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法规 最新法规 点击最多  失效法规 资料下载 法规解读 下载绿色版 法规搜索
 法规分类
    Loading...
 热点专题
【企业会计准则】
CPA考试法规汇编(2015)
IPO相关法规
电子商务法规汇编(2014)
二手房买卖
公司法及司法解释汇编(2015)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法规汇编(2015)
借款担保法规专辑(2014)
境外上市相关法规
民间资本法规专辑(2014)
上海自贸区政策汇编(2014)
外汇管理法规(2014)
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
征收拆迁补偿法规专辑(2014)
 
   首页 > 财经相关法律法规 > 财经相关法规-其他 >
法规内容  本文仅供参考,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发文标题: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
发文文号: 沈政发[2016]63号
发文部门: 沈阳市人民政府
发文时间: 2016-12-27
实施时间: 2016-12-27
法规类型: 财经相关法规-其他
所属行业: 所有行业
所属区域: 沈阳
阅读人次: 3162
评论人次: 0
页面功能:
  • 加入收藏
  • 关闭
发文内容: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直属单位:
  现将《沈阳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沈阳市人民政府
  2016年12月27日
  沈阳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
  为进一步促进我市全民健身事业健康发展,满足全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6]37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抓住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历史机遇,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多元互促、注重实效的工作原则,不断挖掘和充分展现体育的综合社会价值和作用,不断提升全民健身现代治理能力,不断提高公共体育产品的供给水平、服务能力和使用效益,逐步形成具有沈阳特色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和产业链、生态圈,为实现沈阳全面振兴做出新贡献。
  二、发展目标
  到2020年,市民体育健身意识明显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显著增加,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形成规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全市常住人口的60%以上,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460万人。全市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功能充分发挥,与各项社会事业互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更加明晰。
  三、主要任务
  (一)弘扬体育文化。
  1.将体育文化融入体育健身的全周期和全过程,以举办体育赛事活动为抓手,大力宣传运动项目文化,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挖掘、传承传统体育文化。树立全民健身榜样,讲述全民健身故事,传播社会正能量,发挥体育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和提升国家软实力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和作用。[牵头部门:市体育局;配合部门: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各区、县(市)政府]
  2.普及科学健身知识,传播科学健身信息。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和网络传播平台,开办全民健身公益讲座、专栏、专题,大力宣传科学健身知识、健身效果,传播健康新理念,营造健身氛围,推广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增强城乡居民的健身意识,形成人人爱运动、人人会锻炼的良好社会风尚。[牵头部门:市体育局;配合部门:市委宣传部,市文广局,各区、县(市)政府]
  3.鼓励各地区结合实际,制作体育宣传品,培育具有地域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和活动,形成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一区一品牌、一地一特色”,以品牌赛事推动城市体育文化发展。[牵头部门:市体育局;配合部门:市文广局,各区、县(市)政府]
  (二)强化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1.完善城乡体育健身设施。加快形成各级各类体育设施布局合理、互为补充、覆盖面广、普惠性强的网络化格局。一是建立健全市、区县(市)、街道(乡镇)、社区(行政村)四级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网络,提档升级市全民健身中心、区县(市)全民健身中心、街道(乡镇)健身广场或活动室、社区(行政村)健身场所、公园健身场所的健身设施。二是建成以街道(乡镇)为重点、社区(村屯)为基础、方便城乡居民日常体育锻炼的基本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实现每个街道建成1个笼式足球场、1个篮球场、1片乒乓球场地,完成街道(乡镇)、社区(村屯)户外休闲全民健身广场和健身设施全覆盖,全面完成15分钟健身圈建设,全市人均场地面积达到2.3㎡以上。三是盘活场地设施存量资源,促进已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与升级换代。指导各区、县(市)对本地区公园、广场、社区、村屯户外健身器材使用情况定期开展排查,对破损或超期使用器材及时维修更换;争取多方支持,抓好器材更新,到2018年,全市城乡已安装使用的户外健身器材全部达到最新国家标准。四是加大公共体育资源向农村的倾斜力度,各乡镇、行政村、自然村按标准建设体育设施,确保全市所有自然村实现体育设施全覆盖。[牵头部门:市体育局;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建委、城管局,各区、县(市)政府]
