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法规 最新法规 点击最多  失效法规 资料下载 法规解读 下载绿色版 法规搜索
 法规分类
    Loading...
 热点专题
【企业会计准则】
CPA考试法规汇编(2015)
IPO相关法规
电子商务法规汇编(2014)
二手房买卖
公司法及司法解释汇编(2015)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法规汇编(2015)
借款担保法规专辑(2014)
境外上市相关法规
民间资本法规专辑(2014)
上海自贸区政策汇编(2014)
外汇管理法规(2014)
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
征收拆迁补偿法规专辑(2014)
 
   首页 > 财经相关法律法规 > 外商投资管理 >
法规内容  本文仅供参考,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发文标题: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徽省“十二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规划的通知
发文文号: 皖政[2012]41号
发文部门: 安徽省人民政府
发文时间: 2012-3-27
实施时间: 2012-3-27
法规类型: 外商投资管理
所属行业: 所有行业
所属区域: 安徽
阅读人次: 3620
评论人次: 0
页面功能:
  • 加入收藏
  • 关闭
发文内容: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安徽省“十二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安徽省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三月二十七日
  安徽省“十二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加速崛起、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和实施“十二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规划,对于抓住和用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提高我省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水平,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一五”时期我省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基本情况
  “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上下积极抢抓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重大机遇,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深入推进对外开放,全省利用外资规模持续扩大,质量和水平稳步提高;境外投资快速增长,企业“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对外开放水平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显著提升。
  (一)外商直接投资保持较快发展。
  外商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十一五”时期,我省外商直接投资由2005年的6.9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50.1亿美元,年均增长48.8%,五年累计达到167.8亿美元,是“十五”时期的7.2倍。
  外商投资结构更趋合理。2010年外商直接投资三次产业比例为0.8:73.9:25.3,外商投资由以制造业为主向二、三产业并重转变。重点围绕汽车、家电、钢铁、有色、能源、轻纺等我省优势产业配套。金融、保险、物流、医疗、租赁、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成为外商投资新热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外资取得新突破,2010年新批生物、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项目76个,合同利用外资4.4亿美元。
  外资项目质量明显提高。单个项目平均合同外资额由“十五”末的369万美元提高到“十一五”末的770万美元。其中总投资3亿美元的合肥日本尼普洛医疗器械项目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省引入的最大外资项目。对世界500强企业及跨国公司招商取得明显成效,世界500强境外企业中有51家进驻我省,共设立65家公司。
  招商载体建设成效显著。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成为外商投资的重点区域,2010年实际利用外资规模达到43.6亿美元,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76.2%。开发区和工业园是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十一五”时期,省级以上开发区由33家增长到90家,实际利用外资占全省比重由41%增长到52.8%。
  (二)借用国外贷款取得明显成效。
  借用国外贷款规模居全国前列。“十一五”时期,随着国家对中西部地区支持力度的加大,我省借用国外贷款取得积极成效。累计列入外贷备选规划项目74个,外贷总规模15.6亿美元,其中世行、亚行备选规划项目5个,外贷规模7.5亿美元,外国政府贷款备选规划项目69个,外贷规模8.1亿美元。2010年我省新增国外贷款规模5.6亿美元,同比增长17.6%。实施外贷项目签约84个,累计提款12.8亿美元,其中签约世行、亚行项目10个,使用外贷8.88亿美元,签约外国政府贷款项目74个,使用外贷3.89亿美元。安徽省路网改造、安徽省航道整治、合肥市城市环境改善等一批项目获得国外贷款支持,其中巢湖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争取亚行贷款2.5亿美元,这是迄今我国最大的单个环保类亚行项目。
  项目实施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我省国外贷款项目涉及交通、城市基础设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农林水利、垃圾处理、医疗卫生、职业教育等领域,对弥补项目建设资金不足起到积极作用,有力地加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同时,还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技术装备和管理理念,培养了一批项目管理的人才,实现资金和技术的“双重”引进,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境外投资合作发展势头良好。
  境外投资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时期,全省境外投资由2005年的1827万美元增至2010年的8.1亿美元,年均增长1.1倍,五年累计实际境外投资9.6亿美元,是“十五”时期的28倍。五年来,我省开展境外投资与合作的企业由87家增加到186家,境外投资与合作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05个,安徽品牌在非洲、拉美等地区的影响力显著提升。
