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法规 最新法规 点击最多  失效法规 资料下载 法规解读 下载绿色版 法规搜索
 法规分类
    Loading...
 热点专题
【企业会计准则】
CPA考试法规汇编(2015)
IPO相关法规
电子商务法规汇编(2014)
二手房买卖
公司法及司法解释汇编(2015)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法规汇编(2015)
借款担保法规专辑(2014)
境外上市相关法规
民间资本法规专辑(2014)
上海自贸区政策汇编(2014)
外汇管理法规(2014)
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
征收拆迁补偿法规专辑(2014)
 
   首页 > 政府审计 >
法规内容  本文仅供参考,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发文标题: 江苏省审计厅关于印发“十一五”时期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
发文文号: 苏审发[2006]44号
发文部门: 其他地方机构
发文时间: 2006-4-30
实施时间: 2006-4-30
法规类型: 政府审计
所属行业: 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
所属区域: 江苏
阅读人次: 3010
评论人次: 0
页面功能:
  • 加入收藏
  • 关闭
发文内容:
各省辖市、县(市、区)审计局,厅机关党委、各处室:
  《江苏省“十一五”时期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纲要》已经2006年4月29日厅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江苏省“十一五”时期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纲要
  序言
  “十五”时期是我省审计事业发展较快的五年。全省审计机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省政府和审计署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能,在维护财经秩序、推进依法行政、保障群众利益、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全省共审计26479个单位,查处各类违法违规问题金额849.35亿元,已上缴财政 76.41亿元,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37.23亿元,归还原渠道资金27.72亿元。通过审计,向上级党政机关报送审计信息和报告34103篇,大部分被批示或采用。
  “十五”期间,全省审计机关进一步强化了本级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探索并构建了“大财政审计”的工作格局,由预算收支审计并重逐步转向以支出审计为主,有效地促进了依法理财,规范了财政管理行为;加强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的审计,探索并开展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揭露了项目建设中的违法违规问题和损失浪费现象,促进提高了投资效益;加强对农业、科技、教育、卫生等专项资金以及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和审计调查,维护了群众的切身利益,保障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加强对国有重点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审计,促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保障了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有效地发挥了对权力的制约作用,促进加强了干部监督管理和领导干部廉洁勤政。另外,各级审计机关还认真完成了党委、政府交办的各项审计任务,与纪委、监察部门以及检察、法院等司法机关还建立了协作机制,在反腐败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十五”期间,各级审计机关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审计队伍的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审计机关的作风有了明显转变,审计工作的法制化、信息化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广大审计干部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积极参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努力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审计实践之中。
  全省审计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仍然突出;审计工作在地区间发展还不够平衡;审计人员结构性矛盾开始凸现,提高审计队伍专业水平还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此,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今后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今后五年是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进一步推进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和再上新台阶的重要阶段。本纲要根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审计署2003至2007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的要求编制,主要阐述全省审计事业的发展方向和主要目标,明确审计工作重点以及实现的手段和方法,各级审计机关要结合本地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第一篇 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
