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收藏|Eng|XBRL中国|可做?|帮助|         手机版
我的法规 最新法规 点击最多  失效法规 资料下载 法规解读 下载绿色版 法规搜索
 用户登录
用户名
密 码
自动登录 
新用户注册  找回密码
 法规分类
    Loading...
 热点专题
【企业会计准则】
CPA考试法规汇编(2015)
IPO相关法规
电子商务法规汇编(2014)
二手房买卖
公司法及司法解释汇编(2015)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法规汇编(2015)
借款担保法规专辑(2014)
境外上市相关法规
民间资本法规专辑(2014)
上海自贸区政策汇编(2014)
外汇管理法规(2014)
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
征收拆迁补偿法规专辑(2014)
 
   首页 > 财经相关法律法规 > 财经相关法规-其他 >
法规内容  本文仅供参考,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发文标题: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发文文号: 陕政发[2015]58号
发文部门: 陕西省人民政府
发文时间: 2015-12-26
实施时间: 2015-12-26
法规类型: 财经相关法规-其他
所属行业: 所有行业
所属区域: 陕西
阅读人次: 1975
评论人次: 0
页面功能:
  • 加入收藏
  • 关闭
发文内容: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26号),加快重点领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紧抓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和建设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机遇,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以引领制造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为目标,科学规划布局,放宽市场准入,从加强基础工作入手,在生产性服务业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上寻突破,在集聚集约、优势特色中求发展,加快生产制造与信息技术、服务业与工业农业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提质增效,打造全省经济追赶超越的新引擎。
  (二)发展目标。
  突出七大领域:结合我省实际,着力抓好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研发设计、人力资源服务、信息技术和会展服务七大领域,实施重点突破。
  培育四大载体:一是培育30个产业聚集度高、发展特色鲜明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二是形成50户品牌效应明显、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集团;三是抓好100个生产性服务业重大项目;四是抓好20个国家、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树立服务业示范发展新样板。
  实现一个目标:今后五年,生产性服务业年均增速达到12%以上,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0%左右,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
  二、重点任务
  1.金融服务业。一是加快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中心。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发展、城镇建设、交通物流商贸体系,为文化、旅游、科教一体化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和功能支持。着力打造能源金融、科技金融、文化旅游金融、离岸金融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开展面向丝绸之路经济带地区和国家的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试点。二是建设三大金融区。西安金融商务区要依托西安浐灞欧亚经济论坛永久会址、欧亚经济论坛综合园区和西安领事馆区,积极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打造国内重要的离岸金融功能区。西咸新区能源贸易金融中心要加强能源金融市场建设,创新能源金融工具,发展能源贸易跨境人民币结算。支持西安高新区科技金融街设立科技金融人才服务中心,探索建立全球创新创业和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三是大力发展地方金融。统筹整合地方金融资源,做大做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逐步实现陕国投全金融牌照。推动民营银行的组建和设立,推进组建陕西金融信息发展公司。鼓励地方和在陕金融机构发起设立金融租赁、消费金融、汽车金融、基金管理等公司。鼓励省属国有企业和大型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设立财务公司和金融集团公司。鼓励全省地方金融企业走出去。支持杨凌与神州数码共同成立新农银行。四是推进直接融资、交易市场和金融综合服务三大平台建设。推动我省主导产业中的龙头骨干企业到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融资。推动我省更多的中小微企业在“新三板”和陕西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优化布局各类交易场所,推动设立一批符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需要、具有较强影响力和集聚力的交易中心。支持省金融控股集团混业扩张发展,支持陕西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打造资金规模大、业务范围全、抗风险能力强、跨区域的大型综合金融集团。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到2020年,全省金融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年度社会融资规模达到8000亿元。(省金融办、省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西安分行、陕西银监局、陕西证监局、陕西保监局负责)
  2.现代物流。充分发挥我省区位优势,加强组织协调,搞好规划衔接,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破解平台建设、监管体制机制和金融支撑、龙头企业培育引进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加快推进重点物流通道建设。着眼于强化一带、联通一路,依托空港、陆港、口岸、信息四大平台,着力建设西安港、西安铁路物流集散中心等一批物流通道工程,全面提升航邮、铁路、公路和高铁物流通道能效,努力打造面向中亚、西亚的国际物流枢纽,实现与“一带一路”区域和全球主要经济体的互联互通。二是加快建设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科学规划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商业设施布局,开展航空物流、保税业务、高端商贸等项目建设,打造环机场高端商业中心。建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推进空港新城地面交通、道路设施建设。与国际企业合作开展飞机维修业务,建设航空公司综合运营基地。三是加快完善国际物流平台功能。建成西安港多式联运功能区、商品交割基地、国际物流基地和生产服务中心,打造集跨境电商、保税仓储、跨境金融支付为一体的产业集聚区。建成粮食、肉类、整车等国家重要商品进口指定口岸。