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法规 最新法规 点击最多  失效法规 资料下载 法规解读 下载绿色版 法规搜索
 法规分类
    Loading...
 热点专题
【企业会计准则】
CPA考试法规汇编(2015)
IPO相关法规
电子商务法规汇编(2014)
二手房买卖
公司法及司法解释汇编(2015)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法规汇编(2015)
借款担保法规专辑(2014)
境外上市相关法规
民间资本法规专辑(2014)
上海自贸区政策汇编(2014)
外汇管理法规(2014)
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
征收拆迁补偿法规专辑(2014)
 
   首页 > 财经相关法律法规 >
法规内容  本文仅供参考,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发文标题: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文文号: 大政发[2015]38号
发文部门: 大连市人民政府
发文时间: 2015-9-7
实施时间: 2015-9-7
法规类型: 财经相关法律法规
所属行业: 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
所属区域: 大连
阅读人次: 2407
评论人次: 0
页面功能:
  • 加入收藏
  • 关闭
发文内容: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各先导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各有关单位:
  《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方案》业经大连市第十五届人民政府第三十八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大连市人民政府
  2015年9月7日
  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的通知》(辽政发[2014]22号)精神,结合大连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知识产权保护利用和创新型人力资源开发为核心,以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引擎,强化创新驱动,优化发展环境,切实提高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整体质量水平,着力推进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全面建设文化强市,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我市建设“两先区”、加快向现代化国际城市迈进服务。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统筹协调、重点突破。统筹资源,加强协调,着力推进文化软件服务、建筑设计服务、专业设计服务、广告服务等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建筑业、信息业、旅游业、农业和体育产业等重点领域融合发展。鼓励先行先试,发挥大连特色优势,促进多样化、差异化发展。
  坚持市场主导、创新驱动。转变政府职能,以市场为导向,促进资源整合,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扶持引导,打破行业壁垒,促进技术、业态、内容、模式和管理创新,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化、专业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加快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
  坚持文化传承、科技支撑。依托大连丰厚文化资源,丰富创意和设计内涵,拓展文化遗产传承利用途径,在与产业和市场的结合中实现传承和可持续发展。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加强科技与文化的结合,促进创意和设计产品服务的生产、交易和成果转化,实现文化价值与实用价值的有机统一。
  (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市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的先导作用更加明显,与相关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融合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建成一批特色鲜明的融合发展集聚区和新型城镇,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和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打造一批在国际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品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文化创意人才。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显著提高,相关产业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明显提高,大连初步成为面向东北亚地区的文化贸易中心、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的文化创意设计中心和文化创意设计人才集聚中心。
  二、主要任务
  (一)提升制造业设计创新能力。以制定和实施中国制造2025大连行动计划为契机,强化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工业设计的先导作用,加快工业设计高端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建立健全制造业设计创新体系,促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向系统集成和制造服务化转型,实现“大连制造”向“大连智造”转变。
  1.加快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市级工业设计中心的认定和管理,积极打造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鼓励制造业企业与工业设计企业、高等院校合作建立“产、学、研、销”联盟。统筹推进工业组态与仿真软件设计、新能源汽车电子设计、集成电路设计等相关工业设计的公共技术、信息服务、人才培训等平台建设。将高新区大连设计城、生态科技创新城研发设计产业园建设成为工业设计产业基地。定期举办“大连设计节”“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等活动,打造工业设计产业交流合作平台。