  2.加大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开放力度。一是规范市、区县(市)两级全民健身中心管理运营。各地区要按照全民健身中心“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服务大众、全民共享”的发展思路,制定面向社会开放运营的实施方案,落实责任主体,形成运营模式,体现惠民宗旨,拓展服务功能,最大限度地服务健身群众。二是出台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实施意见,按照“一场(馆)一策”的要求,发挥体育场馆为百姓服务的功能,体现惠民性和公益性。三是推动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健全支持企事业单位、学校公共体育设施开放的配套政策,对向公众开放体育设施的企事业单位、学校给予经费补贴和奖励资助。[牵头部门:市体育局;配合部门:市发展改革委、教育局、财政局,总工会,各区、县(市)政府]
  3.打造全民健身示范工程。培育全民健身示范基地、学校场地开放示范校、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示范站、青少年体育示范俱乐部、社区体育示范俱乐部、社会体育指导员社区指导示范站及各类先进个人、先进家庭典型,推动全民健身向纵深发展。[牵头部门:市体育局;配合部门:市教育局,各区、县(市)政府]
  (三)完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和组织形式。
  1.强化行政职能。完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到位、作用显著、惠及城乡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一是进一步加强市、区县(市)、乡镇(街道)、社区(村屯)全民健身委员会的四级组织网络建设,强化基层体育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全市每个街道(乡镇)均配备专兼职的体育管理人员;二是指导各区、县(市)创新举措,在本地区各类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中均建立起全民健身工作机构,搭建组织网络,实现全民健身工作横向到边、无缝衔接,巩固和提升体育为民服务的组织保障。[牵头部门:市体育局;配合部门:市总工会,各区、县(市)政府]
  2.发展体育社会组织。按照“培育、发展、规范、提高”的工作思路,以深化社会组织改革为动力,以创新、创星、创牌、创业为载体,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完善体育协会管理体制,市和区、县(市)两级单项体育协会超过300个,单项体育俱乐部达到1000个。推进体育协会规范化发展,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延伸覆盖,健全体育协会组织网络,创建体育协会品牌活动,促进体育协会产业发展,扎实构建门类齐全、层次丰富、遍布城乡、富有活力的体育社会组织网络。[牵头部门:市体育局;配合部门:各区、县(市)政府]
  3.引导社会力量。支持、鼓励企事业单位建立体育协会、俱乐部等体育组织,组建单位运动队或全民健身特色团队。积极引导各行业组建体育协会,发展会员,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不断丰富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主体,提升建设水平。[牵头部门:市体育局;配合部门:市总工会,各区、县(市)政府]
  4.强化站点管理。重视和保护各类健身站点的积极性,切实为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市及区、县(市)体育主管部门要主动协调站点所在街道、乡镇、市政、园林等部门为其开展活动提供条件。进一步加强对各类健身站点的指导和管理,做好备案登记等工作,保证健身站点规范有序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健身站点的辐射、引领作用,为大众健身提供优质服务。[牵头部门:市体育局;配合部门:市城管局,总工会,各区、县(市)政府]
  5.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我市体育院校和大专院校作用,加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确保我市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等级证书的人数达到3万人。同时要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登记注册制度,规范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网络信息平台。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激励机制和经费投入机制,研究制定我市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及表彰奖励办法,成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以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推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公益岗位制度,为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开展创造必要条件。[牵头部门:市体育局;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各区、县(市)政府]
