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币中心|设首页|收藏|Eng|XBRL中国|可做?|帮助|         手机版
我的法规 最新法规 点击最多  失效法规 资料下载 法规解读 下载绿色版 法规搜索
 法规分类
    Loading...
 热点专题
【企业会计准则】
CPA考试法规汇编(2015)
IPO相关法规
电子商务法规汇编(2014)
二手房买卖
公司法及司法解释汇编(2015)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法规汇编(2015)
借款担保法规专辑(2014)
境外上市相关法规
民间资本法规专辑(2014)
上海自贸区政策汇编(2014)
外汇管理法规(2014)
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
征收拆迁补偿法规专辑(2014)
 
   首页 > 财经相关法律法规 > 财经相关法规-其他 >
法规内容  本文仅供参考,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发文标题: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发文文号: 市政发[2013]23号
发文部门: 西安市人民政府
发文时间: 2013-4-17
实施时间: 2013-4-17
法规类型: 财经相关法规-其他
所属行业: 所有行业
所属区域: 西安
阅读人次: 2270
评论人次: 0
页面功能:
  • 加入收藏
  • 关闭
发文内容: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西安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批准,现予印发,请依照执行。
  2013年各项具体计划,由市发改委及有关部门组织下达和实施。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落实,确保2013年各项目标圆满完成。一是要及时分解细化各项指标和工作任务,研究提出具体工作措施;二是要加强经济形势分析,针对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变化,及时提出应对措施;三是强化督促检查,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项目、重大事项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四是及时反馈计划阶段执行情况,于每季度后次月3个工作日内报送市发改委。
  西安市人民政府
  2013年4月17日
  西安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紧紧抓住省市共建大西安的历史机遇,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加速赶超、勇于突破的工作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五项重点工作为抓手,千方百计稳增长、重点突破促转型、实实在在惠民生、生态文明提品质,努力开创全面建设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新局面。
  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5%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万元GDP能耗降低3.56%;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3.8%;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3.1%;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降低2.3%;氨氮排放量降低2.5%;氮氧化物排放量降低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此外,为加速兑现西安旅游文化资源价值,彰显我市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产业特色,增加旅游业总收入和文化产业增加值两项产业指标,旅游业总收入突破81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7%。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1.以渭北工业区建设为抓手,促进工业全面发展。深化工业强市战略,充分发挥板块带动作用,把工业发展作为做大经济总量的重要突破口。一是全面加快渭北工业区建设。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推进中航工业园、中航重机西安基础产业园等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力争完成工业投资280亿元以上。积极推动工业企业“退城入区”,切实抓好以引资、引智、引技术为重点的招商工作。二是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坚持“大企业抓服务、小企业重扶持”,重点帮助企业解决招工、物流、能源、融资等方面的困难,力争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00家。三是狠抓工业项目。实施“工业投资三年倍增计划”,突出抓好比亚迪20万辆汽车及发动机扩建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力争全年工业投资增长50%左右。四是以三星电子、强生医药等项目建设为契机,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注重发挥企业主体地位,加快科技创新,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2.以加快旅游业发展为重点,推动服务业总量水平双提升。坚持“二产三产并重、传统新兴并举”,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切入点。一是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尽快出台配套办法和实施细则。要按照“提升低端、壮大中端、培育高端”的发展思路,积极推进我市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加快8个国家级服务业聚集区和市级特色服务业聚集区建设。二是突出抓好旅游业。研究出台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政策措施,重点推进旅游业资源整合、品牌创建、设施完善、服务提升和宣传推介等工作。要跨区域整合旅游资源,打造大西安旅游精品和品牌线路;推动翠华山、南五台和太平国家森林公园、朱雀国家森林公园整合工作,临潼旅游休闲度假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等旅游景区创建4A级以上景区;加快建设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完成汉长安城未央宫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启动阿房宫遗址公园建设和杜陵博物馆建设,形成新的有影响力的旅游产品。力争全年接待海外旅游者130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1亿人次以上,以大旅游带动大消费,推动服务业快速发展。三是促进旅游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深化文化产业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培育壮大西影集团等龙头企业和民营文化企业,积极拓展西安旅游文化品牌。
  3.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发挥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综合效应。坚持“四化同步”,最大限度激活城镇化的内在潜力,激发县域经济的内生动力。一是加快城镇体系建设。尽快编制、完善城镇发展规划,研究制定支持副中心城市、城市组团和重点镇建设的配套政策和具体措施,以完善基础设施、强化产业支撑、提升公共服务、优化保障体系、改进户籍制度为重点,优先改善城镇教育、卫生、养老及水、电、气条件。二是加快区县工业发展。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区县工业园区发展的实施意见》,坚持“一县一园区”思路,支持市级以上开发区与区县共建产业园区,带动周边区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三是加快农业现代化。科学规划都市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等生产经营方式,鼓励农村土地流转和增减挂钩,推动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大发展。四是促进区县梯度发展。碑林、莲湖、新城3个核心城区主要发展旅游、文化和新型商贸等现代服务业,实现转型发展;雁塔、未央、灞桥、长安4个中心城区全面提升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实现率先发展;阎良、临潼、户县3个副中心城市和高陵县实现总量增速双提升,实现跨越发展;周至县和蓝田县着力打造西安绿色屏障和全国生态文明县,实现生态发展。
