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法规 最新法规 点击最多  失效法规 资料下载 法规解读 下载绿色版 法规搜索
 法规分类
    Loading...
 热点专题
【企业会计准则】
CPA考试法规汇编(2015)
IPO相关法规
电子商务法规汇编(2014)
二手房买卖
公司法及司法解释汇编(2015)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法规汇编(2015)
借款担保法规专辑(2014)
境外上市相关法规
民间资本法规专辑(2014)
上海自贸区政策汇编(2014)
外汇管理法规(2014)
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
征收拆迁补偿法规专辑(2014)
 
   首页 > 财经相关法律法规 > 财经相关法规-其他 >
法规内容  本文仅供参考,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发文标题: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上海市健康物联网推进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文文号: 沪经信信[2014]574号
发文部门: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上海市民政局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其他地方机构
发文时间: 2014-9-9
实施时间: 2014-9-9
法规类型: 财经相关法规-其他
所属行业: 所有行业
所属区域: 上海
阅读人次: 1968
评论人次: 0
页面功能:
  • 加入收藏
  • 关闭
发文内容:

各有关单位:
  为促进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食品药品和医疗器械产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引导信息技术、医疗保健、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各类机构聚焦本市健康物联网领域,共同培育相关服务和制造产业,我们研究制定了《上海市健康物联网推进工作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上 海 市 民 政 局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2014年9月9日
  上海市健康物联网推进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促进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市委关于推进“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的工作要求,积极配合本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引导信息技术、医疗保健、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各类机构聚焦健康物联网领域,共同培育相关服务和制造产业,制订本方案。
  一、健康物联网发展趋势
  (一)利用物联网技术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已成为国际产业发展热点。当前国际上利用物联网技术开创新型健康服务模式发展迅猛,比如据有关机构统计,全球移动医疗年均增长率超过30%,面向健康管理的可穿戴设备正成为市场热点,各类资本竞相投入智慧医疗、互联网健康服务等相关领域。一些发达国家政府也纷纷加大力度推进健康物联网的发展:美国《创新战略(2011)》将卫生医疗保健领域的信息技术利用作为创新的六大优先领域之一;英国卫生部已启动通过物联网技术帮助人们管理自身健康的示范项目;日本2013年提出的最新信息化发展战略也将医疗健康信息技术作为重点领域。
  (二)国内市场需求和相关政策不断涌现,助推健康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来国内在个人健康监护、远程医疗等方面物联网技术应用发展迅速,形成了一批具有示范意义和商业化推广的解决方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加强区域公共卫生服务资源整合等方面的改革方针”,有望为健康物联网打通体制机制瓶颈。国家关于健康服务、养老服务、药品流通等产业的指导意见相继出台,为健康物联网市场的启动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
  (三)本市已基本完成医疗卫生信息的互联互通,为健康物联网的发展奠定扎实基础。上海已基本建成联通全市17个区县、600多家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骨干网络,实现了健康档案动态采集、动态维护,并建立了3700多万份动态健康档案和包含70亿多条个人诊疗记录的电子病历数据库。此外,上海也建立了多个远程医疗诊断系统,覆盖多个区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累积完成60万人次心电诊断、10万多人次远程胸片诊断。
  (四)本市健康物联网逐渐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当前,本市积极推广健康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培育了一批专业提供健康信息服务的企业和运营平台,引入了全球领先的远程医疗服务和设备制造商,初步形成了产业体系。同时,一批新的商业模式开始广泛应用,居民健康管理服务已在本市6个区县19个社区进行试点运营,覆盖居民218万人,在线活跃用户8万人,并将平台技术和服务模式推广到外省市。产业带动效应初步显现,通过平台运营商的整合,带动健康监护、医疗诊断终端设备、信息系统开发和集成、通信服务、移动互联、可穿戴设备、大数据分析等产业集群式发展。
