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法规 最新法规 点击最多  失效法规 资料下载 法规解读 下载绿色版 法规搜索
 法规分类
    Loading...
 热点专题
【企业会计准则】
CPA考试法规汇编(2015)
IPO相关法规
电子商务法规汇编(2014)
二手房买卖
公司法及司法解释汇编(2015)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法规汇编(2015)
借款担保法规专辑(2014)
境外上市相关法规
民间资本法规专辑(2014)
上海自贸区政策汇编(2014)
外汇管理法规(2014)
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
征收拆迁补偿法规专辑(2014)
 
   首页 > 财经相关法律法规 > 行业规定 >
法规内容  本文仅供参考,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发文标题: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青岛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
发文文号: 青发改社会[2014]249号
发文部门: 青岛市发展改革委员会
发文时间: 2014-6-4
实施时间: 2014-6-4
法规类型: 行业规定
所属行业: 所有行业
所属区域: 青岛
阅读人次: 2437
评论人次: 0
页面功能:
  • 加入收藏
  • 关闭
发文内容:

各区、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青岛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
  青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4年6月4日
  青岛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
  (2014-2020年)
  二○一四年六月
  目 录
  前 言 1
  第一章 发展基础 2
  一、发展机遇 2
  二、发展条件 5
  三、存在的问题 6
  第二章 总体要求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基本原则 8
  三、发展目标 9
  第三章 产业布局与架构 11
  一、一核聚集 11
  二、两带展开 12
  三、五区支撑 13
  四、多维辐射 14
  第四章 重点产业 15
  一、体育健身休闲产业 15
  二、体育赛事表演产业 16
  三、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产业 16
  四、体育场馆服务产业 17
  五、体育彩票业 17
  六、体育培训产业 18
  七、体育中介服务产业 18
  八、体育传媒产业 19
  九、体育相关产业 19
  第五章 发展重点 20
  一、培育体育竞赛和表演市场 20
  二、创新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模式 20
  三、培育体育产业市场主体 21
  四、推进体育产业集聚 22
  五、完善体育产业链条 22
  第六章 保障措施 23
  一、优化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23
  二、强化体育产业发展资金保障 23
  三、实施人才保障政策 24
  四、加快体育设施建设 25
  五、鼓励体育社会组织发展 25
  附图:青岛市体育产业发展总体布局
  前 言
  《青岛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以下简称《规划》)是落实青岛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和保证,也是市政府出台体育产业发展政策、决策体育相关重大建设项目和安排体育投资的重要依据,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市体育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提高居民健康素质,打造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规划》所指的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体育服务和产品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体育产业是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体育组织管理业;体育场馆管理业;体育健身休闲业;体育中介业;其他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制造业;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销售业;体育场馆建筑业。
  规划范围包括青岛市所辖六区四市。
  规划期为2014年-2020年。
  第一章 发展基础
  一、发展机遇
  (一)世界体育产业发展处于上升期
