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法规 最新法规 点击最多  失效法规 资料下载 法规解读 下载绿色版 法规搜索
 法规分类
    Loading...
 热点专题
【企业会计准则】
CPA考试法规汇编(2015)
IPO相关法规
电子商务法规汇编(2014)
二手房买卖
公司法及司法解释汇编(2015)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法规汇编(2015)
借款担保法规专辑(2014)
境外上市相关法规
民间资本法规专辑(2014)
上海自贸区政策汇编(2014)
外汇管理法规(2014)
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
征收拆迁补偿法规专辑(2014)
 
   首页 > 税费法规 > 征收管理 >
法规内容  本文仅供参考,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发文标题: 关于公开征求《安徽省税收保障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发文文号:
发文部门: 其他地方机构
发文时间: 2017-8-10
实施时间: 2017-8-10
法规类型: 征收管理
所属行业: 所有行业
所属区域: 安徽
阅读人次: 2701
评论人次: 0
页面功能:
  • 加入收藏
  • 关闭
发文内容:

  为充分征求社会各方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立法质量,现将《安徽省税收保障办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全文公布。征求意见时间自2017年8月10日至9月10日止。提出意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
  一、登录安徽政府法制网(http://www.ahfzb.gov.cn/),点击网站首页中部“服务大厅”的“立法意见网上征集”栏目,对征求意见稿提出意见。
  二、通过信函方式将意见寄至:合肥市滨湖新区中山路1号省行政中心1号楼西三楼省政府法制办经济法制处(邮政编码:230091),并请在信封上注明“税收保障办法反馈意见”字样。
  三、通过电子邮件方式将意见发送至:jjfzhch@。
  安徽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
  2017年8月10日
  一、有关立法背景情况的说明
  税收在国家治理中起着基础性、支柱性、保障性作用,是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对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纳税人的跨国、跨区经营越来越频繁,电子商务、网上交易越来越普遍,纳税人的经济成分和经营方式越来越多元化,税源分布的领域越来越广,税源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对税收征收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要求以营造良好税收工作环境为重点,统筹税务部门与涉税各方力量,构建税收共治格局,形成全社会协税护税、综合治税的强大合力。《方案》特别强调依法规范涉税信息的提供,建立统一规范的信息交换平台和信息共享机制,保障税务部门及时获取第三方涉税信息,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
  为推进涉税信息交换与共享,2014年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建立涉税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的通知》(皖政秘〔2014〕117号),对建立相关工作机制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部门分工等作了规定。但涉税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建设总体进展比较缓慢,共享信息不完整、质量有欠缺,因此需要从制度层面进一步推进和规范涉税信息交换与共享工作。与此同时,近年来,我省各级税务机关与有关部门在综合治税方面积极探索,主动实践,针对不同部门业务特点摸索出不少综合治税好做法。有必要通过制定相关政府规章,将实践中好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为税收管理、税收协助、税收服务等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更坚实的法制保障。
  二、征求意见的重点内容
  (一)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
  (二)应当纳入涉税信息共享平台的涉税信息的种类、范围;
  (三)有关部门在税收保障工作中应当履行的职责;
  (四)对税收管理、纳税服务、税收监督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安徽省税收保障办法(草案)
  第一条 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保障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促进本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税收征收管理与服务、涉税信息交换与共享、税收执法协助等税收保障活动。
  第三条 税收保障工作坚持政府领导、税务主责、部门合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税收保障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税收保障工作协调机制,协调税务机关和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税收保障工作,监督和考核工作完成情况,并将税收保障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做好本行政区域内的税收保障工作。
  第五条 税务机关负责税收保障的具体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负责税收保障监督和协调工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做好税收保障有关工作。
  第六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建设统一、规范、实时的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健全税务机关与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涉税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实现全省涉税信息互联互通。
  第七条 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通过涉税信息共享平台及时、准确、完整地提供下列涉税信息:
  (一)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以及其他组织的设立、变更、注销、吊销、撤销登记;
  (二)动产、不动产登记证书的发放、变更、注销;
  (三)房地产项目施工许可、商品房预售许可和采矿、交通、水利等建设工程施工许可以及文化经营许可证书发放;
  (四)土地出让转让、房产交易;
  (五)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中标合同签订、建设资金投入及工程款拨付、外来建筑施工企业信息登记;
  (六)固定资产投资、技术改造、技术转让、产权转让以及企业破产清算、资产拍卖;
  (七)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技术合同认定登记;
  (八)排污单位的排污许可、污染物排放数据、环境违法和受行政处罚情况等;
  (九)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开立的基本存款账户和其他存款账户;
  (十)商业性的文艺演出、体育比赛,社会力量办学;
  (十一)税务行政处罚、税务行政许可;
  (十二)其他涉税信息。
  无法通过涉税信息共享平台提供涉税信息的,税务机关应当与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商定其他交换和共享方式。
  有关部门和单位对通过涉税信息交换和共享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依法负有保密义务,不得将涉税信息用于履行法定职责之外的用途。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政策涉及税收的,应当征求本级财政和税务机关的意见。
  税务机关因履行税收征收管理职责需要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的,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在职责范围内依法予以协助。