  境外投资合作迈上新台阶。境外投资领域由传统的轻纺、建筑等行业升级到境外资源开发合作、技术研发、建设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等高端领域。围绕抢占重要战略资源,推动皖北煤电、地矿集团、铜陵有色、马钢集团等开展一批资源合作开发项目。截至“十一五”末,我省已在老挝、加拿大、澳大利亚、智利、肯尼亚、赞比亚、阿尔及利亚等多个国家勘查开发矿产资源。围绕发挥我省制造业优势,推动奇瑞公司、丰原集团、合力叉车、海螺集团等开展或扩大境外投资,建设一批生产加工基地和境外研发基地。围绕建立国际化营销和服务体系,推动省外经建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建立若干个境外窗口和地区性营销中心。围绕引智借力,推动黄山汽车电器、应流集团等在欧美设立研发中心。境外投资技术含量高、资金密集型的项目明显增多。2010年境外投资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达17个,为历史最好水平。中铁建铜冠投资有限公司收购加拿大科里安特资源公司项目境外投资达6.29亿美元,是迄今为止我省最大的境外并购项目。
  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发展迅猛。“十一五”时期,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由2005年的2.8亿美元跃升到2010年的20.5亿美元,年均增长48.9%,五年累计完成营业额60.2亿美元,是“十五”时期的5.7倍。
  “十一五”时期,尽管我省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不够强,具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通晓国际规则的高级管理人才还比较缺乏。二是外商投资的产业没有形成明显集聚效应,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三是企业间的技术合作交流不足,外资企业对区域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带动作用还不够强。四是区域不平衡现象较为突出,大项目主要集中于合肥及沿江各市。五是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和知名品牌,对相关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有限,企业“走出去”实力和动力不足。
  二、“十二五”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环境分析
  (一)面临的机遇。
  跨国投资出现新趋势新变化。随着国内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转变,内需和国内市场发展尤为迫切,外商投资出现了一些新趋势、新变化,主要表现为:在区域选择上由我国沿海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在产业选择上由以制造业为主转向全产业链发展,在投资方式上由以新建投资为主转向跨国并购与新建投资并重。这些新变化有利于我省创新外资利用方式,引进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全面提升利用外资水平。
  外部宏观环境总体有利。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和资本在更广范围、更大规模和更深层次上调整转移,将创造更多的跨国投资机会,有利于我省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我国政治社会稳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内需市场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较为完备、生产要素成本低廉等优势依然存在,将继续保持对外资较强的吸引力,国际产业可能在更高层次上向我国加速转移。
  国家政策支持更加有力。正在修订的《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2008年修订)》,将调整并增加我省鼓励类外资行业和领域;国家深入推进中部崛起战略,进一步扩大中部地区对外开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步伐加快,我省陆续出台了财税、土地、金融、人才、劳动保障等一系列支持政策,这些对我省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将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我省发展基础更加巩固。经过多年的发展,我省对外开放水平大幅提高,已形成较为完善的对外开放推进机制;汽车、装备制造、钢铁、有色、家电、建材和能源等优势产业竞争力快速提升,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新材料、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发展加快,高效便捷、内外畅通的现代化交通网络逐步形成,具备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参与全球产业竞争的基本条件。
  (二)面临的挑战。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未完全消退。当前,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存在较多的不确定性,新的增长点短期内难以形成,后危机时期在贸易、能源、资源、资金、技术等领域不断加剧的国际竞争和摩擦,给我省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带来风险与挑战。
  各地对国际资本的争夺更趋激烈。从国际上看,俄罗斯、印度、泰国、越南等周边国家竞相推出吸引外资的新举措;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也加大了对国际产业资本的争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区域合作组织的建立,会加速部分外资向周边低成本国家转移。从国内看,东部沿海地区仍将是外商投资的重点区域,在国际资本争夺中处于优势地位;中西部省份为抢占国际资本,也相继出台更为灵活的土地、税收等政策。总体上看,“十二五”时期,我省利用外资面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
  我省利用外资的要素制约依然存在。总体上看,当前我省经济发展整体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较为突出,再加上劳动力等成本不断上升,土地等要素资源日趋紧张,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压力日益增大,将给我省进一步吸引外商投资带来很大压力。
  影响企业境外投资的非经济因素增多。今后一段时期,地缘政治事件发生的频率可能增加,西方国家还会利用气候变化、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等问题向我国施压,企业投资活动面临政局动荡、限制性措施和政府审查等风险,这些对境外投资都将产生不利影响。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和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机遇,以促进产业升级和构建开放创新体系为着力点,坚持利用外资规模和效益、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引进来”与“走出去”的有机结合,继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进一步优化结构,积极稳妥推进企业境外投资,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为促进安徽科学发展、加速崛起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提升安徽对外开放水平,加速皖江城市带开放开发,实现皖北对外开放新突破,增强外资对皖南皖西地区发展的支撑,更加注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努力实现外商投资、借用国外贷款和境外投资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逐步形成“引进来”和“走出去”协调互动的发展格局,推动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到“十二五”末,五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360亿美元以上,力争突破400亿美元。其中:
