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收藏|Eng|XBRL中国|可做?|帮助|         手机版
我的法规 最新法规 点击最多  失效法规 资料下载 法规解读 下载绿色版 法规搜索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自动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法规分类
    Loading...
 热点专题
【企业会计准则】
CPA考试法规汇编(2015)
IPO相关法规
电子商务法规汇编(2014)
二手房买卖
公司法及司法解释汇编(2015)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法规汇编(2015)
借款担保法规专辑(2014)
境外上市相关法规
民间资本法规专辑(2014)
上海自贸区政策汇编(2014)
外汇管理法规(2014)
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
征收拆迁补偿法规专辑(2014)
 
   首页 > 财经相关法律法规 > 社会保障 > 养老保险 >
法规内容  本文仅供参考,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发文标题: 丽水市市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试行办法
发文文号:
发文部门:
发文时间: 2002-7-18
实施时间: 2002-7-1
法规类型: 养老保险
所属行业: 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
所属区域: 浙江
阅读人次: 4701
评论人次: 0
页面功能:
  • 加入收藏
  • 关闭
发文内容:
丽水市市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试行办法
  发布时间:2002年7月18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体系,保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适应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按照国务院《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等有关规定,结合丽水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基金按照“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留有部分积累”的原则征集。由国家、单位和个人三方合理负担。
  第三条 丽水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是市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工作的主管部门,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是市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经办机构。
  市财政、地税、金融、审计等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工作。
  第四条 参加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的范围和对象:
  (一)市属和在丽部属、省属、驻丽部队所属除依照、参照公务员管理以外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含干部、固定工、合同制工人,下同);
  (二)上述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和按国发〔1978〕104号文件规定办理退职的人员(今后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机关、社会团体及依照、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的合同制工人,依照本办法参加养老保险。
  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的编外合同工按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章 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
  
  第五条 养老保险基金缴纳标准:单位按照在职工作人员上一年度工资总额的19%按月缴纳;工作人员个人按本人月工资总额的7%缴纳并由单位按月在其工资中代为扣缴。
  工作人员缴费工资低于上一年度全省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60%确定;高于上一年度全省职工平均工资300%的,按300%确定。
  第六条 工作人员退休后,个人不再缴纳养老保险费。
  工作人员个人按规定比例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不计入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
  第七条 经费由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列入财政预算,其他事业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在“社会保险费”科目中列支。
  第八条 养老保险征缴比例需要调整时,由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提出意见,经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审核,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九条 单位和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由市地税局负责征收。
  第十条 支付养老金数额大于缴纳养老保险费数额的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首次参保应分年度缴纳5年内的收支差额。
  第十一条 1997年12月31日前参加工作的干部和固定工,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或者因病、非因工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而办理退职手续时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不满10年的,单位和工作人员个人应按当年的缴费标准补足10年;1998年1月1日后参加工作的干部和固定工,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或者因病、非因工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而办理退职手续时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单位和工作人员个人应按当年的缴费标准补足15年。
  合同制工人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或者因病、非因工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而不满上述缴费年限的,其个人帐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并根据其缴费年限,按每年发给两个月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标准一次性计发给本人,同时终止职工养老保险关系。
  
  第三章 养老保险个人帐户
  
  第十二条 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应按个人实际缴费标准,为参加养老保险人员建立养老保险个人帐户。
  第十三条 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储存额,每年按省人民政府规定的养老金保险个人帐户记帐利率计息。
  参保人员符合按月领取养老金条件的,自领取养老金之月开始,其个人帐户储存额按银行存款同期利率计息。
  第十四条 参保人员由于各种原因中断工作,其个人帐户予以保留,今后重新参保的按有关规定续接其养老保险关系;参保人员调入企业的,其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帐户随同转移;参保人员转为国家公务员(含参照、依照管理),其个人帐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第十五条 参保人员在同一统筹范围内流动的,只转移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帐户档案,不转移个人帐户储存额;参保人员跨统筹范围流动的,应当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个人帐户档案和储存额。
  第十六条 个人帐户储存额只能用于参加养老保险工作人员本人退休后按规定支付的个人帐户养老金,不得提前支取或移作他用。参保人员死亡的,其个人帐户储存额可以继承,由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一次性支付给继承人。参保人员出国定居的,经本人申请可终止其养老保险关系,并按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标准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第四章 养老保险待遇的计发
  
  第十七条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从批准退休的次月起,按标准每月发给养老金直至死亡:
  (一)1998年1月1日以后参加工作缴费年限满15年的;
  (二)1997年12月31日前参加工作缴费年限满10年的。
  第十八条 养老金支付项目:
  (一)国家和省规定的离退休(职)费;
  (二)个人帐户养老金;
  (三)国家和省规定的离退休(职)人员的各项津贴、补贴;
  (四)离休干部按规定增发1至2个月基本工资的生活补贴;
  (五)按规定发放的丧葬费、一次性抚恤金和供养直系亲属生活困难补助费、国家和省规定发放的各种优异待遇。
  第十九条 参保人员退休(职)时,除按国家和省规定计发退休(职)费外,其个人帐户养老金按本人退休时帐户累计储存额除以120的标准按月计发。
  第二十条 列入养老保险范围的离退休(职)费,由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委托银行、邮政储蓄等金融机构按月直接发放给离退休(职)人员。
  
  第五章 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一条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动用或挪作他用。养老保险基金存入国有商业银行,所得利息并入基金。
  第二十二条 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情况,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部门应进行检查,财政、银行、审计等部门要加强监督。  
  第二十三条 养老保险基金免征税费。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征收机构不得从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中提取任何费用,其业务经费由市财政预算安排。
  第二十四条 人事劳动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征收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依纪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按规定筹集、使用和管理养老保险基金;
  (二)挪用、截留、侵占养老保险基金;
  (三)减免或者擅自增加用人单位及其工作人员缴纳的养老保险费;
  (四)拖欠支付或者擅自减发、增发养老金以及其他待遇;
  (五)其他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 参保单位违反本办法规定,不缴或者欠缴养老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征收机构依法责令限期缴纳,并依法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实行养老保险以后,离退休(职)人员与原工作单位的关系不变,仍由原单位负责管理。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由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中心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八条 今后上级如有新规定从其规定。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2年7月1日起施行。
 
  • 加入收藏
  • 关闭
相关法规  
关于印发《关于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的通知 劳部发[1995]46 1995/12/29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关 鲁政办发[2015] 2015/12/28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2005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 吉政办明电[200 2006/7/24
黑龙江省财政厅关于开展事业单位投资经营活动专项检查的 黑财行资[2009] 2009/7/2
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关于清理规范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吉社保[2006]45 2006/6/19
天津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天津市市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津财教[2013]2号 2013/1/17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 桂人社发[2022] 2022/6/21
福建省人民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印发《福建省属事业单 闽政管综[2006] 2006/4/5
广东省物价局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同意收取事业单位公开招聘 粤价函[2013]12 2012/1/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事业单位失业保险费 新政办发[2002] 200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