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法规 最新法规 点击最多  失效法规 资料下载 法规解读 下载绿色版 法规搜索
 法规分类
    Loading...
 热点专题
【企业会计准则】
CPA考试法规汇编(2015)
IPO相关法规
电子商务法规汇编(2014)
二手房买卖
公司法及司法解释汇编(2015)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法规汇编(2015)
借款担保法规专辑(2014)
境外上市相关法规
民间资本法规专辑(2014)
上海自贸区政策汇编(2014)
外汇管理法规(2014)
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
征收拆迁补偿法规专辑(2014)
 
   首页 > 财经相关法律法规 > 财经相关法规-其他 >
法规内容  本文仅供参考,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发文标题: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绍兴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的通知
发文文号: 绍政办发[2016]73号
发文部门: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时间: 2016-8-26
实施时间: 2016-8-26
法规类型: 财经相关法规-其他
所属行业: 所有行业
所属区域: 绍兴
阅读人次: 2388
评论人次: 0
页面功能:
  • 加入收藏
  • 关闭
发文内容: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
  《绍兴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8月26日
  绍兴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
  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国发[2006]7号,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国办发[2016]10号)和《浙江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6—2020年)》(浙政办发[2016]66号)精神,为进一步明确“十三五”期间我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背景和意义
  “十二五”期间,各级各部门(单位)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坚持联合协作,扎实推进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者、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社区居民等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推动了全民科学素质水平整体提高,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工作深入推进,群众性、经常性科普活动广泛开展,科普资源不断丰富,大众传媒特别是新媒体科技传播能力明显增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公众接受科学教育、培训、学习、体验的公共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共建机制基本建立,大联合大协作的社会化工作格局进一步形成。2015年全省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显示,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8.21%,较2010年的5.60%提高了46.61%,较2013年的6.62%提高了24.02%,进一步缩小了与国内先进城市的差距,圆满完成了“十二五”提出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达到8%的目标,为“十三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是,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面向农民、城镇新居民、山区群众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仍然薄弱,存在城乡、群体、性别、年龄之间的不平衡;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资源整合不够到位,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尚未形成;科普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科普均衡化、精准化服务能力亟待提升;科普投入不足,全社会参与科普的动员和激励机制尚不完善。“十三五”是我市大城市建设的关键期、产业转型升级的攻坚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进一步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不断提升人力资源质量,对于增强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注入发展新动能,助力创新型城市建设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指导方针和目标
  (一)指导方针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省、市有关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工作方针,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 的工作主题和“建设生态绍兴、共享品质生活”的目标,继承创新、拓展提升,开放协同、普惠共享,精准发力、全面跨越,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推动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大力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和潜力,为创新驱动发展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筑牢公民科学素质基础。
  (二)总体目标
  到2020年,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取得长足发展,建成与创新型城市建设相适应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3.5%,居全省前列。
  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突出科技发展和社会民生等主题,大力宣传普及高新技术、绿色发展、健康生活等知识和观念,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宣传,促进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大力弘扬创新精神,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2.促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突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大力宣传普及“五水共治”、生态文明、防灾减灾、健康安全等科学知识,促进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实现“建设生态绍兴、共享品质生活”和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3.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整体水平跨越提升。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学习实践能力明显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意识和决策水平不断提升,农民和城镇劳动者的科学生产生活能力快速增强,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公民科学素质均衡发展。
  4.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科技教育与培训体系基本完善,社区科普益民服务机制逐步建立,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科技传播手段与形式日益丰富,科普信息化进展加快,科普产业快速发展,科普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公民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显著增多。
