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法规 最新法规 点击最多  失效法规 资料下载 法规解读 下载绿色版 法规搜索
 法规分类
    Loading...
 热点专题
【企业会计准则】
CPA考试法规汇编(2015)
IPO相关法规
电子商务法规汇编(2014)
二手房买卖
公司法及司法解释汇编(2015)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法规汇编(2015)
借款担保法规专辑(2014)
境外上市相关法规
民间资本法规专辑(2014)
上海自贸区政策汇编(2014)
外汇管理法规(2014)
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
征收拆迁补偿法规专辑(2014)
 
   首页 > 财经相关法律法规 > 财经相关法规-其他 >
法规内容  本文仅供参考,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发文标题: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
发文文号: 粤府[2016]97号
发文部门: 广东省人民政府
发文时间: 2016-9-5
实施时间: 2016-9-5
法规类型: 财经相关法规-其他
所属行业: 所有行业
所属区域: 广东
阅读人次: 2801
评论人次: 0
页面功能:
  • 加入收藏
  • 关闭
发文内容: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17号),切实加强我省文物工作,进一步发挥文物资源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工作思路,大力发挥文物资源在传承岭南文化、加强社会教育、服务城乡建设、推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充分激发发展文化事业的动力和活力。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严格遵循文物保护规律,妥善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文物保护与城乡建设、文物保护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关系,促进文物事业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谐发展。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统筹兼顾,开拓创新,推动全省文物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力争到2020年,建立起相对完善、富有岭南特色的文物保护体系和利用模式,实现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法治化,使全省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资源进一步得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并得以传承和发展。实现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有所突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至150处左右,新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批,总数增至800处左右。完成重点文物保护工程50项以上,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启动率达50%以上。提升大遗址保护与展示水平,争创2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引导博物馆事业有序发展,全省依法设立的博物馆总数达到300家以上。文物执法力量不断增强,文物安全形势明显好转,90%以上的全国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完善的文物安全措施。全省文物的展示与利用水平得到较大幅度提高,60%以上的全国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实现对公众开放。文物利用水平和文博创意产品开发走在全国前列。
  三、切实强化和落实各方责任
  (一)落实政府责任。各级人民政府作为行政区域内文物保护的责任主体,要树立科学保护文物的正确理念,依法履行管理和监督职责,把文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建立由主管领导牵头的文物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坚持保护为主、保用结合,在严格保护文物的基础上,有效挖掘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充分发挥文物的公共文化服务和社会教育功能;建立健全文物保护责任评估机制,每年对本行政区域的文物保存状况进行一次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县级人民政府应根据本地文物工作实际,明确相关机构承担文物保护管理职能,不断完善政策措施,细化工作方案,确保文物保护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
  (二)落实部门责任。各级文物行政部门要努力提高依法管理水平和统筹协调能力,会同各有关部门建立文物信息共享机制,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部门要加大对文物及文物市场的日常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文物违法行为。发展改革部门要将文物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相关规划,积极支持文物保护建设项目。住房城乡建设、国土资源、交通运输等部门在进行土地利用、道路修建和开发建设项目审批时,项目涉及到不可移动文物及其他可能埋藏文物的地带,应当要求建设单位报请文物部门进行文物考古评估,并作为土地利用和开发建设项目审批的依据之一。财政部门要落实文物保护资金,对存在重大险情的文物保护单位在资金安排上予以适当倾斜。规划部门要会同文物部门划定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将文物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及建设控制要求等落实到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并作为项目审批依据。教育部门要在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等方面对文物工作给予支持和倾斜,建立中小学生定期参观博物馆的长效机制,将文物保护纳入学校课程设置或教学计划。旅游部门在编制旅游规划时,应与文物保护规划相衔接,坚持文物保护优先的原则,把文物安全放在首位。公安、海关、工商、海洋渔业等部门要加大对盗窃、盗掘、盗捞、倒卖、走私等文物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并在结案后及时向文物部门移交涉案文物。其他各有关职能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文物保护责任。
