
  4.品牌节会影响力日益深远。每年定期举办"青岛国际帆船周"。以奥帆文化交流、国际帆船赛事为核心板块,涵盖帆船文化、帆船赛事、帆船旅游、帆船普及、帆船产业等几十项活动,吸引了国内外各地的嘉宾、运动员及游客近百万人参与。荣膺"2011十大国际影响力节庆"和"2012品牌金博奖·年度魅力品牌城市"品牌,青岛"帆船之都"国际影响力日益深远。
  二、主要问题
  "十一五"时期,青岛邮轮游艇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在经营管理与码头设施、公共服务和政策法规、产业扶持力度、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管理体制等方面有待完善和提高。
  (一)经营管理与码头设施有待改善。1.邮轮。青岛尚未建成标准的国际邮轮专用码头。目前停靠邮轮的大港码头是青岛传统的货运码头,主要承担着散杂货、内贸集装箱运输功能,同时也是日、韩水上客运班轮停靠港,长期以来客货混用,码头与联检大厅硬件设施落后且相隔距离较远。港口周边旧城风貌环境较差,缺乏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配套商贸服务业。奥帆中心虽然有三个邮轮停靠泊位,但存在航道条件、游客通关服务设施和码头泊位对外开放等问题,需要花大力气加以改造完善。2.游艇。目前青岛缺乏面向大众群体服务的大型公共游艇码头。两座专用游艇码头均由游艇俱乐部经营,采用会员制形式,属于私人码头范畴,其昂贵的泊位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游艇消费,而国外更为普遍的是设施简单、费用较低的公共码头,甚至专门配备一定数量的干舱用于8米以下小游艇的停泊,节省空间和费用。游艇俱乐部经营服务水平还停留在主要依靠收取泊位费的较低层次,经营方式单一,没能为用户提供购买、消费、维修保养和后期管理的一站式服务。3.游船。目前青岛游船经营企业规模较小,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方式落后。现有游船档次较低,多为小型摩托艇,较大的观光客船也设施落后、速度较慢。码头站点基础设施滞后,布局杂乱无序。海上旅游航线缺乏科学规划,加剧了前海海上交通的紧张局面,有待实现统一管理。
  (二)公共服务和政策法规有待完善。青岛与邮轮产业相配套的公共服务还没有跟上,口岸查验单位的人员、经费和设施等配备严重不足,大大影响了通关效率,与邮轮游艇相关的公共信息发布、船舶防污、安全应急预案尚待完善。与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游艇安全管理规定》相配套的地方法规或实施细则尚待出台,在进口关税、邮轮船上经营项目、邮轮多点挂靠等方面还存在国家政策的限制。
  (三)产业扶持力度有待加强。邮轮游艇产业的特点是资金投入高,培育期长,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产业发展初期,给予一定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十分必要。目前,上海、深圳、珠海、厦门等地均已出台了鼓励邮轮游艇业发展的措施和意见。青岛市尚未出台具体政策,面对市场网络拓展迟缓、码头设施建设滞后、城市配套环境不佳、产业发展要素紧缺等瓶颈问题,仅靠企业自主发展很难有所突破,亟待出台地方产业扶持政策予以大力支持。
  (四)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有待提高。1.发展邮轮制造业困难较多。目前青岛在硬件设施如码头、船坞、吊车等方面已经具备了建造大型邮轮的基础条件,但在船体制造、核心部件、核心技术、软件配套以及内部豪华装修能力上与国外有较大差距。2.游艇集聚效应不充分。目前青岛20余家游艇制造企业分散在即墨、胶州、莱西、平度、黄岛、李沧各处,布局零散,企业规模较小。企业间缺少沟通联系,没有形成良好的竞争合作关系,也体现不出技术溢出效应。游艇产业链尚待完善,本地配套率低。生产企业受建设用地及岸线使用的限制,生产规模难以进一步扩大。多数企业不是临海建厂,船艇试水需通过陆路运输到码头,限制了企业产品向大型化、多元化发展。3.游艇研发投入不足。青岛的绝大多数游艇制造企业设计制造技术不高,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缺乏,以简单模仿国外船型为主,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产品档次和附加值较低,缺乏高端产品。
  (五)管理体制有待理顺。邮轮游艇产业关联性强,涉及众多部门和行业,目前青岛尚未建立起与之配套的管理体制,海上旅游市场准入机制不健全,安全管理法规和标准不全,产业发展相关的各种要素缺乏有效整合,城市的经济社会资源未能面向这些新兴产业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影响了邮轮游艇产业链延伸空间。
  三、发展机遇
  (一)国家鼓励政策推动产业加速发展。2009年12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指出要"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邮轮、游艇等作为旅游装备制造业被纳入国家鼓励类产业目录。国家的推动引发了各地争相发展邮轮游艇经济的热潮。中国大陆由南到北,凡是沿海和内陆水上资源丰富且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几乎都开始涉足游艇产业。
  (二)国际邮轮公司加大中国市场开拓力度。作为国际旅游市场上增长速度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高端产业,邮轮旅游近年来在全球以年均8%的速度增长,远超国际旅游业3%-4%的整体增速。近年来,国际邮轮公司开始加大对中国市场的开拓力度,在中国开辟更多航线。上海市2009年、2010年出入境邮轮旅客和船员分别达到16.6万、34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7.7%、105%。歌诗达邮轮集团2011年在青岛开通运营13个航次的韩国游航线。
  (三)国际游艇产业转移带来新机遇。游艇是发达国家主流的运动休闲工具,被称为汽车之后的下一个"消费金矿"。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游艇产业呈现由欧美向亚洲和中国加速转移趋势。全球各大游艇制造商和服务商近年开始将投资重点放在中国,有的将亚洲总部迁至中国或向国内市场引入旗下游艇品牌,如世界排名前五的意大利阿兹姆特游艇公司已开始来青岛寻求企业合作。
  (四)蓝色经济区战略助推产业全力发展。随着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青岛将重点突破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新材料、海洋文化体育、滨海旅游等核心层产业,大力发展涉海商务服务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区、海洋高端产业聚集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和国际海上体育运动基地,邮轮游艇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五)奥运效应为青岛旅游发展注入持久动力。2008奥帆赛、残奥帆赛的举办是青岛旅游和相关产业发展的重大历史契机。国际经验表明,奥运会将有力促进旅游目的地形象转型,并带来持续十年的旅游效应,该效应将在"十二五"期间集中释放。青岛继续将旅游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持续推动国际海滨旅游度假中心和国际海上体育运动中心建设,打造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实现由旅游大市向旅游强市转变。
