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标题:四川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印发《税收会计信息操作规范》的通知
发文文号:川国税函[2007]275号
发文部门:四川省国家税务局
发文时间:2007-9-12
实施时间:2007-9-12
法规类型:其他会计核算规定
所属行业:所有行业
所属区域:四川
发文内容:
各市、州国家税务局,省局直属税务分局:
为进一步做好税收会计核算工作,确保税收数据信息质量,省局根据综合征管软件的运行情况,制定了《税收会计信息操作规范》,现印发你们,请参照执行。
二○○七年九月十二日
税收会计信息操作规范
申报征收业务涉及税收资金运动的全过程,是税收会计核算的基础,要实现税收会计准确、真实、及时地反映税收资金的流向和状态,为更好地理解业务间的数据逻辑关系,掌握业务操作要点,把握错帐更正的正确途径,税收会计人员必须加强对产生原始凭证的各业务环节的数据质量控制和业务控制。
一、税收免抵退业务操作
出口退税部门出具了免抵退税通知单之后,由县区局征收管理股的(国际、进出口税收管理岗)通过(出口货物免抵退税审批通知单开具)录入系统。
县区局(税收会计核算岗)通过(免抵退税审批通知单调库销号)模块对通知单进行销号。销号结果将在系统中产生免抵调数据,如果未进行该项操作,税收会计帐将无法核算免抵调数据。
二、预缴查补税款退税业务操作
预缴查补税款退税应使用税务处理决定书选择(预缴退税),而不能使用(退抵税(通用)申请审核表)待批文书选择(误收退税)的方法处理,否则会导致年终结转后,“查补辅助帐”帐务数据与征收前台数据不一致,或查补辅助帐出现异常借贷方余额。此类错误更正需报省局运维中心后台修改。
三、欠税业务操作
(一)欠税形成
纳税人在申报时存在应纳税款或其他的日常征收业务所产生的应征税金,超过缴款期限后系统会在征收前台自动统计为欠税(在缴款期限之前,该笔税款为待缴状态),并自动计算滞纳金。是否开票并不是欠税判断的条件。
税务稽查,日常检查、违法违章决定性文书,送达纳税人后返回税务机关进行销号后,系统自动产生该查补或处罚税金的应征数。对于查补税金,由于其缴款期限是按照税款所属日期所对应的缴款期限,由系统自动生成,因此一般在查补税金产生应征时即为欠税。征收前台税票录入查补税金时错误选择税款的相关属性;收入退还书开具时错误选择税款属性;错误生成案件等均会导致税收会计核算的查补税金不正确。
对于未进入系统的欠税或者纳税人的自查的欠税,如果税款的应征日期在系统上线之前(2006年3月1日)的,可通过(期初欠税补录)模块增加。
(二)欠税抵缴
目前系统主要存在两类抵缴:一是多缴抵欠,通过(手工抵缴欠税)模块进行操作。如果是跨税种抵缴,应进行(调库(更正)通知书)及(调库(更正)通知书销号)业务操作;二是留抵抵欠,通过(增值税留抵抵欠)模块进行操作。
做了相关欠税抵减操作后,前台无法做申报表修改、更正或删除,应通过(撤销抵减欠税)或(撤销增值税留抵抵欠)进行欠税抵减的逆操作后,再进行申报表修改、更正或删除。
基层单位在进行多缴抵欠及撤销操作时,必须确保业务操作的准确性,反复进行多缴抵欠及撤销操作,会导致征收前台与税收会计反映的欠税不一致。多缴抵税后在记账后又进行相关的逆操作会导致待征税金及多缴税金数据逻辑错误。
(三)欠税迁入迁出
综合征管软件涉及到欠税迁入迁出的模块有(跨区迁出)、(跨区迁入)、(欠税迁出)、(欠税迁入)。采取纳税户通过(跨区迁出)、(跨区迁入)进行迁入迁出后,纳税户的欠税,系统自动进行迁出迁入,不需再进行(欠税迁出)、(欠税迁入)操作。
1、办理纳税人迁入迁出业务的前提条件:必须保证纳税人不存在多缴税款、缓缴税款和延期申报情况,系统无法对这部分税款作自动迁移,也无法通过相关模块进行迁移。否则将导致迁入迁出机关税收会计核算错误,也会导致征收前台无法进行纳税人后续业务的操作。
2、纳税人不存在无法追缴的欠税的情况,可采用通过原税务机关注销,新税务机关开业登记的方式来进行纳税人迁入迁出业务处理。