  体育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在发达国家,体育产业已成社会生产的支柱产业。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体育经济已经跨越崛起发展期进入稳固成熟期。2010年,美国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GDP的2.8%,澳大利亚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GDP的2.2%,体育产业提供的就业机会超过了农业、铁路、保险、电力等主要行业。英国、日本、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体育经济也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发展体育产业为契机促进城市经济转型,成为不少发达国家城市再发展的重要战略。国内体育产业自20 世纪90年代中期逐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形态,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代表的城市逐步形成体育产业集群。体育产业对于城市发展的直接经济贡献逐年快速增长,而且由于关联产业覆盖范围广,其增加就业、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等间接经济贡献效果显著。
  (二)国内居民体育消费能力和热情迅速提高
  研究表明,体育休闲市场发育水平及市场结构与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增长呈线性相关。人均GDP超过2500美元时,社会将进入休闲消费的急剧扩张期。据统计,2011年我国城市居民有67.8%的家庭在体育上有经费投入,年均投入200-500元之间的占67.4%;600-800元之间的占21.4%;1000元以上的占11.2%。2013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6000美元,我市人均GDP已超过11000美元,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体育消费能力大大提升,对体育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迅速提高,从而产生较大的体育消费需求;随着体育运动生活化、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深入,居民对体育消费的需求愈显多样化,在体育上投入的时间和资金也愈加增多。体育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同时可以愉悦身心,被认为是一种投入小、效益高的投资行为,这也大大增加了国内居民体育消费。国内居民体育消费能力和热情的提高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市场需求动力。
  (三)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需要体育产业大发展
  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不但需要经济发展,而且需要改善民生、完备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综合能力等。2008年我市协办奥运会,体育及相关产业总产出达到149.8亿元,实现增加值36.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84%;2011年我市体育产业总产出281.2亿元,实现增加值67.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2%,直接推动了我市经济增长。体育产业具有关联度大、渗透性高、交叉性强等特点,对我市文化、旅游、商业、会展、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网络等相关产业的拉动和辐射作用显著,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全市产业结构。我市健身休闲、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场馆服务、体育彩票、体育用品生产及销售等体育产业发展状态较好,不但满足了居民对体育产品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需求,而且还解决了大量就业问题,有利于民生发展。体育产业与体育事业互相促进,对于完善我市城市功能、塑造城市品牌形象,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总之,体育产业发展已成为我市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必将得到迅猛发展。
  (四)财富管理中心建设与体育产业发展相得益彰
  财富管理中心建设意味着大量高净值人群的聚集,将大大推动体育产业发展。据统计,高净值人群平均每周运动2.3次,其中,亿万资产以上的高净值人群平均每周运动2.7次。高净值人群最热衷的高尔夫、游泳、瑜伽、登山、羽毛球和帆船游艇等运动都是我市具有传统优势的体育休闲运动项目,将推动与之相配套的设施建设、产品生产、训练比赛服务等体育产业的发展。同时,我市近几年致力于打造"帆船之都",以海滨体育休闲运动为特色的高端体育休闲项目和配套产业的发展会吸引高净值人群向我市聚集,从而推动财富管理中心城市的建设发展。
  二、发展条件
  我市体育产业经历了孕育阶段(1995-2000)、起步阶段(2001-2007),目前已进入发展阶段(2008至今),尤其是2008年奥帆赛和第十一届全运会之后,体育产业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一是体育产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全市体育及相关产业总产出281.17亿元,同比增长23.68%,实现增加值67.38亿元,占当年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2%。全市共有体育及相关产业单位7080个,拥有从业人员8.44万人,已初步形成了以健身休闲业、竞赛表演业、体育用品业、体育彩票业等为主要内容的体育产业体系。