  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医疗资源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仍存在紧缺和不平衡现象,本市健康物联网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但是目前,本市健康物联网刚刚起步,还面临一系列瓶颈问题,如现有的医疗管理体制需适应健康物联网的发展、支撑健康物联网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专业化的龙头企业还较少、相关配套法规和标准需进一步完善等。
  二、上海推进健康物联网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思路
  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国家有关健康服务业、养老服务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相关政策,坚持需求导向和市场主导,在健康服务、老年照护、食品和药械管理等领域组织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攻关健康物联网感知、通信、处理层核心技术,培育和完善产业链,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医疗服务和医疗器械制造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以健康物联网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为导向,积极推进医疗卫生制度改革、食品药械全过程监管、数据开放利用,加快培育和促进健康物联网产业化发展。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在健康物联网领域,形成百亿级产业规模;培育十个面向全国市场的服务品牌,在健康服务、养老照护、食品和药械管理等领域形成一批符合国情的健康物联网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打造一个健康物联网应用示范和产业园区,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在健康物联网服务水平、核心技术、产业体系和规模、政策环境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重点任务
  (一)建设三大体系的应用示范工程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积极应用物联网相关技术,加快与各主体投资建设的公共卫生数据库的有效融合、整合利用和综合分析,搭建健康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提升居民健康服务体验水平、提高管理和监管能级、降低服务成本、扩大服务范围,实现“全时空”健康物联网服务。
  1、智慧健康服务
  --信息惠民
  以信息惠民为目标,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要手段,通过物联网技术与现有各类卫生、养老信息系统的有效融合,提高居民享受健康服务的体验,逐步形成便捷、高效、智慧的健康服务新模式。推动个人基于物联网的健康感知终端和远程视频通讯的实时联动应用,重点结合本市家庭医生制的贯彻,在个人健康和慢性病管理、孕产妇和儿童保健等领域,实现自助检测、智能管理和教育咨询等功能相结合,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健康自管理模式;利用可穿戴设备和互联网模式,有序推进健康管理领域的(移动)互联网服务。大力推广社区健康小屋的建设和完善,支持健康小屋内智能化自助检测、自助服务相关设备的完备和升级,方便居民能自助检测和了解自己各类常规健康指标,实现居民自测指标与健康档案的整合,提高健康档案面向居民的服务水平和能力。开展居家康复治疗试点,利用医院康复资源对居家康复进行远程指导和监测,通过居家康复设备提高患者生活能力。
  --智慧卫生
  大力支持以医院为基础,包括疾控、卫监、社区等于一体的智慧卫生体系建设。在医疗服务领域,利用便携式或可穿戴设备,推进远程生命指标监控服务体系建设,动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有效开展远程康复治疗,持续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开发智能护理、智能监控、智能床旁、智能医警、医患互动、健康咨询等终端设备和服务平台,使病人就医体验得到大幅提升;在大型医疗集团、医联体或有业务合作关系的上下级医院间推动开展多级康复治疗、远程会诊、双向转诊、远程示教等应用示范;大力发展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第三方检验诊断服务,开展远程影像、心电、创面修复等专项检查或专病诊断,实现数据统一托管和业务协同流转,为各级(特别是基层或郊区县)医院提供专业诊断和信息基础设施支撑;促进医院内部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功能提升、系统融合和流程优化,推进电子标签、二维码等技术在医院内部的应用,在药品和耗材、生化标本、贵重小型设备、医疗废弃物、重点病患等对象的管理上发挥其动态化、实时化的准确匹配作用。在疾病控制领域的环境卫生、劳动卫生、放射卫生等方面推动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应用示范。在卫生监督领域开展自动化饮用水质监测,重大医疗设备智能监管等应用示范。
  2、智慧老年照护
