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法规 最新法规 点击最多  失效法规 资料下载 法规解读 下载绿色版 法规搜索
 法规分类
    Loading...
 热点专题
【企业会计准则】
CPA考试法规汇编(2015)
IPO相关法规
电子商务法规汇编(2014)
二手房买卖
公司法及司法解释汇编(2015)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法规汇编(2015)
借款担保法规专辑(2014)
境外上市相关法规
民间资本法规专辑(2014)
上海自贸区政策汇编(2014)
外汇管理法规(2014)
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
征收拆迁补偿法规专辑(2014)
 
   首页 > 财经相关法律法规 > 社会保障 >
法规内容  本文仅供参考,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发文标题: 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州市临时救助实施办法的通知
发文文号: 湖政发[2016]1号
发文部门: 湖州市人民政府
发文时间: 2016-1-11
实施时间: 2016-1-11
法规类型: 社会保障
所属行业: 所有行业
所属区域: 湖州
阅读人次: 3348
评论人次: 0
页面功能:
  • 加入收藏
  • 关闭
发文内容: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湖州市临时救助实施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湖州市人民政府
  2016年1月11日
  湖州市临时救助实施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我市社会救助制度,及时解决群众遇到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国发[2014]47号)、《浙江省社会救助条例》及《浙江省临时救助办法》(浙政发[2015]35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经市政府同意,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临时救助,是指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个人,给予的应急性、过渡性救助。
  第三条 临时救助对象适用于本市户籍人口,居住在本市且持有《浙江省居住证》人口和困难发生在本市的流动人口。救助范围包括家庭对象和个人对象:
  家庭对象是指因火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或者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因生活必需支出突然增加,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和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遭遇其他特殊困难的家庭。
  个人对象是指因遭遇火灾、交通事故、突发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困难,暂时无法获得家庭支持,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个人。其中符合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条件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按有关规定提供救助。
  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需要开展紧急转移安置和基本生活救助,以及属于疾病应急救助范围的,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 临时救助遵循以下原则:
  (一)应救尽救。确保求助有门,使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对象和个人对象都能得到相应的救助;
  (二)救助及时。坚持早发现、早救助、早干预,发挥救急难作用,及时帮助困难家庭对象和个人对象摆脱临时困境;
  (三)水平适度。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实行政府救助、社会救助、家庭自救相结合,保障困难家庭对象和个人对象基本生活;
  (四)公开公正。确保政策公开、过程透明、结果公正,全面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条 临时救助坚持属地管理原则,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各级民政部门应当履行行政主管部门职责,发挥临时救助统筹协调作用。各级财政、人力社保、公安、教育、卫生计生、建设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县级民政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以下统称管理审批机关)负责临时救助的具体管理审批工作。
  第二章 申请和受理
  第六条 依申请受理。凡认为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城乡居民家庭或个人均可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临时救助申请;受申请人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其他单位、个人可以代为提出临时救助申请。
  对于具有本市户籍、居住在本市且持有《浙江省居住证》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受理;对于困难发生在本市的流动人口,困难发生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协助其向县级人民政府设立的救助管理机构(即救助管理站、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等)或县级民政部门申请救助。
  申请临时救助,需要提交下列证明材料:身份证件、申请表、家庭经济状况核查授权书,以及困难证明材料。对提交材料不齐备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一次性告知申请人或其代理人按规定予以补齐;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受理;因情况紧急无法在申请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先行受理。
  第七条 主动发现受理。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居)民委员会要及时核实辖区居民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特殊情况,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家庭或个人提出救助申请。
  公安、行政执法等部门在执法中发现身处困境的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以及失去主动求助能力的危重病人等,应主动采取必要措施,帮助其脱离困境。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县级民政部门、救助管理机构在发现或接到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公民个人报告救助线索后,应主动核查情况,对于其中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应协助其申请救助并受理。
  第三章 审核和审批
  第八条 临时救助的一般程序: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群众评议、信息核查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经济状况、遭遇困难类型等进行核实,一般在4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并在申请人居住地的村(社区)张榜公示7日。公示期间无异议的,报县级民政部门审批,审批时间一般不超过3个工作日;公示期间有异议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进行核实,并在3个工作日内提出复核意见。