  第一章 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实现“两个率先”的一个承前启后、极为关键的时期。对审计工作来说,同样是一个继往开来、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十一五”时期全省审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继续贯彻“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切实做到立审为公、执审为民,在江苏实现“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作用。
  “十一五”期间,我省审计工作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审计创新为动力,以审计质量控制为核心,以加强审计业务管理为基础,以“人、法、技”建设为保障,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基本实现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努力使审计工作与江苏经济大省地位相适应。围绕这个总体目标,我省审计工作要实现“五个明显提高”:
  审计监督效能明显提高。通过加强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监督,发挥审计在权力约束和监督中的作用,逐步加大效益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的比重,努力提升审计监督工作层次和审计成果质量,更好地体现审计工作与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同频共振,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与人民群众的血脉同频共振。
  审计工作透明度明显提高。民主决策在审计工作中得到很好贯彻,“阳光审计”得到比较充分的体现,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基本建立。
  审计规范化程度明显提高。通过加强审计法制建设,完善各方面的审计制度,认真贯彻执行审计准则和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基本实现审计管理行为、审计业务操作行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化。
  审计科技含量明显提高。以审计技术规范、审计技术标准、审计技术方法、审计技术手段为主要内容的审计技术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审计水平在全体审计人员中普遍提高。
  审计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培养出一批审计专家、审计能手、审计骨干,并初步建立起审计领导人才、审计管理人才、审计业务人才三支队伍。
  第二章 审计工作任务
  “十一五”期间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坚持突出审计重点,切实履行审计监督职责。继续查处重大违法违规和经济犯罪问题,促进廉政建设,维护国家资金和国有资产的安全;积极开展效益审计,促进落实国家各项宏观调控措施,促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继续揭示部门和单位在财政财务管理上不规范的问题,促进深化改革,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关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促进国家各项惠民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坚持推进审务公开,切实做好审计公告工作。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坚持做到审计职责、审计计划、审计依据、审计程序、审计纪律、审计处理“六公开”;积极稳妥地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制定《江苏省审计结果公告暂行办法》,规范审计结果公告形式、内容和程序,逐步做到审计和审计调查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其他不宜对外披露的内容外,都要对社会公告;进一步加强审计宣传工作,把审计监督和舆论监督、社会监督有效地结合起来。
  --坚持创新审计管理,切实提高审计管理水平。创新审计资源管理。注重审计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做好审计资源整合工作;试行审计项目预算管理,加强审计成本控制。加强审计人力资源管理,优化审计人员组合。创新审计计划管理。加强审计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增强审计计划的科学性;改进计划编制方法,实行审计项目计划制定与执行相分离;加强审计计划管理,建立审计计划执行情况报告、考核和后评估制度。创新审计质量管理。实行审计质量全过程分级负责制,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和审计质量评审制度,加强审计质量检查工作。创新审计信息管理。加强对审计信息工作的指导,促进提升审计信息工作层次和水平;疏通审计信息传递和交流渠道,实行审计信息资源共享;健全审计信息报送和考评制度,加大好审计信息的推介力度。创新审计教育培训管理。制定审计教育培训规划,实行审计教育培训工作分级负责;改进教育培训方法,进行分类培训、因人施教;建立审计人员每年必须接受48小时继续教育的制度,加强对教育培训的考核工作。