  (六)潜在消费市场和腹地支撑条件良好。青岛是东北亚地区的重要城市,与韩国、日本有方便的空中、海上航线以及密切的国际经贸关系。青岛所在的环渤海经济圈内共有城市157个,2010年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30%左右,是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繁荣的区域经济孕育了一批有足够经济实力和品位的目标客户群。作为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沿黄流域的出海口和山东半岛龙头城市,青岛发展邮轮游艇经济腹地市场广阔,可立足环渤海经济圈,辐射整个中国北方以及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努力打造成为东北亚区域性邮轮母港和游艇消费集聚区。预计2015年,青岛出入境邮轮旅客数量将达到16万人次左右,游艇泊位需求量将达到1.5万个左右。
  第三章 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蓝色经济区为契机,按照世界眼光和国际标准,抓住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有利机遇,发挥放大本土优势,把邮轮游艇产业打造成经济发展新增长点和扩大内需、向服务经济转型新动力,打造区域性国际海空航运中心和旅游度假中心,为"十二五"时期全市加快"转方式、调结构"和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做出积极贡献。
  二、发展原则
  (一)远近结合,统筹规划。坚持规划先行,把发展邮轮游艇产业纳入全市"转方式、调结构"大局,加强与旅游、港口、造船、体育等相关规划衔接。按照科学引导、适度超前、留有余地、循序渐进的思路,综合考虑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项目建设与生态环保、研发制造与服务运营、产品开发与需求拓展之间的关系,统筹规划时序安排、产业定位、空间布局和市场开发层次,明确近、中、远期发展重点和目标,做到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滚动发展,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推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高端定位,集聚发展。深入把握国内外邮轮游艇产业研发生产和市场消费的新趋势、新特点,高起点做好发展规划布局。着力培育产业链条,引导企业和项目相对集中布局,促进研发设计、制造、营销、展示、配套服务等上下游产业协作发展,打造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就业的长链产业集群。高标准、高水平谋划建设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和功能区,吸引和鼓励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提高产品本地配套率,形成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
  (三)突出特色,重点突破。立足区域竞争态势,按照错位发展思路,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竞争比较优势。利用港口区位优势,抓住保税港区封关运营、董家口港区开发、老城区企业搬迁和县域功能区建设等机遇,加快布局完善码头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临港和县域游艇游船产业制造园区,优化提升通关效率和配套服务。发挥"山、海、城"一体的城市环境优势,积极挖掘地方旅游、文化资源,促进海陆联动,开发特色旅游产品。突出重点项目带动作用,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力争率先突破。
  (四)创新引领,品牌带动。瞄准产业关键技术,着力打造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优势。围绕高端高质高效产品研发制造,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发挥骨干企业、重点科研院所作用,加快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努力掌握产品核心和关键技术,逐步提高国产化率。坚持品牌制胜,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扩大产品认证范围,开展品牌宣传营销,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的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
  (五)合理定位,培育需求。在优势产业、主导产品、目标市场、消费群体等方面进行科学定位和有效开发,打造以现实经济效益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形成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和长效机制。适应市场需求,加快开发一批专、精、特优势产品,形成新经济增长点。坚持高端培育和大众普及相结合的市场开发思路,深入把握高收入群体和中低收入群体、个性化消费和大众消费、国内需求和国外需求等不同市场的消费特点,推动市场多元化拓展,满足多层次消费需求。积极引导居民消费观念,使"与海洋深度接触"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增强海上休闲娱乐运动产业消费氛围。
  (六)完善保障,优化环境。加强政策扶持和立法保障,健全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体制,完善安全监督与服务机制,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实现安全发展。着力培育各类市场主体,做大做强生产制造、运营服务龙头企业,鼓励中小企业协作配套发展。积极开展与周边城市、国际国内知名公司间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加强行业自律管理,促进市场规范、有序运行。强化定向招商,健全投融资体系,拓宽产业发展资金来源。完善码头航道、景观水系、岸上设施、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专业人才等配套环境,形成产业发展的良好支撑。
  三、发展目标
  (一)目标定位。围绕建设青岛国际航运枢纽,按照世界眼光和国际标准,科学布局邮轮游艇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推动邮轮游艇经济跨越发展,使青岛成为东北亚国际邮轮母港和海上旅游集散枢纽、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蓝色经济创新发展区。加快推动青岛邮轮游艇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形成旅游服务集聚区和邮轮游艇港城互动示范区。