  5.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健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协同共建、社会动员、监测评估等机制进一步完善,社会各方面参加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社会化工作水平不断提高。
  三、重点任务和工作举措
  (一)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
  1.重点任务:
  (1)完善以学校教育为主体的科学教育,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培养青少年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引导青少年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为创新驱动发展培养坚实的后备力量,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厚植于青少年中。
  (2)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增强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以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为载体,整合社会资源,拓展活动内容,丰富形式与载体,搭建和完善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平台,促进中小学科技教育水平大幅提升。
  (3)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农村中小学科技教育质量,为农村青少年提供更多接受科技教育和参加科普活动的机会,促进青少年科技教育均衡发展。
  (4)完善高等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大学生创新创造创业热情,提高大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和就业创业的能力。
  (5)树立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科技教育中的独特作用,促进学校科技教育和校外科普活动有效衔接。
  2.工作措施:
  (1)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完善中小学科学课程体系,研究提出中小学科学学科素养,更新中小学科技教育内容,加强对探究性学习的指导。增强中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的横向配合。重视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力度。
  (2)推进高中阶段的科技教育。完善普通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鼓励普通高中探索开展科学创新与技术实践的跨学科探究活动。规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与科学实践、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加强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强化中等职业学校科技教育,发挥课程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科技教育进课堂、进教材、列入教学计划,系统提升学生科学意识和综合素养。
  (3)推进高等教育阶段科技教育和科普工作。支持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推动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联盟和创业就业基地,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等活动,为青年提供将科技创意转化为实际成果的渠道和平台。
  (4)大力开展校内外结合的科技教育活动。广泛组织开展学校科技节、科技周、科普日等活动,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防灾应急、身心健康等知识,加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和崇尚科学文明、反对愚昧迷信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院所开放的科技教育资源,开展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拓展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渠道,鼓励中小学校利用科技馆、青少年宫、博物馆、文化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各类科技场馆及科普教育基地资源,开展科技学习和实践活动。充分发挥绍兴科技馆作为中小学校科技教育实践基地的作用,每年举办青少年科技节、校园科学达人比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青少年信息学竞赛等活动,开展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探索科技教育校内外有效衔接的模式。
  (5)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均衡配置科技教育资源。推进信息技术与科技教育、科普活动融合发展。加强信息素养教育,帮助青少年正确合理使用互联网。树立互联网思维,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青少年科普活动,满足青少年对科技教育的个性化需求。面向农村学生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开展科技辅导、心理疏导、安全健康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帮助他们提高科学素质。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团市委、市科协,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市环保局、市文广局、市体育局、市卫生计生委、市旅委、市妇联、市气象局、绍兴广电总台
  (二)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
  1.重点任务:
  (1)围绕农业现代化和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贯彻党和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推广先进农业技术,普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循环、安全生产、乡村文明等知识和观念,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2)加强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促进农业服务现代化。
  (3)加强农业科技教育与培训,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育掌握现代农业科技、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到2020年,全市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0万人以上,新型职业农民达到1.5万人以上。
  (4)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生活风尚,弘扬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和各类邪教。进一步加大对山区和贫困地区科普工作的支持力度,大力提高农村老年群体、妇女和留守人群的科学素质。
  2.工作措施:
  (1)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农业综合服务站(所)、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村文化礼堂等在农业科技教育培训中的作用,面向农民开展科技教育培训和职称评定。深入实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培养计划,通过开展技能培训、强化专家和导师辅导、举办农村青年涉农产业创业创新大赛等方式,促进农村青年创业创新。深入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培训计划,着力培养一支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主体作用发挥明显的新型职业女农民队伍。