  2.提升装备制造业设计水平。依托我市在机床、船舶、轴承、煤化工、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等领域的研发设计能力和服务优势,重点发展机械装备设计、船舶海工设计、轴承开发设计、煤化工装备设计、汽车工业设计、电子信息产品设计、机器人设计等产业,推动前端设计与制造能力结合以及设计、制造与服务衔接,加强产品外观、结构功能等设计能力。支持企业参与国内外工程服务,提高设计服务市场占有率。
  3.提升消费品工业创意设计水平。以打造品牌、提高质量为重点,促进文化元素、工艺技艺与创意设计、现代科技、时代元素相结合,提升消费品工业的产品设计和研发能力,增加多样化供给,引导消费升级。支持我市服装纺织自主品牌发展,培育原创设计师成长,提升大连国际服装节、大连国际服装纺织品博览会影响力,把大连打造成东北亚“时尚之都”。建设工艺美术产业园区,保护、传承并发展贝雕、水晶玻璃等传统工艺品,打造“文化创意纪念品一条街”等特色街区。
  4.提升工业软件开发应用水平。推动软件与自动化技术、制造技术、管理技术相互渗透。支持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企业创建专业领域软件创新中心,形成一批国内领先、替代国外产品的优秀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为工业企业产品、技术、管理升级提供支撑。
  (二)推进数字内容产业发展。依托“互联网+”平台,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生产、传播、消费的数字化、网络化进程,积极培育文化与科技双向深度融合的新型业态。
  1.加大文化与科技融合力度。建设国家级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加快文化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强化文化对信息产业创意、设计和内容支撑。设置文化与科技融合协同创新专项,支持工业设计、动漫游戏、传播影视、传统文化升级、网络文化等领域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深入实施文化与科技融合示范工程。整合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创新资源,打造10个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基地,建立文化与科技融合产业技术研究院,开展标准体系研究,完善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体系。
  2.推动动漫游产业优化升级。发挥国家动漫游产业振兴基地的集聚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技术平台建设,推动动漫游戏与虚拟仿真技术在设计、制造等领域的集成应用。深入挖掘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文化资源,生产制作创意新颖、工艺精良的动漫游产品,培育具有民族特色、国际化的动漫形象品牌。鼓励开展新媒体动漫游设计制作,支持动漫游衍生产品的开发与市场推广,打造动漫游产业链,提升大连动漫游产业的整体水平。
  3.促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以新技术新应用引领和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促进报网融合、台网融合,推动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有效整合,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人才队伍的共享融通,形成一体化的组织结构、传播体系和管理体制,提升先进文化互联网传播吸引力。建设报业集团和广播电视台全媒体新闻平台,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构建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以“高清大连、3D大连、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有线电视云业务平台为载体,大力拓展宽带数据、互联网视频等增值新业务,基本完成全域“超高清、高速率、大带宽”的区域网络覆盖,实现“三网融合”。
  (三)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按照环保、生态、绿色、宜居的目标,优化创意设计,提高城乡规划、建筑设计、园林设计和装饰设计水平,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和文化品位。
  1.提升规划设计水平。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科学统筹各行业发展和空间布局,加强专项规划编制。鼓励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将优秀创意设计注入到城市设计和景观风貌规划,提高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完善建筑、园林、城市设计、城乡规划等设计方案竞选制度,重视文化内涵的审查。鼓励装饰设计创新,引领装饰产品和材料升级。引导建筑行业树立先进的设计理念,增强创新意识,推广采用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提高建筑节能设计水平,促进建筑业技术创新,着力打造体现时代精神、文化内涵、地方特色的建筑作品。
  2.加强城镇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坚持历史保护与有机更新并重,统筹新老城区发展、功能提升与整体风貌保护。贯彻实施整体保护措施,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保持各类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护城镇、街区、建筑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空间尺度及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对城市和乡村具有文物价值和文化识别意义的民用建筑、工业建筑、老街区、名村名镇等建筑和建筑集群实施认证,及时采取适当的历史保护与文化开发措施。