  --坚持实施三大战略,切实加强审计基础建设。继续实施依法治审战略,着力加强审计法制建设。认真贯彻修订后的《审计法》,配合做好《江苏省审计条例》等地方法规的立法工作,完善审计工作制度,根据需要研究制定一些审计操作指南,编印出版《违反财经法规行为审计定性和处理处罚向导》;做好“五五”普法工作,提高审计人员法律素质,规范审计行为,更好地做到依法审计。继续实施以技强审战略,着力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大力推广和采用现代审计技术和方法,突出抓好实施金审工程,推进审计技术进步。继续实施人才兴审战略,着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以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建设为核心,抓好审计人才培养工作;贯彻疏导的方针,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切实加强审计机关的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法治型、创新型、廉政型、和谐型审计机关;充分利用审计干部职业教育系列教材,制定和实施菜单式学习计划,加大审计培训力度,强化继续教育工作;按照“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的要求,构建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审计机关廉政工作体系,保证审计人员更好地做到廉洁从审、秉公执法;以推进审计机关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构建有利于审计人才成长的新机制。推行审计职业准入制度,把好进人关;坚持审计干部轮岗交流制度,使审计人员熟悉和掌握多岗位工作业务知识和技能;建立和完善审计机关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让优秀审计人才脱颖而出。以审计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重点,充分发挥各类审计人才的作用。通过实施“五一五”审计人才工程,推行首席审计师制度,实行审计实务导师制,建立审计专家智囊库,创建江苏“青年审计论坛”,搭建审计人才成长平台,释放各类审计人才的智慧和潜能,为江苏审计事业的发展提供审计人才保证。
  第二篇 审计业务工作
  第三章 财政审计
  财政收支审计要以规范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效率和效果,促进建立社会主义公共财政制度为目标,以本级预算执行审计为重点,实现由预算收支审计并重向以支出审计为主转变;在支出审计方面,由主要审计本级支出向审计本级支出与转移支付资金并重转变,严肃查处铺张浪费、挤占挪用、侵占截留转移支付资金的问题,促进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完善。
  第一节 本级预算执行审计
  坚持每年对本级财政、地税、地方金库具体组织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适应财政改革的新形势,加强对国库资金收支和政府采购情况以及非税收入的审计,深化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扩大对一级预算单位的审计覆盖面,加大对二三级单位的延伸审计力度。对掌管分配、使用财政资金量较大的重点一级预算单位,每一至两年审计一次;对其他一级预算单位、国家的事业组织和使用财政资金的其他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五年内轮审一遍;对本级政府部门下属的二、三级预算单位,有计划地安排审计。在部门预算执行审计中,探索开展效益审计。通过审计,促进有关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有效发挥财政性资金的使用效益。
  受政府委托,每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重点报告对预算执行的审计情况。
  第二节 财政决算审计
  坚持对下级政府财政决算进行定期审计。适应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加强对县乡财政支出情况的审计。对市、县级财政决算每年至少审计三分之一,三年审计一遍;对乡级政府财政决算审计每年至少审计五分之一,五年审计一遍。
  适应省直接对县的财政管理体制所带来的变化,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审计工作模式。检查财政补助下级支出预算执行情况,促进建立科学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每年选择部分市、县(市、区),对管理使用的各类补助资金开展全面审计和审计调查,促进规范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加强对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建设项目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审计。坚持并完善重大建设项目跟踪审计制度。突出开展建设项目效益审计,着重揭露因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的效益低下、严重损失浪费等问题,促进加强项目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第四节 专项资金和社会保障资金审计
  每年结合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财务收支审计,有计划地选择科技、教育、卫生、住房等重点专项资金进行审计。积极探索专项资金效益审计,促进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对社会保障资金中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和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三项重点资金,五年内至少审计两次;对社会救济等其他社会保障资金,以及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五年内至少审计一次。通过审计,发现并查处违纪违规问题,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第五节 农业、资源与环境审计
  从保障更好地贯彻土地和环保两项基本国策、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强水利这一命脉出发,每年有针对性地选择部分农业、水利、资源开发利用、环保等专项资金及其项目开展审计和审计调查,揭示资金征收、管理、使用中的问题,维护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服务。
  第六节 政府外债管理情况的审计和调查