  二是体育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我市体育及相关产业中,虽然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制造业在总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但包括体育组织管理业、体育场馆管理业、体育健身休闲业、体育中介业及其他体育服务业在内的体育服务业和体育销售业发展迅速,所占比重逐年提高。从2008年到2011年,体育制造业占体育产业比重由71.22%下降到58.89%,而体育服务业和体育销售业占体育产业比重则由23.80%上升到40.53%。体育服务业附加值明显高于体育制造业,其比重提高表明我市体育产业的产业结构正逐年优化。从体育服务业内部结构看,体育健身休闲业成为最大的体育服务产业,表明以健康休闲为目的的群众体育市场消费能力逐渐提升。
  三是形成多元化的产业投资格局。我市基本形成了企业、个人、政府共办体育产业的格局。企业是体育产业的主要投资主体,在从事体育制造业的同时,还进行全产业链的建设,大力扩展健身俱乐部项目,兴建相关体育场馆;个人投资兴办的体育项目,多以健身俱乐部形式存在;政府在一些难以实现自负盈亏或需要为社会公众提供最基本的体育服务设施方面积极投资,如青岛市全民健身中心、青岛市老年人活动中心等。
  四是发展出一批有特色、有品牌的骨干企业。在体育制造方面,英派斯集团一度成为国内最大的健身器材商;邹志船艇公司是国内不多的专门从事帆船生产的企业;双星集团在体育用品、服装、鞋帽生产销售方面表现出色。在体育场馆投资方面,由新兴集团投资的新兴体育馆已具有一定规模。此外,还涌现出一批设有连锁、已经开始初具规模的健身俱乐部,如英派斯、大康等。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体育产业规模仍待扩大。我市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虽然逐年提高,但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差距较大,在国内也落后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水平。
  二是企业竞争力亟需提升。目前我市体育产业中的大企业集团不多,比较有实力的企业仅有英派斯、双星等。企业研发能力较弱,仅有少数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整体研发能力较为落后。缺少本土化体育产业品牌,既没有国际知名品牌,也没有国内一线品牌,难以形成名牌带动效用。
  三是体育产业政策不够健全。目前我市尚未出台适合本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政策法规,缺乏长期、稳定的扶持政策和措施促进体育产业做大做强。
  四是体育产业经营和管理人才缺乏。相对于其他产业来说,我市体育产业界的运营管理人才严重缺乏,整体业务素质不强,尚未形成先进的、专业的管理团队,面对市场,还不能有效把握和开拓,决策的超前性、灵活性和应变性较弱,从根本上无法满足体育产业发展的需要。
  第二章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以世界眼光谋划未来,以国际标准提升工作,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以建设蓝色体育运动休闲城市为目标,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体育产业发展规律,突出重点,做牢基础、做大市场、做强品牌、做好队伍、做活机制,把体育产业培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为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做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市场导向
  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体育产业运行体制和机制,减少和消除影响体育产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障碍,转变政府职能,有效发挥政府资金的引领作用。
  (二)突出特色
  发挥奥运伙伴城市的资源优势,突出山、海、河、湖、空一体化的本土特色,走具有青岛特色的体育产业发展道路。
  (三)产业联动
  坚持体育、旅游、文化三业联合互动,立足实际,融体育产业于旅游、文化资源,实现体育旅游、体育文化的有机结合,共同发展、互惠互利。
  (四)科学管理
  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整合体育产业资源优势,培育体育市场要素和新兴业态,实现体育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化升级。在规范体育市场秩序的同时,切实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20年,培育一批具有规模优势的体育产业园区,形成一批体育产业重点企业和企业集团,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产业品牌,培养一批从事体育产业的优秀团队和领军人物,建立以体育服务业为重点,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的体育产业体系和规范有序、繁荣发展的体育市场,将我市打造成为沿海地区蓝色体育休闲产业发展的高地、国际高端海洋体育赛事的龙头、国内户外运动的天堂,并最终成为国内外知名的蓝色体育运动休闲城市。
