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法规 最新法规 点击最多  失效法规 资料下载 法规解读 下载绿色版 法规搜索
 法规分类
    Loading...
 热点专题
【企业会计准则】
CPA考试法规汇编(2015)
IPO相关法规
电子商务法规汇编(2014)
二手房买卖
公司法及司法解释汇编(2015)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法规汇编(2015)
借款担保法规专辑(2014)
境外上市相关法规
民间资本法规专辑(2014)
上海自贸区政策汇编(2014)
外汇管理法规(2014)
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
征收拆迁补偿法规专辑(2014)
 
   首页 > 财经相关法律法规 > 财经相关法规-其他 >
法规内容  本文仅供参考,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发文标题: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重庆市财政局重庆市科委重庆市商委重庆市国资委关于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发文文号: 渝经信发[2012]55号
发文部门: 重庆市财政局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重庆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其他地方机构
发文时间: 2012-9-7
实施时间: 2012-9-7
法规类型: 财经相关法规-其他
所属行业: 所有行业
所属区域: 重庆
阅读人次: 2298
评论人次: 0
页面功能:
  • 加入收藏
  • 关闭
发文内容:

各有关单位:
  为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促进重庆工业转型升级,根据国家工信部等五部委《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工信部联信[2011]160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意见》(渝府发[2009]90号)、《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物联网发展的意见》(渝府发[2011]15号)及《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意见》(渝委发[2012]21号)的相关精神,结合我市工业现状和发展需求,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围绕我市“6+1”支柱产业的改造提升,着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主导行业、工业服务业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着力用信息技术推动智能工业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着力用信息技术促进工业企业自主品牌产品研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产业链协作能力的提升,着力提高物联网、云计算、物流信息化、电子商务等在工业企业的应用水平,加快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步伐,促进我市工业结构整体优化升级,提升我市工业核心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强化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完善政府、行业和企业之间的协同机制,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促进产学研用相结合,推动政府与企业之间、行业与企业之间、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协调发展,统筹推进两化深度融合。
  (二)融合创新,优化产业。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催化创新作用,以增强创新发展为两化深度融合的战略基点和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的优先目标,推动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快工业企业创新融合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三)面向产业,强化应用。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面向智能工业、物联网、物流信息化、电子商务、节能减排等重大领域,深化信息技术在研发设计、经营管理、生产制造、供应链协作和市场营销等领域的应用,催生新技术、新市场,形成覆盖各领域、各环节的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体系,构建智能化、低消耗、低排放、可循环、可持续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四)突出重点,培植特色。结合工业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资源优势,分区域、分行业实施一批有基础、有特色、有效益、有亮点的试点示范项目,以点带面、逐步展开,助推新兴产业发展,形成具有重庆特色的两化深度融合发展体系。
  (五)明确目标,加强评估。健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指标体系,严格开展过程评估和阶段验收,做到“示范评价有标尺、改进推广有方向”.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围绕“6+1”支柱产业,以智能工业、物联网、物流信息化、电子商务、节能减排和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等为重点发展方向,积极探索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努力实现以下工作目标:
  (一)发挥工业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快信息技术在企业产品研发、经营管理、生产制造、市场营销、产业链协作等主要环节的深度融合应用,显著提升工业企业运行的智能化程度。全市工业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深化应用率达到85%,管理信息化系统深化应用率达到80%,生产过程信息化系统应用率达到55%,关键工序设备数控化率达到65%,工业企业人均产值提升率达到80%,产品附加值提升率达到40%.
