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法规 最新法规 点击最多  失效法规 资料下载 法规解读 下载绿色版 法规搜索
 法规分类
    Loading...
 热点专题
【企业会计准则】
CPA考试法规汇编(2015)
IPO相关法规
电子商务法规汇编(2014)
二手房买卖
公司法及司法解释汇编(2015)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法规汇编(2015)
借款担保法规专辑(2014)
境外上市相关法规
民间资本法规专辑(2014)
上海自贸区政策汇编(2014)
外汇管理法规(2014)
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
征收拆迁补偿法规专辑(2014)
 
   首页 > 财经相关法律法规 > 行业规定 >
法规内容  本文仅供参考,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发文标题: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政府电子政务“十三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文文号: 沪府发[2016]77号
发文部门: 上海市人民政府
发文时间: 2016-9-13
实施时间: 2016-9-13
法规类型: 行业规定
所属行业: 所有行业
所属区域: 上海
阅读人次: 3289
评论人次: 0
页面功能:
  • 加入收藏
  • 关闭
发文内容: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上海市政府电子政务“十三五”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2016年9月13日
  上海市政府电子政务“十三五”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上海基本建成“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关键时期。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发展,是新时期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必然要求,是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依据国家战略部署和《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发展形势
  (一)“十二五”期间电子政务发展成效
  “十二五”以来,围绕电子政务“监管评估、业务协同、公共服务、支撑保障”四大体系建设,本市初步形成“建设集约、资源共享、应用深化、环境完善”的电子政务发展框架。
  1.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增强
  全市政务内网市级联网单位达到365家,政务外网接入1400多家市级单位,16个区7400多家区二级单位,基于政务外网开展了超过70项市级业务、60多项条线业务和30项上联国家部委业务。800兆政务共网终端总数达到1.6万台。市政务灾备中心通过信息系统三级等保安全认证,全市7家单位实现应用级灾备、32家单位实现数据级灾备。浦东新区、杨浦区、嘉定区、青浦区等积极探索政务云建设,为强化集约化建设奠定基础。
  2.政务流程优化加快推进
  网上政务大厅全面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效。上海市网上政务大厅建设与推进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市级网上政务大厅建成运行,开通以来累计访问量达到206万人次。全市677个市级单部门审批事项上网,完成审批事项上网总量的81%,16个区及6个管委会网上政务大厅建设全面开展。自贸试验区“企业准入单一窗口”“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成运行。政府无纸化办公有序推进,17项无纸化办公措施实现阶段性目标,政府简报100%实现了电子化上报。市民服务热线“12345”不断优化办理机制,市民投诉、求助事项解决的时效性提升,总呼入量超过581万,总接通率达91.19%。“上海发布”微博、微信增加政府服务事项,微博粉丝超过577万,微信粉丝超过174万,位列全国省区市政务新媒体影响力榜单第一名。
  3.城市管理逐步纵深整合
  城市网格化管理向城市住宅小区和农村地区拓展,大联动、大联勤应用模式快速展开。居委基层管理平台、村电子台账推广应用。城市管理综合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启动建设,城乡建设和管理领域基于GIS的跨部门共享交换初步实现。国土资源“一张图”持续推进,在全国率先实现特大城市级规划、国土、房屋管理行业的数据汇集。交通、环保、水务、绿化市容、安全生产监管等城市管理专业条线资源汇聚与协同应用初见成效。经济发展与市场监管领域业务整合创新,向基层管理延伸,全市工商、质量技监、食品药品监管、价检“四合一”改革方案实施,落实完成了“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并在浦东新区率先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
  4.信息惠民综合成效显著
  医疗卫生领域基本建立以电子健康档案为基础,以市、区两级卫生综合管理平台为主干的信息化应用框架。教育领域建成终身网络学习空间,整合15000门市民学习课程,注册用户134万。交通领域基本建成集行业监管、运营调度、公共信息服务于一体的公交信息化体系,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ETC)覆盖全市主要道口。社保领域实现了法人机构实时在线业务经办,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实现一门办理、一口受理和全年无休。市民政局完成社会救助和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升级改造。市公安局通过深化社会治安管理、出入境管理、机动车和驾驶员服务等信息化应用,进一步提升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和服务公众能力。
  5.数据共享开放取得进展
