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标题:国际会计准则第3号—会计政策的表达
发文文号:国际会计准则第3号
发文部门:国际会计标准委员会
发文时间:1975-1-1
实施时间:1975-1-1
法规类型: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所属行业:所有行业
所属区域:中国
发文内容:
已失效,由准则第27号和第28号替代颁发日期:1975年1月
序 言
01 本规定研究编制和呈报财务报表所曾经被采用过的所有重要会计政策的表达。
02 国际会计准则的目的及其权威性,在规定前言〔9001〕中已有说明。
03 财务报表的定义,在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前言〔9000节〕中已有规定,为了方便,此处加以重述。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和被认为是财务报表组成部分的注解、声明或说明材料。国际会计准则适用于任何商业、工业或企业单位的财务报表。
04 企业的管理部门,可按最适合其内部管理的各自不同方法编制财务报表以备自用。但如将财务报表送给其他人,如股票持有人、债权人、雇员和一般公众,则应当符合国际会计准则。
05 通常财务报表每年编制和公布一次,并且是审计员报告的对象。
基本会计假定
06 编制财务报表要以某些会计假定为基础。因这些假定已被接受和使用,一般不再一一列举。假若不遵守这些假定,必须申明(即表达),同时说明原因。
07 下面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承认的基本会计假定:
(a)继续营业
企业一般被认为将继续营业,即在可见的未来继续经营。我们假定企业既不企图也不必要停业或大规模削减业务。
(b)一致性
假定由一个会计期间到另一期间所采取的会计政策是一致的。
(c)权责发生制对收入和成本采取权责发生制,即收入和成本根据发生时(而不是收付时)计算,并列入有关期间的财务报表(本规定不研究在权责发生制假定下,成本与收入的配比程序问题)。
会计政策
08 会计政策,包括在编报财务报表时,管理人员所采用的原则、基准、惯例、规则和程序。对同一题目,在使用中有许多不同的会计政策,需根据企业具体情况选用最能恰当地表现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政策。
09 管理部门在选用会计政策、编制财务报表时,应考虑下列三个方面:
(a)谨慎
很多交易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不肯定性。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必须谨慎对待。但谨慎并不意味着建立秘密准备的合理化。
(b)实质胜于形式
交易和其他事项应按其实质和财务事实进行反映,而不只是按其法律形式反映。
(c)重要性
财务报表应表达所有能影响评价或决策的重要项目。
说 明
10 财务报表必须清晰易懂。在一个国家企业之间和不同国家企业之间编制财务报表所根据的会计政策各不相同。因此为了正确理解这些报表,表明其编制所根据的重要会计政策是很必要的。对这些会计政策的说明,应作为财务报表整体的一部分,如将它们列在一起,对使用报表的人会更方便。有时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或其他报表中的项目采用了错误或不恰当的处理。在任何情况下揭示这种处理都是必需的,但揭示并不能纠正错误。
财务报表的使用者
11 财务报表所提供的资料,有很多使用者,特别是股东、债权人(现在的和潜在的)和雇员。其他重要的使用者包括供应人、顾客、工会、财务分析员、统计学家、经济学家及税务和制定规章制度部门。
12 财务报表的使用者,以财务报表作为所需信息的一部分来源,从而作出评价和财务决策等。财务报表若不清楚地说明编制时所采用的重要会计政策,他们就不可能在这些方面作出可靠的判断。
会计政策的不同及其表达
13 由于在会计的许多方面有不同的政策,使解释财务报表的任务复杂化了。因为没有一个被接受的、简单的政策清单供使用者参考,根据同样的事项和情况,用目前可供使用的不同会计政策,可以产生有重大不同的财务报表。下面是存在着不同会计政策的一些领域的例子,因此须说明所选用的方法:
综合性会计政策
合并政策
外国通货的换算,包括对兑换盈亏的处理
全面的估价政策(例如原始成本,总购买力,重置价值)
编制资产负债表日期后发生的事项
租赁,分期付款购买和有关利息
税务
长期合同
特许权
资产
应收款
存货(库存和在制品)和有关销货成本
应计折旧资产和折旧
成长中作物
发展用地及发展成本
投资:子公司、联合公司和其他投资
研究和发展费
专利权和商标权
商誉
负债和备付
保单
约定付款和或有负债
退休金成本 和退休办法
解职费及多 余人员津贴
损益
确认收入的方法
维护费、修理费和改良费
处理财产的盈亏
准备会计,法令的或非法令的,包括直接借入和贷入盈余帐户
14 目前会计政策并未在所有的财务报表中得到充分地有规则地表达。在表达会计政策的这些国家内部以及这些国家之间的表达、格式、清晰程度和完整性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一套财务报表中,可能仅列明了某些重要的会计政策而却没列明另一些重要的会计政策。即使在要求列明全部重要的会计政策的国家,也不一定具有要求其表达方法一致的准则规定。跨国公司和财务的发展增加了不同国家间财务报表较大程度一致的必要性。
15 财务报表应列出前期相应的数字。如果某项会计政策的变动具有重大影响,必须表明这项变动并说明其影响。一项会计政策的变动可能对本年无重大影响,但若对以后年度可能有重大影响,则仍应予以表达。国际会计准则1——会计政策的表达
国际会计准则1,包括本规定16—23段。本准则应与本规定01—15段和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前言〔9000节〕联系起来阅读。
16 “继续营业”、“一致性”和“权责发生制”是基本会计假定。在财务报表中如遵守了这些基本假定,就不需予以表达。如果有一项未被遵守,则应表明其未遵守的事实及其理由。
17 谨慎、实质胜于形式和重要性,应作为选用会计政策的重要考虑。
18 在财务报表中,应清楚简要地表达所采用的全部重要会计政策。
19 所用的重要会计政策的表达,应是财务报表整体的一部分。一般这些政策应列在一处。
20 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或其他报表中项目的错误或不恰当处理,不因列明所用的会计政策或附有注解或说明的材料而作为已被纠正。
21 财务报表应反映前期的相应数字。
22 对本期有重要影响或对以后各期可能有重要影响的会计政策变动,应予以表达并说明理由。如果政策变动的影响重大,应说明变动所带来的影响并列出数字。
23 本国际会计准则,对以1975年1月1日或以后日期作为会计期间开始日期的财务报表有效。
国际会计准则1与美国一般公认的会计原则的比较
国际会计准则1,21段规定“财务报表应反映前期的相应数字。”美国一般公认的会计原则,不要求呈报比较财务报表。但是,美国的公司通常颁发比较财务报表。大家都认识到列出前一期的数字,对使用报表人的好处。在这一点,ARB43〔2041节〕第2A章规定:
“在年报或其他报表中,编报比较财务报表,提高了这些报表的用途,更清楚地指出了本企业的本期变化的性质和趋势。这种编送强调了这一事实,即各期间的报表较之只包括一个会计期间的报表更重要,一期的数字只是连续历史的一部分”。
补充说明:
被《国际会计准则第27号》和《国际会计准则第28号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