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法规 最新法规 点击最多  失效法规 资料下载 法规解读 下载绿色版 法规搜索
 法规分类
    Loading...
 热点专题
【企业会计准则】
CPA考试法规汇编(2015)
IPO相关法规
电子商务法规汇编(2014)
二手房买卖
公司法及司法解释汇编(2015)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法规汇编(2015)
借款担保法规专辑(2014)
境外上市相关法规
民间资本法规专辑(2014)
上海自贸区政策汇编(2014)
外汇管理法规(2014)
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
征收拆迁补偿法规专辑(2014)
 
   首页 > 财经相关法律法规 > 财经相关法规-其他 >
法规内容  本文仅供参考,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发文标题: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吉林省农业农村经济科技效益年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发文文号: 吉政办发[2012]12号
发文部门: 吉林省人民政府
发文时间: 2012-2-20
实施时间: 2012-2-20
法规类型: 财经相关法规-其他
所属行业: 农、林、牧、渔业
所属区域: 吉林
阅读人次: 2569
评论人次: 0
页面功能:
  • 加入收藏
  • 关闭
发文内容:

各市 (州)人民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各县 (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厅委办、各直属机构:
  《吉林省农业农村经济科技效益年活动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确保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二○一二年二月二十日
  吉林省农业农村经济科技效益年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在全省开展农业农村经济科技效益年活动(以下简称 “效益年”活动)的部署和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中发[2012]1号)和《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吉发[2012]1号)为指导,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各级各类农业和涉农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社会组织,以科教兴农为己任,以产业需求为目标,以农村畜牧特产加工产品为单元,提高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组织化程度,在全省进一步形成重视科技、依靠科技、应用科技、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的浓厚氛围,不断推动农业科技进步,推动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通过开展科技效益年活动,着力抓好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现代农作物种业、重大技术推广、全程农业机械化、园艺特产标准化、畜禽标准化健康养殖、林业科技富民、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和农业科技体系建设等十大工程,实现攻克一批新课题、转化一批新成果、推广一批新技术、培训一批新农民、提升一批新产业等 “五个一批”的目标任务。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广泛参与。把 “效益年”活动纳入各级政府 “三农”工作的重要日程,科学谋划、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强化扶持、抓好落实。广泛动员和组织全省涉农单位和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广大农业科技人员、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形成建设合力。
  (二)坚持项目带动、重点突破。把谋划和实施重大农业科技工程项目作为 “效益年”活动的主要载体和重要内容,紧紧围绕我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集中谋划和组织实施一批能有效支撑产业发展的科教项目。实现以项目带活动、以活动促发展、以发展增效益。
  (三)坚持资源整合、机制创新。注重加强农科教结合和产学研协作,突出产业发展主线,集聚科研、推广、教育、生产等科技力量,形成优势,开展联合攻关。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有效推动公益性与经营性创新主体分离、科技项目评估立项、科技成果评审应用、科技人员绩效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四)坚持服务发展、效益优先。持续提升农业科技服务产业发展的集成创新能力、支撑保障能力、引领带动能力,突破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
  三、主要目标
  “效益年”活动总的目标是:组织10000名农业科技人员,推广转化100项以上新技术、新成果,覆盖各种农作物1亿亩次,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增效1000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具体达到 “五个一批”目标。
  (一)攻克一批新课题。围绕植物新品种选育和农业技术集成应用、抗旱节水、畜禽及水产健康养殖、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高效检测、农业生物与农业信息等技术进行集中研究和攻关,攻克重大课题20个以上。
  (二)转化一批新成果。支持生产经营者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推进产学研、科教用、育繁推一体化进程,搭建农业技术成果交易平台,拓展生产经营者获取农业科技成果的渠道和途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提高转化率5个百分点。
  (三)推广一批新技术。筛选一批科技含量高、使用效果好、增效潜力大的主推技术和农作物主导品种,在生产经营中广泛推广应用。主导产业优良品种入户率和到位率达到100%,重大技术到位率达到90%以上,促进粮食、畜牧、林业、特产、加工业等主导产业质量效益明显提高,生产成本降低5%左右。
  (四)培训一批新农民。全省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科技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培训内容进一步丰富,培训范围进一步扩展,农民的科技素质和技术技能进一步提升。全年共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20万名以上,培训和指导农业生产明白人350万人次以上。
  (五)提升一批新产业。立足我省农业资源和产业优势,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新技术新成果,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孵化培育新兴产业,努力打造一批科技含量大、市场占有率高、发展前景好的优势特色产业,不断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四、重点任务
  “效益年”活动采取 “活动工程化、工程项目化”的方法进行,依托农业农村重点工作,达到 “工作为活动提供载体,活动为工作注入动力”的目的。主要是启动实施 “十大工程”.