把西安国际港务区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最大的内陆型中转枢纽港,打造“一带一路”陆海联运枢纽。四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区。将西安内陆港融入国际贸易运输体系,发挥航空港口物流运输作用,建立内陆港、航空港无缝衔接联运平台。进一步整合优化西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保税仓储设施和物流园区,开展保税展示交易、融资租赁和境外维修。加快培育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发展新型贸易业态。五是培育壮大具有较强服务能力的物流企业。积极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服务,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鼓励统一配送和共同配送,优化物流企业供应链管理服务,推进第三方物流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努力降低物流成本。重点建设西安港、西安综合保税区(二期)、宝鸡陆港新区、潼关物流港、铜川关庄物流园、陕煤(长武)物流园区、汉中褒河物流园区、延安新区物流中心、中国西北(安康)国际天贸物流城、榆林靖边商贸物流园区、杨凌综合物流园等项目。全省物流业保持年均12%的增速,到2020年,物流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负责)
  3.电子商务。一是加快培育国家级、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加快西安市等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工作,推进政策环境、支撑体系、服务应用创新。到2020年,打造3家以上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和5家以上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培育10家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和20至30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二是培育壮大电子商务经营主体。培育本土电子商务龙头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电子商务企业在我省设立区域性总部、功能性中心或建设重大项目。鼓励企业依托地方优势产业或知名品牌开展网络营销,鼓励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利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经营。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咨询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作用,不断提高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数量规模。三是支持电子商务平台和园区建设。支持阿里巴巴建设西安客户服务中心和陕西智能物流骨干网络。推动建材、医药和农产品、能源化工和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中心、交易平台建设。支持面向跨境贸易的多语种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服务创新和应用推广。推动大型商贸流通企业通过电子商务提高流通效率。鼓励移动电子商务向工业生产经营和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延伸。推进制造企业应用电子商务,优化企业供应链,加快制造业高端化进程。推进西安国际陆港电商产业园、顺丰西安电商产业园、苏宁西北地区电子商务运营中心、京东西北电子商务基地(中转配送中心)、当当网陕西运营中心、百利威(西安)国际电子商务产业园、杨凌现代农业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到2020年,电子商务在社会经济各领域广泛应用,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7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其中,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1500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超过15%。(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西安海关负责)
  4.研发设计。一是加强重点领域研发设计。建设关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组织实施科技创新重大工程,大力推进我省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设计,加快技术密集、附加值高、成长空间大的新材料、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支持生物医药、钛钼钒新材料、3D打印、北斗导航技术应用等产业做大做强。二是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以统筹科技资源改革为抓手,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推动校企、院企组建创新联盟,发展产学研用合作,促进科技成果交流和推广应用。强化重点实验室和重点企业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的对外开放和服务功能。鼓励建立专业化、开放型的工业设计企业和服务中心,并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强化各类高新区和产业园区的承载功能,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园区流动集聚,实现技术、资本、企业的有效对接和良性互动。加强物联网技术应用。大力推动“双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建设,构建产业园区、创新基地、公共研发平台、加速器、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多层次、全体系的创新创业载体和空间,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支持科研、教育、工业协同创新,推进沣东新城科技资源统筹基地建设。三是建立主要由市场评价创新成果的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交易和中介服务体系,发展研发设计交易市场,开展面向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的知识产权培训、专利运营、分析评议、专利代理和专利预警等服务,加快研发设计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重点建设陕西煤业西安研发基地、西安高新区军民融合产业园及企业孵化器、西安浐灞生态区科研创意基地、西安航天基地卫星应用产业集群、西安软件新城研发基地、西咸新区空港临空商务总部基地、杨凌农业创意与研发设计基地等项目。到2020年,全省新建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60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0个、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0个、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0个、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50个,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