  (二)具体目标
  到2020年,我市体育产业发展的具体目标是:
  (1)体育及其相关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2%;
  (2)体育及其相关产业中的就业人数超过15万人;
  (3)提升高端体育用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水平,重点打造1-2个国际知名体育用品品牌,3-4个国内知名体育用品品牌,高起点高标准培育2-3个国家级和省级体育产业基地;
  (4)构建体育市场和产业体系的同时,形成以山、海、河、湖、空体育休闲、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培训、体育旅游为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体育服务业体系;
  (5)全市人均体育消费支出大幅增加,体育运动休闲人数达到600万人以上。
  (6)培育2-3个国际一流的体育赛事,建立以"帆船之都"为引领的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机制,打造2-3个国际国内高端帆船赛事自主品牌,将我市打造成为全国海洋体育赛事中心城市和海上丝绸之路品牌赛事城市。
  第三章 产业布局与架构
  依据我市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和品牌优势,紧紧围绕建设蓝色体育运动休闲城市的战略目标,以国际化为标准,引进国际著名企业,抓住高端产业和重大项目,扩展区域合作,着力培育和打造全市体育产业"一核聚集、两带展开、五区支撑、多维辐射"的空间布局。
  一、一核聚集
  一核聚集即城市核心区聚集发展。发挥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人口密集、体育场馆星罗棋布、服务业发达的优势,重点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体育赛事表演、体育场馆服务、体育中介、体育培训和体育传媒及创意产业,形成城市中心的体育产业集聚区。积极开展适宜普通民众的健身休闲体育项目,培育群众健身休闲市场,打造市民日常体育健身休闲的核心区;鼓励广大体育项目经营主体积极开展体育赛事、体育咨询、体育经纪、体育培训、体育娱乐等活动,形成我国东部海洋体育产业活动中心;充分利用城区商业发达、群众消费能力强的特点,培育时尚体育用品零售商圈;利用国际会展中心等场馆资源,经常性举办国际体育健身休闲产品博览会;同时,依托主要传媒机构集聚的中心城区和数字化企业、人才集聚的区域,重点发展体育传媒、体育广告营销、体育咨询策划、体育游戏、体育动漫、电子竞技,做大做强数字化体育媒体和体育创意产业。
  二、两带展开
  (一)海洋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带
  充分发挥我市黄金海岸线的资源优势,突出海洋特色,划定前海、环胶州湾、崂山沿海、西海岸沿海、即墨沿海和海岛等海洋体育运动适宜区域,大力发展海洋竞技类、海洋休闲类和海洋观赏表演类体育运动项目,形成西起胶州湾西海岸、北至即墨滨海的海洋休闲体育产业发展带,为我市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海洋体育休闲城市奠定基础。以老港区、浮山湾为核心,欢乐滨海城、青岛湾、太平湾等胶州湾内和前海一线码头为支撑,构筑海洋体育休闲产业核心发展带,打造水上运动休闲中心和体育旅游综合服务中心;以四方滨海欢乐城游艇码头、团岛中苑码头、银海游艇俱乐部、小麦岛、崂山区石老人片区、仰口片区、即墨海泉湾片区、黄岛(开发区)片区、红岛滨海片区等为重点,推动海洋休闲体育产业集中布局、集约发展。探索开发近海岛屿休闲体育项目,逐步形成岛屿休闲体育产业链。
  (二)大沽河休闲体育产业拓展带
  发挥大沽河纵贯全境生态绿轴的自然资源优势,结合大沽河流域保护与空间利用开发,划定河口湿地区、莱西湖区、故城文化区与田园生态区等特色休闲体育运动区域,充分利用大沽河治理后形成的6万亩水面、7万亩岸边公园和"堤路一体"的滨河绿道,开展自行车、轮滑、徒步、垂钓、露营等户外运动,与沿河两岸生态农业结合推进体育旅游,大力发展河流竞技类、田园休闲类体育运动项目,形成南起大沽河入海口、北至莱西的大沽河休闲体育产业拓展带。
  三、五区支撑
  (一)崂山-城阳山地户外运动集聚区
  依托国家5A级景区崂山优质的人文和自然资源,引入攀岩、山地探险、户外漂流、越野自行车等休闲体育运动项目,打造以崂山、城阳为核心的山地户外运动集聚区。
  (二)北部新城体育竞赛培训产业集聚区
  依托奥林匹克中心,积极鼓励举办高端体育赛事、大型节庆活动和新型体育运动休闲业;以篮球学院、足球学院为核心,大力发展体育培训产业,打造北部新城体育竞赛培训产业集聚区。
  (三)即墨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区
  依托即墨强大的制造业基础,支持英派斯体育产业园等重大体育用品制造业项目发展,打造即墨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区,积极争取成为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
  (四)西海岸时尚运动体验休闲集聚区
  依托大小珠山的自然条件和琅琊、胶州的深厚历史人文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潜水、龙舟、登山、攀岩、射击、自行车、飞行翼等时尚体验体育运动项目,打造西海岸时尚运动体验休闲集聚区。