3、纳税人确实存在无法追缴欠税的情况,可通过纳税人的迁入迁出业务来完成欠税的迁入迁出,但需对纳税人的资格、文书信息、税款等作进一步核对调整。
(四)欠税修改
征收前台由于纳税人或操作人员的原因,容易产生虚增欠税或欠税数据不准确的情况。税收会计未记账之前,可以通过更正申报表、税票作废等方式调整欠税;税收会计记账之后,可以通过(调帐凭证),来进行调整。
四、滞纳金业务操作
(一)滞纳金在各环节的状态
综合征管软件中,税款如果过了缴款期限(其决定性因素主要是纳税人税种核定的缴款期限和为满足大假的需要系统中分征期设置的特殊缴款期限),系统将自动生成“计算滞纳金”。
税务机关通过(加收滞纳金)模块加收了滞纳金,滞纳金会从“计算滞纳金”状态转化为“应征滞纳金”状态;如果通过(核销欠税)、(核销呆账)进行了应征滞纳金的核销操作,滞纳金会从“应征滞纳金”状态转化为“核销滞纳金”状态;如果通过(手工抵缴欠税)进行过欠税的抵缴,欠税对应的滞纳金由于是捆绑抵缴,其状态将由“计算滞纳金”转化为“抵缴滞纳金”;如果通过“不予加收滞纳金”文书进行了滞纳金的豁免,滞纳金会从“计算滞纳金”状态转化为“不予加收滞纳金”状态。
(二)滞纳金的会计核算
税收会计记账后,系统会自动产生滞纳金清册。(滞纳金明细月报表)的应缴未缴滞纳金是征收里面的“计算滞纳金”-“抵缴滞纳金”-“核销滞纳金”-“不予加收滞纳金”-“入库滞纳金”。
前台操作人员在作废带有滞纳金的税票时,要同时作废正税和滞纳金税票,如果只作废正税的税票,而未作废滞纳金税票,就会在欠税里虚增一笔滞纳金欠税。发生上述问题,未记账的可直接作废滞纳金税票,已记账可通过账务回退后,再进行滞纳金税票作废处理。
五、收入退还书业务操作
除出口退税外,开具收入退还书的前提是系统内该户纳税人存在应退税金。应退税金的来源是待批文书和稽查决定性文书。待批文书可以产生先征后退(减免退税)、误收退税、汇算清缴退税和其他退税的应退税款;稽查决定性文书产生的查减税金,可直接开具收入退还书,无需通过退抵税文书予以确认。一般类型的退库,可通过(开具收入退还书)开具税票。
如果纳税人在系统中具有出口退税资格,可在前期系统外文书审批结束后直接通过(开具收入退还书(出口退税用))模块开具税票。
收入退还书中银行账号出现错误,造成退付税款无法划入纳税人的结算存款账户,最终导致退税失败。可通过(账户错误退库退回)重新开具账号正确的收入退还书。其业务实质,其实是一个调帐业务。如出现帐号外的其他错误,可通过(开具收入退还书)模块中的查询功能将原收入退还书作废后重新开具。
税收会计应根据国库返回的收入退还书第一联,通过(收入退还书销号)模块进行销号,否则,税收会计账务将无法准确反映已退税款。
退抵税文书中,先征后退(减免退税)类退税未选择或未正确选择减免原因,以及退抵税类型未正确选择,会导致税收会计减免表、提退表不能上账或表内数据项错误以及多缴税金无法上账。
文书审批时未选择减免原因而产生的应退税款用于抵缴欠税,会导致税收会计记账时出现借贷不平、虚增退抵税文书和多缴税金。
六、代征代扣业务操作
(一)代征税款开票
在系统中要实现代征税款的开票,委托代征需在系统中将受托方设置为特殊纳税人,并与之签署代征协议,明确其代征的具体税种及代征期限等,同时要确定受托方具体代征的纳税人名册及税额。而代扣代缴则需在系统中登记扣缴义务人的基本情况及税种。
委托代征:通过(申报)-(代征代扣)-(委托代征)-(委托代征开票(固定户))或(委托代征开票(零散税收纳税人))开具税收通用完税证,可选择纳税人单户开票也可连续开票。
代扣代缴:通过(申报)-(代征代扣)-(代扣代缴)-(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扣缴所得税申报)或(扣缴外国企业所得税)开具通用缴款书。
(二)现金票证汇总
通过(征收)-(现金票证汇总)-(现金票证汇总(委托代征))开具汇总缴款书,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对“汇总口径”进行勾选。
(三)生成代征代扣结报单并销号