  (二)"十二五"目标。"十二五"时期,青岛邮轮游艇经济实现经济社会贡献显著增强、产业链条基本完整、企业竞争力明显提高、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发展环境明显优化"五大目标",成为东北亚新兴的邮轮游艇度假中心。
  1.经济社会贡献显著增强。到2015年,青岛市邮轮游艇经济实现增加值突破100亿元,跻身国内城市前5强,占GDP比重由2010年的0.2%提高到1%,实现地方税收12亿元,吸纳城乡就业6万人,邮轮经济增加值达到28亿元,游艇制造业总产值达到40亿元。力争引进2家国际邮轮公司落户青岛,注册设立经营性机构,出入境邮轮突破100艘次,出入境邮轮旅客达到16万人次。到2016年,出入境邮轮旅客达到20万人次。
  2.产业链条基本完整。构筑游艇研发设计、装备制造、商贸会展营销、设施建设、游艇休闲娱乐和综合服务于一体的完整的游艇产业链,打造东北亚重要的、国内首屈一指的游艇产业园和游艇休闲度假中心,游艇制造企业本地配套率达到40%。
  3.企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全面提升游艇装备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1家产值过10亿元、4家产值过5亿元的游艇制造企业,培育2个国家级名牌产品。全面提升邮轮游艇运营服务企业的竞争力,形成10家年营业收入过5亿元的服务企业。
  "十二五"青岛市邮轮游艇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序号 指标 单位 2010年 2015年
  1 邮轮游艇经济增加值 亿元 6左右 100
  2 邮轮产业总体经济贡献 亿元 0.35左右 28
  3 出入境邮轮 艘次 12 100
  4 出入境邮轮旅客 万人 0.7 16
  5 游艇俱乐部总营业收入 亿元 4 25
  6 游艇制造业总产值 亿元 3 40
  7 游艇展会面积 万平方米 4 10
  8 游艇展会贸易成交额 亿元 8 80
  9 游艇制造企业本地配套率 % 5左右 40
  10 国际帆船周接待宾客总量 万人 32 200
  11 帆船运动体验培训总量 万人 5 30
  12 旅游船接待游客总量 万人 50左右 600
  4.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健全邮轮游艇物流服务,突出发展高端服务,着力发展餐饮商贸配套服务,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政务服务便捷高效,青岛邮轮游艇旅游投诉率持续下降,美誉度不断提高,达到国内同等城市的领先水平。
  5.发展环境明显优化。邮轮游艇市场竞争有序,市场监管规范,行业协会发挥重要作用,配套设施和支持系统完善,安全环保应急体系运行高效,法规体系健全,专项扶持政策到位。
  (三)中远期发展目标。到2020年,青岛邮轮游艇经济实现增加值突破300亿元,水上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建成东北亚邮轮游艇度假中心。初步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游艇研发制造营销中心,游艇展会、"帆船之都"城市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更加深远,邮轮产业成为支撑青岛成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力量。
  到2030年,青岛邮轮游艇经济持续平稳发展,青岛市成为东北亚重要的邮轮母港、国际游艇城、国际帆船之都和游艇帆船装备制造强市。
  青岛市邮轮游艇经济发展主要目标
  "十二五"(近期) 2020年(中期) 2030年(远期)
  总体目标 东北亚新兴的邮轮游艇度假中心 东北亚邮轮游艇
  度假中心 东北亚重要的邮轮母港、国际游艇城、国际帆船之都和游艇帆船装备制造强市
  邮轮目标 总体经济贡献达到28亿元,东北亚重要的邮轮旅游目的港 东北亚邮轮母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地位重要支撑 东北亚重要的邮轮母港
  游艇目标 游艇制造业总产值达到40亿元,打造东北亚重要的游艇产业园和游艇休闲度假中心,游艇制造企业本地配套率达到40% 初步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游艇研发制造营销中心,国际知名游艇目的地 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游艇研发制造营销中心,国际知名游艇目的地
  第四章 发展重点
  根据青岛市邮轮游艇经济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按照产业发展基础、形势和市场需求,以海上旅游度假、游艇研发修造、帆船运动休闲、游艇节庆会展和水上旅游服务等五大产业门类为重点和优先发展领域,逐步完善产业链,形成青岛邮轮游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海上旅游度假
  以建设国际海滨旅游度假中心为目标,实施海、湾、湖联动,大力发展邮轮、游艇、游船旅游,鼓励引进集会展、培训、购物、运动、商务、美食、居住于一体的大型综合体项目,引领青岛市海上旅游实现跨越式发展,打造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和东北亚重要的海上旅游集散枢纽。
  (一)大力发展国际邮轮旅游。以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为契机,以邮轮到港服务为切入点,大力改善基础设施,利用旅游资源和综合配套条件积极构建邮轮要素市场,多渠道完善配套优惠政策,延伸产业链条和服务范围,健全邮轮产业体系,重点开拓入境邮轮旅游市场,吸引国际邮轮靠岸,进入国际邮轮产业网络,成为东北亚重要的邮轮旅游目的港和邮轮母港。加大国际宣传力度,着眼于国际化和现代化发展方向,注重培育国内消费人群和消费市场,广泛吸引国际国内邮轮游客。巩固现有挂靠航线,积极促进以上海、天津为母港营运的邮轮航线停靠青岛,大力吸引东北亚地区邮轮航线在青岛挂靠。优化提升青岛至日韩班轮航线。积极推动落实《环黄海行动备忘录》和《青岛宣言》,与东北亚城市联合开发邮轮航线。有效整合山东半岛和沿黄流域旅游资源,开发文化性强、主题突出的系列岸上旅游线路,打造独具特色的邮轮旅游品牌。
  (二)加快发展游艇休闲旅游。发挥青岛沿海风光秀丽、海岛资源丰富、综合服务能力强等优势,精心培育游艇消费市场,加快发展游艇休闲旅游业,形成游艇码头、俱乐部、旅游目的港、海上旅游航线和休闲水域组成的游艇旅游网络和节点系统。到2015年,成为中国游艇休闲度假中心;到2020年,成为国际知名游艇目的地。
  依托天然港湾和著名旅游景点,结合青岛海岛旅游资源开发,建设国际化游艇俱乐部。到2015年,新增2至3家国际游艇俱乐部。鼓励游艇俱乐部规模化发展,积极探索社会公众服务经营模式,发展公众型和私人型相结合的游艇休闲旅游,鼓励开发海岛度假、商务会议、特色婚礼、海上游钓、水上主题游乐中心等多元化游艇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在各滨海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及公共开放空间,考虑未来游艇拥有量爆发式增长,预留公共游艇码头岸线、公众活动、物资补给、海岸舰船巡逻机构用地,满足公众帆船操作体验、海上游钓、潜水、冲浪等需求。