  外商直接投资五年累计超过350亿美元。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利用外资水平显著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外资取得新突破;外商直接投资形式更趋多元化;世界500强境外企业和领军型跨国公司超过100家。
  借用国外贷款五年达到10亿美元。借用国外贷款规模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资金投向更趋优化,贷款方式和管理模式不断改进,贷款使用效益进一步提高。
  境外投资五年累计35亿美元。境外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领域继续拓宽,方式不断创新,政策更加完善,管理体制更加规范,力争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和知名品牌。
  四、重点任务
  (一)优化外商投资结构。
  顺应国际形势变化,把握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的新机遇,继续扩大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更加注重优化外商投资结构,重点引进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含量高、辐射带动力强以及外向发展潜力大的大项目,不断提高利用外资水平。
  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引导外资投向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外资企业在我省设立研发机构,加强与省内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展关键技术的开发研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注重提升省内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强自主创新与引进创新的结合,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的掌握、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取得突破,推动新兴产业加速发展。
  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优势产业。以产业升级为导向,充分发挥钢铁、汽车、装备制造、家电、化工和有色等产业优势,加强骨干企业与国外行业龙头企业的合资合作,发展进口替代和高附加值产品;鼓励引进集成制造、敏捷制造和精密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提高传统产业技术装备水平。依托优势产业集群,大力实施外资补链工程,重点引进我省产业链中缺失的重要项目和企业,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机遇,引进资源综合利用先进技术和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中缺失的关键技术。
  拓宽服务业利用外资领域。鼓励和引导国际知名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来皖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外资以独资、参股等方式在我省设立融资性担保机构,加强省内金融机构与国外金融机构业务和股权协作。鼓励省内知名物流企业通过合资、合作等方式,吸引外资建设大型物流园区和物流中心,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物流企业集团。鼓励外资参与旅游资源整体开发,提升旅游产品的档次和竞争力。吸引外商投资文化产业,合作发展出版发行、印刷、广告、娱乐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鼓励外资以中外合作等方式进入体育健身休闲产业,举办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及其他教育培训机构,加强与省内相关医院合作,建立中外合营医院等。积极利用外资发展养老服务产业,重点引进在商业化养老领域有专长的外资企业。注重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经验与优秀人才,规范并提高法律、咨询、评估、会计、证券等各类中介机构服务水平。
  引导外资投向现代农业。鼓励引进国外先进的现代化农业种植、养殖等生产技术和产业化深加工技术,支持中外合作开展农产品新品种研究与繁育,加快外资进入农产品加工业、流通业步伐,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扩大我省农产品国际市场份额。鼓励外资投向农村基础设施领域,改善农村道路、水利、饮用水、卫生等生产生活状况。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外资力度。积极引进外资参与公路、铁路、港口、机场、轨道交通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城建道路、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城市公用设施建设的对外开放。通过政府特许经营、租赁、存量折股、增量参股、产权转移、拍卖、使用权出让、经营权转让多种形式,积极吸纳外资推动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着眼于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鼓励外商在综合利用低热值燃料、生物质能、风能等新能源电站及煤洁净燃烧技术、超临界高效率电厂等方面进行投资、技术合作。
  (二)完善外资区域布局。
  依托各地的区位优势、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进一步优化我省利用外资的空间布局。
  加快皖江地区利用外资结构优化升级。充分发挥皖江城市带经济外向度高和资金、人才、区位、配套能力等多方面综合优势,加快外资向汽车、装备制造、节能环保、高技术产业等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提升产业层次;依托合肥、芜湖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加大金融、文化创意、现代物流、旅游、服务外包等领域外资利用力度,在全省率先实现利用外资由“量”到“质”的转变,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实现皖北地区利用外资新突破。充分利用皖北地区现有能源、劳动力、农产品、中药材等资源优势,大力支持皖北地区利用外资,推动外资发展农副产品及中药材深加工、物流、商贸、文化旅游和有一定基础的装备制造业;鼓励外资参与能源和煤化工基地、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中药材基地和商贸物流基地建设;引导外商投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市化进程。
  强化外资对皖南皖西地区发展支撑。依托皖南皖西丰富的旅游资源,广泛吸引外资参与以黄山、九华山、天柱山、太平湖和大别山为核心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体育旅游和红色旅游的发展,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服务接待能力,建设世界级度假胜地和现代会展中心。