  实有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等基础信息资源库建设不断完善,初步实现共享应用。实有人口信息库汇聚了全市2400多万常住人口信息,法人数据库已涵盖160余万户法人单位,空间地理信息库完成覆盖全市陆域的高分辨率数码航空遥感摄影。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已归集99家单位产生的3441项信用信息,16个区和重点领域建立了公共信用信息子平台。全市信息资源共享开放加快推进,初步建立政务数据资源目录体系,累计编制资源目录1.1万条,数据项14.58万个。上海政府数据服务网20版上线运行,39个市级政府部门累计开放数据资源逾800项。市经济信息化委牵头研究,出台了《关于推进政府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上海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6.电子政务机制不断完善
  上海电子政务工作深入统筹推进,出台了《上海市电子政务管理办法》(沪府发〔2012〕53号),制定了《上海市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实施方案》,并认真落实。电子政务项目审核和预算管理更加严格规范,注重推进跨部门、跨层级系统建设。探索构建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在7个部门、单位开展试点评估。电子政务安全机制不断优化,印发《上海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在安全测评、应急响应、电子认证等领域进一步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当前,本市电子政务建设在快速推进的同时,还存在着几个问题。一是全市电子政务统筹不足、分散建设,电子政务规划、审批、建设、运行等环节纵横协调机制尚不健全,电子政务顶层设计、绩效评估和项目管理需进一步加强。二是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机制有待完善,基础性、高价值数据共享开放不够,数据创新应用领域还不广泛、数据资源管理薄弱,相关标准规范相对滞后,政务数据共享深度、开放程度和开发力度需进一步拓展。三是电子政务建设思路还不适应“互联网+政务服务”理念,运用互联网技术、思维、资源融合创新力度不够,适用于社会化参与、平台化服务的制度、流程还不完善,信息技术新应用、社会治理新模式、公共服务新形态需进一步突破。
  (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信息技术革命持续演进及全球政府治理模式创新,给电子政务带来重大机遇和挑战。国家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发展,对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1.一体化服务呼唤跨部门整合共享与高效协作
  全球电子政务理念创新发展,建设模式由垂直式、孤岛式加速向平台式、协同式转变,注重基础设施集约建设、管理层面高效协同与服务层面无缝整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逐步建立与政府履职相适应的电子政务体系,不断提升信息化条件下政府治理能力。上海作为特大型城市,城市发展与环境资源矛盾突出,公共服务需求提高,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市场环境更为动态多元,传统各自为政、被动式的管理与服务已无法适应社会变革的治理需求,亟待构建集约、共享、协同、高效的一体化公共服务体系。
  2.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呼唤政府治理深层次变革
  数据已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政府开放数据运动在全球逐步兴起,有效调动了社会力量参与公共管理的积极性,引导着政府社会治理模式的深层次变革。国务院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家大数据发展纲要》,要求加快政府数据开放,激发大众创新活力,运用大数据促进经济发展、完善社会治理、提升政府服务和监管能力。本市需要加快大数据战略部署,推进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和科学化决策,引导多元化社会共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政府数字治理能力。
  3.社会新形态呼唤电子政务创新转型
  随着简政放权、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逐步深化,新一轮信息技术应用不断突破,互联网思维与“互联网+”模式日益盛行,正在催生和构建全新的社会形态。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成为主流趋势,个性化、扁平化社交网络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载体,移动互联网创新政务服务思路,大数据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径,多元、开放、独立和分享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上海电子政务发展需要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创新发展理念,加大新技术、新模式的运用,推动政府公共治理变革。
  二、“十三五”电子政务发展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本市的总体部署,以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线,以“建设集约化、服务多元化、治理协同化、决策科学化”为新一轮电子政务发展总体思路,创新电子政务建设理念,积极引入市场化建设运维模式,全面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加快落实“互联网+政务服务”,鼓励多元化社会服务,深化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引导社会化开发利用,完善社会治理体系,逐步构建与城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相适应的电子政务新格局,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机制与示范应用,为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更加注重理念创新。坚持以改革创新引领发展,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运用互联网与大数据思维,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共治、融合创新的电子政务建设、管理与服务新模式。