  (五)莱西-平度休闲体育集聚区
  以高水平举办2015年世界休闲体育大会为契机,发挥莱西湖、姜山湿地、茶山和大泽山等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钓鱼、滑水、环湖自行车、滑翔伞、登山等休闲性体育运动项目,打造莱西-平度休闲体育集聚区。
  四、多维辐射
  (一)在影响范围上,向北,联合烟台、威海体育产业发展,加强与大连合作;向东,积极对接日、韩体育产业发展,努力成为东北亚体育产业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向西,影响潍坊体育产业发展,并逐渐向济南方向延伸;向南,带动日照体育产业发展,并逐步与潍坊、日照形成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趋势。
  (二)在发展空间上,一方面由陆地向海洋拓展,形成更广范围的体育产业覆盖面;另一方面,大力探索热气球、动力伞、滑翔伞等空中休闲体育运动,使体育产业发展呈现立体化状态。
  (三)在体育载体上,充分发挥青岛独有的山、海、河、湖、空的优势,大力挖掘和推进各类体育运动项目,形成山、海、河、湖、空一体化的体育产业发展特色。
  第四章 重点产业
  一、体育健身休闲产业
  (一)体育健身服务业
  引入国内外著名体育健身企业,发展各类健身休闲俱乐部,开展特许和连锁经营,建立高、中、低档并存的商业化连锁服务体系。进一步探索民间资本参与体育场馆服务的新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对体育健身服务业的投资,实现与公共体育服务的联动发展。扶持建立健身服务网和体育商务网站,扶持发展和推广体育服务的品牌经营和连锁经营,实现规模效益。积极培育体育服务业示范企业,对重点企业加大扶持力度,努力提升我市体育服务业的品牌。
  (二)海洋运动休闲产业
  借助奥帆城市的资源,大力发展海洋运动休闲产业。整合市南区、崂山区、黄岛区等的海滩、海涂、海岛及海上资源,积极开发海上帆船帆板、游艇、水上滑翔、潜水、沙滩运动、海岛探险、海钓等运动,提升海洋运动休闲的可参与性和服务水平,打造国家海洋运动休闲示范区。
  (三)登山运动休闲产业
  依托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即墨市、平度市的自然资源,积极开发登山、野营、穿越、滑雪等休闲运动,拓展登山运动休闲产业体系。
  (四)湖泊运动休闲产业
  以举办世界休闲体育大会为契机,依托莱西市、胶州市、即墨市等的湖泊、湿地资源,稳步开发钓鱼、环湖自行车、沙滩橄榄球、极限运动、攀岩、马术等运动,到2020年基本形成湖泊运动休闲产业链条。
  (五)河流运动休闲产业
  借助大沽河改造工程,大力发展龙舟、漂流、钓鱼、极限运动、自行车等河流休闲运动。
  (六)空中运动休闲产业
  依托山海自然资源优势,探索发展热气球、动力伞、滑翔伞等空中休闲运动。
  二、体育赛事表演产业
  积极培育较大型国内外体育赛事,依托帆船等优势项目,发挥海上丝绸之路的影响力,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有利于提高城市影响力的国内外体育大赛,培育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形成职业体育竞赛表演、社会体育、民俗传统体育竞赛表演和各项目协会俱乐部赛事活动并驾齐驱、互为补充的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格局。
  三、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产业
  (一)体育用品制造业
  引导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资产重组和规模扩张,鼓励体育用品生产企业做大做强,发挥英派斯等大型体育用品生产企业的龙头作用,组建企业集团,积极筹建标准化体育用品工业园区,集聚产业资源,加速产业整合,壮大产业集群;鼓励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提高研发能力;支持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实行品牌战略,争创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开发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打造名品、精品和拳头产品。
  (二)体育用品销售业
  引进和借鉴当今销售行业的先进经营模式,重点发展连锁经营、体育用品大卖场、网络销售等先进销售模式,提升体育用品销售业的规模和水平;利用举办重大赛事、节庆等时机举办具有青岛特色、较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协助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
  四、体育场馆服务产业
  依托全市的体育场、体育馆、训练基地等场馆资源,引入市场化经营运作机制,以体育为主,开发多样化的体育场馆服务,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健身、体育培训及其他配套服务业等体育场馆服务产业。
  五、体育彩票业
  加强对体育彩票各环节的规范管理,建立长效监督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在现有基础上积极争取不断增加品种、丰富体验种类,特别要积极探索新的体育彩票销售模式,不断挖掘体育彩票的体育文化内涵,提高体育彩票的影响力,扩大体育彩票的销售量,力争到2020年体育彩票年销售额突破25亿元,为体育产业发展筹措更多的资金。
  六、体育培训产业