  (三)突出发展近海游船旅游。坚持优化配置、合理开发、陆海互动、安全环保的原则,以综合性港口、滨海旅游区、度假区等为依托,合理开发近海岛群、岛链,科学规划建设海上旅游设施,引导海上游船升级换代,发展多元化游船旅游产品,形成青岛近海游船旅游网络体系。到2015年,近海旅游船接待游客达到600万人次,直接经济贡献达到8亿元,成为国内著名的海洋休闲旅游度假中心。结合海滨旅游目的地的开发,整合现有海滨旅游航线,重点发展胶州湾内、青岛前海、崂山风景区旅游航线,完善"海上看青岛"旅游产品,提供美食和娱乐表演等服务。结合旅游码头、陆岛交通码头、游艇码头等停泊设施的建设与海岛旅游的深度开发,逐步开辟与完善陆岛旅游航线。完善岛屿间海上交通航线,开发高质量海岛旅游产品。鼓励购建或修造档次较高的大中型豪华游船,推动近海游船旅游市场发展。
  二、游艇研发修造
  以游艇制造为基点,向上游拉伸产业链,逐步发展游艇核心部件的研发设计,适当发展大型游艇。在大力发展整艇生产的同时,积极引进游艇配套产品和零部件企业。到2015年,实现规模实力跨越提升,游艇制造业总产值达到40亿元;到2020年,初步建成国内外知名的游艇研发修造中心。
  (一)加快建立研发设计中心。结合制造业生产与研发设计分离发展趋势,引导企业参与游艇产业链分工,积极承接研发设计任务,形成集聚发展优势。到2015年,建成一流的研发设计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到2020年,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游艇研发设计中心。
  (二)加快培育游艇产业集群。巩固提升一批优势产品,培育豪华游艇、中小型铝制公务艇、救生艇、充气橡皮艇等制造企业,形成专、精、特、新游艇产业集群。规划建设1处游艇产业园,促进游艇研发、制造与工业旅游融合发展,打造新型产业园。加快发展游艇配套产业,着力发展游艇动力设备、游艇附属设备、电子设备、室内器具、原材料和移运设备。引导中小企业向生产分段、模块及配套产品的专业化方向发展,形成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关联产业链。鼓励中小游艇企业实施集约化、规范化经营,培育中小企业集群,打造有特色的游艇制造和配套产品产业区。
  三、帆船运动休闲
  发挥奥帆城市独特优势,以"传承奥运精神,打造帆船之都"为主题,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模式,全力打造青岛国际帆船周,扩大参与度和影响力,成为"帆船之都"城市品牌的重要载体。培育帆船特色产业,培养帆船运动人才,推动帆船国际交流,展现奥帆城市魅力,树立亚洲一流、国际知名的国际帆船节庆品牌形象,使青岛成为全球航海爱好者的"帆船之家"。到2015年,青岛国际帆船周成为亚洲一流的节庆品牌,接待国内外宾客力争达到200万人次,以青岛国际帆船周为核心载体的海上体育运动中心具备初步规模。
  (一)加快帆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青岛市帆船运动发展总体规划》和《青岛市帆船运动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合理规划布局帆船(板)基础设施,满足竞技性和群众性帆船运动需要。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帆船基础设施,促进帆船运动快速健康发展。
  (二)积极引入国际一流帆船赛事。以打造亚洲一流的水上运动中心为目标,加强与国际帆联、洲际帆船组织和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的密切联系,积极引入更多国际一流帆船赛事。积极具有国际影响的高端赛事,不断提高办赛水准,将青岛建成世界一流的帆船赛事举办地。继续加强与世界各帆船城市的交流合作,积极创办并参与城市间帆船赛事和交流活动,通过培育青岛的品牌赛事带动游艇产业链发展。
  (三)大力推广群众性帆船运动。建设公益帆船运动培训基地,发动社会各界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竞赛活动,普及推广帆船运动知识。依托"帆船进校园"活动,建立青少年帆船普及的长效机制,将帆船知识教育纳入学校特色教育体系,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充分利用国际帆船组织的网络和办赛经验,吸引国内外优秀青少年帆船运动员参加青岛国际帆船训练营活动,逐步打造和培育国际青少年帆船运动知名品牌。广泛开展"欢迎来航海"全民帆船普及运动,将帆船运动纳入全民健身运动体系。扩大帆船运动的普及范围,提高市民参与度。到2015年,实现全市参与帆船运动体验培训总人数达到30万人。
  四、游艇节庆会展
  抓住蓝色经济区战略机遇,坚持市场化、专业化原则,推动游艇会展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青岛市的特色产业和城市名片,把青岛建设成为知名的国际游艇文化博览中心、国际游艇展示营销中心和零部件交易中心。力争到2015年,青岛国际游艇展会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贸易成交额达到80亿元。
  (一)建设青岛国际游艇会展中心。整合区域资源,建设集行政管理、商务信息、技术服务、休闲度假、游艇主机及配件展示于一体的青岛国际游艇展示营销中心,新增游艇会展面积5万平方米,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的"国际游艇会展航母"。申请展品保税仓储,建设开放型游艇零部件仓储配送中心,为青岛和周边地区提供游艇保税仓储、零部件与游艇用品物流配送等服务。提供休闲航海、休闲渔业、水上娱乐、专业服务等条件,实现室内外展出场地水陆互通,吸引国内外著名游艇制造商、销售商入驻,设立游艇展示摊位、办事处、代表处,实现聚集运营。
  (二)鼓励游艇展会品牌做大做强。鼓励青岛国际航海博览会和国际游艇帆船节发展壮大,秉承水陆联动鲜明特色,扩大展会规模,形成展区功能丰富、展会活动丰富、知名品牌云集的青岛国际游艇展会品牌。支持游艇俱乐部拓展展销功能,鼓励有条件的俱乐部设立游艇帆船保税仓库和零配件交易中心区,打造"永不落幕"的国际游艇帆船展会。
  (三)放大节会综合拉动效应。推进知名节会强强联合,发挥多重组合优势。推进青岛国际帆船周、青岛国际啤酒节、中国国际海洋节(青岛)等青岛龙头节会战略合作,开展联合促销,形成青岛会展节庆产业的组合优势及新亮点。依托奥帆博物馆,采用现代化展陈技术和手段,举办丰富多彩的帆船文化活动,培养市民和游客的帆船运动兴趣,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彰显青岛独有的海滨城市魅力。
  五、水上旅游服务
  以完善现代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为核心,以吸引邮轮乘客逗留消费和为游艇客户提供全面优质的综合服务为目标,统筹规划、开发邮轮游艇码头后方腹地和周边旅游资源,为邮轮游艇产业未来发展预留发展空间,促进邮轮游艇产业与城市发展有机融合。通过拓展产业价值链,充分挖掘邮轮游艇港区附属空间的商业开发潜力,合理规划开发建设餐饮、酒店、标志性景观、博物馆、滨水广场、影剧院、娱乐城、购物中心等旅游商贸项目与设施,建设市民和游客高度集聚的游憩商务区。到2015年,基本建成现代水上旅游服务集聚区。
  (一)突出发展高端服务。重点发展金融保险、航运经纪、信息服务等高端服务,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港口服务功能。扶持引进特色突出、功能互补的各类金融机构,开展金融创新业务试点,发展涉外金融业务。
  (二)努力提升物流服务。依托区域性物流基地,建设专业物流中心,形成多式联运无缝衔接的物流体系。申请设立保税区,为各类商业物资、物料、货物以及商品的储存、中转、运输、装卸等提供保税服务,全面满足邮轮游艇产业发展物流需求。