  (四)办好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1.创新办赛形式。根据形势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公众需求的不断发展,面对新问题,开启新思路,研究新方法,满足新需求,创新办赛内容形式,拓宽办赛渠道,积极与体育休闲、生态旅游融合,注重市场运作,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尝试建立“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办赛方式,创造性地开展突出全民参与、彰显沈阳活力、展示城市形象的群众性赛事活动。[牵头部门:市体育局;配合部门:市委宣传部,市旅游委,总工会,各区、县(市)政府]
  2.突出全民参与。围绕全民健身参与者的实际需求和现实环境,真正体现为民、亲民、利民、乐民,以市、区县(市)两级全民健身中心、大型公园(广场)、街道(乡镇)、社区(村屯)、健身站点5类健身场所为依托,动员组织各区、县(市)、各企事业单位、各单项体育协会和社会体育健身组织,开展各级各类全民健身活动,确保体育健身活动在全市城乡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地开展起来,重点组织开展比赛周、活动月、冰雪季等系列大众健身比赛、活动,举办沈阳市市民运动会。[牵头部门:市体育局;配合部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城管局,市总工会,各区、县(市)政府]
  3.打造精品活动。充分结合我市实际,科学设计活动内容,拓宽办赛渠道,打造符合时代精神、体现运动特点的活动精品。一是打造“两河一湖”健身精品活动平台。充分利用浑河、蒲河和丁香湖现有资源优势,组织属地政府积极开展五人制笼式足球、自行车、帆板、健步走、风筝、龙舟、赛艇等比赛活动,打造具有沈阳特色的大众健身优质活动平台。二是创办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赛事活动。通过举办沈阳国际冬泳邀请赛、沈阳马拉松赛、国际市民体育联盟市民冬奥会、沈阳国际龙舟邀请赛、全国动力伞锦标赛等国际国内赛事活动,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众健身活动品牌。三是鼓励各地培育发展具有地方传统特色的品牌活动,做好传统与现代、科学与健康的有机结合,丰富健身活动项目,创建体现区域特色和风采的“一区一品牌、一地一特色”群众体育品牌活动。[牵头部门:市体育局;配合部门: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财政局、城管局、旅游委,卫计委,总工会,各区、县(市)政府]
  (五)优化体质监测服务。
  创新开展科学健身普及宣传与指导,完善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建设,持续开展体质监测和运动能力评估。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平台,应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国民体质监测的智能化、网络化和数据化,建立全民健身基础数据统计体系,建设全市体育地图在线服务平台和区域全民健身网站,提供健身电子地图、国民体质监测、健身指导服务、健身活动信息,促进全民健身科技水平提档升级。健全市、区、街科学健身指导网络,完善体质监测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在具备条件的街道(乡镇)、社区建立国民体质监测站,开展体质监测、健身指导和运动干预相结合的城乡居民体质干预工作。以智慧体育服务健康促进和健身指导,提高全民健身公共信息服务能力。[牵头部门:市体育局;配合部门:各区、县(市)政府]
  (六)发展特色体育项目。
  1.冰雪运动。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为支持北京2022年冬奥会,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充分发挥我市地域优势,大力普及冰雪运动项目,发展冰雪体育产业,办好国际市民体育联盟市民冬奥会等国际国内冬季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十三五”期间,我市冰雪人口达到500万人。推进冰雪旅游产业提升,延长冰雪产业链条;支持企业及个人成立冰雪运动俱乐部;推动冰雪运动进校园活动,在青少年中普及冰雪运动,建立冰雪特色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强冰雪运动人才培养,与高校联合建立冰雪运动项目人才培训基地。加快现有冰雪场地的升级改造,科学合理规划新增场地,提高使用率,提高冰雪运动水平。[牵头部门:市体育局;配合部门:市教育局、旅游委,总工会,各区、县(市)政府]
  2.健身休闲产业。一是完善健身休闲服务体系,推广适合市民广泛参与的健身休闲项目,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汽车摩托车运动、航空运动以及电子竞技、马术等户外运动。培育健身休闲市场主体,优化健身休闲产业布局,完善健身休闲基础设施网络,盘活用好现有体育场馆资源,加强特色健身休闲设施建设,提高健身休闲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二是实施健身服务精品工程,围绕人、地、物、组织等基本健身要素和吃、住、行、消费、娱乐等基本活动轨迹,推广群众参与性强、普及面广、易于坚持的科学健身项目和健身休闲赛事活动,打造一批优秀健身休闲俱乐部、场所和品牌活动。三是依托三环绕城高速两侧百余米生态带和浑河、蒲河2条河流“一环两带”的市区级体育设施空间系统,规划建设足球健身休闲场地设施以及融合徒步、骑行、露营、水上运动等项目的生态体育休闲服务带。围绕健身休闲重点运动项目和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发挥其辐射和带动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到2020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健身休闲产业发展格局,市场机制日益完善,消费需求愈加旺盛,产业环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加丰富,服务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同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更为紧密。[牵头部门:市体育局;配合部门:市城管局、服务业委、旅游委,各区、县(市)政府]