  3.加强特色文化村镇建设规划。充分发挥城市对周边村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培育村镇建筑设计市场,建设环境优美、设施完备、幸福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依据村镇自身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发展阶段和社会经济基础,体现城乡空间差别,实施区分指引,发掘并融合村镇在自然风貌、人文历史、地域文化和民俗习惯等方面特色,打造特色文化村镇,弘扬乡贤文化。
  (四)提升演艺影视出版创意设计水平。以现代科技为手段,以文化品质为核心,引导演艺影视出版业向综合创意和设计服务转变,推动数字化转型和经营模式创新。
  1.提升文化艺术创新创意水平。充分挖掘大连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创作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的文艺作品,深刻展现城市文化品格和特色。加强舞美设计、舞台创意和舞台技术创新,丰富舞台艺术表现形式,打造专业化、品牌化的演艺精品。支持演艺团体发展,鼓励加入辽宁剧院联盟和辽宁演艺联盟,促进演艺资源合作共享,优化演出市场环境。加大政府购买文化服务,推动艺术创作演出纳入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2.大力发展广播影视业。改革创新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形式和手段,运用现代制播技术促进电影、电视剧、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提升,实施广播电视精品工程,推出一批视听率高、双益俱佳的名牌节(栏)目。集聚优质节目的研发与制作资源,完善制播分离机制,打造节目制作、播出、发行平台。依托高满堂工作室和闯关东、大连故事等影视产业基地,完善编剧创作、影视拍摄、制作发行等影视产业链条,拓展大连影视产业国内国际市场。
  3.加快出版发行业转型发展。运用高新技术推动出版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提高出版创新能力和传播能力,实现出版全流程、全方位的数字化。整合内容资源,大力发展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等新业态,增强交互性,延伸出版产业链。提高选题策划、版式和装帧设计水平,统筹推进大连图书出版品牌建设。鼓励传统书店向现代新型书店转型升级,重点支持新华书店中心书城、金玛书城等项目建设,打造多功能为一体的文化消费和体验中心。
  (五)丰富旅游产业文化内涵。将文化创意元素融入旅游产业发展,丰富旅游产业文化内涵,提升旅游文化核心竞争力。
  1.着力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实施旅游形象、旅游资源和旅游品质提升战略,形成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产品,增进旅游资源禀赋吸引力。以温泉小镇、度假群岛、风情渔村、邮轮母港、工业观光、滨海露营等旅游新业态优势,丰富和完善“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文化内涵。以赏槐会、国际大樱桃节、国际樱花节、长山群岛钓鱼节、金石滩沙滩文化节、温泉滑雪节等旅游节庆活动为载体,积极策划创新旅游节庆活动,激发旅游热情,带动旅游消费。加强自然、文化遗产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大力发展特色文化旅游,有效推进文化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
  2.提升旅游商品文化创意水平。实施大连旅游商品品牌建设工程,办好旅游商品设计大赛,建立大连特色旅游商品名单,引导旅游购物消费。充分挖掘大连自然、社会、人文资源潜力,运用传统、民族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工艺,研发具有地域特色的地工旅游商品,推出具有大连城市特质的旅游文艺专场演出。改造提升现有旅游购物场所,打造经营诚信、服务优质的旅游商品特色购物街区。
  3.推进旅游业与信息技术融合。实施智慧旅游工程,加快旅游信息化转型升级,完善旅游信息化标准,建立全市统一的游客服务、资讯信息综合服务、政务监管等旅游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鼓励旅游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旅行社、旅游景区、星级饭店等旅游企业的智慧化应用,实现旅游信息资源共享和旅游服务质量的实时动态监控。
  (六)挖掘创意设计与特色农业融合发展潜力。改革创新农业生产方式和运营模式,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融合,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1.发展特色创意农业。依靠现代农业科技和创意理念,充分挖掘城乡自然、人文资源,不断丰富农业产品、农事景观、环保包装、乡土文化等创意和设计,研发具有独特性的创意农产品。深度挖掘和拓展农耕文化内涵,开发农业节庆、民俗展览、农耕体验等形式的服务产品。推广绿色、无公害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楼宇农业、阳台农艺和庭院经济。
  2.着力构筑多元化、复合型休闲农业体系。以实体经济为主体、特色产业为依托、中心乡镇为节点,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重点开发园区观光型、参与体验型、休闲度假型等现代农业休闲模式,扶持建设一批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完善道路交通、采摘基地、文化娱乐和食宿接待等配套设施,着力培育一批休闲农业知名品牌,促进农村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产业化。
  3.加强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技术标准、质量保证体系和农产品检验检测标准体系。支持专业农产品市场建设特色农产品展览展示馆(园),推进特色农产品文化宣传交流。支持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提升认证产品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支持农业企业申报和推介绿色环保产品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鼓励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农产品营销模式。
  (七)拓展体育产业发展空间。整合体育优势资源,增强体育产业创新能力,培育体育市场体系,引导大众文化体育消费。