  根据审计署授权,按照“强化监督,严格执法,如实披露,促进管理,不断深化,提高质量”的要求,组织对世、亚行贷(援)款项目进行审计。结合本地实际,有计划地安排外国政府贷、援款项目的审计与审计调查,重点关注政府担保、转贷的外债使用和偿还情况,为政府防范债务风险提供决策依据。进一步规范国外贷援款项目对外审计公证和监督,促进扩大对外开放。
  第四章 企业审计
  以摸家底、揭隐患、促发展为目标,有计划地安排对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进行审计。坚持走企业资产负债损益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相结合的路子,为促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提高整体效益服务,为促进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服务。以政府授权经营国有资产主体为对象,探索开展国有资本营运效果审计。
  第五章 金融审计
  以促进防范风险、提高效益、规范管理为目标,认真完成审计署授权和统一组织的国有金融机构和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金融机构的审计。加强对地方金融机构审计,促进依法经营,规范管理。对地方金融机构五年审计一遍,并逐步形成地方金融机构审计操作规范,提高金融审计质量。
  第六章 经济责任审计
  坚持“积极稳妥、量力而行、提高质量、防范风险”的原则,进一步深化县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及国有资本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努力推进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大力开展任中审计,不断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要求的经济责任评价标准。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在干部监督管理中的作用。
  第七章 交办事项审计和授权审计
  坚持把完成地方党委政府及上级机关交办任务摆在优先位置,在力量和时间上予以保证。按照审计项目授权办法,统一安排和搞好省厅授权项目审计,积极完成审计署统一组织和授权项目审计任务。
  第八章 审计整改工作
  加强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检查和督促,对重大问题实行跟踪督查制度,切实维护审计监督的权威。根据政府委托,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审计工作报告中指出的问题的纠正情况和处理结果。
  第九章 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
  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督促依法属于审计机关审计监督对象的单位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加快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步伐。
  加强对社会审计机构出具的相关审计报告的核查,促进社会审计机构公正执业,提高业务质量。
  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的作用,注意利用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成果。
  第三篇 审计管理工作
  第十章 审计管理
  加强和改进审计计划管理,努力整合审计资源,做好审计成果利用、审计结果公告和审计档案工作,促进审计业务管理上层次、上水平。
  第一节 审计计划管理
  逐步做到以审计目标与审计资源、审计成本相匹配为制定审计计划的基础,根据“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安排年度审计项目,增强审计计划的科学性。建立和完善审计对象库,及时掌握变化的情况。加强对执行审计项目计划的协调、检查及情况报告、结果考核工作。
  第二节 审计资源管理
  采取以静态为主、动态为辅、统筹安排、统一要求的方法,集中审计力量实施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环境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以及重大项目审计和大案要案审计,并加强组织协调工作。发挥审计整体优势,加强系统内协作配合,上下联动,实现审计资源综合利用。
  第三节 审计成果利用
  准确及时地统计和收集审计数据与资料,进一步完善统计分析报送制度,确保统计分析的数量和质量。改进和加强审计信息工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及时敏捷地反映审计工作最新动态、经验和做法,注重报送宏观性、综合性、倾向性信息。坚持信息计划与审计项目计划同时下达,一并考核的做法,不断提高审计信息工作水平。着力提升审计成果质量,注意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提升审计工作整体水平。
  第四节 审计结果公告制度
  积极稳妥地推行审计结果公告。结合实际,制定我省审计结果公告办法,逐步规范公告的形式、内容和程序,建立科学的审计公告体系。逐步做到所有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项目的结果,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及其他不宜对外披露的内容外,全部对社会公告。
  第五节 审计档案工作
  以强化收集、简化整理、细化检索、深化利用为原则,充分发挥审计档案资源作用。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档案收集、管理,提高案卷质量。注意拓展档案资源的功能,加强档案编研工作。加强档案室建设,实行微机化管理,搞好电子数据的归档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继续抓好审计档案管理达标升级工作,努力提高审计档案管理水平。“十一五”期间,省厅和20%的市局要达到特二级(四星级)标准;已达到审计系统省一级的县(市)审计局,争取100%复查合格,达到省一级(三星级)标准。
  第四篇 审计法制建设
  第十一章 提高依法审计能力