  (2)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科普活动。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各类科普活动,大力普及绿色发展、安全健康、耕地保护、防灾减灾等科技知识和观念,传播科学理念,反对封建迷信,帮助农民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每年举办各类科普活动500场次,受众100万人次。
  (3)加强农村科普信息化建设。积极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加大对循环农业、创意农业、精准农业和智慧农业的宣传推广力度,实施农村青年电商培育工程,鼓励和支持农村青年利用电子商务创业创新,帮助农民用好涉农科普资源网络信息平台。
  (4)加强农村科普公共服务建设。将科普设施纳入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农村文化礼堂等建设,提升农村社区科普服务能力。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发挥优秀基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展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基层科普示范单位等创建活动,提升基层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到2020年,全市各区、县(市)成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获得国家科普惠农项目10个以上。
  责任单位:市农办、市农业局,配合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林业局、市文广局、市体育局、市卫生计生委、市市场监管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气象局、绍兴广电总台
  (三)实施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行动
  1.重点任务:
  (1)宣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弘扬创新创业精神,引导更多劳动者积极投身创业创新活动。
  (2)围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生产方式转变,重点开展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进城务工人员及失业人员的培训。
  (3)推动职业技能、安全生产、信息技术等知识和观念的广泛普及,提高城镇劳动者科学生产和健康生活能力,促进城镇劳动者科学素质整体水平提升。
  2.工作措施:
  (1)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完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深入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根据我市产业发展对紧缺技能人才的需求,全面推进高级研修、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岗位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建设等重点项目,构建分层分类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体系。充分发挥科技社团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帮助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技术攻关、解决技术难题,参加跨行业、跨学科的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活动。“十三五”期间,完成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100万人次。
  (2)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技工院校为基础,各类培训机构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举的职业培训和技能人才培养体系。面向城镇劳动者,积极开展订单式、定岗、定向等多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安全生产培训和创业培训,基本消除劳动者无技能从业现象,提高城镇劳动者安全生产意识。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青年岗位能手评选等工作,大力提升职工职业技能,培育现代工匠精神。“十三五”期间,组织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0万人次,新增高技能人才8.5万人,建成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100家。
  (3)广泛开展进城务工人员培训教育。大力开展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家政培训、城乡妇女岗位建功评选等活动,将绿色发展、安全生产、健康生活、心理疏导、防灾减灾等作为主要内容,发挥企业、科普机构、科普场馆、科普学校、妇女之家等作用,广泛组织开展针对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在城镇的稳定就业和科学生活能力。
  (4)大力营造崇尚创新创造的社会氛围。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讲理想、比贡献”、“现代工匠”、“最美青工”、“智慧蓝领”、“巾帼建功”等活动,倡导敢为人先、勇于冒尖的创新精神,激发职工创新创造活力,着力打造一批学习型、创新型、技能型团队。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大程度释放职工创新潜力,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渴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社会氛围。
  责任单位:市人力社保局、市总工会,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卫生计生委、市安监局、市质监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绍兴广电总台
  (四)实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1.重点任务:
  (1)着眼于提高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执政水平、科学治理能力、科学生活素质,大力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科学理论的教育,开展科技革命、产业升级等科技前沿知识的专题教育,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的培训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培养,使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在各类职业人群中位居前列,推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更好地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2)将提高科学素质贯穿于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选拔录用、教育培训、综合考评的全过程。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网络学院等培训教育中,增加科学发展、科学思想、科学素质等理论知识。
  (3)领导干部要带头参加群众性科普活动,自觉学习科技知识,在公民素质建设方面起到示范、引领和表率作用。
  2.工作措施:
  (1)加强规划,把科学素质教育作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的长期任务。认真贯彻落实《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严格执行《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在研究制定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规划时,突出科学理论、科学方法和科技知识的学习培训以及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培养,重点加强市县乡级领导干部、各级各部门(单位)科技行政管理干部、科研机构负责人和国有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负责人等教育培训。
  (2)创新学习渠道和载体,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教育培训。把树立科学精神、增强科学素质的有关内容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和各类干部培训院校教学计划。鼓励领导干部和公务员通过网络培训、自学等方式强化科学素质相关内容的学习。在干部培训教材建设中强化新科技内容的编写和使用,编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应知必读科普读本。