  (二)以国家物联网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全力推进物联网研发应用,构建物联网硬件产品研发与制造、物联网软件开发集成与服务、物联网平台运营服务、物联网中介服务等产业集群,在物联网城市、智能工业、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物流、智能农业、智能医疗、环境监测等八大领域建设一批应用示范工程,将我市打造成为国家物联网技术应用高地和产业示范基地。
  (三)以建设 “立足重庆,面向西部,辐射全国,联动国际”的西部物流信息服务中心为目标,搭建一批物流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培育一批物流信息中介与服务企业,打造物流信息服务产业链,催生新兴产业,促进我市物流信息化快速发展。
  (四)以建设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为契机,按照政府推动与企业主导相结合、营造环境与推广应用相结合、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思路,打造一批全国一流、面向行业企业的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平台,促进我市电子商务快速发展。
  (五)引进和研发一批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关键共性技术和产品,形成一批典型应用示范工程。
  (六)完善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支撑体系和服务体系,打造一批面向产业链协同和中小企业集群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中小企业的产业链协作能力和集群协作能力,提升中小企业研发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综合竞争力。
  四、主要任务
  (一)加快推进智能工业发展战略
  以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围绕我市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石油天然气化工、材料工业和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通过实施工业产品智能化提升工程、工业装备智能化提升工程、工业企业运行智能化提升工程和主导产业链协作智能化提升工程,显著提升我市重点工业产品、骨干企业、主导产业链以及整个工业体系的智能化水平,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1.工业产品智能化提升工程
  通过嵌入式控制技术、数控技术、可编程控制技术(PLC)等电子信息技术,将知识数字化并融入到产品结构中,大力开展工业企业产品特别是自主品牌产品的数字化提升和新产品研发,形成具有一定智能性的产品,如智能汽车、智能仪表、智能装备、智能医疗设备等,提升我市工业企业产品市场竞争能力和企业综合效益。
  2.工业装备智能化提升工程
  通过分布式控制技术(DNC)、集散控制系统(DCS)、制造执行系统(MES)等信息技术和系统,对现有工业企业生产装备特别是一些重点关键装备进行数字化改造、网络化集成和新装备的上档升级,提升我市工业企业生产装备运行效率和利用率,提升我市工业企业生产制造能力和企业综合效益。
  3.工业企业运行智能化提升工程
  支持我市重点行业中信息化基础较好、有行业示范作用的企业,以信息技术与产品开发、经营管理和生产制造等核心业务深度融合为重点,实施典型工业企业运行智能化提升工程。包括以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CAE)和产品数据管理(PDM)为重点的产品开发智能化提升工程;以企业资源计划(ERP)和决策支持系统(DSS)为重点的经营管理过程智能化提升工程;以制造执行系统(MES)为重点的生产制造过程智能化提升工程。促进企业产品开发、经营管理和生产制造过程的集成优化运行,提高企业运行效率、运行质量和市场综合竞争力。
  4.主导产业链协作智能化提升工程
  围绕我市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协作性强的支柱产业,实施主导产业链协作智能化提升工程,建立产业链协同设计、协同物流、协同商务等产业链协同信息平台,以龙头企业信息化带动整个产业链上企业特别是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实现产业链龙头企业与配套商、分销商、客户或企业分支机构之间在产品开发、物流配送、商务交易等方面的集成优化运行,整体提升产业集聚能力、产业链上企业的创新设计能力和市场综合竞争力。
  (二)快速提高物联网应用水平
  按照“科技引领发展,应用促进市场,市场带动产业”的发展思路,发挥我市物联网基础设施和运营资源的优势,加快推进物联网相关产品/技术的研发应用,推动我市战略型新兴产业的发展,提升信息产业综合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建立物联网产业发展支撑体系
  加大对物联网领域重点学科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我市大专院校开设相关专业,扩大学位点布局和人才培养规模。积极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我市进行物联网成果转化或创办物联网成长型企业。建立研发和产业集聚带动人才集聚的机制,扩大对外开发和交流,引进技术和创业团队,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配套企业来我市共谋发展,为物联网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2.打造物联网产品研发基地
  以两江新区为基础,吸引国际国内高水平的研发企业入驻,加大应用物联网产品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建设物联网产品研发基地,支撑国家物联网基地的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面向全国提供物联网产品研究与开发服务。
  3.打造物联网产品制造基地
  以西永微电园为基础,引进和建设物联网制造企业,打造包括产品研发与生产、嵌入式软件与系统软件开发、物联网节点和接入系统与集成服务、系统营运与应用服务的物联网产业链,形成物联网制造基地,支撑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4.打造物联网运营基地
  以茶园新区为基础,引进和建设各类行业性物联网运营平台和服务平台,建设物联网运营基地,支撑全国物联网业务运营。以通信运营商为依托,建立支撑全国物联网通信运营平台,为全国物联网业务运行提供通信、产品和业务管理支撑;大力支持企业利用通信网络资源,建立面向企业生产制造、物流、能源等领域的专业应用服务平台,为企业和社会提供各类物联网服务。
  5.打造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
  在有条件的区县(自治县)和企业建设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和实施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重点围绕城市建设与管理、工业与装备制造、能源、交通、物流、农业、商业、食品医药、环境监测等领域展开产品集成应用,推动物联网产业发展。
  (三)大力推进物流信息化
  营造有利于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环境,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物流管理技术和资金,促进物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引导我市物流信息化建设向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提高我市现代物流业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将我市建设成为西南现代物流高地和物流信息服务基地。
  1.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推进工程
  根据我市物流服务体系的需要,整合相关政府部门、物流行业企业及应用企业的需求,建设长江上游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西部保税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西部现代物流产业园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航空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公路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开放式的物流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构建汽车摩托车、农产品、商贸、金属材料、医药、建材、矿产资源等重点行业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包括危险品、冷链、产品回收、中小企业、物流园区、应急救援等专业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提高我市现代物流业整体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2.企业物流信息管控系统示范工程