  5.人力资源服务。一是大力发展专业化、行业化人才市场。围绕我省重点产业,建设高技术、农业科技、能源化工、加工制造、工程建筑等人才市场,使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成为引导区域和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鼓励开拓国际人力资源服务市场,积极承接离岸人力资源服务业务。二是提高人力资源服务水平。加快形成一批综合型、专业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供求对接,引导各类企业通过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开发和使用水平,提升劳动者素质和人力资源配置效率。三是推进人力资源服务创新。以产业引导、政策扶持和环境营造为重点,强化生产性服务业所需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开发培训。鼓励新技术、新知识在人力资源服务中的运用,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拓展人力资源服务领域。支持人力资源园区建设。重点建设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西安市环大学创新产业带及服务平台、中交科技城、西安高新区技术转移聚集区等项目。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人力资源总量明显增加、层次不断提高、结构逐步优化、开发环境得到改善。(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
  6.信息技术服务。一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大数据中心。面向丝路沿线国家和主要贸易伙伴国家,建设云计算和大数据服务中心,推动建设网上“丝绸之路”。引进云服务器、云存储和网络设备生产企业,共建信息产业聚集区,打造物联网应用创新中心。加快西安软件新城、西咸新区大数据产业园等建设。二是全面完成“宽带陕西”和三网融合工程。支持西安国家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建设、西安—西咸新区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西安信息惠民城市试点示范。完善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加快信息进村入户。三是积极推动信息技术服务应用。发展移动宽带通信业务、远程教育、医疗等信息增值服务,建设“西部云谷”。加快工业机器人、北斗卫星导航、3D打印等先进技术应用。充分运用“互联网+”,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提高重点企业信息应用方案设计、集成开发能力,实现制造与服务业的无缝对接,推动制造业的智能化、柔性化,促进定制生产等模式创新发展。支持信息服务机构面向工业行业和社会提供专业化服务,促进工业生产业务流程再造和优化。推动工业企业与软件提供商、信息服务提供商联合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的数字化水平。加快发展基于智能终端的应用开发和信息增值服务,拓展信息服务新业态。重点建设西咸新区云谷二期、信息产业基地及大数据处理与应用中心、西咸新区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基地、中俄丝绸之路高科技产业园、中兴深蓝科技产业园、菜鸟中国智能骨干网西北核心节点等项目。到2020年,全省信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000亿元,全面完成“宽带陕西”工程和三网融合,基本构筑“数字陕西”格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科技厅负责)
  7.会展服务。一是优化会展条件。完善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西安丝绸之路国际会展中心、大西安(咸阳)文化体育功能区会展中心等会展平台服务功能,建设以西安为中心的会展经济圈。二是提升办展水平。更好地发挥西洽会暨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欧亚经济论坛、杨凌农高会等重要平台作用,提升合作实效。举办形式多样的特色商品展销活动。三是培育会展龙头企业。支持组建大型会展企业集团,大力发展创意策划、广告宣传、代理招商、服务管理等展会活动服务配套产业,形成完善的行业服务支撑体系。重点建设西咸新区欧亚经济综合园区核心区、西安领事馆区、杨凌国际会展新城等项目。到2020年,培育和引进5-8个市场化程度高、产业带动力强、具有国内国际影响的品牌展会;会展业年均增长20%,主要业绩指标进入全国前列。(省商务厅负责)
  同时,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服务,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积极探索节能量市场化交易,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省发展改革委、省环境保护厅负责);加快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鼓励不同所有制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省质监局负责);健全职业评价制度和信用管理体系,提升商务咨询服务专业化、规模化、网络化水平(省商务厅负责);把握全球服务外包发展新趋势,积极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大力培育在岸服务外包市场(省商务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负责);鼓励企业将售后服务作为开拓市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省商务厅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是加大支持力度。切实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有关促进服务业发展的一系列扶持政策,针对存在问题,及时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对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及时落实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认证、节能环保等科技型、创新型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可申请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根据国家部署,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扩大到服务业全领域。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创新使用方式,通过融资性担保、创业投资等途径支持服务业发展。鼓励企业、金融机构以及社会资金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推动省成长性企业引导基金等支持服务业重点领域项目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引导金融机构通过科技融资担保、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等模式创新金融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债券,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二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进一步放开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落实“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推进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应用。