  (3)在领导干部考核和公务员录用中,体现科学素质的要求。不断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在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任职考察、年度考核以及公务员录用考试中,强化与科学素质要求有关的内容。制订并不断完善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监测、评估标准。
  (4)开展针对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各类科普活动。利用绍兴干部网络学院、“绍兴论坛”、“越州讲坛”、“夜学讲坛”、“科学大讲堂”、“社科人文大讲堂”等平台,办好院士专家科技讲座、科普报告等科普活动,组织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城乡一体化改革发展、科学思维与决策、城市管理与环境治理、发展现代农业”等专题培训。围绕生态文明建设、“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平安创建、美丽乡村建设等中心工作,组织开展院士专家咨询服务活动。充分利用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着力提升广大基层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
  (5)加大宣传力度,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提高科学素质营造良好氛围。加强科技宣传,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优势,增加科技宣传版面和时段,用好用活新媒体工具,推广发布一批优秀科普作品,大力传播科技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围绕科技创新主题,选树一批弘扬科学精神、提倡科学态度、讲究科学方法的先进典型。
  责任单位:市委组织部、市人力社保局,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文广局、市卫生计生委、市市场监管局、市质监局、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社联、绍兴广电总台
  (五)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
  1.重点任务:
  (1)构建科学教师培训体系,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科学教师科学素质和科技教育水平,建成一支优秀科学教师队伍。
  (2)完善科技教育课程教材,加强教材建设,以满足不同对象的科技教育和培训需求。
  (3)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法,推动科技教育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推动优质资源共建共享,提高科技教育与培训水平。
  (4)完善科技教育培训基础设施,不断提高科技教育培训基地、场所的利用效率,保障科技教育与培训有效实施。
  2.工作措施:
  (1)加强科技教育师资培养。把提升教师科学素质能力纳入师资培训内容,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设科技教育等专业或相关课程,培养更多科技教育师资。加强教师科学素质能力培训,提高教师科技教育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实施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专项培训,将培训学时纳入科学教师年度考核,到2020年实现科学教师和科技辅导员全员培训。
  (2)加强科技教育培训教材建设。结合不同人群特点和需求,不断更新丰富科技教育培训的教材内容,开设专业课程与科技前沿讲座等。将科普工作与素质教育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具有创意、创新、创业能力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及环境保护、节约资源、防灾减灾、安全健康、应急避险、科学测量等相关科普内容纳入各级各类科技教育培训教材和教学计划。加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各类培训中科技教育的教材建设。
  (3)进一步改进科技教育教学方法。加大科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力度,加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提高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动手操作能力。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研究,研究建立符合我市青少年特点、有利于推动青少年科学素质提高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青少年科学素质测评体系。
  (4)加强科技教育与培训的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建设科技教育培训基础设施,重点是加强农村地区中小学科技教育硬件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布局现有科技教育培训基地、场所,不断提高使用效率。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场馆、职业学校、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社区学校等各类公共机构积极参与科技教育与培训工作。在中小学创建科技(科普)特色学校、青少年科学工作室。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国土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体育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社联、市气象局、绍兴广电总台
  (六)实施社区科普益民工程
  1.重点任务:
  (1)适应城镇化发展要求,普及尊重自然、绿色低碳、科学生活、安全健康、应急避险等知识和观念,着力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和应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全面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2)结合文明城市、文明县城等示范创建,大力提升社区文化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基层社区科普服务设施融合发展,推动科普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助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3)继续推进国家科普益民计划实施,推动全国、省级科普示范社区创建,完善科普基础设施,促进城镇社区科普能力提升,大力推进新居民科学素质提升。
  2.工作措施:
  (1)广泛开展面向社区居民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围绕“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促进创新创造”工作主题,深入开展科普日、科技周、世界环境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粮食日以及科技、文化、卫生、安全、健康、环保进社区等活动。组织开展智慧城市、气候变化、产品质量、食品安全、转基因、防震减灾、用气用电安全、电梯安全以及社区居民安全技能、急救技能、心理健康等教育培训活动。面向城镇新居民开展适应城市生活的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帮助新居民融入城市生产生活。
  (2)大力改善社区科普基础条件。推动基层服务中心融合发展,在新建及现有的基层服务中心拓展科普功能,推动建设社区科普馆、科普活动室、科普学校、科普图书室、科普画廊、青少年电子阅览室等,进一步拓展和发挥社区科普功能。进一步加强社区科普组织和人员建设。充分发挥科普基础设施作用,面向基层群众开展党员教育、体育健身、文化宣传、卫生健康、心理素质、食品药品、防灾减灾等各类科普活动。
  (3)促进形成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居民参与的社区科普新格局。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中切实加强社区科普工作,深入实施基层科普行动计划,推动全国、省、市科普示范社区创建。激发社会主体参与科普的积极性,面向社区提供多样化的科普产品和服务,动员所在学校、企事业单位、科技社团、科普场馆、科普教育基地等相关单位开发开放科普资源,支持和参与社区科普活动。充分发挥社区组织和科普志愿者组织的作用,组织和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科普活动,发挥党员先锋岗、工人先锋岗、青年文明岗、巾帼文明岗以及在社区有影响和号召力人士的带动作用,加强社区科学文化建设,助力和谐社区、美丽社区建设。