  3.足球之都。一是按照沈阳足球之都十年发展规划的要求,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普及校园足球运动,建成校园足球四级联赛,建立俱乐部、政府、院校、社会力量多元办训机制,创建企事业单位、机关职工足球联赛体制。二是加快场地设施建设。足球场地数量稳步增长,逐步实现每万人拥有2个足球场地,公共足球场地和符合条件的学校足球场地开放率达到100%。足球人口规模日益壮大,占人口比例达到10%以上。社会足球活力不断增强。三是创办沈阳国际足球节。广泛开展足球主题活动,推动全民参与。鼓励举办公益性足球文化活动,提高市民参与能力和鉴赏能力。营造人人了解足球、人人关注足球、人人参与足球运动的良好氛围,形成政府支持足球运动、社会团体开展足球运动、民众主动参与足球运动的良好氛围。[牵头部门:市体育局;配合部门:市教育局、文广局、旅游委,总工会,各区、县(市)政府]
  (七)推进重点人群体育健身。
  1.青少年体育。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市学校范围内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打好“终身体育”基础。各类学校要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提高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开展各种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的体育锻炼。在校学生普遍达到教育部发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教体艺[2014]5号)基本要求,达标率85%以上,耐力、力量、速度等素质明显提高。积极整合体育和教育系统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各级体育学校、业余体校、传统体育项目学校,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校外体育活动中心和营地的建设,发挥其多元化教育功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青少年健身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每所学校根据条件每学年举行1次以上全校性体育运动会。[牵头部门:市体育局、市教育局;配合部门:各区、县(市)政府]
  2.少数民族体育。建立健全基层少数民族体育协会和传统体育项目协会,培养少数民族体育教师、社会体育指导员和高水平体育人才,建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培训基地,继续发掘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在少数民族聚居区每年至少开展1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积极开展以民族优秀传统体育为主的体育健身娱乐活动。为少数民族聚居的乡镇(街道)、社区配备全民健身体育器材,继续培育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示范基地,创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乡,将优秀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牵头部门:市体育局、民委;配合部门:各区、县(市)政府]
  3.企事业职工体育。各级政府、各类企事业单位要加大职工体育基础设施投入,充分发挥市职工体育促进会、行业体育协会、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会、职工体育协会作用,建立职工体育活动阵地、职工体育俱乐部和体育健身团队,开展符合单位特点和职工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和竞赛活动。积极创建全国职工体育示范单位。在机关、企事业单位普及推广职工全民健身排舞,完善工间(前)操制度,在职职工每人每周参加1次以上体育健身锻炼,每年参加1次以上体质测试,掌握1项以上科学健身方法。提倡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举办职工(趣味)体育运动会。选树职工体育榜样,讲好职工体育故事,提高广大职工对科学健身的知晓率、参与率。[牵头部门:市体育局,总工会;配合部门:各区、县(市)政府]
  4.残疾人体育。重视发展残疾人体育健身,搭建残障人士体育健身社群组织,建立残疾人健康服务标准体系和评价指标体系,加强对残疾人的科学健身宣传,强化社区体育设施无障碍建设,确保每个社区(村)拥有1名残疾人健身指导员,提升残疾人运动能力和发挥体育在娱乐、休闲、社交等方面对残疾人生活的促进作用,使残疾人享有与健全人同等参加体育健身的权利和机会,为残疾人从事体育运动提供系统全面的保障。[牵头部门:市体育局,残联;配合部门:各区、县(市)政府]
  5.老年人群和妇女儿童体育。建立健全老年人群和妇女儿童体育健身组织网络,针对老年人群和妇女儿童的实际需求,在城乡社区(村屯)广泛建立老年人群和妇女儿童健身活动站点和体育健身团队,鼓励发展多种类型的老年人群和妇女儿童体育组织,加强扶持和引导。将适合老年人群和妇女儿童体育锻炼的场地设施纳入城市15分钟健身圈建设内容,增加适合老年人群和妇女儿童体育健身的场地设施。创造条件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该类人群的公共体育服务,创办举办符合老年人群和妇女儿童特点的体育健身赛事活动。[牵头部门:市体育局、妇联;配合部门:各区、县(市)政府]
  (八)开创体育交流新境界。拓展大众体育交流,引领全民健身开放发展。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拓展全民健身理论、项目、人才、设备等交流渠道,与北京、厦门等城市建立全民健身交流互动机制,推动全民健身向更高层次发展。搭建全民健身国际交流平台,密切与国际市民体育联盟的多方面合作,同德国慕尼黑、瑞典哥德堡、日本札幌等国外城市缔结体育交流友好城市,学习借鉴国际国内大众体育运动先进经验,开创我市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新空间,传播和推广城市全民健身发展过程中的沈阳理念、沈阳故事、沈阳人物、沈阳产品,提升国际影响力,有效发挥全民健身在推广沈阳地域文化、提升城市形象和增强城市软实力等方面的独特作用。[牵头部门:市体育局;配合部门: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旅游委,各区、县(市)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工作机制,加强全民健身事业的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组织领导协调机制,确保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在全市深入推进。要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纳入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基本公共服务发展规划,把相关重点工作纳入政府年度民生实事加以推进和考核,构建功能完善的综合性基层公共服务载体,扩大城乡公共体育服务的覆盖面,提升公共体育服务质量,推动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牵头部门:市体育局;配合部门:市委宣传部,财政局、建委、总工会,各区、县(市)政府]