  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依法治省的方略,完善审计法制建设,初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我省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地方审计法规规章体系和审计法制工作体系,探索审计执法查、处分离的有效机制。进一步增强广大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风险意识,规范审计执法行为,加大审计执法力度,提高审计执法水平。
  第一节 普法教育
  搞好“五五”普法,进一步增强审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健全领导班子学法制度,完善审计机关工作人员学法培训考试制度,全体人员每年集中学习和接受法律培训不少于15天。着力提高审计机关全体人员的法律素质,引导审计人员学法用法,做到知法理、明法规、讲法治,严格依法执法。
  第二节 地方审计法规建设
  配合有关部门,加强立法调研,主动参与地方审计法规的制定工作,省厅重点做好《江苏省审计条例》的立法工作,以及《国家建设项目审计监督暂行办法》、《内部审计暂行规定》的修订工作,争取尽早启动《江苏省内部审计条例》的立法工作。同时,结合江苏实际,在审计方案编制、审计质量控制、贯彻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方面争取出台规范性文件,在金融审计、建设项目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等方面制定《违反财经法规行为审计定性和处理处罚向导》,以更好地指导审计工作实践。
  第三节 提升审计执法水平
  推进依法审计,加快审计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审计执法水平。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实行审计项目全过程质量控制,明确主要环节的工作目标、质量要求和岗位职责,建立健全审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审计质量检查制度。认真贯彻审计准则,规范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行为、审计业务操作行为、审计管理行为。完善审计监督制约机制,坚持审计公示、审计复核、审计业务会议、重大审计事项集体审定等制度。加强审计执法监督和检查,认真办理审计听证、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事项。
  第五篇 审计信息化建设
  第十二章 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
  认真落实全国“金审工程”建设的要求,以创新审计方式为核心,以促进信息技术在审计工作中的普及和应用为重点,逐步建立“预算跟踪+联网核查”的审计模式,实现全省审计信息化的新一轮发展。
  第一节 大力推进计算机技术在审计业务和管理中的应用
  大力推广普及计算机审计。全面推广应用在审计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各种专业审计软件。努力推进联网审计工作。总结和推行计算机审计专家经验,积极运用审计抽样与分析、内控测试、风险评估等审计方法。建立和完善审计管理系统,发挥计算机技术在机关事务管理中的作用。
  第二节 审计数据库建设
  加快被审计单位资料、审计专家经验、财经审计法规、人力资源等基础性资源数据库建设,力争到2010年基本形成适应审计业务和管理需要的信息资源库。建立畅通高效的信息资源收集渠道和方式,不断充实、完善、整理信息资料。
  第三节 审计系统网络互联基础设施建设
  建成符合国家电子政务建设要求的局域网基础设施。按照江苏省电子政务建设的规划,认真做好网络建设,实现与本级政府重点部门、单位的网络互联和信息资源共享。建成省、市两级审计机关远程视频培训系统,充分发挥网络在信息共享和教育培训方面的作用。建成和办好审计机关网站(页),使其成为与公众沟通、展示审计成果的重要渠道。
  第六篇 审计队伍建设
  第十三章 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人才兴审战略,培养和壮大审计人才队伍,提升和增强人才素质,优化审计人才结构,努力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高素质的审计队伍。“十一五”期间,重点是加强对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大力推进廉政建设,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第一节 思想政治工作
  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审计人员的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机关党组织、工青妇群团组织在建设和谐审计机关中的作用。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审计实践,深入细致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正面引导、教育为主的原则,注意用身边的先进典型教育广大审计人员。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努力培养公正廉洁,求实创新,有理想、有能力、有奉献精神的审计干部。
  第二节 审计干部培训
  制定干部培训的长远规划和具体计划,明确审计干部的培养目标、任务,保证审计培训的经常化,增强审计培训的针对性和系统性。坚持理论培训与实务培训、业务培训与审计技能培训、全员培训与骨干培训相结合,大力开展分职级、分类别、分层次的职业培训。实行分级负责,省厅通过多种形式,对市、县审计局长轮训一遍,市、县级审计机关对审计业务骨干轮训一遍。突出培训重点,着力抓好计算机审计培训和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效益审计业务知识培训,同时抓好经济责任审计和审计法律知识培训。到2010年,通过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中级水平考试的人员,省审计厅力争达到厅机关总人数的20%,省辖市审计机关力争达到15%,县(市、区)审计机关也要力争有人员通过中级水平考试。
  有计划地输送审计干部到各类高等院校学习。按要求选送干部参加党校和省行政学院的培训学习,有计划地组织干部出国(境)培训。