  1.丰富体育文化内涵。建设体育名城,挖掘和传承城市体育文化,开展足球、海洋运动、广场健身等体育旅游休闲文化建设,引导大众体育消费,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探索创新发展、优化升级新路径。普及和推广体育文化知识,传递体育文化信息,加强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实施体育文化精品战略,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业,借助演艺、动漫、影视等文化载体,培育体现城市体育特色、反映时代体育精神、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体育文化艺术作品。
  2.培育体育产品品牌。顺应居民消费趋势转变,推动竞技体育向健身养生体育、娱乐体育转变。实施体育品牌战略,加快推动体育用品品牌、全民健身服务品牌、赛事品牌建设。加强体育赛事版权开发与保护,开发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产品,提升市场竞争力。促进体育经纪、体育广告、体育影视、体育咨询等链式发展的产业集聚,支持体育衍生品创意设计和研发,带动关联产业萌生发展,实现体育产业与城市经济生活各领域的深度融合。
  (八)大力发展广告会展业。搭建多形式、多层次的广告创意设计平台,提高广告创意设计的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会展场馆服务功能,增加科技元素和文化内涵,提升会展业发展水平。
  1.拓宽广告创意设计产业发展空间。加快大连国家广告创意产业试点园区建设,制定完善促进广告产业加快发展的系列政策。重点发展广告创意、品牌策划、形象推广、包装设计等业务,培育具有特色的优质广告创意产业集群。组建广告联盟,加强投融资和技术支持,带动广告产业整体升级发展。定期举办广告设计大赛、广告创意高端论坛等活动,建设广告创意征集推广平台。支持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形成具有创意展示、企业孵化、价值评估、人才培训和功能推广等多种功能的广告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公益广告的多元化运作模式和发展促进机制,大力扶持发展公益广告。
  2.增强会展场馆服务能力。完善国际会议中心、世界博览广场、星海会展中心等展馆的配套设施建设,美化服务环境,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会议展览业管理,提高会展业市场化运作水平,培育和引进国际专业会展机构和品牌,提高展品展示的文化创意设计水平,力争将更多的国内外有影响力、对经济拉动效果明显的会展项目引进大连。重点打造服博会、软交会等国家级展会,大力发展文化艺术展、高端生活展等消费类会展,建设东北亚国际会展名城。
  三、政策措施
  (一)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健全创新、创意和设计激励机制。加强《商标法》《专利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完善有利于文化创意和设计发展的产权制度。强化知识产权监督执法,完善维权机制,保障市场经济秩序。加快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建设,活跃知识产权交易,促进知识产权的合理有效流通。支持企业通过创新、购买或兼并等形式获取核心知识产权,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完善知识产权入股、分红等形式的激励机制和管理制度,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企业上市,积极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等创新金融模式。
  (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深入贯彻落实《大连市支持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若干规定》等政策,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领域实施高层次人才创新支持、科技人才创业支持、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支持等专项计划和相关配套服务,支持高层次文化创意设计人才及团队在连创新创业。依托在连高校实施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人才培养工程,鼓励相关行业、产业园区和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及科研机构共同建立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基地。鼓励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培养纳入职业教育体系,发挥职业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加大核心人才、重点领域专门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扶持力度,造就一批领军人物。完善政府奖励、用人单位奖励和社会奖励互为补充的人才奖励机制,推进落实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定和技能人才职业技能鉴定,强化文化创意人才科学管理。
  (三)壮大创意产业市场主体。落实国家税收、融资等相关政策,支持各种形式的小微文化创意企业发展,鼓励创意设计、广告策划、文化软件工作室等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加快传统文化产业升级改造,提高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规划建设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集聚区,打造区域性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中心,重点支持大连文化产业创新园区、大连国家广告创意产业试点园区和高新区设计产业基地等文化创意集聚区建设。完善国有文化企业体制机制,发挥公有制主体地位作用,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多元发展、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文化企业。加大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积极开拓国内和国际市场。