  (二)完善评价机制。制定符合我市发展实际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标准和绩效评估标准,推进全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进一步明确全民健身发展的核心指标、评价标准和测评方法,为均衡本地区全民健身发展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根据评价标准和评价办法,采用多层次、多方位的办法对我市全民健身发展水平进行立体评估,注重发挥各级媒体和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继续完善全民健身统计制度,做好体育场馆监察、体育运动人口普查、国民体质健康监测等工作,结合相关调查数据,推动全民健身工作的科学决策。[牵头部门:市体育局;配合部门:市委宣传部,各区、县(市)政府]
  (三)创新激励机制。结合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制定全民健身激励政策,建立激励平台,拓展激励对象和范围。通过政府激励,充分调动基层单位和个人的工作积极性,形成典型示范带头作用。加大资金投入,通过政府购买、消费补贴等方式,实施全民健身宣传、政策研究、体育特色项目挖掘推广、健身知识科普、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城乡基层(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体育管理等方面工作奖励。建立多渠道、市场化的全民健身激励机制,引导更多群众参与体育健身,鼓励增加健身消费。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对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机构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鼓励群众积极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牵头部门:市体育局;配合部门:市总工会,各区、县(市)政府]
  (四)突出科技创新。接轨移动互联,建立科学健身互动平台,打破全民健身的时空限制,采用云计算技术,对体育场馆资源、赛事资源与健身服务进行有效整合,帮助市民更好地选择健身环境、健身项目,并加入赛事推送、同城约战、场馆预约等新型“e”服务,为市民健身休闲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并为体育部门完善全民健身政策措施提供重要依据。[牵头部门:市体育局;配合部门:各区、县(市)政府]
  (五)加大经费投入。加大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投入。按照《全民健身条例》(国务院令第560号)的要求,全民健身工作所需经费要纳入本级公共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工作的投入。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群众体育的比例不低于70%。[牵头部门:市财政局;配合部门:市财政局,各区、县(市)政府]
  (六)完善法制与政策保障。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6]37号)文件和《辽宁省全民健身条例》相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相关配套性文件,为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提供完善的政策保障。积极推行群众体育行业资格认定制度以及公共体育健身服务体系的评价体系制度,建立和完善体育健身服务规范,进一步提高全民健身服务水平。[牵头部门:市体育局;配合部门:各区、县(市)政府]

 
  • 加入收藏
  • 关闭
相关法规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 湘政发[2016]25 2016/11/15
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 国办发[2019]43 2019/9/4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 皖政[2016]120号 2016/12/31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 鲁政发[2016]29 2016/11/21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 琼府[2016]112号 2016/12/7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16— 豫政[2016]69号 2016/11/10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全 宁政办发[2016] 2016/11/9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厦门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 厦府[2017]7号 2017/1/12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 川府发[2016]53 2016/11/22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辽宁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 辽政发[2016]80 2016/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