  (三)落实社会责任。乡镇文化站、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应当在文物行政部门指导下开展相关文物保护工作,加强对辖区内文物的监督与巡查。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使用、管理不可移动文物,应当与当地文物行政部门签订保护协议,接受文物行政部门的指导和监督,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保持文物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未经文物行政部门同意,不得擅自进行装饰、装修;需要变更国有文物保护单位的用途、管理体制或者隶属关系的,应按规定程序报批。鼓励和支持非国有文物所有人将文物的所有权、使用权移交所在地人民政府。所有权、使用权移交所在地人民政府的文物,其修缮、修复、保养和管理由所在地人民政府负责。
  (四)严格责任追究。因不依法履行职责、决策失误、失职渎职导致文物遭受破坏、失盗、失火并造成一定损失的,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造成国家保护的珍贵文物或者文物保护单位损毁、灭失的,要依法追究实际责任人、单位责任人、上级单位责任人和当地政府责任人的责任。建立文物保护责任终身追究制,对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无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者退休,必须严肃追责。建立健全文物保护工作勘察设计、施工、建立、技术审核质量负责制,对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造成文物和国家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要依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四、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
  (五)实施文物保护固本提升工程。全面提升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力度,完成全省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记录档案、有保管机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要依法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确保“四有”工作完成率达到80%以上。加强濒危文物抢救保护与维修,注重文物的日常保养维护,依法落实文物保护措施,加强对文物周边环境和历史风貌的保护。完善地下文物埋藏区的保护措施以及管理规定,开展我省第一批地下文物埋藏区的认定工作。加强可移动文物保护,实现由抢救性保护向预防性保护转变。完善文物认定标准和程序,建立不可移动文物降级撤销和馆藏文物退出机制。全面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制订国家文物登录制度、普查数据安全制度和可移动文物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实现对可移动文物的动态管理。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物证征藏试点工作,记录时代发展变迁,丰富博物馆收藏体系。加强对文物市场的监督管理,规范文物经营活动和民间文物收藏行为,促进文物市场健康发展。
  (六)实施岭南遗产抢救保护工程。加强海上丝绸之路文物史迹的保护与研究工作,提升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史迹保护、展示和利用水平,力争广州、江门、阳江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史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推进肇庆古城墙申报“中国明清城墙”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做好虎门炮台、马坝人和石峡遗址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准备工作,继续推进省文化厅与地方政府共建遗址公园项目,评定我省第二批省级大遗址,争取更多的重要遗址列入国家大遗址名录。实施广府、潮汕、客家、雷州民居的重点保护工程,逐步探索有广东特色的传统村落保护方法,开展一批国保省保集中成片的广东古民居修缮与环境整治。实施全省古驿道的调查、保护与展示工程,将有历史价值的古驿道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促进古驿道保护利用项目与绿道建设、精准扶贫、农村环境改善、文化旅游、全民健身等相结合。
  (七)实施近现代文物重点保护工程。加强原中央苏区文物、抗战文物等革命文物的认定与调查,落实对革命文物修缮和养护的经费保障,开展系列专题展览,充分发挥革命旧址的爱国主义教育阵地作用。加强对华侨文物的保护与维修,提升我省汕头、江门、梅州等地华侨文物的整体影响力和展示水平。加强涉台文物的调查与整体保护,有效整合孙中山革命史迹、辛亥革命史迹并发挥其沟通联系海峡两岸的纽带作用。加强工业遗产、老字号、乡土建筑、近现代名人故居的认定和保护工作,实现文物保护与城市更新的有机结合。实施广州、佛山、惠州等地近现代文物建筑综合保护工程,启动对深圳、珠海、东莞等地改革开放重要史迹的认定和保护工作。
  (八)实施水下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工程。继续会同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实施“南海I号”保护发掘项目,争取在“十三五”期间全面完成考古工作,做好出水文物和船体的科技保护工作,力争成为我国水下考古项目的典范。进一步摸清我省管辖海域和内陆江河的水下文物保存状况,推进南澳岛、上下川岛等沿海海域的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加强对“南海I号”、“南澳I号”第一批水下文物保护区的定期巡查和监测工作,开展我省第二批水下文物保护区的认定与公布工作。启动广东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设项目,打造成集科研、培训、文物展示和保护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水下文化遗产科研窗口。