  充分发挥区位、气候优势,争取更多的国家级运动项目训练基地落户青岛,吸引更多运动项目的国家队、港澳台运动队、其他省市运动队、国外运动队来青训练。依托省、市优势运动项目,鼓励和引导开展与国际体育机构、著名职业体育联盟、俱乐部和明星合作,创办一批高水平、有品牌效应的国际体育学校,发展高端体育培训业,开展体育职业技能培训。
  七、体育中介服务产业
  鼓励和支持开办体育中介机构。适应体育产业分工细化的趋势,以体育劳务、赛事组织、信息咨询、技术培训等为重点,重点培育体育推广与经纪公司,积极培育体育中介服务市场;多渠道、多形式培养体育中介经营管理人才,提高体育中介服务质量和竞争力;加强体育中介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引进国际、国内体育中介服务机构。
  八、体育传媒产业
  充分发挥体育传媒产业在扩大体育文化交流、拓展体育消费市场、打造体育品牌、吸引体育赞助等方面的作用,拓宽体育传媒传播渠道和营销渠道,打造体育传媒品牌,提升体育产业的综合效益。
  九、体育相关产业
  积极发展体育旅游、体育出版、体育康复、体育保险、体育广告、体育会展、体育影视等相关产业,积极培育体育科研、体育展览、体育文物保护等现代体育新兴业态。
  第五章 发展重点
  一、培育体育竞赛和表演市场
  (一)创新体育竞赛和表演产业发展机制
  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办赛、市场运作的模式,推进体育赛事推广和开发的创新,建立健全体育赛事申办、举办和监督机制,规范体育竞赛的市场化运作,培育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借鉴吸收国内外体育赛事组织运作的有益经验,积极探索和完善大型体育赛事的市场开发和运作模式,坚持以赛事为龙头,建立健全以"赛"育"市"和以"市"促"赛"的产业发展机制,鼓励企业举办商业性体育比赛,积极培育较大型国内外体育赛事。
  (二)扶持职业俱乐部发展
  结合青岛城市发展和项目特点,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扶持、引导、规范发展帆船、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国际象棋、武术等职业体育俱乐部。完善职业体育的政策、制度和管理体系,严格职业体育俱乐部准入标准和运行监管,扶持并加强项目协会和职业体育俱乐部的基础建设和规范建设,不断提高职业体育水平。
  二、创新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模式
  采取改制、承包、租赁等多种方式探索实现大型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主体的多元化,建立权责明晰、协调高效、运作规范的体育场馆经营模式,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大型体育场馆建设与运营,鼓励经营者开展"以体为主,多元化运营"的体育场馆运营模式。
  三、培育体育产业市场主体
  (一)全力培育体育产业大企业大集团
  推动全市体育产业资源整合,加快体育企业战略性重组和集聚发展,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产业大企业集团,形成一批有青岛特点和国际影响力的体育产品品牌。到2020年,拥有1-2个国际知名的体育用品品牌,3-4个国内知名的体育用品品牌。
  (二)大力扶持中小体育企业加快发展
  坚持以产业(产品)链的延伸为主线,以体育产业专业园区和基地为载体,积极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配"方向发展,推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配套协作,提高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水平。加强中小体育企业上市培育工作,支持一批成长型中小体育企业在中小板、创业板、海外上市直接融资。引导和支持潜力型中小体育企业推进技术改造,创建自身品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
  四、推进体育产业集聚
  发挥海、山、河、湖、空的资源优势,推进休闲体育产业集聚发展;以大型体育场馆为抓手,以赛事体系建设为核心,推进体育竞赛与表演、体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等产业集聚发展;以体育产业园为依托,推进体育用品制造和销售产业集群发展,高起点、高标准培育2-3个国家级和省级体育产业基地。
  五、完善体育产业链条
  推动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康复、会展、电子信息和传媒等相关产业结合,突出体育元素的特色产品,在纵向结构上形成前端研发、中端拓展、后端衍生、资源反复开发的产业链结构,在横向联动上形成与先进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有效联动,实现产业链效益最大化。
  第六章 保障措施
  一、优化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适时出台《青岛市关于加快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体育产业的鼓励重点;根据我市体育产业发展实际制订相关政策,并在组织、人员、经费等方面保障有关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加强体育市场监管,规范市场主体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体育市场规范发展;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统计制度,将体育产业统计工作纳入社会经济统计体系。