  更加注重统筹协调。重视全市电子政务发展的规划指导,抓好顶层设计,强化绩效评估,建立各级政府横向协同、纵向联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电子政务协调发展机制。
  更加注重共享开放。切实加强政府数据资源有效共享开放,深化大数据应用,推进政府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模式进步。
  更加注重绿色安全。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推动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围绕网络强国战略,倡导绿色、安全的电子政务建设模式。
  三、“十三五”电子政务发展总体目标
  “十三五”期间,适应国家现代化发展需要,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持续深化电子政务应用,努力构建“统筹集约、共享协同、开放创新、安全可控”的电子政务发展新格局,着力解决信息碎片化、应用条块化、服务割裂化等问题,使本市电子政务整体水平保持国内领先,实现“五个新”的目标。
  ——打造业务协同、决策科学的政府管理新模式。政府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上网率达到100%,政府办公系统网上工作平台普及应用,事中事后综合监管体系全面建成,跨部门协同管理与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大数据辅助决策广泛应用。
  ——形成以人为本、无缝整合的公共服务新体系。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技术与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深度融合,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服务模式,形成公平普惠、渠道多元、便捷畅通的公共服务体系。
  ——营造机制完善、有序创新的共享开放新环境。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基本形成,公共数据对外开放深度、广度提升,实现公共数据开放单位覆盖率超过90%,数据开放率超过60%,大数据应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显现。
  ——开启多方参与、透明高效的社会共治新生态。顺应“互联网+”发展,鼓励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新模式,有效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积极性,社会治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明显提高。
  ——构建集约高效、安全可控的基础设施新格局。搭建全市电子政务云平台,政务基础设施利用率达到60%以上,构建多层次灾备体系,完善城市感知网络,形成有利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安全集约建设的制度环境。
  四、“十三五”电子政务发展主要任务
  (一)深化政务协同应用,提升政府行政效能
  1.全面建成网上政务大厅“单一窗口”。加强顶层规划,按照市区联动、统一标准,推进市级网上政务大厅、市政府各部门网上办事平台、区级网上政务大厅的系统对接。继续拓展网上政务大厅服务功能,全力推进单部门审批和服务事项统一上网,强化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和跨部门协同应用。探索网上办事在线支付、递送服务功能。加强网上政务大厅与实体政务大厅有效联动,推进分布式、网格化、线上服务与线下服务相结合的新型政府服务模式。
  2.全面建成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围绕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建立以综合监管为基础、以专业监管为支撑、信息化平台为保障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框架,依托法人库、人口库、空间地理信息库等基础数据库,进一步加强部门监管信息互联共享,综合利用网上政务大厅、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等已有资源,以集约化方式搭建集信息查询、协同监管、联合惩戒、行刑衔接、社会监督、决策分析等功能于一体的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逐步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和科学有效的监管机制,强化部门联动和联合惩戒,增强监管合力,提升综合监管水平。
  3.全面建成市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办公平台。以市政府办公厅办公系统为核心,以目标管理为主线,在各部门原有办公系统和业务系统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已有的市级平台和基础数据库,搭建一个面向全市政府部门公务员和市政府领导的,规范、通用、便捷、高效的办公平台。打破原有市政府各部门之间、办公厅各处室之间的信息壁垒,优化完善工作机制、架构和流程,形成开放的、跨部门的综合政务办公平台,有效提高跨部门数据交换和办公业务协同效率,提升政府办公效能和科学决策水平。
  4.全面推进重点政务应用协同。加快构建项目全覆盖、审批全流程、监管全过程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上海分平台。探索建立以电子营业执照、公民网络身份认证和电子签名为支撑的全程电子化登记服务平台。推动市、区财政信息一体化建设,打造网上办税服务厅,开展国资监管流程化、指标化动态管理平台建设。积极落实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人才战略,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人才管理服务平台,加强对科创人才的协同服务。继续深化自贸试验区保税区域综合审批平台。