委托代征、代扣代缴税款上解后,通过(申报)-(代征代扣)-(代征代扣结报单)生成代征代扣结报单,生成代征代扣结报单时应注意上解日期起止和结报日期起止是否与实际一致。税务机关支付代征代扣税款手续费后,进行(结报单销号),从而产生相关会计账务信息。
代征单位发生代征业务时,手工向纳税人开具税收完税证,当系统中无这部分完税证信息时,可由“申报征收岗”通过(申报征收)—(委托代征)—(委托代征税款无明细)模块录入汇总后的代征税款信息,汇总缴纳税款,开具通用缴款书(在这里通用缴款书代替汇总缴款书)。
代征代扣信息有误需要修改时,必须先通过税票作废方式先作废代征代扣税票,再对代征代扣信息进行更正。
七、调帐凭证业务操作
调帐凭证,主要适用于在税收会计记账后,发现原始凭证中的一些项目存在错误的情况下,进行错误更正,(调帐凭证)无法对未退、已退税金进行项目调整。
调帐凭证中的一种特殊处理方式就是完全冲减应征,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对虚增的欠税进行完全冲销。对已记账未开票的应征税款的金额调整,可以在界面中先勾选“完全冲减应征”,此时金额栏便允许修改。但通过期初欠税补录模块录入欠税错误应慎重使用完全冲减应征方式,通过调帐凭证进行完全冲减应征操作会导致税收会计所反映的上解税金数据不正确(账务回退不会导致完全冲减应征操作的调账信息失效)。
需对品目、预算科目等明细项目进行调整时,应先选择征收项目调整,否则无法选择相关调整项目的编码;对汇总缴款书进行调整,要同时对完税凭证进行调整,否则会导致汇总缴款书与完税凭证不符;
需对已记账的原始凭证进行相关逆操作,一种途径是账务回退后进行,另一种途径在(岗位设置)将申报征收岗的业务环节调整为“税收会计核算”环节后,申报征收岗即可就已记账的原始凭证进行相关逆操作。但必须在操作完成后将业务环节调整回原来的“综合”环节,否则申报征收岗将无法进行一些未记账状态的原始凭证操作。
在使用调帐凭证模块功能时必须确保调整业务的准确性,不能随意使用调整凭证调整数据,同一笔原始凭证在调帐以后,不能再通过调帐凭证进行调整。一般情况的错误更正处理可在帐期结束前在未记账前提下直接通过申报征收前台进行调整或在帐期结束之前使用调帐凭证调整。过帐期后通过调帐凭证来处理上一帐期错误,调整数反映在发生错误的下一帐期。
各基层单位进行调账凭证和手工记账凭证录入操作后应对相关信息记录备查,如果后期市州局进行账务回退至较早日期,导致手工凭证信息失效,基层单位应对此类信息进行重新调账或录入。
八、申报表更正业务操作
(一)申报表修改
适用于纳税人申报时有应纳税款但未开票且未记账或纳税人申报无应纳税款时,对申报数据进行调整。如果申报表所产生的应纳税款已开票未入库未记账,需要税票作废后才能进行此项操作。其操作模块即为申报模块。
申报表的修改功能只能对月内的本记账期的申报表进行修改,否则修改后极易产生非正常多缴税金或者一般纳税人留抵税额错误。
(二)申报表更正
适用于已开具税票并上解销号或申报表已记账的情况下对申报数据进行调整。对同一笔业务连续进行多次更正系统会出现申报征收后台数据逻辑关系紊乱,因此应确保更正操作的准确性,尽量避免随意更正所带来的后续问题。
在进行申报表的更正操作时,如果在申报表中的“一般货物及劳务”和“即征即退货物及劳务”之间进行销售收入更正,因税款属性不同,系统会虚增相应的欠税信息。
(三)申报表删除
适用于申报表虚增或申报表错误需要重新进行申报的情况。对本月未记账状态下的原始凭证可以使用(申报表删除)模块,但对已记账的原始凭证,不能使用该功能模块。
九、税票销号业务操作
税票销号主要涉及到上解销号和入库销号。税务机关相关部门应根据纳税人反馈的税票报查联及时进行上解销号,销号日期只能是银行受理转款日期,否则极易虚增纳税人滞纳金,也容易造成税收会计账务上诸如在途税金为负数的情况。上解日期是制约滞纳金的计算的关键性因素,税收会计要加强对上解销号的日常监控管理,上解销号日期必须早于入库销号日期。错误进行上解销号逆操作会导致税收会计所反映的上解税金数据错误;记账用上解日期晚于入库日期且不在同一会计区间,在途税金会出现负数;虚开的税票进行了上解销号、过帐期进行上解销号撤销操作等均会导致在途税金错误。