  4.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投资拉动依然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抓手。一是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镇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等领域,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和省市共建大西安资金支持,做好市本级配套并引导民间资本的投入。二是优化投资结构。围绕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壮大优势特色产业、着力改善民生等目标,年度安排重点建设项目500个,年度投资1500亿元,产业类项目年度投资额占年计划50%以上,重点抓好新舟700系列涡桨支线飞机、高新区创业园、西安中央文化商务区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三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2013年城建投资计划规模285亿元。以完善城市功能为目标,积极推进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2号线二期工程、3号线、4号线试验段、西安至临潼和草堂的市域轨道交通、西安北客站、西安火车站改扩建等项目,抓好公路交通枢纽建设,尽快开工建设国道310西安过境公路等项目。以推进城乡统筹为目标,加大区县特别是三个副中心城市、六个省级重点示范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推进土门、幸福林带等城市片区综合改造和整体开发,带动主城区建设实现新跨越。
  5.积极培育消费增长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支撑作用。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一是增强消费能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要高于经济增速,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第三产业,直接快速地增加农民劳务收入。认真落实结构性税费减免政策,严格执行带薪年休假制度。二是加快商圈建设。推进小寨、东大街等商圈改造提升,引导曲江、浐灞、张家堡等城市新区的商业街区建设,使商圈经济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三是促进消费升级。利用好国家有关消费政策,推广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扩大节水产品、家庭自给式太阳能产品等节能产品消费。加快培育休闲健身、文化娱乐等新热点,扶持引导网络购物、手机购物、电视购物等新兴消费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兴办养老、康复等服务机构,加快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新增长点。四是着力改善消费环境。构建优质高效的现代流通体系,提升商贸流通业整体水平。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证市场基本生活品供给和价格稳定。
  6.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创建美丽宜居都市。坚持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打造山水西安、人文都市。一是扎实推进秦岭北麓生态保护。按照建设国际一流休闲旅游生态度假区标准,着重抓好终南山国家地质公园、楼观台道文化展区等项目建设。分批次抓好48个峪口保护整治工作,启动石砭峪综合治理示范点等5个示范项目建设。加强主城区与环山路的快速连接,沿环山路两侧建设总长约140公里的非机动车“绿道”,打造城市交通慢行系统,逐步将秦岭北麓打造成国家级黄金旅游观光带。二是全面启动“八水润西安”工程。以建设引汉济渭调节蓄水工程,即昆明池水库为重点,开工建设2平方公里昆明池(实验区)工程,抓好黑河水库二期移民安置、李家河水库主体工程建设,搞好渭河堤防整治、护城河和灞河上游段河道治理等工程。三是全面促进节能减排。探索实行能耗总量增量控制,积极推进节能低碳、循环经济重点工程建设,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化学需氧量等各项节能减排指标完成省上下达的目标任务。四是全面启动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实施文景山、清凉山等公园建设,新增绿地面积445万平方米。
  7.继续实施惠民工程,全面建设幸福西安。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让市民更加充分享受发展成果、体验幸福生活。一是加大民生投入。坚持把新增财力80%以上用于民生领域,深入实施重大民生工程。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民生需求,重点做好缓堵保畅、放心食品、教育均衡发展、关爱老年人生活、丰富群众文体活动等10件惠民实事,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二是推进就业创业。落实鼓励劳动者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着力做好以创业促就业工作。确保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5万人。三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民工、城镇居民等群体参加城镇职工或城镇居民社会保险,做好大病保险试点,加强社区居家养老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创建多元化、覆盖全体居民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四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强化基层单位的社会管理职能,用更加有效的体制机制和措施办法,实现社会管理和服务精细化、人性化、均等化。
  8.加快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积极推动全领域、多层次的改革开放,激发改革、提升内生动力、增强发展活力。一是提升我市非公经济发展水平。落实好国务院新36条,调研出台我市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实施细则,着力破解民间资本“进门难、要求严、程序繁”等问题,推动民间投资快速发展。二是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市级事权下放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区两级政府职能。三是加大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力度,推动科技与文化、产业与金融、军工与地方、院所与企业融合,实施企业技术创新、科技人才创业和技术转移促进工程,力争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占比超过30%。四是加大引资力度,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实际利用内资1260亿元,加大与省内市区、西咸新区和关天经济区内城市间经济、能源、服务业的合作开发,全力办好2013欧亚经济论坛、中法经贸洽谈会、西洽会等各类会议,提升西安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附件:西安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附件西安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
 