  第九条 市场主体登记机关对办理一般注销登记的纳税人,应当告知其先行取得清税证明或者注销税务登记;对未取得清税证明或者注销税务登记的,市场主体登记机关不予办理注销登记。对办理简易注销登记的纳税人应当进行审核认定,并在市场主体登记机关与税务机关之间实现简易注销申请信息实时交换。
  市场主体登记机关在受理股东股权变更登记申请时,应当告知申请人到税务机关办理股权变更涉税事宜,并对税务机关依法实施税收征收管理行为予以协助。
  第十条 动产、不动产登记机构在办理产权登记时,对不能提供完税凭证、减免税证明的,不予办理。
  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的动产、不动产实施查封、扣押时,可以向登记机关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登记机关在查封、扣押期间不再办理该动产或者不动产的过户手续。
  第十一条 公安机关应当建立派驻税务机关联络机制,依法查处逃税、骗税、抗税以及虚开增值税发票等涉税犯罪行为。
  税务机关在税收征收管理和查办涉税案件时,需要查询纳税人及其他涉案人员身份证明、居住情况等信息,以及税务机关采取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遇到违法阻碍提请公安机关协助的,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予以协助。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办理机动车定期检验时,应当依法要求申请人提供车船税完税凭证或者减免税证明。申请人应当提交而未提交的,不予办理。
  出入境管理机关应当根据税务机关的通知,依法阻止未结清应纳税款、滞纳金,又不提供担保的纳税人或者其法定代表人出境。
  第十二条 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海事管理机构根据税务机关委托,在办理船舶登记手续或者受理年度船舶登记信息报告时,代征船舶车船税。
  第十三条 税务机关在纳税评估、税款核定、税务稽查、税收保全或强制执行过程中,或者在部分行业税收管理中需要提供价格认定协助时,可以向价格主管部门提出申请。价格主管部门所属的价格认证机构应当在约定期限内作出涉税财物价格认定结论,经税务机关认可后,可以作为计税或确定抵税财物价格的依据。
  第十四条 审计、财政部门依法进行审计、检查时,应当将审计、检查发现的涉税问题书面告知本级税务机关,税务机关应当依法查处并反馈处理情况。
  民政、科技等有关部门发现税收优惠对象不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取消其优惠资格,并书面告知本级税务机关,税务机关应当停止执行税收优惠政策并依法追缴相关税款。
  第十五条 金融机构应当协助税务机关依法查询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账户、资金往来等与征税有关的信息,协助税务机关依法实施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
  第十六条 供电、供水、供气、物流等单位应当根据税务机关核定税额和纳税评估等需要,提供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用电、用水、用气量及收发货物等情况。
  第十七条 税务机关应当加强税收信用体系建设,将纳税信用信息纳入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促进信用信息互联互通,推动纳税信用与其他社会信用联动管理。
  税务机关应当综合利用其他有关部门和单位提供的社会信用信息,实行差异化管理。
  第十八条 税务机关应当严格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征收税款,不得违规转引、虚征税款。
  税务机关应当加强对委托代征税款的单位和个人的指导和监督。
  第十九条 税务机关应当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公开职责权限、征收依据、减免规定、办税程序等事项,保障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税收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
  税务机关应当将税收核定定额信息依法公示,接受纳税人和社会的监督,保障税收公平、公正。
  第二十条 税务机关应当健全纳税服务机制,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提供法律、法规和政策咨询、纳税辅导、纳税提醒、预约办税、网络办税、延时服务、同城通办等服务。
  第二十一条 税务机关应当建立服务合作机制,采取国税、地税信息共享、互设窗口、共建办税服务厅、共驻政务服务中心等方式,实现一家受理、分别处理、限时办结反馈的服务模式,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提供服务。
  第二十二条 税务机关应当规范、简化、合并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报表资料,实行纳税人涉税信息国税、地税一次采集,按户存储,共享共用。能够从信息系统提取数据信息的,不得要求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重复报送。
  第二十三条 税务机关及税务人员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提供纳税服务不得收取费用,不得刁难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不得索取、收受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第二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权检举违反税收法律、法规的行为。
  税务机关对被检举的违反税收法律、法规行为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为检举人保密。经税务机关查证属实的,应当按照规定对检举人给予奖励。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关部门和单位不提供涉税信息或者不履行税收协助义务的,由本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造成税款流失的,根据情节轻重,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关部门和单位不履行保密义务,将涉税信息用于履行法定职责之外的用途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税务机关及税务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规转引、虚征税款的;
  (二)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提供纳税服务收取费用,或者刁难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
  (三)索取、收受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财物或者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四)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情形的。
  第二十八条 税务机关代征的各项非税收入的保障活动,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2017年 月 日起施行。

 
  • 加入收藏
  • 关闭
相关法规  
大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税收保障工作的决 2017/5/2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东省税收保障工作实施方 鲁政办字[2015] 2015/10/30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税收保障工作的意见 京政办发[2014] 2014/12/13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税收保障办法的通知 陕政发[2015]28 2015/8/1
青海省税收保障办法 青海省人民政府 2017/3/1
广西壮族自治区税收保障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 2014/2/1
西安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委员会办公室西安市综合治税工作 市考办发[2015] 2015/3/9
江西省税收保障办法 江西省人民政府 2014/7/1
广西壮族自治区税收保障条例 广西壮族自治区 201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