  责任单位:市文广局、市民政局、市妇联、市科协,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体育局、市卫生计生委、市市场监管局、市质监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社联、市气象局、绍兴广电总台
  (七)实施科普信息化工程
  1.重点任务:
  (1)以科普信息化为核心,推动实现科普理念和科普内容、表达方式、传播方式、组织动员、运行和运营机制等服务模式全面创新。
  (2)提升优质科普内容资源供给能力,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实现科普与艺术、人文有机结合,推出更多有知有趣有用的科普精品,让科学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
  (3)提升科技传播能力,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实现多渠道全媒体传播,大幅提升大众传媒的科技传播水平。到2020年,实现市、县主流媒体科普类栏目全覆盖。
  (4)推动科普信息在社区、学校、农村等落地应用,提升科技传播精准服务水平,满足公众泛在化、个性化获取科普信息的需求,定向、精准推送科普信息。
  2.工作措施:
  (1)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加大科普信息化建设力度,实施科普信息化建设工程,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开展科普信息化建设,打造“绍兴科普”品牌。加强科普平台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开发和应用,运用各种新的技术手段,提升科普信息化水平,实现科普的倍增效应。
  (2)繁荣科普创作。关注科技前沿、科技发展与生活的关系,支持科技成果普及、科学健康生活、科技人文融合等选题的优秀科普作品。培养科普创作人才,鼓励科幻作品和科普动漫、视频、游戏等创作。支持举办科普摄影、科普漫画、科普征文、科幻画、科普文艺等比赛和表演。
  (3)强化科普传播协作。鼓励电视台、广播电台制作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适合在电视、广播电台和互联网同步传播的科普作品,增加播放时间和传播频次,办好电视电台科普栏目。支持报纸和网站增加科普内容或增设科普专栏。举办科普类电视大赛,营造全社会学科学的浓厚氛围。组织开展科技宣传报道编辑记者学习培训,提升大众传媒从业者的科学素质与科技传播能力。
  (4)强化科普信息落地应用。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手段,洞察和感知公众科普需求,创新科普精准化服务模式,定向、精准地将科普信息送达目标人群,推动科普信息在社区、学校、农村等落地应用。强化移动端科普推送,促进科普活动线上线下结合,满足公众对科普信息的个性化需求。加大对农村地区群众及青少年等重点人群的科普信息服务定制化推送力度。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绍兴广电总台、市科协,配合单位: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农业局、市文广局、市卫生计生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气象局
  (八)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1.重点任务:
  (1)完善科普基础设施布局,增加科普基础设施总量,提升科普基础设施服务能力,落实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要求。
  (2)推进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优化科普资源配置,拓展公众参与科普的途径和机会。广泛运用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推进虚拟科技场馆、网络科技馆等建设。
  (3)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推动科普设施建设和管理机制创新。加大科技场馆投入建设力度,推进各区、县(市)科技场馆建设。
  2.重点措施:
  (1)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遵照《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2016—2020)》要求,制定实施科普基础设施发展规划,将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市文化建设总体规划,支持和鼓励各区、县(市)规划建设具有特色的科技馆。
  (2)创新完善现代科技馆体系。进一步建立完善以实体科技馆为龙头和基础,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虚拟现实科技馆、数字科技馆为拓展和延伸,辐射基层科普设施的现代科技馆体系。发挥博物馆和专业行业类科技馆等场馆的科普资源集散与服务平台作用。建立健全各级科技馆免费开放制度,提高科技馆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3)加强基层科普设施建设。依托现有资源和符合条件的特色小镇建设,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具备科技教育、培训、展示等多功能的开放性、群众性科普活动场所和科普设施。加快建设农村中学科技馆、乡村学校少年宫等农村青少年科技活动场所。加强科技场馆及基地等与少年宫、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的联动,拓展科普活动阵地。
  (4)加强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依托现有资源,建设国土资源、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药品、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林业、地震、气象等行业类、科研类科普教育基地。制定完善科普教育基地管理制度,提升服务能力。推动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各类培训基地和文化场所等增加科技教育内容,引导主题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动植物园、旅游景区等公共设施增强科普功能。到2020年,全市拥有各类国家级、省级科普教育基地50家以上。
  (5)推动优质科普资源开发开放。推动高等院校、气象台、科研机构、检验检测机构等向公众开放实验室、科技陈列室和其他科技类设施,推动高端科研资源科普化。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对公众开放研发机构、生产设施(流程、车间)或展览馆等,推动建设专门科普场所。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科技人才和资源优势,积极组织开展科普活动。
  责任单位:市科协、市科技局,配合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社保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文广局、市体育局、市卫生计生委、市旅委、市质监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气象局
  (九)实施科普产业助力工程
  1.重点任务:
  (1)推动科普产业与文化旅游、生命健康、先进装备制造、现代住建、特色小镇等产业的融合发展。
  (2)促进科普产业健康发展,大幅提升科普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有效支撑科普事业发展。
  2.工作措施:
  (1)促进科普产业发展。推动制定科普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将科普产业纳入高新技术产业、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的相关优惠政策范围。鼓励建立科技类展品、产品研发机构,增强科普产业的创新能力。
  (2)加强科普产业市场培育。利用科普活动、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场馆、科普机构等有利条件,发挥集成效应,通过竞赛、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搭建科普创客空间和服务平台,鼓励社会公众参与科普产品的研发、创作、设计、生产、流通,支持符合条件的特色小镇建设融合科普产业元素。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科协,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文广局、市体育局、市卫生计生委、市旅委、市气象局、绍兴广电总台
  (十)实施科普人才建设工程
  1.重点任务:
