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收藏|Eng|XBRL中国|可做?|帮助|         手机版
我的法规 最新法规 点击最多  失效法规 资料下载 法规解读 下载绿色版 法规搜索
 法规分类
    Loading...
 热点专题
【企业会计准则】
CPA考试法规汇编(2015)
IPO相关法规
电子商务法规汇编(2014)
二手房买卖
公司法及司法解释汇编(2015)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法规汇编(2015)
借款担保法规专辑(2014)
境外上市相关法规
民间资本法规专辑(2014)
上海自贸区政策汇编(2014)
外汇管理法规(2014)
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
征收拆迁补偿法规专辑(2014)
 
   首页 > 财经相关法律法规 > 财经相关法规-其他 >
法规内容  本文仅供参考,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发文标题: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计量工作的通知
发文文号: 温政办[2015]110号
发文部门: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文时间: 2015-11-26
实施时间: 2015-11-26
法规类型: 财经相关法规-其他
所属行业: 所有行业
所属区域: 温州
阅读人次: 2158
评论人次: 0
页面功能:
  • 加入收藏
  • 关闭
发文内容: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计量工作的意见》(浙政发[2014]14号)精神,进一步提升全市计量工作整体水平,更好地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民生提质增效,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计量工作通知如下。
  一、把握总体目标
  围绕“民生计量、能源计量、工业计量、法制计量”建设,不断夯实计量基础,优化监管体系,完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计量在保障民生、服务经济转型、推动科学技术进步和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基础保障作用。到2020年,逐步建立起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计量工作体制和工作模式,建成科学合理、先进适用的量值溯源体系和计量检测服务体系,计量总体水平全面提高,并达到全省先进水平。具体目标如下:
  (一)计量保障能力显著提升。计量技术机构基本建成覆盖全市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重点领域的计量标准,全市计量标准和量传溯源体系覆盖率达到95%以上,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500项左右,形成校准测量能力600项左右。建设省级以上产业计量测试中心1—2个,计量检测服务能力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需求。
  (二)计量惠民作用不断凸显。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用三源”、电能表、水表、燃气表、电子计价秤、燃油加油机、出租车计价器等重点管理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6%以上,“医用三源”受检率达到100%。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单位达到500家以上,诚信计量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三)企业计量管理能力明显增强。建立完善企业测量(计量)管理体系认证,鼓励企业建立符合法定要求的计量实验室和计量研发管理平台,推动企业产品升级和精细化管理,实现能耗物耗下降、产品质量提高的目标。
  (四)能源计量管理作用有效发挥。全市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达标率达到98%以上,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资源计量数据实时、在线采集水平明显提高,节能降耗成效明显。
  二、明确主要任务
  (一)加强计量技术基础建设。按照“层级分明、错位发展、保障有力”的建设原则,分层级、分阶段推进量传溯源体系建设,市级机构着重加强对新兴产业量传溯源技术研究,在环境监测、医疗放射、现代通讯等领域建立一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县级机构以满足当地特色产业量值溯源需求为重点,不断完善量值传递和溯源体系,拓展测量范围和服务领域。建立资源共享的计量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柱产业发展提供技术研发服务,为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提供计量检测服务。
  (二)加强民生计量工作。提高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行政执法等涉及民生和公共安全计量器具的强制检定覆盖率,重点加强对“医用三源”、“民用三表”等重点管理计量器具的检定管理。提高乡镇(街道)、村(社区)医疗服务和市场公平交易的计量保障能力,对全市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医用计量器具和集贸市场在用电子计价秤实行免费检定。建立健全常态化计量惠民服务机制,让民生计量走进群众生活。
  (三)加强能源计量工作。全面推行重点用能单位实施国家强制性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开展能源计量审查活动,强化用能单位能源计量主体责任,引导其合理配备、依法管理、正确使用能源计量器具。实施能源资源计量数据应用行业推进项目,建立健全能源资源计量数据监测管理体系和应用机制,进一步提高块状行业的节能管理水平。积极推进企业能源资源计量数据的在线采集和实时监测应用,并将相关数据纳入节能主管部门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在线监测系统。