  结合养老服务需求和特点,融合现代信息、医疗等技术,将人文关爱与技术关爱有机结合,实现以老人为中心,集生活照料、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康复教育和咨询、中医保健等服务为一体,优先推进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开展应用示范,兼顾多种养老服务模式共同发展。包括:医养结合应用示范,促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有机结合,探索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模式,利用物联网技术提供智能化、远距离、全天候的养老监护服务应用示范。养老云服务平台,从机构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切入,以全市建立统一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为契机,整合老年人基本人口信息和医疗健康信息数据库,建设养老信息系统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立养老云服务平台和门户网站,为养老机构提供远程监护和咨询服务等功能,实现各类服务资源的协作和共享。移动养老服务,利用可穿戴设备、行为检测设备等技术,对独居老人开展远程关爱,并通过(移动)互联网将老人的生命体征、行为状态推送给家属,形成服务模式。利用物联网对社区养老服务人员开展有效监管,不断提高养老服务管理水平。老年照护设备,研制适用于现代养老服务体系的监测、养护、康复、通信等各类设备。针对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研制生命体征、位置行动、环境状态等方面的传感设备,具有便捷的使用方式和良好的用户体验,提供检测报警和紧急呼叫等服务。
  3、智慧食品和药械管理
  优化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和医用耗材采供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和流通效率,推动采购、物流服务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组织实施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和耗材管理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推动食品、药品、医疗器械和耗材生产、流通、使用过程中涉及的相关信息系统的整合和联动,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全过程的信息公开、监督管理、反馈追溯和市民查询。食品方面,构建粮食及制品、畜肉及制品、禽类、蔬菜、乳品、食用油、水产品、酒类等八大类食品的追溯感知和溯源的技术手段和标准,推动食品安全追溯信息平台整合。对于婴儿配方奶粉管理,纳入本市药品零售远程动态监管范畴。药品和医用耗材方面,统筹建设直通医院、药企和监管部门,覆盖药品招、采、配、用全过程的药品集中采购平台,实现药品“阳光采购、阳光用药”;积极推广电子标签应用,逐步实现药品和医用耗材生产、招标、采购、供应、物流、使用、监管等各环节的自动化应用,支持相关单位利用自动分拣、智能药柜等先进设备,加快传统仓储、配送等物流设施和服务的改造升级;面向生物制品、疫苗、血制品等特种药品,推广基于物联网的全流程冷链监管等应用;推动居家智能药盒、药品在线配送到户等服务。医疗器械方面,推动电子标签等信息技术在医疗器械的应用,推广植入性医疗器械远程监控和数据自动采集,促进信息与医疗技术的深度有机融合,并促进新的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形成。
  (二)支持三层架构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1、感知层
  通过条形码、传感器、RFID、视音频监控、高精度定位等技术,研制适用于各级医院、养老院、康复护理院、家庭及个人的健康感知设备,包括:医用RFID,研发适合医用的RFID标签、读写器等产品,将各类药品、仪器、器械、被服、医疗废弃物等纳入智能管理;研制集成温度传感等功能的RFID,用于特种药品的冷链物流监控。便携式生命体征采集设备,研制适用于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脉搏、电生理、血氧、血糖、呼吸频率等)感知的传感器和核心控制芯片,提供个人健康、慢性病管理、养老照护、康复护理、特殊人群(如重症病人、残障人士、孕产妇、婴幼儿)专用的便携式生命体征采集仪器。可穿戴设备,集成传感器、RFID、高精度定位、短距离通信等技术的可穿戴设备,创新设备感知模式,突破设备功耗瓶颈,提高特殊环境下无线传输抗干扰能力。远程诊疗设备,具备智能感知和远程通讯功能的影像诊断、中医诊断、康复治疗等设备。
  2、通信层
  基于已有或新建的网络基础设施,研制适用于健康物联网的通信和网络设备,使各类健康感知设备与其他网络终端互联互通,包括医用短距离通信技术,研究具有数据加密、高可靠、高电磁兼容性的短距离通信技术及相关通信标准,保证人体和电子设备安全、无线连接安全可靠、与其他医疗仪器等设备共存环境下的电磁兼容。接入网关模块和中间件,面向各种健康物联网应用场景和终端设备,进行标准化建模,研制支持异构接口接驳、异构协议转换、异构数据整合的接入网关和中间件,支持主流硬件和操作系统平台。智能通信终端,基于蓝牙、WiFi、Zigbee、4G等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从健康物联网感知设备获取数据,并与云端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支持可鉴权可认证的安全数据传输和便于远程协同的音视频数据传输。
  3、应用层
  面向各类健康物联网应用,形成一系列解决方案和运营平台,促进相关数据和软硬件产品的标准化、推动健康大数据的整合和综合利用,包括:系统整合解决方案,研发保护个人隐私前提下的数据共享技术,推动整合健康档案数据、医疗卫生数据、养老数据和保险数据的居民健康管理平台,在此基础上开发各类健康物联网应用,实现健康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延展。相关技术和服务的标准化,制订健康物联网相关产品、平台、系统、服务的标准体系,包括相关数据格式和交换标准、远程服务门类、基本功能和业务流程等。建立覆盖居民全生命周期,支持各类应用服务,并能反映其近期健康状态的档案信息。健康大数据应用,开展国人体质数学建模研究,建设健康知识库,利用数据挖掘和海量图形数据处理等技术优化健康服务决策,鼓励众包开发,推动大数据技术在健康物联网相关领域的专业化应用。
  (三)培育应用示范和产业发展集聚区