  (三)大力发展餐饮商贸配套服务。结合现有船舶港口供应服务体系,大力发展邮轮游艇船舶供应的特色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建立游客服务中心,为自助旅游和自由活动的旅客提供全面的旅游信息和交通服务。配套发展宾馆、餐饮、娱乐、商贸流通等基础服务。布局星级商务酒店、地标性豪华酒店、经济型旅游饭店、青年旅社、汽车旅馆等适合多种预算和喜好的配套住宿设施。建设酒吧、咖啡馆、SPA理疗、休闲运动等休闲娱乐服务设施。设置品牌连锁酒店、特色餐饮店,挖掘青岛特色餐饮文化,培育青岛特色菜和各种风味小吃。提供大型购物中心、免税商店、便利店、纪念品商店、货币兑换、特色购物街、土特产店、手工艺品店、游艇个性化装饰、游艇个性用具等多元化购物设施。设立商务会所、会议中心、办公、导航系统等基础设施,为会员与宾客提供商务、社交、水上运动培训等服务。设置高级别墅度假区、康复疗养中心、老年养生基地、职业护理培训机构,打造游艇度假区。
  (四)积极构建营销网络。以培育形成稳定的青岛邮轮客源为目标,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互利共赢的原则,构建青岛邮轮旅游营销网络,塑造青岛邮轮旅游目的地形象。大力推进国际营销,与嘉年华、皇家加勒比、丽星等全球主要邮轮集团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合作,实施"与邮轮公司互为客户"战略,引进先进的管理和服务理念,加快融入国际邮轮产业。重点加强与日韩、东南亚、俄罗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重要旅游城市及旅游机构的合作,形成覆盖主要客源市场的国际合作网络。积极推进国内营销,与周边半岛城市、环渤海城市、环黄海区域深度合作,加强区域内旅游线路设计与推广、游客引进、客流转送等合作。鼓励邮轮公司与国际旅游组织、邮轮代理公司、旅行社等合作开展邮轮促销活动,共同营销青岛邮轮旅游产品。构建"体验店、网站、热线"三位一体的邮轮营销网络,提供咨询、体验、休闲、销售服务。
  第五章 空间布局
  青岛市邮轮游艇经济发展要与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等相关规划相衔接,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现有基础,适应"十二五"时期发展形势,依托滨海旅游休闲度假区、主要景区、主要商业区,结合市场需求,在胶州湾内和海滨一线布局邮轮游艇码头和产业,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完善现代服务功能,打造完整产业链条,加快构筑"环湾集聚、两翼带动、多区支撑"的发展框架,增强国际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形成区域协调、特色鲜明、竞争有序的发展格局。
  一、环湾集聚
  以老港区、浮山湾、唐岛湾3大港区为核心,少海、红岛、欢乐滨海城、青岛湾等胶州湾内和前海一线码头为支撑,构筑青岛市邮轮游艇环胶州湾经济带,打造成为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强劲引擎。
  老港区。规划建设大港国际邮轮母港,为国际邮轮、客班轮、游艇和近海旅游船靠泊提供综合服务。完善商业配套服务,构建邮轮游艇要素市场,拓展产业链,成为青岛邮轮游艇经济商务区。布置金融、会展、培训、住宿、餐饮、购物、文化娱乐、休闲、保健、康复和物流产业,全面提供政务服务、信息服务、结算服务,保障船舶物资供应,提供多元化服务。
  浮山湾港区。规划建设邮轮停靠港和豪华游船中心,依托国际帆船周,重点发展会展、培训、住宿、餐饮、购物、文化娱乐和休闲等高端服务产业。
  唐岛湾港区。唐岛湾港区定位于打造水上运动休闲中心和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与老港区共享物流、信息功能,重点满足游艇、游船休闲旅游服务需求。
  二、两翼带动
  依托胶州湾东西"两翼",打造两大邮轮游艇经济发展极,为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和蓝色硅谷建设提供配套服务。
  胶州湾东翼。主要包括从仰口湾至丁字湾的沿海区域,为胶州湾东海岸现代服务业区和鳌山海洋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示范区发展提供服务与支撑。以海阳到即墨跨海大桥通车为契机,以列入我国首批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名录的牛岛、三平岛开发为引擎,重点布局海上旅游度假、游艇装备修造和综合服务业,兼容开发温泉养生、民俗节庆、会议会展、海洋科技体验等多种业态。引导游艇制造企业到即墨女岛船舶工业功能区聚集。
  胶州湾西翼。主要包括从灵山湾至棋子湾的沿海区域,为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和海岛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示范区发展提供服务和支撑,重点发展游艇海上旅游度假、游艇节庆会展、海滨旅游服务业和游艇装备修造业。布局青岛国际游艇会展中心,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引导游艇制造企业到董家口临港产业功能区聚集。
  三、多区支撑
  实施规模化、现代化、集约化、专业化和特色化经营,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一大核心综合服务聚集区、五大重点综合服务聚集区、十大特色综合服务聚集区"等16大层次清晰、特色鲜明、相互协作、集聚发展的邮轮游艇综合服务聚集区。
  核心综合服务聚集区。整合"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和资源,建立旅游产业与会展、文化、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依托老港区、浮山湾、唐岛湾3大港区,建设青岛市邮轮游艇产业核心综合服务聚集区,设置码头经营管理区、休闲娱乐度假区和保障服务运行区。规划健全港口航运服务体系,促进港口服务优化,完善邮轮游艇补给、废物污水处理、口岸联检、海事救助、消防、船舶维护、码头管理等综合服务功能。
  重点综合服务聚集区。在海泉湾、仰口、沙子口湾、红岛和琅琊台等码头后方,布局5大重点综合服务聚集区,设置码头经营管理、休闲娱乐度假和保障服务3大功能,满足游客餐饮、住宿、休闲度假、信息服务、帆船运动体验等需求,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旅游休闲度假区,构筑大旅游发展格局,带动区域经济突破提升,发展成为全市蓝色经济聚集带的重要节点。
  特色综合服务聚集区。发挥青岛市度假旅游资源丰富优势,坚持海岛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并重原则,科学开发利用海岛资源,在栲栳湾、三平岛、田横岛、鳌山湾、王哥庄湾、大公岛、竹岔岛、灵山湾、灵山岛、斋堂岛等码头后方,布局10大特色综合服务聚集区,规划建设5家游艇俱乐部,推动产业集中布局、集约发展,带动青岛旅游产品、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快速提升,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和特色海洋经济园。
  第六章 市场主体和要素培育
  通过政府引导和重点培育,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要素集聚和合理布局,加快现代产业集聚区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施"六大"市场主体培育工程,提升产业集中度,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邮轮游艇市场主体。