  (一)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程。重点组织全省农业科技人员,在有效承接和消化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成果的基础上,按照补充、拓展、延伸的思路,结合我省农业产业技术支撑的需要,从品种、技术到转化应用等环节,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和研发力量,以产业首席专家为核心,以创新课题组组长和综合试验示范基地主任为成员,全面构建吉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在现有水稻、蔬菜、人参、经济作物、淡水鱼等5个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的基础上,再组建玉米、大豆、马铃薯、牛、猪、家禽等6个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通过加大财政资金支持,集中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的优势力量,开展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集成、试验和示范;收集、分析农产品的产业及其技术发展动态与信息,系统开展产业技术发展规划和产业经济政策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向社会提供信息服务,有效破解农业产业链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支撑现代农业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省农委、省畜牧局牵头,省财政厅、省水利厅及省农科院和吉林农大等农业科研院校按职能和任务分工落实)
  (二)现代农作物种业振兴工程。加大农作物品种研发投入,重点解决种业科研体系建设、种质资源创新、骨干企业引领等问题。加强以农作物育种为重点的重大技术研究,力争用3-5年时间,使玉米、水稻、大豆自有品种在省内种子市场占有份额分别达到50%、90%和60%以上。
  1.启动农作物种业发展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界定公益性研究与商业化育种,在1-2个科研院所开展科研单位与所办种子企业脱钩试点调研,逐步建立基础性研究以科研教学单位为主体、商业化育种以企业为主体的种业科研新体制。
  2.加强农作物种业基础性、公益性研究,落实2-3个科研教学单位学科带头人牵头,组织全省农业科研院校科研骨干,构建稳定的研发团队,着力开展种质资源搜集、保护、鉴定、育种材料的改良和创制,逐步建立起较为系统的种质资源库和数据库;注重开展分子生物技术、品种检测技术等基础性、前沿性和应用技术性研究攻关,逐步获得一批自主创新的育种材料。
  3.逐步打造一批 “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子骨干企业,设立现代种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鼓励2-3个 “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整合现有育种力量和资源,壮大育繁基地,保障良种供应。充分利用公益性研究成果,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育种模式开展品种研发,选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苗头新品种。同时,审定推广一批农作物新品种,坚持农作物品种退出制度。(省农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及省农科院和吉林农大等农业科研院校、农作物种业企业按职能和任务分工落实)
  (三)重大技术推广工程。加大对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和高效节水灌溉的投入力度。通过行政与技术、科研与推广、规模化经营与专业化服务相结合的办法,建设粮油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400个,示范片总面积400万亩以上。其中,着力抓好3个整县、20个整乡高产创建推进试点。大力组织实施农业技术推广奖活动,筛选主导品种45个、主推技术23项,在全省推广。确保测土配方施肥达到全覆盖、生物防治玉米螟达到3500万亩、农田统一灭鼠达到1700万亩、等离子种子处理达到700万亩、地膜覆盖栽培玉米达到1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技术200万亩。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玉米宽窄行休闲种植等农业技术,实现重大技术推广的组织化、规模化、集成化。围绕重大技术推广、粮油高产创建和农民实际需要,广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服务,着力解决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全面建立科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制度,年培训5000人以上,着力培养省农业科技领军人才、科技创新团队和农业技术指导员。依托农村劳动力培训项目,充分利用冬春农闲季节,组织4000名以上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指导服务,直接为种植大户和困难农户服务;培训职业农民15万名以上,科技示范户5万户以上,培训和指导农业生产明白人320万人次以上。继续开展好万名村支书新农村培训工作。(省农委牵头,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农科院和吉林农大等农业科研院校、市县农业行政部门和农技推广、阳光办、农广校等单位按职能和任务分工落实)