  联合相关区县,建设本市健康物联网应用示范和产业发展园区,集聚一批从事健康物联网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健康服务运营的创新企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产业链、教育科研机构、医疗机构、金融机构的交流合作,为企业产品设计、技术攻关、展示推广、产品检测认证、医疗资源对接、商业模式探索等提供专业服务。开展健康物联网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培养,为相关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公共服务。
  四、政策措施
  (一)建立协同推进机制
  加快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全市统筹协调,在民政、人社(医保)、卫生、食药监、科技、产业等部门和相关区县间加强交流协调,建立协同推进机制。以健康物联网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为导向,加快推进医疗、医保等相关制度改革,通过物联网技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行业组织和资源整合,推进产业链互动合作,促进物联网与健康医疗资源的对接合作。
  (二)加强产学研医合作
  联合企业、高校、科研和医疗机构,研究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新型诊疗方法、海量健康数据分析等技术,探索符合国情、市情的健康物联网运营模式。通过孵化园区和公共服务平台,集聚科技、人才、产业、资金、政策和配套环境等方面的创新资源,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
  (三)大力发展第三方服务
  加快推进医疗健康服务的IT基础设施外包。推广居民健康管理服务外包模式。鼓励发展专业医学检验中心、影像诊断中心等第三方检测服务。支持发展面向数字医疗、健康管理等服务的第三方质量体系认证服务。完善科技中介体系,大力发展专业化、市场化的健康物联网科技成果转化服务。
  (四)引导各方资金投入
  通过开放的政策环境、公平的市场环境和专业的公共服务,吸引海内外资金投向本市健康物联网产业发展。加大财政资金引导力度,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服务业引导资金、软件和集成电路专项等专项资金中,对健康物联网领域的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核心技术开发、服务平台运营等关键环节进行聚焦支持。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利用物联网技术提供多层次、专业化的医疗健康保险产品和服务。
  (五)研究制订标准规范
  鼓励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和联盟等牵头组织,研究制订健康物联网相关技术、应用和服务标准体系,加快推动数据质量和格式的标准制订,推动健康物联网公共服务系统云、管、端层次和接口的标准化,发展兼容性第三方机构认证体系。将居民通过物联网技术自助采集的数据纳入健康档案。探索服务承诺、服务公约、服务规范等制度,完善监督机制,创新监管方式。
  (六)推进公共信息开放利用
  加快实现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健康管理等信息共享,逐步开展医疗内网向公网的适度开放,方便医疗信息的异地查询和调阅。推进政府建设的公共卫生数据向居民自身开放。推进企业与政府采集的居民健康数据之间的安全高效互通。通过法律、标准、技术等手段,加强个人隐私保护。
  (七)加快人才培养
  依托高校和专业培训机构,联合医院、养老院、健康服务企业等应用单位,面向健康物联网发展急需的跨界研发、专业机构管理、专业技师和咨询师、政策咨询、投融资等方面的人才,组织各种类型的培训和交流活动,制订相关岗位任职标准和培训教材,开展岗位认证服务。
  (八)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
  以开放合作的方式,加强信息交流互通,通过投资基金、股权激励等政策,引进技术、创意和创业团队。以本市智慧城市相关应用项目为载体,吸引国内外优秀企业到本市开拓健康物联网市场。依托行业协会和联盟,组织开展各种交流活动,加强与国内外领先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和项目合作,吸纳各方专业人才、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

相关附件:
[附件:上海市健康物联网推进工作方案].doc    
 
  • 加入收藏
  • 关闭
相关法规  
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加快物联网发展行动 闽政办[2013]46 2013/4/25
江西省财政厅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转发财政部工 赣财企[2012]69 2012/9/12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实施 晋政办发[2013] 2013/8/17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消防物联网建设的通知 晋政办函[2016] 2016/9/24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发[2013]7号文件推进物联网有序 鲁政发[2013]26 2013/11/4
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江西省财政厅关于做好2012年物 赣工信信推字[2 2012/9/5
关于做好2014年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工信厅联科[201 2014/5/4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物联网产业发展八条措施的通知 闽政[2016]57号 2016/11/25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关于加快推进 青政办[2014]96 2014/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