  一、市场主体培育
  (一)引进培育邮轮公司。结合蓝色经济区建设,大力开展政策创新,营造宽松、便利的邮轮经营环境。到2015年,力争引进2家国际邮轮公司落户青岛,注册设立经营性机构;到2020年,引进1-2家国际邮轮公司在青岛设立区域总部。积极同国际邮轮公司在码头经营、航线拓展、承揽客源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组建青岛国际邮轮公司。制订出台邮轮公司鼓励政策,从注册、税收、贷款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优惠。对符合青岛市关于企业总部认定标准的,按青岛市关于企业总部的有关政策给予支持。鼓励邮轮公司开辟挂靠青岛港的国际邮轮航线,研究制订在运营初期对开辟国际邮轮航线和以青岛为母港长期停靠的邮轮企业给予减免邮轮挂靠费用优惠和一次性的补贴和奖励政策。
  (二)扶持邮轮码头公司。专业化的邮轮码头、游客大厅和通关设施的建设成本高,而游客在邮轮登船或下船过程中向码头公司缴纳的费用很低,码头公司单凭邮轮业务很难收回成本,需要政府采取多种方式加大扶持力度,细化落实对邮轮港口经营企业的鼓励政策,使邮轮码头公司能够从邮轮经济的巨大正外部性中获得合理报酬,从而形成良性的发展态势。需要创新发展模式,整合现有资源,统一承担邮轮码头及相关配套设施的建设,并通过市场化的机制交由专业的企业运营。
  (三)积极发展服务机构。结合市南国际航运集聚区建设,以打造青岛国际海滨旅游度假中心为目标,积极培育和发展邮轮代理、航运金融、船舶管理、船舶供应、海事咨询、航运经纪等邮轮服务机构,促进港口服务优化,健全港口航运服务体系。力争到2015年,从事邮轮服务的机构达到100家,形成5-1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企业。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鼓励国内外知名邮轮中介服务机构来青发展,参照青岛市《关于加快我市现代中介服务业发展的意见》(青政发〔2009〕39号)执行有关扶持政策,由财政部门按其两年内上缴市级地方税收数额,第一年给予100%补贴,第二年给予50%补贴。
  (四)做大做强游艇制造企业。抢抓国际游艇业加速转移机遇,积极引进国内外龙头企业,对游艇产业链实施战略整合,打造集游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船艇展销和消费服务于一体的旗舰型龙头企业,提高青岛游艇产业集中度。鼓励引进的龙头企业与本地企业开展兼并重组、持股参股等多种形式的战略合作,做大企业规模。鼓励企业收购国外品牌游艇企业,提高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和出口定价权。到2015年,形成1家产值过10亿元、4家产值过5亿元的游艇制造企业,培育1个国家级名牌产品。根据游艇产业竞争优势和配套需求,建立高素质招商队伍、专业化谈判小组和全方位招商网络,把龙头游艇企业和重大游艇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标志性工程,组织重点招商。根据青岛市游艇制造企业发展实际,出台财政扶持优惠政策,采取新老划断的方式,依照企业纳税贡献的一定比例,给予科研、环保节能经费扶持。
  (五)培育壮大游艇俱乐部。结合旅游度假区、水上体育项目建设,深度开发休闲、娱乐等旅游资源,促进旅游、体育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壮大游艇俱乐部。加快形成游艇消费环境和氛围,吸引国内外顶级游艇消费群体,抢占高端游艇消费市场,提高青岛在国内游艇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到2015年,青岛市国内一流游艇俱乐部力争达到5家,总销售收入达到25亿元,成为中国的游艇商业与服务中心。
  1.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游艇俱乐部。利用毗邻日韩优势,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以游艇服务为合作平台,吸引国内外知名游艇俱乐部落户青岛。鼓励国内外知名游艇俱乐部在青岛设立区域总部和投资建设游艇俱乐部,鼓励企业购置或者将岛屿旧物业改造成高标准的酒店。
  2.支持本土游艇俱乐部发展壮大。在现代服务业专项资金中列出专项资金,支持游艇俱乐部做大做强。支持游艇俱乐部配套建设码头泊位、星级酒店、会所、驾驶培训中心等服务设施,在贷款贴息、节能产品投入、品牌培育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鼓励游艇俱乐部开展游艇消费服务、维修保养和驾驶培训等业务,构建游艇俱乐部运营标准。鼓励具备条件的游艇俱乐部在海事部门指导下提供培训、考试和发证一站式服务。引导游艇俱乐部和游艇制造企业联合打造游艇维修保养基地。通过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鼓励游艇俱乐部建设公共游艇码头,开展大众化业务。
  (六)引进整合游船经营主体。以提高海上旅游运输的组织水平,促进旅客运输组织向公司化、集约化、规模化升级为重点,规划建设海上旅游码头和设施,提高码头和设施的服务保障能力,引进豪华游船经营公司,对现有海上旅游企业进行整合重组,组建大型责任公司或股份公司,推动青岛海上旅游企业向正规化、集团化方向发展,提高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打造青岛海上旅游品牌,提升行业整体形象和影响力。到2015年,从事海上旅游企业整合到6家,其中豪华游船经营企业达到2至3家,运营豪华游船达到6艘。加快出台《加强海上旅游管理促进海上旅游企业做大做强的意见》和《加快海上旅游客船更新办法》等相关规定,积极引导企业进行运力调整,鼓励发展大型、豪华、快捷等多功能旅游船舶,推动目前单一的海上游览观光向集旅游观光、娱乐、餐饮等多功能、多形式于一体方向升级。
  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示范,积极实施技术创新重点项目计划,推进产业标准化工作,努力向以自主创新为主的技术供给模式转变。到2015年,青岛游艇制造全行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5%,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一)加快建设创新平台。围绕高端高质高效游艇产品研发制造,充分发挥骨干企业、重点科研院所的作用,加快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重点依托潍柴动力有限公司、青岛立行车船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创建国家级游艇研发设计中心,开展游艇产业研究、游艇技术研究和游艇材料检测;鼓励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游艇分厂等有条件的企业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对被认定为国家级、省级技术中心的,根据青岛有关规定给予资助。依托海洋化工研究院建立海洋涂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借鉴国际汽车设计软件联盟合作模式,依托游艇骨干制造企业和相关院校,大力推进游艇设计软件集成,构建青岛国际化游艇设计软件联盟。