  (四)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推进工程。重点启动全程农机化“十百千”活动,即:建立10个秸秆全覆盖保护性耕作全程农机化增产增效千亩示范田,以此引领和带动全省玉米生产,向以全程农机化为主导技术的节本增产、增效、生态、可持续方向发展。建立100个以玉米、水稻机械化收获为核心内容的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增产增效千亩示范样板基地,借助机械化收获技术,实现农民公顷节支增收1500元的示范样板。利用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扶持并培育1000个农机大户或农机合作社,实施主要农作物田间生产全过程标准化作业,建立起覆盖全省的农机标准化生产作业增产增效示范农机大户 (合作组织),并实施“一对一”指导服务。通过全程农机化 “十百千”活动,推动实施全程农机化示范工程200万亩、开展机械深松整地作业1500万亩、保护性耕作扩大到450万亩。组织省、市、县3000名农机专家深入全省粮食主产百乡、千村,为农机大户和困难农机户直接服务,组织农机手培训3万人次以上,有效提升农机手对关键技术、关键设备的了解、掌握与灵活运用的能力。(省农委牵头,省财政厅、省农科院和吉林农大等农业科研院校,市县农业、农机行政部门和农机推广等单位按职能和任务分工落实)
  (五)园艺特产标准化生产示范工程。以建设北方特产大省、开发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以棚膜蔬菜、人参、梅花鹿、林蛙、食用菌为主的园艺特产业科技进步。新建标准化蔬菜棚室5万亩以上,实现百万亩建设目标。建设省级露地蔬菜标准园5个,棚膜蔬菜生产园20个,继续建设和完善26个国家级标准园,重点对生产面积100亩以上的产业园区予以扶持,筛选2-3个以上适合我省冬季蔬菜生产的抗低温、耐弱光新品种,大力推广应用。建设6个标准化人参精深加工产业园区和20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食用菌标准园20个,重点支持500万袋以上集中连片产业园区开展标准化生产。全面开展园艺特产种养大户和园艺特产种养困难户标准化生产培训,培训农户达到10万人次以上。培训内容除标准化栽培技术外,重点培训测土配方施肥、地膜覆盖、膜下滴灌、有机肥改良土壤等重大实用技术在园艺特产业的应用。 (省农委牵头,省财政厅、省林业厅、吉林农大等农业科研院校、市县农业行政部门和农技推广等单位按职能和任务分工落实)
  (六)畜禽标准化健康养殖工程。启动实施现代畜牧业“四年提升计划”,组织实施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从2012年起,每年支持1000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开展标准化改造建设,重点抓好15个原种场和50个扩繁场建设,支持标准化示范场开展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推广农牧结合和生态种养模式,促进畜牧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组织2000名畜牧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指导服务,培训畜禽养殖和防疫专职人员2万名以上,指导规模养殖大户和困难养殖户10万人次以上,加快推广畜牧业生产急需的畜禽品种改良、疫病防治、无公害畜产品生产、粗饲料开发利用和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一系列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指导养殖场户提高饲养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启动畜牧业信息化示范,鼓励畜禽原种场 祖代场)、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畜禽选育、环境监控、饲料投喂、远程诊断等生产过程实现智能化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有效提升畜禽健康养殖水平。(省畜牧业管理局牵头,省财政厅、省农科院和吉林农大等农业科研院校、市县畜牧业行政部门和畜牧技术推广及兽医防疫等单位按职能和任务分工落实)
  (七)林业科技富民工程。通过林业科技支撑,充分发挥林业资源优势,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思路,加强林业资源开发,提升产业层次,加快林业资源大省向林业经济强省迈进。突出抓好木材等森林资源精深加工,着力抓好林业企业技术创新工作,通过加大木材等森林资源精深加工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形成具有吉林特色的实木门、仿古家具、实木复合地板等竞争优势产业,促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广林业剩余物循环利用技术,积极引进、消化再创新林业生物质颗粒燃料集运、热效率利用等关键技术,加快林业生物质能源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林地经济,依托长白山森林资源,加大森林绿色食品、森林中药、森林保健品、林下珍稀经济动(植)物驯养(培育)技术的研究与推广,用科技给林地产业强筋壮骨。重点扶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产业基地100户(个),带动职工、农户3万户。加强林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实行产学研一体化,组建省级林木育种、森林经营、木材加工、森林保护、野生动物驯养加工等创新中心。大力发展企业技术中心,全省创建企业技术中心10个。启动国家级东北森林食品检验中心建设项目,完善林产品检验站建设,赋予新的检验机制和任务。继续开展林业科技特派员活动,选派1000名科技特派员,深入林业生产、生态建设第一线,现场培训、指导,对口帮扶农林大户、创办林业示范基地、建立技术服务实体。培训和指导林农大户和困难林户10万户以上。(省林业厅牵头,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林科院、市州林科院、市县林业行政部门和林业技术推广等单位按职能和任务分工落实)
