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
近年来,我市努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的总体要求,大力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积极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探索推广农牧结合的新型种养模式,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仍存在局部农业面源污染依然突出、种植业与养殖业不配套、资源循环利用机制不健全、生态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等问题。为推动农业转型发展,根据《浙江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意见》(浙政办发[2014]54号)精神,现就加快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生态文明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总要求,围绕“打造生态屏障、建设幸福衢州”总方向,紧扣“一控、两减、三基本”总目标,充分挖掘我市生态环境佳、农业禀赋优、发展潜力大的优势,着眼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以生产投入品减量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质量安全优等化、产品品牌现代化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全市域整建制推进为抓手,着力构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体系,努力把衢州打造成绿色有机农产品的基地、生态循环农业的典范,进一步打响生态衢州“金字招牌”。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的原则。按照顶层设计、科学规划、示范创建、分步实施、统筹推进的要求,通过政策支持、环境倒逼等手段,落实生产经营主体在农业污染防治、资源循环利用中的主体责任,形成政府引导、社会联动的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机制。
--坚持生态循环、现代定位的原则。按照生态保护优先、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模式现代、产品定位现代的要求,处理好农业发展与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的关系,大力发展绿色有机特色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统筹推进、重点发展的原则。按照区域统筹、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的要求,把生态循环的理念和要求落实到健康土壤培育和农产品生产、加工、营销等各个环节、各个区域,整建制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注重实效的原则。按照思维创新、机制创新和体制创新的要求,探索现代农业产业经营的新制度、新模式、新手段,导入高新科技,提升农产品品质、农业生产效益和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的持续增收。
(三)主要目标。
通过3年努力,到2017年,全市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体制和机制建设稳步推进,基本实现环境生态优美、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融合发展、产品优质安全、效益显著提升的发展目标。
1.环境生态优美。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机制基本建立,农药、化肥使用量大幅调减,畜禽粪污直排、秸秆露天焚烧、农业废弃包装物乱丢弃现象基本消除,农业生态优势更加突显。
2.资源循环利用。农牧结合、产业循环的农业资源循环利用机制基本建立,农业节水技术普遍应用,病死畜禽全部实现无害化集中处理,畜禽排泄物、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农业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水平大幅提升。
3.产业融合发展。农业全产业链机制基本建立,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休闲观光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粮经互融产业、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快速发展,生态高效、特色精品农业竞争力大幅提升。
4.产品优质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控机制基本建立,农业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稳步推进,绿色有机农业比重进一步提高。
5.效益显著提升。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机制基本建立,生态循环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壮大,农业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生态经济成为农业新的增长点。
二、重点任务
(一)构建农业生态循环体系。根据资源禀赋、环境承载能力和产业特点,合理布局种植业和养殖业,形成产业相互融合、物质多级循环的农业产业结构。在宜养区合理发展农牧结合的生态畜牧业。加快农业“两区”绿色发展,大力培育生态精品粮食、柑桔、油茶、茶叶、蔬菜、笋竹、食用菌、水产、花卉等产业。引导农业生产主体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主体小循环;在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合理配套种养业,实现区域中循环;以县为单位,统筹布局农业产业、构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服务体系,实现县域大循环。
(二)构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体系。严格执行畜禽禁限养制度,加强政策引导和执法监管,落实主体责任,强力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全面开展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和生态化改造提升,建立完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长效管理机制,畜禽养殖规模与生态环境消纳能力相匹配,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生态消纳或达标排放,2015年底,全市生猪规模养殖场污染治理和生态化改造全部完成。全面推广“集美模式”,建立健全病死动物无害化收集处理体系,完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设施和长效运行机制。
(三)构建农业清洁生产体系。立足资源环境、产业基础等实际,大力推行种养结合、粮经轮作、间作套种、林下生产、稻鱼共生等新型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构建功能互补、能量循环、高效生态的种养循环利用机制。加强农业清洁化生产技术的研究和攻关,加快推进清洁生产技术的转化应用。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统防统治等肥药双控减量技术,大幅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健全农药化肥减量化长效管理机制。引导和鼓励农业生产者及时回收处理农业废弃包装物和农膜,探索建立农业废弃包装物和农膜回收处理机制。