  (二)着力突破关键技术。着眼于解决高端游艇制造中遇到的瓶颈问题,重点突破流线型船体设计建造、游艇用纯天然绿色环保复合材料研制及应用、A级曲面标准外观质量、智能管理综合控制系统研制和豪华游艇内部装饰装潢五个方面尖端技术,实现游艇设计研发制造的自主化,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高附加值,增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三)支持游艇企业新产品研发。适应未来市场需求,制定税收减免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与游艇设计、创意、科技服务等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与技术创新活动,加快研发生产一批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以及绿色、环保产品。重点研发生产超大型豪华双体游艇、水陆两栖艇、太阳能动力静音型游艇、多功能分体式潜水观光游艇、气流压水推进小游艇、自救式多功能游艇、大型钢铝混合结构豪华游艇、环保型全塑游艇、轻质抗沉游艇、内河湖泊休闲观光艇等"十大产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强化人才支撑
  坚持高端引领、创新机制、服务发展、人才优先的指导方针,建设邮轮游艇产业人才高地。
  (一)引进邮轮游艇专业人才。大力引进邮轮、游艇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对于骨干企业引进紧缺人才和高新技术人才,可按照《青岛市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来青创新创业发展的办法》(青发〔2008〕19号)有关规定执行,所需资金从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中支出。在青岛邮轮、游艇产业企业任职超过2年,具有高级(或相当)以上相关资格证书的高技能人才、高级技工和急需、特需人才,经认定,可办理人才引进落户手续。
  (二)加强邮轮游艇专业人才培训。在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列出专项扶持资金,用于邮轮、游艇专业人才培训。促进人力资源、教育、科技、旅游、海事教育、航运部门密切协作,联合出台邮轮游艇人力资源发展政策,形成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社会培训、人才引进"四位一体"的邮轮游艇人力资源发展体系,重点培养外语导游、邮轮乘务员等专业人才,为青岛市邮轮游艇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四、拓宽融资渠道
  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积极探索建立多渠道、宽领域、全方位的筹融资机制,充分吸纳民间资本,培育多元化投资主体,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一)加强政府资金引导。将邮轮、游艇产业发展项目纳入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技术改造资金、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蓝色经济区产业投资基金支持范围,对带动作用强、具有示范效应的重点项目给予优先考虑。实施"专精特新行动计划",采取灵活的扶持资金进入退出方式,组织中小企业产学研合作项目,推广应用新技术。建立中小服务业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鼓励银行提高信贷额度支持中小服务业企业。
  (二)拓宽市场化融资渠道。鼓励企业采用项目融资、银团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支持具备条件的邮轮游艇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直接上市、间接上市和境外上市等债权和股权融资方式筹集资金,提高企业筹集资金能力。鼓励企业以授让商标权、专利权和转让股权等形式进行生产、资本合作。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邮轮游艇产业。鼓励金融机构在保险、信贷等方面开设邮轮、游艇产业专项目录。
  第七章 环境保护
  一、保护港区生态环境
  邮轮游艇港口内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严格保护邮轮游艇码头沿岸地区水质,禁止对港口内的沙滩、礁石、森林等进行开采,严禁在港口水域设置水产养殖区。在海岛建设邮轮游艇码头必须进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容量测算,提出科学可行的固体废弃物和污水处理方案,防止建设和旅游活动引起海岛生态环境的恶化。提高改善邮轮游艇港区及附近海滨旅游区域的绿化覆盖率和林相结构,主要道路两侧设置综合绿化带,不断改善视觉效果和环境质量。到2015年,力争港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0%-30%,全力打造绿色生态港区。
  二、完善污染防治措施
  严格执行环保有关法规和标准,建立完善的防污治污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的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保证区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功能的健康维持。
  建立废水统一回收机制。港区配备污水运送专用车辆,邮轮游艇产生的生活污水、生产废水、压仓水等废水通过污水运送车收集后就近送至污水处理厂处理,严禁废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
  建立固体废物统一回收机制。港区配备垃圾中转站、清扫车和清运车等,及时收集港区和船舶上的生活垃圾。建立危险废物暂存场所,用来收集暂存含油废物、医疗废物等危险废物,定期由具有资质的单位统一接收和处理。严禁邮轮游艇随意排放和处理固体废物。港池疏浚泥沙堆放到相关部门指定的场所。提倡和鼓励邮轮游艇行业定期举行各类公益性清理海洋固体垃圾的活动。
  完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邮轮码头各功能区合理布局,并设置必要的隔声、消声装置;建设港口集疏运专用通道,使进出港车流与城市交通流适当分隔,通道两侧采取降噪、隔声措施,集疏运车辆禁止鸣笛或限用低噪声喇叭。
  完善并严格执行防治污染管理制度。邮轮游艇码头和海上旅游运营企业必须建立严格的防治污染管理制度,设立必要的污染防治设施,配备回收含油废物、医疗废物等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的设施。游艇俱乐部和游艇消费者的经营及消费行为必须严格按照我国《游艇安全管理规定》执行。
  三、加强环境监测和应急管理
  严格近海项目环境审核。妥善处理好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近海项目规划建设应把环保纳入审核的第一环节,对海岸重大工程投资者环保技术水平要有硬性标准和要求,严格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利用国家在青岛的海洋监视、监测技术力量,建设重点海域及邻近海域的综合性生态环境实时动态监控系统,使邮轮游艇经济发展规模、速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健全预警和应急管理机制。建设海域空间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健全重大灾害事故预警和应急管理机制,应对台风、迷雾、绿潮(浒苔)等自然灾害和漏油、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等重大海洋污损事故。强化应急处置机制,建立环境保护应急预案和统一的海上应急救助体系,防止海洋事故对环境造成重大污染。
