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收藏|Eng|XBRL中国|可做?|帮助|         手机版
我的法规 最新法规 点击最多  失效法规 资料下载 法规解读 下载绿色版 法规搜索
 法规分类
    Loading...
 热点专题
【企业会计准则】
CPA考试法规汇编(2015)
IPO相关法规
电子商务法规汇编(2014)
二手房买卖
公司法及司法解释汇编(2015)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法规汇编(2015)
借款担保法规专辑(2014)
境外上市相关法规
民间资本法规专辑(2014)
上海自贸区政策汇编(2014)
外汇管理法规(2014)
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
征收拆迁补偿法规专辑(2014)
 
   首页 > 财经相关法律法规 > 财经相关法规-其他 >
法规内容  本文仅供参考,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发文标题: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2016年全市两化深度融合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文文号: 渝经信经信[2016]4号
发文部门: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发文时间: 2016-3-28
实施时间: 2016-3-28
法规类型: 财经相关法规-其他
所属行业: 所有行业
所属区域: 重庆
阅读人次: 2272
评论人次: 0
页面功能:
  • 加入收藏
  • 关闭
发文内容:

各区县(自治县)经济信息委,有关企业和单位:
  按照《重庆市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4―2018年)》(渝府办发[2014]29号)的要求,为统筹做好全年两化融合工作,我委制订了《2016年全市两化深度融合工作要点》,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抓好落实。
  重庆市经济信息委
  2016年3月28日
  2016年全市两化深度融合工作要点
  2016年全市两化融合工作应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融合创新的要求,以推动智能制造为主线,引导传统产业树立互联网思维,促进信息通信技术向制造业各领域渗透,推动企业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变革,打造新形势下产业竞争新优势。
  一、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认定和推广
  2016年,全市公开征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100家以上,指导30家以上企业参加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评定,指导50家以上企业参加市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评估;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估的采信机制;新增3-5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服务机构。持续开展企业两化融合水平评估工作。指导两化融合服务支撑机构构建重庆市两化融合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两化融合顶层设计、决策支持,管理体系标准的宣传、贯标、认定和推广等服务。
  二、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指导长安汽车、中冶赛迪等企业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加大工业物联网典型应用示范项目的培育和支持力度,在全市遴选10家以上企业,以建设智能车间(数字车间)、智能工厂为方向,加快推动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推进生产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改造和基础数据共享;支持我市智能制造服务机构整合市内外资源建立重庆市智能工业推进联盟,吸纳500家以上企业加入联盟;支持构建智能制造网络服务平台,为智能制造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三、推进互联网+协同制造
  以互联网+协同设计、协同供应链、协同制造、协同服务、工业电子商务和系统解决方案为重点,开展互联网+协同制造试点示范。在汽摩、装备行业遴选5家以上企业,通过互联网与产业链各环节紧密协同,促进生产、质量控制和运营管理系统全面互联,推行众包设计研发和网络化制造等新模式。在消费品行业遴选3家以上企业,开展互联网+个性化定制试点。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并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推进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管理等关键环节的柔性化改造,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创新。鼓励有实力的互联网企业构建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面向细分行业提供云制造服务,促进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市场需求的集聚与对接,提高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
  四、推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
  支持企业加快从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拓展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增值服务,加快实现从生产加工向材料供应、研发设计、品牌建设、管理服务、营销推广等环节延伸。推动服务化模式创新,把更多服务要素融入到加工制造环节,创新多种形式“产品+服务”经营模式。指导重庆潍柴、川仪股份、山外山科技等企业开展“制造+服务”试点。鼓励制造企业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整合产品全生命周期数据,形成面向生产组织全过程的决策服务信息,为产品优化升级提供数据支撑;鼓励企业基于互联网开展故障预警、远程维护、质量诊断、远程过程优化等在线增值服务,拓展产品价值空间,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的转型升级。
  五、加快工业大数据的开发和应用创新
  积极发展工业互联网,积极探索工业大数据获取、交易、共享的市场机制;加大工业大数据的开发和应用,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基于工业大数据的产品和服务创新。
  六、加快 “互联网+工业”“双创”平台建设
  积极鼓励工业企业加速推进“互联网+”工程,打造“互联网+工业”“双创”平台;在全市选择3-5家企业集中度较高、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园区开展智能园区试点;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促进生产与需求对接、传统制造业与新兴产业融合,以“大”带“小”,有效汇聚和分享行业资源,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工业创新体系、激发创新活力、培育新兴业态和创新公共服务模式。
  七、加大工业电子商务发展
  鼓励第三方机构、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开展B2B/C2B模式的工业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创新与应用;支持新材料全球交易网等行业性第三方工业电子商务平台开展集研发、交易、融资服务等业务整合;利用重庆市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整合重庆市电子商务企业、高校、社会团体、第三方服务机构等资源,为全市工业企业提供技术、政策、资金、信息、人才等综合服务;积极探索全市工业电子商务交易统计机制,加强全市工业电子商务交易统计。
  八、加快工业云服务平台建设
  优化重庆市工业云创新服务平台的功能搭建和应用推广;完成工业云体验中心和结算/下单中心的建设;在九龙坡区和巴南区等首批试点区县内拓展应用企业500家以上;拓展试点区县/园区5家以上。创新工业云运营模式,面向中小企业提供工业创意、工业设计、移动决策、精益生产、产品检测、电子商务、工业物流、产品追溯等云创新服务,提升企业研发创新能力、精益管控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
  九、加强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管理
  落实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责任制,组织开展重要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检查行动,指导重点领域工业控制系统关键环节信息安全管理要求的落实。健全重要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数据库,建立工业控制安全的信息共享机制和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漏洞信息发布机制。
  十、做好市属国有企业信息化系统集约化迁移
  按照《关于加强全市信息化系统集约化建设管理的通知》(渝府办发[2014]175号)和《重庆市信息化系统集约化迁移工作实施细则》(渝经信发[2015]45号)的相关要求,支持宝信等企业建设“重庆企业云平台”和“重庆企业大数据支撑服务中心”等平台及支撑机构,会同有关单位做好国有企业信息化系统集约化迁移。
  十一、加强两化融合宣传培训和人才培养
  指导我市两化融合支撑服务机构深入重点工业园区,举办6-8场以智能制造、互联网+协同制造、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为内容的专题培训活动;充分利用网络、会议、电视、报刊、微信等方式,广泛宣传两化融合相关知识及优秀案例;按照工信部《企业首席信息官制度建设指南》的相关要求,积极推进企业首席信息官(C)制度建设,完成50家以上重点企业的首席信息官(C)制度试点。

 
  • 加入收藏
  • 关闭
相关法规  
关于印发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 工信部信[2013] 2013/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