推广PPP模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电信、邮政、铁路、民航、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公共交通、污水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领域,积极推动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的改组改制。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引导外资企业在陕设立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各类功能性总部和分支机构、研发中心、营运基地等。按国家规定有序放开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外资准入限制。优化境外投资审批程序,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境外投资的便利化程度。鼓励有条件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拓展发展空间。
  三是推进集聚发展。支持各地、各部门规划布局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项目,支持大中城市规划建设服务业集聚区。因地制宜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市、制造业集中区域、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以及有条件的城镇等区域集聚。科学规划建设城市综合体,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培育打造一批以楼宇为主要载体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供有力支撑。
  四是培育龙头企业。支持引进世界500强、中国百强服务企业在陕设立区域总部。抓住“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和产业转移等机遇,在生产性服务业重点行业、新兴领域谋划建设一批具有比较优势、产业带动性强、品牌示范作用明显的重大建设项目,积极协调解决好项目建设中用地、融资等难题,促进项目及时建成达效。集中力量支持一批创新型企业打造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推广陕鼓、陕汽等企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经验,促进大企业、大集团发挥优势、创新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向生产加服务转变,拓展服务领域,提升综合实力。
  五是坚持创新驱动。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服务模式、服务内容等创新的保护。培养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团队,建设设计、创意人才队伍,建立创新发展服务平台。加强生产性服务业品牌培育工作,营造有利于品牌成长的良好氛围。大力培养生产性服务业急需的高端人才,积极吸引和聘用国内外高级人才,鼓励海外留学人员来我省创业。建设大型专业人才服务平台,增强人才供需衔接。针对不同类型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特点,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岗位职业培训。积极推进西安市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搞好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和标准化试点。强化标准支撑,开展质量诚信和品牌创建活动。
  六是增强要素供给。将生产性服务业设施用地纳入城乡土地利用规划和年度计划,予以优先安排。鼓励工业企业利用自有工业用地兴办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自营生产性服务业,对提高自有工业用地容积率用于自营生产性服务业的工业企业,经批准可按新用途办理相关手续。选择具备条件的城市和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鼓励通过对城镇低效用地的改造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消除服务业价格歧视,建立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生产性服务业价格形成机制,全面落实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与工业同价。对工业企业分离出的非核心业务,在水、气方面实行与原企业相同的价格政策。符合条件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可参与直供电试点。
  各市(区)要充分认识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大意义,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细化明确工作推进措施,优化发展环境,大力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省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积极主动工作,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完善生产性服务业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明确各有关部门统计任务,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发布制度。省发展改革委要加强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做好督促检查和跟踪分析,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陕西省人民政府
  2015年12月26日

 
  • 加入收藏
  • 关闭
相关法规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201 沈政发[2014]38 2014/8/19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青海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 青政[2014]73号 2015/2/1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发展生产 津政办发[2015] 2015/6/29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贵州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划[2014— 黔府函[2014]21 2014/10/27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 川府发[2015]25 2015/4/29
厦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施 厦府办[2014]19 2014/12/29
四川省物价局关于运用价格政策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若 川价发[2007]16 2007/9/26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 内政发[2015]52 2015/5/4
上海市财政局上海市地方税务局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沪财税[2011]46 20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