  第八章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一)建立邮轮游艇经济发展领导机制。成立青岛市邮轮游艇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形成目标明确的联席会议制度,不断探索政策突破与创新,推进邮轮游艇经济发展。由市政府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发改、经信、口岸、旅游、交通、规划、国土、安监、海事、海关、边防、检验检疫等部门为成员单位,负责指导邮轮游艇经济各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协调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在政策突破与创新、产业规划与实施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研究建立常态化领导机制。
  (二)完善帆船经济发展促进机制。以青岛奥帆城市发展促进中心为班底,在原有职能基础上,增加"帆船之都"城市品牌规划与推广、"青岛国际帆船周"活动组织策划、宣传推广及品牌保护等职能,加挂"青岛国际帆船周组委会办公室"牌子,成为全市帆船经济的发展促进部门。协调旅游、文化、宣传、体育、教育、规划、市政等部门,协同推进"帆船之都"建设等各项工作。
  (三)对产业规划进行动态跟踪。产业发展规划制定后,要对规划目标执行和完成情况进行动态跟踪及监测,通过具体实施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对照规划目标要求进行分析判断评估,查找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分清责任,推动规划实施,并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调整规划目标。
  二、加强行业服务与管理
  (一)推进便捷通关。由市邮轮游艇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牵头,市口岸办具体负责协调海关、边检、海事、公安、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和青岛城投旅游集团、青岛港集团、邮轮接待单位等制定详细的邮轮接待和通关流程,建立涉及国家安全、敏感问题的应急事项处理机制,简化通关手续,优化通关服务,建立起有效的协调机制和合作规范,推进"零待时"通关。
  (二)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健全行业准入、市场运行及退出机制,有效规范游艇及俱乐部管理。进一步开放游艇服务市场,形成规范的市场准入和严格的市场监管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清理、整顿无序竞争行为,抑制垄断竞争,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强化日常监管,加大违规经营的惩处力度。建立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通过市场竞争自然淘汰、政策补贴鼓励淘汰等多种手段使不合格的市场主体退出市场。有效整合资源,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三)加强安全管理。加大安全投入,规范海上交通航行秩序。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游艇安全管理规定》,出台地方配套细则或办法。完善游艇建造检验技术标准,达到一定尺度的游艇强制配备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等必须的安全与应急设备,研究出台非营业性游艇和帆船的管理制度。实施恶劣气象海况预警预防制度,建立海上事故应急反应机制,及时有效提供应急救助。加强海事安全救助设施设备的建设。
  (四)加强行业自律。充实、加强游艇行业协会力量,在促进企业及时掌握全球邮轮游艇产业发展动向、形成良性竞争合作关系、增强与政府沟通协调方面有效发挥作用。推进企业信用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征集机制和评价体系,建立和完善市场主体的行为规范、服务标准及行业自律机制等,支持行业协会发挥在信息服务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
  三、完善政策扶持体系
  (一)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围绕邮轮旅客通关、邮轮码头收费、水域开放、境外游艇停靠、境外旅客免税购物和离境退税等方面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积极推动国家在邮轮游艇购置税收政策、邮轮游艇口岸服务规范、邮轮旅行社外汇结算、游艇俱乐部接待服务标准、邮轮游艇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结合青岛国际航运综合试验区建设,探索邮轮游艇产业发展先行先试政策。
  (二)出台本地扶持政策。借鉴国内其他城市做法,结合青岛实际,制定促进青岛市邮轮游艇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和政策。吸引国际知名邮轮公司来青注册分公司,鼓励邮轮公司开辟挂靠青岛港的国际邮轮航线;围绕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配套设施项目建设,重点支持邮轮游艇修理、维护、保养以及游艇驾培、休闲服务基地等项目的建设;出台鼓励旅行社招徕接待邮轮政策;出台邮轮游艇中介服务机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建立自主创新体系,促进游艇产业技术升级;扶持游艇工业园区建设,出台鼓励游艇俱乐部建设的岸线、土地及税收政策等。
  四、强化品牌宣传
  在着力营造"帆船之都"品牌形象基础上,加强对青岛邮轮接待城市的宣传,适时推出"邮轮之城"品牌,以两个品牌塑造为主线,进行海洋文化、邮轮游艇文化的宣传普及。
  (一)树立鲜明的城市品牌形象。设立品牌建设基金,全力塑造"帆船之都、邮轮之城"城市品牌。设计统一、形象鲜明的旗帜、徽章、印刷品、户外广告等媒介,在各类招商、旅游、产业宣传方面统一应用,对城市品牌形象进行全面、深入、持久的展示。
  (二)加强宣传推广活动。在青岛各类媒体开办专栏和专题节目、专门频道;与中央级和国内外知名媒体以及航空、旅游宣传杂志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报道;在机场、车站、港口、城市主要街道设立宣传媒介,加强"帆船之都"城市形象和青岛国际帆船周的宣传;奥帆中心增设与帆船运动相关的景观建设,从建筑物装饰、路标、广告、夜间亮化等方面营造帆船运动文化氛围,塑造世界帆船运动港口形象;开设"帆船之都、邮轮之城"网站,为邮轮游艇产业信息沟通、宣传推广、产品销售等构建信息服务平台,形成常态化宣传机制。采取赛事冠名、帆船船体冠名、旅游纪念品开发、旅游纪念品专卖店等多种形式,引导社会各界参与青岛国际帆船周。

 
  • 加入收藏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