  5.全面推进公务人员统一身份认证体系。充分依托现有认证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公务人员网上身份统一认证体系。针对公务人员在身份认证、数据安全传输、单点登录等方面的共性需求,实现统一身份认证和统一服务管理,为相关跨部门、跨系统、跨市区的政务应用系统提供基础支撑。
  (二)加快资源共享开放,加强数据决策支撑
  1.加强重点政务数据资源统筹管理。继续完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进一步发挥其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继续深化市公共信用信息归集,构建全市动态更新住房数据库,拓展电子证照数据库,构建全方位城市空间基础信息库,加快基础性政务数据资源的汇聚与共享。强化政府对政务数据资源的统筹管理,建立数据资源动态采集、存储使用、更新维护标准规范,试点社区基层基础信息资源“一表式”采集更新,确保基础数据的一致性、时效性和准确性。
  2.推进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应用。积极推动市政府部门与区政府网上政务大厅数据共享应用,有效支撑效能建设、综合管理和社会服务。全面推进市公共信用信息与各行政机关日常监管、公共资源分配等管理程序的深度耦合,力争在市、区700多项政务事项中应用公共信用信息。以市场应用为重点,推进商务诚信公众服务平台建设。依托网上政务大厅建设市公共资源交易电子服务系统,实现覆盖本市公共资源交易市场的信息共享发布、交易服务窗口集成、在线联动监管等功能。建设全市统一财政科技投入信息管理平台,逐步整合财政科技投入专项管理信息,支撑财政科技投入联动和统筹管理。积极推进各分领域跨部门信息共享应用,结合互联网与行业数据,构建人口、经济、城市运行、公共安全、民情民意各个领域大数据辅助决策系统,提高政府决策科学性与时效性。
  3.深化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开放机制。加快落实《上海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完成政务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建设,探索市区两级政务数据资源统一注册管理服务模式,建立政务数据质量控制、数据交换、共享开放监督评估机制。深化政府数据服务网建设,研究建立数据开放、社会开发、公众反馈、绩效评估良性循环机制。推动社会数据资源的交易流通,建立数据资产登记、估值和交易规则,充分释放数据红利。
  (三)拓展多元服务渠道,构建创新服务体系
  1.深化政府信息服务渠道建设。全面提高以“中国上海”为标志的政府网站群、“上海发布”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在线办事服务能力。加强政策解读发布,创新互动形式,完善公众意见的收集、处理、反馈机制,保持政府与市民之间实时、双向、参与式的“连接”。促进市民热线“12345”与网格化平台的全面融合,实现“双向转送”机制,加强与各专业服务热线的信息共享与处置协同,完善地理位置信息系统、热线数据分析信息系统,深度挖掘热线资源的辅助决策功能。
  2.完善社区综合服务体系。整合构建联通市、区、街镇的社区综合管理平台,全面梳理和统一规范政务服务事项目录,优化政务服务流程,力争将近200项与居民基本生活和保障有关事项下沉社区,拓展全市通办事项覆盖范围,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就近能办、同城通办、异地可办。加强社区服务对新技术、新模式的运用,探索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良性开发机制,推进智慧养老,打造更加创新高效、丰富多样的新型社区服务体系。
  3.打造移动综合服务平台。持续推动移动应用建设,着力打造城市移动综合服务平台,按照统一的HTML5标准,整合各类公共服务应用,推进网上预约、查询、办事、监督、投诉、交流功能,集政府服务、公共服务、生活服务、新闻资讯、沟通交流于一体,并积极探索与社会化网络平台的合作,提升移动政务服务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四)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1.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继续开展基于城市管理、综合交通和建设工程三大平台的数据资源建设与应用,加快共享交换平台、地下空间信息平台建设,构建城市综合管理数据资源中心。全面升级城市网格化综合管理平台,进一步加强与“12345”市民服务热线平台、110指挥系统等有效对接。探索“互联网+”“大数据”背景下中国特大型城市管理的先进理念和优化模式,创新社会多元主体参与载体,结合大数据模型分析,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和社会化。
  2.提升信息惠民服务能力。构建教育综合管理决策平台,推动教育资源的融合共享,深化“智慧校园”“易班”“大规模智慧学习平台”建设。整合健康信息网、人口计生网、医联网、医保网、医药网资源,全面扩展和提升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服务内容和深度,持续推进基于电子病历的医联临床信息共享与协同服务深化,建设医联便民服务系统,为推动医疗服务创新、临床科技创新和医疗管理创新提供支撑。聚焦公众出行需求,整合交通出行服务信息,提升公共交通、出租汽车、道路交通、公共停车以及公路客运等领域服务覆盖面与服务能力。构建上海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平台,提升公共文化资源传播实际覆盖率。推进就业服务、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政策业务跨领域共享协同,提供面向公众和法人的“一站式”网上自助服务。建设上海旅游信息管理与发布平台,全面提升旅游公共服务能力、监管能力和预测预警能力。
  3.提升安全运行感知监测能力。聚焦城市自然灾害、社会治安、能源安全、生态环境等,充分运用物联网、北斗导航、移动互联技术,加快海域、河湖水面、供水、燃气、道路照明、环境辐射、空气质量、电梯、危险化学品、运营车船等城市要素的动态监测控制系统建设与完善,推进食品药品全程追溯与监管质量体系建设,开展市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积极构建城市安全感知网络体系,提升城市运行实时监控与安全保障能力,增强城市韧性。