  (1)加强科普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选拔一批高水平科普人才,壮大专兼职科普人才队伍,推动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优化科普人才结构。
  (2)建立完善科普人才激励机制,推动科普人才知识更新和能力培养,增强适应现代科普发展的能力。
  2.工作措施:
  (1)完善科普人才培养、使用和评价制度。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加强科普人才培养、使用和评价的政策研究,推动制定科普学科发展、科普专业设置、科普人才评价标准、技术职务等相关制度,充分调动科普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加强科普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普组织、企业及相关机构,建立完善科普人才继续教育基地,以科普组织管理、科技教育、科技传播、科普活动、科普经营管理等从业者为重点,围绕新理论、新方法、新手段等,及时更新补充新知识、扩展新视野、提升创新能力,积极适应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现代科普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3)加强科普专业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科技社团、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作用,搭建科学传播服务平台,发展壮大以科研人员、高校教师、市级学会会员为主体的专家科技传播团队。在中小学校、科普场馆、青少年宫等建立科技辅导员队伍,动员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中小学教师、医务工作者、农村致富带头人、气象信息员等担任科普宣传员。到2020年,全市拥有专兼职科普从业人员2500人。
  (4)大力发展科普志愿者队伍。建立完善科普志愿者组织管理制度,推动各级各类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推动建立科普志愿者社团组织,开展科普志愿者交流、培训、经验推广等工作。搭建科普志愿活动服务平台,规范记录科普志愿者服务信息,建立完善科普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科普志愿者动员机制,发展应急科普志愿者队伍。到2020年,科普志愿者达1万人。
  责任单位:市科协、市科技局、市人力社保局,配合单位: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农业局、市林业局、市文广局、市体育局、市卫生计生委、市旅委、团市委、市社联、市气象局、绍兴广电总台
  四、组织实施和保障条件
  (一)组织领导
  市政府负责领导《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继续坚持实施工作会议、总结和部署重点任务的机制和专题汇报制度,把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纳入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各有关部门(单位)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任务纳入本单位本系统工作规划和计划,明确分管负责人和责任部门。
  各区、县(市)政府和市直开发区管委会负责领导当地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方案,编制年度工作计划,把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作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加大政策支持和投入,为实施《科学素质纲要》提供保障,全面推进本地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
  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定期组织分析实施情况,及时向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汇报,并牵头制定年度工作方案,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和目标落到实处。
  (二)长效机制
  建立共建机制。根据国家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办公室与地方政府建立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共建机制的要求,市政府与区、县(市)政府建立共建机制,形成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建立科研与科普相结合的机制。继续落实在符合条件的科技计划项目中增加科普任务,将科普工作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鼓励科研人员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活动。
  建立监测评估机制。组织开展实施工作的督促检查,定期开展全市公民科学素质调查和科普统计工作,客观反映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情况,为《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和监测评估提供依据。
  建立完善社会动员机制。深入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创建活动,进一步形成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良性机制。按照有关规定对在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扬,大力宣传先进人物和典型经验。
  (三)保障条件
  各地在制定地方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关专项规划中,要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提供政策保障。
  各级政府要根据财力情况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发展需要,将科技教育、科普宣传等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逐步提高投入水平,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各有关部门(单位)根据承担的《科学素质纲要》实施任务,统筹落实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所需经费。加强对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的绩效考评,确保专款专用和使用效果。
  (四)进度安排
  全面启动。2016年,制定实施方案,做好动员和宣传工作。
  深入实施。2017—2020年,推进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和重点工程建设。完善工作机制,针对薄弱环节,解决突出问题,及时补齐短板,推进各项目标任务完成。
  总结评估。结合年度检查考核,2020年对“十三五”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进行总结评估。

 
  • 加入收藏
  • 关闭
相关法规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 辽政办发[2016] 2016/7/29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 粤府办[2016]64 2016/6/24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 豫政办[2016]95 2016/6/7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 闽政办[2016]12 2016/8/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 新政办发[2016] 2016/11/28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 冀政办发[2016] 2016/5/4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 甘政发[2016]72 2016/8/4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 京政办发[2016] 2016/7/1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海南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 琼府办[2016]20 2016/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