电子申报扣款成功后,系统自动做上解销号,但如果扣款不成功,纳税人到税务机关重新开具税票,征收前台不能采用税票重打方式,只能将原税票作废再重新开具税票,否则税票将无法进行上解销号。
在税收会计记账后进行帐期内的上解入库销号、未及时调整虚增欠税或处理方法不当、后台维护后未账务回退并重新记账等均可能导致征收前台与税收会计反映的欠税不一致。
十、金库对账业务操作
税收会计根据国库返回的缴款书的回执联、收入退还书回执联进行销号处理后的数据与国库的日报单数据进行核对。会计在记帐前应首先进行金库对帐,在《日对帐》界面,“缴款方式”选择“全部”,查询出的数据应与金库对帐单的数据一致。
在进行现金汇总和税票作废时,先进入现金汇总界面,同时又进入税票作废界面进行完税证作废,但由于现金汇总界面没有重新退出进行数据初始化,将会出现作废税票被汇总的情况。由于金库对账在缴款方式为“全部”,是根据完税证生成税务机关数据,而金库是按照汇总缴款书生成日(月)报表,导致两方数据存在差异。
操作调帐凭证时未同时对完税证和汇总缴款书进行调整会导致金库对账时出现差异。
十一、调库更正业务操作
调库更正业务主要涉及(调库(更正)通知书)、(调库(更正)通知书销号)两个模块。涉及的业务分为两类:一是更正业务,主要是税务机关在金库对账时,发现金库错误或税务机关及金库同时出现错误时,更正金库数据时使用。进行该模块操作,并不会实质性地更正系统内数据(若需更正系统内数据,应通过重新制作原始凭证或通过(调帐凭证)操作来实现),仅仅是手工所制作的更正通知书的结果性录入。对于更正通知书,系统不需要进行(调库(更正)通知书销号)操作;二是调库业务,《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应退税款抵扣欠缴税款有关问题的通知》允许跨税种抵缴。主管税务机关征收前台人员通过(手工抵缴欠税)模块进行了跨税种抵缴税款后,需要税收会计人员通过(调库(更正)通知书)制作调库通知书,在金库调库后,通过(调库(更正)通知书销号)进行通知书销号,否则税收会计将无法正常反映跨税种抵减的结果。
十二、税收会计记帐业务操作
计统部门按上级规定的记帐时间,在与金库对帐工作结束后,根据记帐凭证登记各类会计总帐、明细帐和辅助帐。
在税收会计记账后进行帐期内的申报表更正删除、税票销号作废、使用调帐凭证等,调整后的数据只能反映在下一帐期。
记账失败一般是由于对已记账的原始凭证进行前台操作或后台维护未保持数据一致性而造成的。可以通过应征日期、记账用应征日期、上解日期、记账用上解日期、入库日期、记账用入库日期、缴款发生日期、记账用缴款发生日期、录入日期、修改日期等之间的逻辑关系去判定错误数据。
会计作记帐处理后,不能作帐期内的“撤消入库销号”,否则会导致税务机关的入库数据小于金库数据。
十三、会统报表生成业务操作
报表生成前应先进行记帐和期末结转以及统计报表预处理。税收统计报表数据直接来源于征收信息,不同于税收会计报表数据来源于税收会计账簿的方式。税收会计报表产生的前提,是必须做了本月的记账和结账,而税收统计报表则必须先进行报表预处理。如果在税收统计报表产生之后,进行了相关征收数据的前台调整或后台修改,必须重新进行报表预处理,才能反映正确数据。
同一帐期保存多张报表起始截止日不同的报表,在导出报表至TRS时会出现错误,只有将多余报表删除后才能进行后续操作。为避免系统在导出TRS文本因有多条记录不能导出报表数据,报表生成时间段应选择从1月1日起到生成报表的当期记帐时间。
十四、年终数据清对业务操作
相关部门除平常及时查找问题,更正错误数据外,在每年会统年报正式报送之前,需要将征收前台数据与税收会计账务核算数据进行清对,主要清对待征收入、在途税金、上解税金、多缴税金等会计科目。
十五、年初税收会计初始化及结转业务操作

税收会统报表涉及的后台表
了解税收会统各表所涉及的后台表,有助于我们通过(通用查询)等手段分析判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