  (三)创新外资利用方式。
  拓宽外商直接投资主渠道。坚持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为主,继续鼓励外商以合资、合作和独资方式兴办企业。鼓励现有外资企业以利润再投资、增资等方式扩大利用外资规模,节约土地等生产要素,增加投资强度,实现内涵式发展。抓住外资梯度转移的契机,积极开展以商招商,努力吸引沿海外商投资企业在我省再投资。
  大力推进跨国并购投资。培育市场主体,支持具备条件的各类企业与国外知名企业开展并购业务。加强对外资并购项目规范管理,在符合安审条件的前提下,结合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鼓励外商投资参与国企改组改造、兼并收购,参与金融不良资产的重组与处置。
  吸引国外创业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推动证券公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吸收利用外资和开展合作。重视发挥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机制的作用,争取设立中外合资、合作投资基金。鼓励和引导外商在我省进行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积极尝试中外合资合作证券投资,完善创业投资退出机制和风险投资的补偿机制。搭建企业境外上市推介平台,推进条件成熟的企业境外上市融资,鼓励有条件的大型金融机构和企业境外发债。
  鼓励外商多种形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外商以BOT(建设—经营—转让)、项目融资、经营权转让等方式参与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鼓励向有实力和条件的外资企业出租、出让基础设施资产和开展服务外包业务。
  (四)高效利用国外贷款。
  提高国外贷款使用效益。做好国外贷款项目规划,加强申贷项目的筛选论证,使贷款资金使用与地方发展规划、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相结合,更好地发挥贷款效益。注重引入先进的发展理念、项目管理经验、技术和设备,推动外贷项目管理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扩大国外贷款使用领域。抓住国外贷款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的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继续保持我省外贷份额居全国前列。根据国外贷款利用的重点领域,加大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等领域项目谋划力度,支持职业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发展领域以及扶贫开发、中小企业和农村金融服务等项目。探索利用国外贷款支持开发区配套基础设施以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拓宽国外贷款使用途径。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的项目借用低于国内成本的国际商业贷款;支持有实力、符合条件的企业借用国际商业贷款实施国家鼓励的“走出去”项目,帮助企业解决“走出去”融资难题,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积极争取国际经援项目,拓展我省接受国际无偿援助项目的国别和领域。
  推动国外贷款管理创新。建立外贷项目科学决策机制,简化和规范项目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健全项目监管机制,强化项目执行能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指导项目单位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探索构建项目风险管理的新机制、新方式。探索建立形式多样、灵活安全的贷款转贷机制。
  (五)深入推动“走出去”战略。
  培育一批跨国经营的市场主体。突出企业投资主体地位,鼓励我省企业以新设、并购、参股、股权置换、技术和品牌投资等多种方式开展跨国经营,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跨国经营能力的跨国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鼓励中小企业强化专业化分工与协作,重点支持有优势的中小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专业化、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支持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境外兼并与收购,获取品牌、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营销网络。
  鼓励境外矿产资源合作开发。围绕铁矿、铜矿、煤矿等重要矿产资源,支持省内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境外矿产资源合作开发项目,扩大矿产资源的国际供应渠道,促进矿产资源产品的进口,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
  鼓励优势产业开展境外投资。积极推动省内具有较强实力、知名品牌和市场基础的企业凭借资源、技术、设备、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加快拓展国际合作市场,重点对非洲、中东、拉美、东南亚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开展或扩大境外投资,推进境外加工装配、技术服务,建立生产基地、营销网络、研发中心、售后服务和技术中心,主动介入国际产业链分工,带动我省相关设备、零部件和技术出口,打造安徽境外品牌。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技术获取型投资。围绕引智借力,鼓励企业设立境外研发机构,充分利用境外智力资源,实现境外先进技术和人才“为我所用”,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加强与境外相关高校、研究机构、企业之间开展技术合作研发,在技术领域寻求突破,提高企业对知识、技术、专利等核心价值环节的掌控力。
  进一步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领域。扩大农业国际合作,探索建立国际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基地,提升全省农业产业化、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发挥教育、文化、体育等方面的优势,促进人文交流与合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加快文化内容、文化产品、文化技术装备、文化市场和文化资本“走出去”步伐,大力扶持具有徽风皖韵的文化艺术产品拓展国际市场,增强我省文化的国际合作与竞争能力。
  大力发展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支持和鼓励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境外工程承包,大力促进房建、路桥、水利、建材、化工、冶金、电力等行业企业以合作发展、联合经营、技术支持等形式,积极承揽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影响力大的境外工程项目,鼓励以BOT、BOOT(建设—拥有—经营—转让)、PMC(项目管理承包)等方式承包境外项目,参与援外工程建设,带动成套设备和原材料出口。