指标名称

计算单位

2011

2012

2013年(计划)

绝对值

增长%

绝对值

增长%

绝对值

增长%

一、生产总值

亿元

3862.58

13.8

4369.37

11.8

-

12.5左右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3346.26

30.0

4243.43

26.6

-

25左右

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100)

 

105.6

5.6

102.8

2.8

104以内

4以内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965.98

20.1

2236.06

15.5

-

16以上

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1012.58

17.2

1144.29

13

-

16

六、服务业增加值

亿元

2015.13

13.4

2279.99

12.2

-

12.5左右

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318.55

31.7

396.96

24.6

 

17

八、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20.05

28.0

24.78

23.6

 

25

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25981

16.8

29982

15.4

-

14

十、农民人均纯收入

9788

26.3

11442

16.9

-

15

十一、就业

 

 

 

 

 

 

 

      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11.94

-

12.4

-

11

-

      2.城镇登记失业率

%

3.9

-

3.49

-

4.5以内

-

十二、节能减排

 

 

 

 

 

 

 

      1.单位生产总值综合能耗

%

-

-3.56

-

-3.5

-

-3.5

      2.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

%

-

-4.56

-

-3.8

-

-3.7

      3.二氧化硫排放量

114810

-2.2

-

-

-

-3.1

      4.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124689

-4

-

-

-

-2.3

      5.氨氮排放量

14186

-2

-

-

-

-2.5

      6.氮氧化物排放量

97887

6.8

-

-

-

-5

 
  • 加入收藏
  • 关闭
相关法规  
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13年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衢政发[2013]32 2013/4/25
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济南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济政发[2015]8号 2015/5/6
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13年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绍政发[2013]36 2013/5/14
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16年绍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绍政发[2016]7号 2016/2/14
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津政发[2016]7号 2016/3/31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发改委关于2013年湖州市国民 湖政办发[2013] 2013/3/19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下达2014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浙政发[2014]3号 2014/2/11
湖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发展改革委关于2016年全省国民经济 鄂政发[2016]1号 2016/3/4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湖南省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湘政发[2016]9号 2016/5/11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豫政[2015]23号 2015/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