  (九)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加强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实施,将文物行政部门作为城乡规划协调决策机制成员单位,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将文物保护规划相关内容纳入城乡规划,加强文物保护规划与各层次规划衔接,严格按照规划落实文物本体保护及周边环境风貌控制。加强历史文化名城、村镇、街区和传统村落整体格局和历史风貌的保护,防止在城市改造和新农村建设中拆真建假、拆旧建新等建设性破坏行为。加强“三旧”改造及城市更新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对涉及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和地下文物埋藏区的用地及建设项目,应按程序征求文物部门意见,确保文物得以保护。考古发掘单位应及时向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移交出土文物。
  (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指导和支持城乡群众自治组织保护管理使用区域内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加快开展文物确权工作,积极研究制定切合当地实际的文物保护补偿办法,加大对非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修缮、保养的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设立公益性文物保护基金,采取社会募集等方式多方筹措保护资金。在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前提下,探索社会力量依法依规参与文物保护与利用的新途径。鼓励民间合法收藏文物,大力支持和引导非国有博物馆发展,推广民办公助、公建民营等形式,建立政府对非国有博物馆的资助和培训机制。将文物志愿服务纳入广东文化志愿者行动计划,以广东各级文化志愿者组织为平台,通过加强培训,组织广大文物志愿者参与文物博物馆导览、讲解、宣传、安全巡查等工作。
  (十一)完善文物安全防范体系。文物保护、管理等各有关单位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将文物安全作为首要任务,严格落实相关责任;建立文物安全报告制度,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文物行政部门报告文物安全情况;建立文物安全工作长效机制,制定重大文物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预案。加强基层文物安全管理,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物安全管理网络,逐级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发挥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作用,依托农村文体协管员队伍,组建文物保护义务监督员,实现全省文物安全监管全覆盖。推行政府购买文物保护服务试点,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工作。
  五、稳步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
  (十二)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强化文博单位的社会教育功能,充分发挥文博单位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宣传展示的独特优势,推动成为培育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全面梳理馆藏,充分发挥博物馆收藏、保护、展示历史文化资源的优势,提高文物展出率,利用高科技手段创新展陈形式。建立中小学生定期参观博物馆的长效机制,推进“文物进校园”活动,鼓励学校结合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纪念馆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十三)提升文博事业惠民水平。完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在有利于文物保护、合理确定承载量的前提下,扩大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将更多的博物馆纳入财政支持的免费开放范围,制作或引进一批精品展览,打造一批智慧博物馆,推广一批生态博物馆,建设一批社区微型博物馆。完善博物馆设施,支持欠发达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县级博物馆。扩大“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网络,推动展览向欠发达地区流动,确保农村和偏远地区群众能够免费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开展国有博物馆与非国有博物馆的对口帮扶活动,提升非国有博物馆展览水平。继续举办免费文物鉴定咨询活动,为社会提供更优质的文物鉴定服务。积极开展民间收藏鉴定试点和文物鉴赏进校园进社区活动。
  (十四)充分挖掘文物的利用价值。构建全省博物馆文物数字化资源平台,推动博物馆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馆藏文物得到充分利用。实施“互联网+岭南文化”专项行动,利用互联网开展精品文物、精品展览数字产品制作与推广。推动文物与教育、文创、动漫、设计、旅游等领域的跨界融合。支持建设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特色文化城镇和乡村。深入挖掘文化与文物资源的价值内涵和文化元素,拓展产业发展空间。积极探索陈列展示、文创产业、旅游景区、教育基地等有效可行的文物建筑合理利用模式,鼓励推广“业主托管+社会资金”、“政府统租+业主分成”、“社会组织+业主参与”等形式多样的传统民居和工业遗产合理利用运作方式。统筹推进我省文物合理利用试点工程。
  (十五)加大文博单位创意产品开发力度。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6]36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等部门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16]88号),加大博物馆文化创意资源及文物版权开放力度,鼓励博物馆与高校以及企业等社会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推动社会资金与博物馆文物资源相结合,促进文博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提升广东文博创意产业发展水平。鼓励企业通过限量复制、加盟制造、委托代表等形式参与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培育若干骨干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示范单位。