  二、强化体育产业发展资金保障
  完善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制度,以项目资助、贴息贷款和以奖代补等方式重点扶持体育产业基地建设、技术创新、品牌培育、人才培养及体育企业面向大众的健身服务等。
  打造投融资平台。组建青岛市体育产业公司,坚持以产业为引领,以资源整合为杠杆,创新体制机制,实行资本运作,整合体育资源,以体育本体产业、体育资本运营、体育服务业和特色体育产业为主营业务,参与市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产业政策制定和重大项目的研究策划工作,成为我市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经营主体和投融资平台。
  强化投融资服务。建立健全体育产业投融资促进工作机制和平台,探索建立专门的体育产业投资基金,通过提供融资担保、贷款贴息、风险补贴等多种方式,完善多渠道、多层次的融资服务体系;指导建立体育企业与商业银行的沟通合作机制,积极争取信贷支持;积极创造条件,支持优势体育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通过股票上市、发行企业债券、股权置换等方式融资;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营资本和外资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投资体育产业,鼓励个人、企业、社会团体以多种形式参与兴办国家政策允许的各种体育经营企业,允许投资人以商标、品牌、技术、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评估作价出资组建体育企业。
  三、实施人才保障政策
  拓展人才培养渠道,实施人才培养工程。推动体育产业"商界精英"、"明日之星"、"创业能人"的引进和培养,着力培养体育产业企业家队伍。发挥高校学科齐全和人才集聚的优势,鼓励在青高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体育产业人才,建设体育产业人才教育培训基地。将体育产业人才纳入全市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努力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国际化运作、懂专业、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扩大体育产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规模,提高体育产业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各类体育产业人才。依据《关于实施"青岛英才211计划"加快推进"百万人才集聚行动"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引进工作的通知》、《青岛市引进高层次优秀人才来青创新创业发展的办法》等,通过企业招聘、产业项目实施等方式,多渠道引进各类高层次、高素质体育产业人才,把急需的特殊专业人才列入年度紧缺急需人才引进指导目录。建立人才绿色通道,为海内外优秀文化人才来青创业提供优质服务,创造良好发展环境。
  四、加快体育设施建设
  编制体育设施建设中长远规划,统筹市、区两级体育设施布局,推进各级各类体育设施均衡配置;完善竞赛设施、训练设施、全民健身设施布局,根据发展需要加快体育设施建设。
  五、鼓励体育社会组织发展
  推动成立以体育产业企业为主的体育产业协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促进体育产业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体育产业企业与各地政府招商引资对接,为会员企业提供招商引资、金融支持、国际合作、形象推广、权益保护、高层公关、公益互助、策划、咨询、培训等直接和间接服务,加强行业自律。

 
  • 加入收藏
  • 关闭
相关法规  
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 温政发[2016]36 2016/7/6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 晋政发[2015]32 2015/7/31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加快发展 宁政办发[2015] 2015/10/28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 津政发[2015]18 2015/7/21
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 绍政发[2016]59 2016/12/30
关于印发《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体育产业的实施意 体经字[2012]20 2012/5/31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 甬政发[2016]1号 2016/2/7
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 成府发[2016]6号 2016/3/21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 鄂政发[2015]50 201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