(四)构建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体系。坚持政策引导、示范先行、治理倒逼,大力引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模式,促进畜禽排泄物、病死动物、秸秆、桔渣、畜禽屠宰废弃物等转化为农村清洁能源和有机肥源。大力推广“开启模式”,鼓励实施以本地猪粪为原料的有机肥生产应用、沼气发电、生物质能源等项目。大力推进农作物秸杆用作还田肥料、生物质能源、畜牧饲料、食用菌基料等,建立农作物秸杆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完善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长效运行机制。
(五)构建农业节水生产体系。建立农业节水激励机制,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科学用水、合理用水、节约用水。现代农业园区重点推广以微喷灌、水肥一体化为核心的高效节水技术,粮食生产功能区重点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和灌区配套改造和水稻浅、湿、薄、晒控制灌溉等技术,旱作农业生产区重点发展田间集雨、灌排设施建设和旱作保墒等技术,规模畜禽养殖场(小区)重点推广畜禽自动饮水、污水处理回用等节水技术。
(六)构建放心农产品监管体系。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加快“三品一标”基地建设和产品认证。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逐步推行农产品二维码管理,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对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质量监测,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使用禁用的高毒农药行为,切实保障农业投入品安全。2015年建成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市。
(七)构建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大力推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以“一村一品”行动为抓手,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提高农业标准化实施率,做强做优衢州柑桔、柯城鲟鱼、开化龙顶、常山胡柚、龙游乌猪、江山蜂产品等特色产业全产业链。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促进农业生产功能与生态生活功能、粮食与经济作物的有机融合,培育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新业态,建立具有衢州特色的优质农产品现代营销机制,打响“生态衢州”品牌。
(八)构建农业生态保护体系。建立耕地土壤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合理设立监测点,形成覆盖全市域的监测网络,科学评估农业生产及投入品对土壤等环境的影响。探索建立耕地土壤环境污染治理与修复机制,调动农业生产者保护耕地土壤环境的积极性。开展永久基本农田耕地质量调查,制定耕地污染治理方案,分级、分类、分区推进污染耕地的治理和修复。加强对畜禽规模养殖场等经营主体排污情况的监管,加大对农业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强化农业环境保护责任的落实,建立污染耕地责任追究制度。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高度重视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工作,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列入“五水共治”共建生态家园行动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制订实施方案,落实政策措施,加大推进力度。市政府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分管农业工作副市长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组织、协调和督促工作。市政府将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工作列入对各县(市、区)政府综合目标责任考核的内容,考核结果纳入市统筹区域发展考核指标。
(二)强化责任落实。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密切配合,整建制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农业、林业、水利部门要做好本领域内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组织协调工作,加强对农业生产经营者科学种植和养殖,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科学处置农用薄膜、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防止农业面源污染的指导,并做好项目推进和示范推广等工作;环保部门要加强畜禽养殖防治污染的监管,加大对参与农业废弃物资源利用企业的扶持力度,对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推进指标检验监测提供技术支撑;财政部门要做好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有关资金筹措和监管;国土部门要加大新开发土地有机肥的使用推广;科技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利用;质监部门要强化建设成效监测,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发改部门要积极争取现代生态循环农业重大项目资金支持;农科院要加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其他部门也要按照职责做好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工作。
(三)加大政策扶持。各地要按照“多方争取、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形成合力”的原则,制定整建制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大资金项目的整合力度,在土地、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积极探索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设立农业产业引导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金融资本支持我市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促进优质资本、项目、技术、人才向我市聚集,实现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的有效结合。从2015年起,市里设立农业产业引导基金,重点扶持畜禽排泄物资源化高效利用、商品有机肥推广、农药化肥减量化、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创建、绿色有机产品培育、生态循环全产业链建设等。
(四)加强宣传引导。各地要从转变农业经营主体思想观念入手,广泛开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宣传,引导基层和农民牢固树立生态发展理念,大力宣传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创建的先进典型,提高建设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的自觉性,营造政府积极主导、农民自觉实施、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为我市加快推进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舆论导向。
衢州市人民政府
2015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