  (四)培育市场需求。创新商业模式,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兴建更多适合群众需求的文化消费场所。大力发展海洋、广场、温泉、服装、体育、餐饮文化等特色文化消费,鼓励时尚产品创意、设计、生产和营销,着力打造一批时尚消费街区、时尚娱乐街区等。举办具有区域性、国际性影响的文化论坛,拓展各种渠道吸引文化艺术团体、人士来连从事创作、演出、学术等文化活动,引导文化消费。加速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建设大型文化流通企业和物流基地,发挥报业发行网络、电视购物和天健网优势,发展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业务。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方式,加大对部分演出、电影放映、展览等文化活动的政府采购和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区(市县)级以下的文化设施开展低价放映、低价演出、低价培训等文化惠民活动,扩大文化消费规模。
  (五)落实国家相关优惠政策。对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出部分,准予在以后年度结转扣除。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创意和设计费用,执行税前加计扣除政策。落实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有关政策,对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的国家重点鼓励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出口实行增值税零税率或免税,对国家重点鼓励的创意和设计产品出口实行增值税零税率等政策。加大对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企业的引导和资金支持力度,扩大政府对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的采购范围。广告领域文化事业建设费征收范围严格限定在广告媒介单位和户外广告经营单位,清理其他不合理收费。支持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的单位利用存量房产、原有土地兴办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在符合城乡规划前提下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可暂不变更,连续经营1年以上,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按划拨土地办理用地手续;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采取协议出让方式办理用地手续。支持企业改造扩建闲置楼宇、仓库和厂房,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六)优化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文化创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扩大授信额度,建立适应文化创意企业的信贷服务机制,拓展贷款抵(质)押物的范围,完善无形资产和收益权抵(质)押权登记公示制度,探索开展无形资产质押和收益权抵(质)押贷款等业务。鼓励各类担保机构提供融资担保和再担保服务。支持具有高成长性的文化创意企业上市融资、新三板和股权交易中心挂牌,鼓励发行公司债、企业债、中期票据等方式融资,拓宽融资渠道。鼓励设立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投资基金,积极引导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及各类投资机构投资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领域。鼓励保险机构为文化创意企业定制综合性、全方位的保险服务方案,创新保险机构的保险产品与服务,推动文化创意企业信用保证保险、知识产权侵权保险等新兴保险业务。
  四、组织实施
  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确保各项任务扎实推进和政策措施有效落实。要建立工作机制,加强地区、部门、行业之间的协调联动。按照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的通知》要求,开展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类产业统计核算工作,加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类产业统计与实施方案执行情况分析。每年11月底前,各牵头部门、区市县政府(先导区管委会)要将年度工作总结报送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对本实施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和监督检查,重大事项及时向市政府报告。加强文化产业领域法规制度建设,研究出台我市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条例,保障文化产业依法健康发展。
  附件: 重点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表

 
  • 加入收藏
  • 关闭
相关法规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 陕政办发[2017] 2017/2/17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5]93号文件推进 鲁政办发[2016] 2016/12/12
关于发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带动作用 进一步做好 发改办农经[202 2020/3/23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 渝府办发[2017] 2017/5/19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 厦府[2016]359号 2016/11/24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 川办发[2017]32 2017/4/17
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 发改办农经[201 2016/12/30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 闽政办[2016]21 2016/12/30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 黔府办发[2015] 2015/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