  (五)优化基础设施能级,推动共享集约建设
  1.深化政务网络建设与管理。深化政务外网建设,不断提升政务外网服务能级和应用效率,加强市区两级政务外网联接和统一管理,实现市、区、街、居(村)全面贯通,重点提升街道、居(村)委会政务外网应用水平,扩充政务外网与移动互联网统一接口。逐步推动专网应用向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迁移。提升800兆政务共网为政府部门应急管理、大型活动组织提供通信保障的能力。推动政府与公共服务部门网站的IPv6升级改造。
  2.建成市级电子政务云平台。统筹规划全市电子政务云顶层架构,推进全市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鼓励应用云计算技术改造现有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推动各领域政务信息系统的整体部署和共建共用,逐步实现政务应用系统向电子政务云平台迁移,并积极拓展基于云平台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跨部门业务协同应用。
  3.创新政务基础设施集约化建设机制。按照国家和市委、市政府的新要求,建立与电子政务体系相适应的项目投资和运行管理新模式,实现规划架构、建设运维、资金安全的统筹统一。加强电子政务和数据采集、使用、交易等规范标准的研究、制定,实现数据管理、规范标准、绩效评估的统筹统一。
  五、“十三五”电子政务发展保障措施
  (一)加强工作统筹
  加强全市层面电子政务顶层设计,从全局出发,对电子政务进行整体规划和布局。完善电子政务工作统筹协调机制,增强对跨部门重大电子政务项目的统筹力度。
  (二)优化投资机制
  加大对电子政务公共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共享、跨部门业务协同等重点领域投入力度,确保资金的持续性。加强电子政务项目申报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鼓励并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建立与新技术、新模式发展相适应的固定资产投资和运行管理模式。创新多元化项目投资机制,积极探索PPP模式,引入市场化、专业化机制激发电子政务领域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三)深化绩效评估
  研究出台《上海市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实施办法》,全面开展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探索开展第三方评估、社会评估机制,切实发挥绩效评估的导向作用。加强电子政务五年规划、年度任务等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和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任务和措施落实到位。
  (四)提升安全能级
  贯彻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严格落实风险评估、等级保护、安全测评、应急管理等基本制度。围绕国家信息网络安全可控战略,加强安全可靠技术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推动国产软硬件产品在政务领域优先应用。结合网上政务大厅、无纸化办公、电子证照工作,加快推进电子签名、数字证书的普及应用。探索建立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产品与服务的安全检测与审查制度。
  (五)健全制度规定
  积极推动新形势下电子政务制度规定的建立健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与网络空间治理,积极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规则的制定修订。加强国内外电子政务交流与合作,推进新型信息化智库建设,完善重大政策、重大项目专家咨询制度。加强全市电子政务工作的宣传、指导,健全电子政务教育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逐步打造高水平、专业化电子政务人才队伍,营造电子政务发展良好环境。

 
  • 加入收藏
  • 关闭
相关法规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江西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省 赣工信电政字[2 2012/7/31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与深化应 湘政办发[2016] 2016/4/29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4〕66号文件加 鲁政办发[2015] 2015/12/31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实施意 吉政办发[2015] 2015/4/29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实施意 皖政办[2015]25 2015/4/22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监察厅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 鲁信办字[2012] 2012/5/11
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4]66 2014/11/26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实施意 鄂政办发[2015] 2015/12/25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实施意 苏政办发[2015] 2015/12/25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我省电子政务集约化发展的 鲁政办发[2015] 201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