  (四)加强工业计量工作。推广先进计量管理模式,鼓励企业加大对计量基础设施和计量检测设备的投入,在生产加工、工艺控制、产品检验等关键环节合理配置、有效使用合格计量器具,提升企业计量管理水平和检测能力。健全企业测量管理体系分类指导制度,推动大型企业按照国际标准建立计量测量管理体系,帮助中小企业落实国家规定的计量检测规范要求,对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推行计量保证能力评价,充分发挥计量在产品质量监督中的基础作用。
  (五)加强法制计量工作。强化对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计量标准器具核准、专项计量授权等计量行政许可的证后监管工作,建立并完善日常监督检查和专项监督抽查制度。建立计量风险分析和预警防范机制,对不同对象实施分级管理,提高风险防控能力,提高证后监管的有效性和科学化水平。
  (六)加强计量科技创新。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减排、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等领域的计量技术研究,在低压电器、泵阀、鞋革等领域建立一批省级以上的产业计量测试平台。积极参与制定地方计量技术规范,推进计量器具新产品研制开发。加强计量技术应用研究,研究和开发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急需的测量方法,开展一批重大应用型检测技术研究攻关,推动计量科研项目成果应用于产业发展和政府监管等领域。
  (七)加强计量监督管理。加大对重点计量器具产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力度,着重加强对贸易结算等关系国计民生计量器具的检定管理和对用能产品能效标准、标识执行情况的计量监管,强化对校准活动的依法监管。落实计量器具强制检定结果公示制度,依法接受群众监督。加大计量执法检查力度,加大对燃油加油机、电子计价秤等重点领域计量作弊行为的打击力度,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健全完善查处重大计量违法案件快速反应机制、执法联动机制和计量违法举报奖励制度。
  (八)加强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在加油站、商场超市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领域积极培育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单位,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并评选出一批具有行业性或区域性示范作用的诚信计量示范单位。充分发挥相关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积极引导生产经营者遵守诚信计量准则,自觉规范计量行为。将诚信计量情况纳入企业征信范围,建立健全企业守信情况公开、社会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制度,不断拓宽社会参与诚信计量监督的渠道。
  三、落实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加强对计量工作的领导,将计量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大力推进本地区的计量工作。加强考核监督,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确保计量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落实部门责任。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形成合力。质监部门要依法履行计量行政主管部门职责,加强对计量工作的统筹协调、组织实施和指导。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和参与计量工作,经信、住建、交通、卫计、环保等部门要做好各自领域内相关计量活动的监督管理、支持保障等工作。
  (三)强化政策支持。加强计量工作经费保障,为计量事业发展和服务民生提供支持。计量行政许可、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等所需资金由同级政府财政统筹安排。将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等方面列入强制检定目录的工作计量器具的检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逐步实行免费检定。对各地实施的符合条件的能源资源计量数据应用行业推进项目,在节能专项资金安排中予以支持。
  (四)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各级计量主管部门的计量管理工作责任,落实基层计量工作力量,健全计量工作网络。加大计量学科带头人等优秀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不断完善计量人才培育和使用机制。加强对计量检定人员、各类考评员、注册计量师的业务培训和规范管理,提高企业计量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
  (五)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借助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平台,大力宣传计量法律法规,普及计量科学技术知识,推广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利用“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世界计量日”、“质量月”等契机,多层次开展主题宣传、计量维权等活动,不断强化全社会计量意识,形成政府重视计量、企业加强计量、社会关注计量的氛围。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11月26日

 
  • 加入收藏
  • 关闭
相关法规  
武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全市计量工作的通知 武政办[2015]15 2015/12/30
关于加强民生计量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市监计量发[2 202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