  五、保障措施。
  (一)加大政策引导。
  下放外商投资项目审批权限。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一步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适时调整外商投资核准权限,扩大市、县政府和国家级开发区、江北江南产业集中区管委会外商投资企业核准权限。全方位调动利用外资积极性,鼓励各市、县及各级开发区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吸引外资,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修订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结合国家新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中安徽省相关条目。鼓励并引导外资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积极推动外资投向我省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接续、替代产业,适当增加劳动密集型项目条目。把好产业准入门槛,坚决遏制产能过剩行业重复投资,严禁国家明令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和污染严重、高耗能、高排放等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落户。
  制订完善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促进政策。在用好、用足现有各项利用外资扶持政策的基础上,根据新形势、新情况,发挥国家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空间,进一步研究制订符合国际规则、规范的、系统的直接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政策体系。结合我省实际发展需求,积极应对国外优惠贷款政策的调整变化,加强项目前期工作研究,努力争取更多的国外贷款支持。
  (二)加强招商引资。
  推动招商方式多元化。围绕延伸和完善重点产业链,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和“补链”招商,引进关联产业和配套项目,提升产业集聚度。培育专业境外招商小分队,加强与重点跨国企业的交流合作,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重视社会力量招商,支持专业中介组织引进外资,发展专业主体招商、委托代理招商;鼓励自然人、企业和各类组织参与招商引资活动。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提高安徽招商网等网络平台的影响力,积极开展网上招商。
  构建多层次招商合作平台。充分利用“中博会”、“广交会”、“深圳高交会”等国内重大展会的客商资源,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开展项目推介和洽谈。着力提升徽商大会等省内展会的影响力,打造高层次外商投资合作平台。积极借助境内外中介机构、商会协会力量,举办针对境外投资者的推介活动。
  完善利用外资目标考核体系。以产业集聚度、新增建设用地投资强度、闲置土地处置、产出率等指标为重点,完善利用外资目标考核体系,实现考核指标从量化到质化的转变,提高外资利用水平。
  (三)改善投资环境。
  着力提升产业承接配套能力。推进全省开发区扩容升级,完善园区内供水、供电、道路等配套设施,满足各类企业发展需求。加快能源、交通、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港口、岸线资源整合力度,强化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保障能力。大力发展金融、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完善资本、劳动力、信息等要素供给,降低企业发展成本。
  加强外商投资软环境建设。进一步整顿市场经济秩序,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外商投资投诉督查和协调办理机制,依法保护外商合法权益。加大服务外商的中介组织培育力度,定期举办各种投资论坛和招商项目推介等活动。在外商相对集中的区域建设环境舒适、设施完善、便捷高效的国际化商务区,同时为外商的居住、医疗保健、休闲娱乐和子女就学等提供优质服务,吸引更多的外商来皖投资兴业和安家落户。
  营造企业“走出去”的良好外部环境。积极宣传支持企业“走出去”的法规政策,形成支持有条件企业到境外投资的良好氛围。完善现有政策体系,在财政、税收、海关、外汇等方面给予企业“走出去”更多支持,探索建立防范企业境外投资风险的基金、担保公司。主动为企业提供多方位的境外投资资讯、信息服务,进一步改善企业“走出去”的外部环境。
  (四)加快人才开发。
  研究制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加快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为全省对外开放提供智力支持。充分发挥境内外著名高校、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和中介组织的作用,实行政府资助和企业自我培养相结合,强化对跨国经营人才的培训,造就一批通晓国际经济运行规则、熟悉当地法律法规、具有国际市场开拓能力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队伍。建立国际化才智库,积极引进海内外专家型人才。鼓励“走出去”企业聘用所在国的专门人才,逐步推进企业经营管理本土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强化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加强重点骨干职业院校建设,提升技能教学水平,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 加入收藏
  • 关闭
相关法规  
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冀政字[2018]35 2018/8/23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的实施意见 琼府[2017]93号 2017/12/6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 吉政办发[2017] 2017/9/30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 鄂政办发[2023] 2023/7/7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吸引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 黑政规[2018]4号 2018/2/5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州市促进外资高质量发展 穗府办函[2023] 2023/1/5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大吸引和利用外资实施办 深府规[2024]6号 2024/6/1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以制造业为重点扩大利用外 市政办发[2023] 2023/12/27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促进外资增长若干措施 青政[2018]50号 2018/7/4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积极有效利用外资推动经济高质 甘政办发[2018] 2018/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