  人均救助金额在当地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两倍以下的,县级民政部门可以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批,但应报县级民政部门备案。
  对于困难发生在本市的流动人口,县级民政部门、救助管理机构可以按生活无着人员救助管理有关规定审核审批,提供救助。
  对不符合救助条件不予批准的,管理审批机关应当书面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第九条 临时救助的紧急程序:
  对于情况紧急、需立即采取措施以防止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或严重后果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先行救助,确保救助措施在24小时内到位,同时告知县级民政部门。待紧急情况解除后,补办相关手续。
  第十条 县级民政部门应当制定临时救助审批流程,做到审批层级适中、简单快捷;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快速审批,使困难群众及时受助。
  第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救助:
  (一)拒绝授权进行家庭经济状况核查的;
  (二)不配合管理审批机关调查,不说明致困原因的;
  (三)隐瞒家庭或个人真实财产、收入以及其他受助情况等,提供虚假证明的;
  (四)申请人以同一事由重复申请,无正当理由的;
  (五)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认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章 标准和方式
  第十二条 临时救助标准:
  (一)对发生以下情形的,一次性给予每人当地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6倍以下的基本生活救助;特别困难的,可以适当增加,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地月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2倍。
  1.遭遇火灾、交通事故等人身意外事件,在获得各种赔偿、保险和其他救助后,基本生活仍然特别困难的家庭或个人;
  2.因生活必需支出突然增加,超出家庭承受能力,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和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以及因患大病等特殊原因导致实际基本生活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边缘户标准的家庭或个人。
  (二)因火灾等情形,救助对象住房毁损无处居住的,根据需要给予临时安置,并参照自然灾害救助相关标准给予住房修建补助。
  第十三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家庭对象和个人对象的困难类型、困难程度,制定相应的临时救助标准,向社会公布,并适时调整。
  第十四条 临时救助方式:
  (一)发放临时救助金。各地要全面推行临时救助金社会化发放,按照有关规定将临时救助金直接支付到救助对象个人账户,确保救助金足额、及时发放到位。必要时,可直接发放现金。
  (二)发放实物。根据临时救助标准和救助对象基本生活需要,可采取发放衣物、食品、饮用水,提供临时住所等方式予以救助。对于采取实物发放形式的,除紧急情况外,要严格按照政府采购制度的有关规定执行。
  (三)提供转介服务。对给予临时救助金、实物救助后,仍不能解决临时救助对象困难的,可分情况提供转介服务。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或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条件的,要协助其提出申请;对需要公益慈善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等提供慈善救助或专业服务的,要及时转介。
  第五章 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
  第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要将临时救助资金列入财政预算。
  第十六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建立应急救助周转资金,保证救急难工作需要。
  第十七条 各级财政、民政部门应完善临时救助资金现金发放的手续。加强对临时救助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检查,进行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十八条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积极主动公开临时救助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自觉接受审计、纪检、监察和社会公众的监督。
  第六章 健全工作机制
  第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统筹协调,建立“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办事大厅设立统一的社会救助申请受理窗口,优化受理、分办、转办、结果反馈流程。
  第二十条 县级人民政府要落实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必需的基层工作力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加强基层救助能力建设。
  第二十一条 各县区应当开通社会救助热线,畅通求助报告渠道。
  第二十二条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临时救助,发挥公益慈善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企事业单位、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在对象发现、专业服务、发动社会募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加快建设社会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民政、人力社保、公安、教育、卫生计生、建设等部门的信息共享。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 加入收藏
  • 关闭
相关法规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温州市临时救助办法的通知 温政发[2016]48 2016/11/20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临时救助实施办法的 苏政办发[2015] 2016/1/1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的意见 黔府发[2015]37 2015/11/27
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市临时救助实施办法的 苏府办[2016]3号 2016/2/1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临时救助暂行办法的 粤府办[2015]3号 2015/1/23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临时救助工作的意见 甘政发[2014]12 2014/12/19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的通知 陕政发[2015]47 2015/11/5
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金华市区临时救助办法的通知 金政发[2016]34 2016/1/1
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健全城乡困难群众临时救助制度 成办发[2017]3号 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