  支持大型物流企业、商贸企业及制造企业之间的联动与合作,推动制造企业、商贸流通企业与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对接,建立企业物流信息管控系统,实现物流信息共享互动,构成业务协同的全程供应链管理。
  3.物流信息化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工程
  加强物流信息化技术的自主研发,支持物流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开展货物跟踪定位、智能交通、物流管理软件、移动物流信息服务等关键技术攻关,提高物流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适应物流业与物联网融合发展的趋势,加大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
  (四)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依托我市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围绕我市支柱工业和服务业主要行业,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行业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平台,带动我市工业和服务企业开展面向全球的电子商务。加快发展供应链电子商务,推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进企业活动,探索企业出资、政府补贴和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优惠服务费的电子商务推进新模式;加快发展移动电子商务,推行电子支付,加快手机电子钱包和智能IC卡在公共交通、公用事业、消费购物、物业智能化管理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五)积极实施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工程
  在冶金、能源、建筑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中,积极实施两化融合促进节能减排应用示范工程。通过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和仿真、计算机辅助工艺控制和设备监控、资源循环利用、集散控制系统(DCS)、企业能源综合平衡管理系统(EMS)、变频调速节能、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数据采集、监测、评价和控制等技术和系统,提高生产能效,促进节能减排。
  (六)大力开展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依托骨干或龙头企业,充分利用ASP、SaaS、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和服务模式,建立一批面向区域、面向行业、面向产业链和面向园区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为广大中小企业产品设计、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客户关系管理、协同办公、进销存管理等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提供量身定制和“一站式”技术支持与服务,量大面广地支持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七)优化完善两化融合技术和服务体系
  强化两化融合技术支撑能力,在服务基础较好、技术力量较强的机构中,采取“1+N”模式,即1个牵头中心和N个重点实验室,结合行业特点开展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作;完善和壮大技术服务队伍,提升技术支持机构的核心业务能力和专业化服务能力,促进两化融合技术支持服务业的形成与发展。
  五、主要措施
  (一)建立融合创新体制和机制
  完善两化融合的政府管理体制,促进信息化与工业体系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两化融合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建立高效的两化融合协同推进机制;积极搭建两化融合推进平台,建立有利于各类中介机构健康发展的组织制度、运行机制和政策法规环境,大力培育服务专业化、运行规范化、发展规模化的两化融合类中介机构;发挥重庆首席信息官(C)协会作用,推进条件成熟的企事业单位建立首席信息官(C)制度;突出两化融合服务与促进中心的引领作用;面向企业征集两化融合项目,建立项目储备库,带动我市工业企业两化深度融合的发展。
  (二)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
  健全有利于两化深度融合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强化投融资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长效投融资体系。积极争取国家和金融机构对重点项目资金支持。市财政局设立两化融合专项资金,区县项目本级财政按照1:1做好资金配套,形成市、区县联动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建立社会化投融资体系,以政府投资基金、组合投资和市场化投资等多种模式,组建服务中小企业的两化融合创业投资基金;完善税收优惠和奖励政策。
  (三)注重规划实施和评估监测
  注重规划实施的时效性,加强工作绩效评估。进一步完善我市以战略层面融合度、基础层面融合度、应用层面融合度和效益层面等多个层面的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健全量化考核标准,并纳入相关部门和国有企业综合评价与年度考核体系。有效实施两化融合评估工作,建立以行业为重点的评估体系。积极开展两化融合监测工作,探索建立两化融合动态监测体系。
  (四)完善两化融合人才体系
  科学设置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院校的学科和专业设置,规范和完善信息科学技术的学科和职业分类,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确立信息技术职业标准;建立两化融合专家库;推行两化融合引导项目与企业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相结合制度,提高企业信息技术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的比重;加强公务员队伍相关两化融合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信息化领域的管理和服务能力;认定一批两化融合培训机构,加强专业信息技术领军人才和紧缺专业骨干人才的培养和培训。
  (五)树立市级两化融合示范区县和示范园区
  选择一批工业基础雄厚、两化融合基础较好、经济辐射能力较强的区县和工业园区,建立具有各自经济和产业特色的两化融合示范区县和示范园区,形成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重庆两化融合示范体系,带动我市两化深度融合工作的全面开展。
  (六)营造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环境
  出台两化融合有关配套法规,完善法规体系,提高两化融合的规范化水平;充分发挥两化融合促进和服务中心、重庆首席信息官(C)协会、联盟组织作用,加强两化融合的宣传引导工作,着力普及两化融合知识,总结和推广重点产业两化融合的成果和成功经验,开展行业、区域两化融合交流活动,并对在推动两化融合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两化深度融合的良好氛围。
  (七)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
  加强内外交流合作,依托重庆国际工业装备博览会、重庆高新技术交易会、国际知名研发机构重庆行动、重庆国际投资暨全球采购会等平台,加强对两化融合的探讨交流,展示国内外两化融合技术、产品、理念等方面的先进成果,推动重庆两化融合技术研究和项目合作。
  市经济信息委     市财政局     市科委
  市商委     市国资委
  二O一二年九月七日

 
  • 加入收藏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