  鼓励审计人员通过在职自学、脱产学习等多种方式加快知识更新,提高学历(位)层次,取得审计和与审计相关的专业技术资格,在学费和时间上给予适当支持,着力提高审计人员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第三节 审计机关廉政建设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防范”和从严治理审计队伍的方针,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建立健全与审计事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廉政工作体系。
  完善审计机关廉政教育制度,深化廉政教育内容,创新廉政教育形式,使广大审计人员筑牢反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加强审计廉政制度建设,完善约束机制,把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和用好权、管好钱、用好人作为廉政建设的重点,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廉政责任制,严格责任追究。加强审计干部监督管理,继续严格执行“八不准”审计纪律,造就一支廉洁从审、敬业奉献的审计队伍。
  第四节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推进审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利于审计人才成长的新机制。实行审计职业准入制度。按照审计署实行审计职业准入制度的有关规定,严把进人关。坚持审计干部轮岗交流制度。根据审计干部任职年限、职位空缺及任职要求,实行干部轮岗交流。建立和完善审计机关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进一步完善以竞争上岗为主体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使竞争上岗成为审计机关干部任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健全审计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坚持以科学的人才观为指导,以审计执业能力和审计工作业绩为依据,客观公正地评价审计人才。从用好审计人才、留住审计人才出发,在全省审计机关实施“五一五”审计人才工程,培养和造就50名审计专家、100名审计能手、500名审计骨干。建立审计人才激励机制,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努力形成促进优秀人才迅速成长的良好环境。
  第五节 领导班子建设
  坚持审计机关理论学习中心组定期集中学习研讨制度,坚持并完善领导干部在职自学制度。进一步改进领导作风,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领导决策能力。坚持民主集中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党组议事规则,做到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充分发挥班子的整体作用,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加强党内监督,扩大群众监督,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建立和完善后备干部制度,高度重视培养和选择优秀年轻干部进入领导班子,并切实加强对各级审计机关领导的协管工作,协助党委按照条件和职数配备领导干部。加强对下级审计机关的业务领导,促进全省审计工作争先进位。
  第七篇 审计宣传与审计科研
  第十四章 审计宣传和审计科研工作
  进一步增强审计宣传工作的计划性和针对性,加大审计宣传的广度和深度,通过各种媒体,运用多种形式,加强审计宣传工作,扩大审计影响,优化审计环境。努力办好《江苏审计》和“江苏省审计厅门户网站”,进一步突出宣传重点,加大对重大审计事项的宣传力度,不断拓展宣传的覆盖面,使《江苏审计》和“江苏省审计厅门户网站”成为我省审计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
  抓好审计科研工作。坚持以审计应用理论研究为主,结合审计工作发展需要,做好审计课题专项调研,增强审计理论研究的前瞻性,提高理论研究的水平。抓好审计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审计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审计学会在审计科研中的作用。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改革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江苏实现“两个率先”的关键时期。“十一五”期间的任务十分繁重和艰巨,江苏的审计工作也肩负着历史重任。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审计署的领导下,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工作目标,谱写江苏审计工作的新篇章。
 
  • 加入收藏
  • 关闭
相关法规  
安徽省审计厅关于建立健全全省审计系统民生工程资金审计 皖审综[2007]77 2007/9/14
2015年5月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政策措施贯彻落实跟踪 审计署审计结果 2015/6/28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辽宁省本级政府性债务审计相关问题整 辽政[2011]181号 2011/8/16
南昌市内部审计工作实施办法 南昌市政府令第 1995/12/27
印发《对经社会审计机构审计的国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进行 财监字[1999]13 1999/7/24
关于同意香港ZYCPA会计师事务所来内地临时执行审计业务的 财会函[2010]2号 2010/2/22
关于同意台湾资诚会计师事务所来内地临时执行审计业务的 财会函[2009]37 2009/12/25
关于同意香港黄永善会计师行来内地临时执行审计业务的批 财会函[2010]35 2010/8/25
关于同意香港李汤陈会计师事务所来内地临时执行审计业务 财会函[2008]24 2008/3/26
北京市审计局关于印发2009至2012年审计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京审办发[2009] 200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