  (十六)加强文博事业交流合作。积极开展对外文博交流与合作,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外业务交流与技术合作。扩大和深化粤港澳文博合作,推进港澳地区博物馆特色资源参与“广东省流动博物馆网”项目,打造三地共享的文博品牌和服务平台。积极参与国家对外文化交流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加大岭南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力度,扩大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文博交流与合作。
  六、完善保障机制
  (十七)完善规范与标准。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推动制订完善文物保护地方性法规,逐步建立健全全省文物保护的标准化及规范化体系。
  (十八)加强人才培养。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和改革人才评价机制,以重点工程或重大项目为依托,扶持建设一批文物保护人才培养基地,重点打造广东省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人才基地、深圳博物馆文物检测人才基地、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下考古人才基地等。加大非文物系统管理的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的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培训力度。加大省内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文物保护、文物修复、科技鉴定、水下考古、展陈设计等专业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十九)落实经费保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根据本辖区文物保护的需要,将文物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开展文物保险产品试点,拓宽社会资金投入。可通过设立公益性文物保护基金和出台文物保护补偿办法等方式,广泛吸收社会资金用于文物保护及博物馆建设。各级文物行政部门应建立文物项目储备库,确定文物事业发展目标和重点建设项目。
  (二十)加大执法力度。各级人民政府要在行政执法综合改革中进一步强化文物执法工作,理顺执法体制,规范执法主体,明确执法责任。强化文物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确保持证上岗。各级文化市场执法队伍要落实专人专职开展文物执法工作,加大文物行政执法力度,坚决查处文物违法行为。建立文物定期巡查制度,由县(区)级文物行政管理人员会同行政执法人员共同开展文物日常巡查工作,定期对文物、博物馆单位的保护管理情况开展日常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隐患,及时制止与查处违法行为。建立文物违法案件公示、公告制度,形成长效监督制约机制,警示、震慑文物犯罪和违法违规行为,集中曝光重大典型案例。
  (二十一)加强科技支撑。“十三五”期间,建成广东省文物保护科技中心,推动各类文物的保护修复和文物保护科技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培训与咨询、交流与合作。开展1-2批省重点文物保护实验室的评审挂牌工作,争取创建1-2个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国家级实验室或者科研基地。构建广东省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区域平台和广东省区域文物保存环境监测平台,提高我省馆藏文物收藏和展示环境的实时监测水平,提升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能力,全面改善我省文物保存现状。利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建设集全省文物资源基础数据、动态管理、展示教育和公众服务于一体的文化遗产信息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珍贵文物的二维、三维空间信息。
  (二十二)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全省文物法规、保护理念和保护成果的宣传教育和普及推广力度,组织全省新闻媒体在文化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国际古迹遗址日等重要节日期间,开展文物公益宣传活动。加大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和重要考古新发现的宣传力度,组织文物精品展览、讲座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进军营,推进文物保护成果融入国民教育。将文物保护法律法规纳入普法规划,提高全社会文物保护意识,构建全社会共同保护文物的良好环境。
  广东省人民政府
  2016年9月5日

 
  • 加入收藏
  • 关闭
相关法规  
浙江省财政厅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文物局关于印 浙财建[2014]25 2014/12/1
关于办理妨害文物管理等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 公通字[2022]18 2022/8/16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 琼府[2017]40号 2017/4/14
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6]17号 2016/3/4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 陕政发[2016]54 2016/12/23
关于优化综合保税区文物进出境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署贸发[2019]92 2019/4/29
关于印发《文物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通知 财教[2012]506号 2013/1/1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 辽政发[2016]92 2016/12/25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 云政发[2016]11 2016/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