  (八)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工程。鼓励、扶持农产品加工业企业的效益提升,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实现3500亿元,增长16%;启动建设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120个,完成投资70亿元以上。制定出台培育龙头企业转型升级的具体实施意见,加大扶持力度,大力研发推广应用玉米氨基酸发酵、玉米秸杆生物化工、人参单体组份分离、蛋品精深加工提取、畜禽副产品生物提取等一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促进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产业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力争培育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6个,超10亿元的企业23个,超亿元的企业160个。鼓励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建设稳固的基地,带动农户260万户以上,组织农产品原料标准化生产,保障农产品加工原料数量和质量安全。组织龙头企业人才培育提升活动,大力培训重点龙头企业负责人,力争用两年时间将龙头企业负责人轮训一遍。(省农委牵头,省财政厅、省农科院和吉林农大等农业科研院校、市县农业行政部门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等单位按职能和任务分工落实)
  (九)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重点以蔬、果、菌、畜、水产品等“菜篮子”产品为主,在开展蔬菜、水果、食用菌标准园、畜禽养殖标准示范场(小区)、水产健康养殖场创建的基础上,加快全省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县(区、场、社、企业、基地)建设。制(修)定农产品质量安全地方标准50项。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2个,建设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场)10个,培育标准化示范企业(合作社)10个,“三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0个。集成转化实施10项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全程控制标准。新建60个县级快速检测站和1300个快速检测室,设立60个县级食品安全监督举报中心和622个乡镇监督举报站,实现全省乡镇以上大型农贸市场本地检测、监督举报全覆盖。力争我省生产的蔬菜、水果、食用菌、畜产品、水产品监测平均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省农委牵头,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畜牧业管理局、省农科院和吉林农大等农业科研院校、市县农业行政部门和农技推广等单位按职能和任务分工落实)
  (十)农业科技体系建设工程。健全完善农技服务体系,2012年普遍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机械化、农村经营管理等公共服务机构,加强乡镇或小流域水利、基层林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加强农技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尽快改善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工作条件,按照乡镇服务范围内种养规模和服务绩效安排推广服务工作经费,原则上小乡(镇、办事处)不低于5万元。2012年,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基本实现农业县全覆盖,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覆盖全部乡镇,建设完善业务用房,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和服务设施,为广大农民提供及时、便捷、高效的服务。深入推进农业技术推广管理体制改革,2012年完成公共服务岗位设定工作,全面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按照“服务在乡、管理在县”的原则理顺管理体制。落实工资倾斜和绩效工资政策,对于扎根乡镇农技服务一线的人员,实行与县级事业单位平均工资相衔接的政策,有条件的地方实行上浮一级工资政策。注重创新平台、农业远程教育和农业信息化建设,完善和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农业工程中心、农业科学观测站等创新平台建设;强化农业远程教育的基本条件建设,省、市、县农广校配备和完善卫星接收设施,解决好必要的声像教材制作及电化教学设备;启动建设“吉林省三农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加快推进全省农业办公资源管理(OA)系统、农业视频会议(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和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领域中的应用,全面提升我省“三农”工作应急指挥能力、业务管理能力、公共服务能力和无纸化办公能力。(省农委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农科院和吉林农大等农业科研院校、市县农业行政部门和农技推广、农广校、信息中心等单位按职能和任务分工落实)
  五、工作安排
  (一)时间安排。全省“效益年”活动分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 (2011年12月上旬至2012年2月下旬)准备启动。制定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筹备启动与宣传发动。
  第二阶段 (2012年3月至12月)组织实施。围绕“五个一批”和“十大工程”目标任务,全面推进“效益年”活动深入开展。
  (二)重点活动。
  “效益年”活动期间,省里集中组织开展以下四项重大活动:
  1.召开“效益年”活动新闻发布会。2012年2月下旬,在长春组织召开有中省直新闻单位记者、有关部门负责人及农业科教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全省 “效益年”活动启动新闻发布会,全省“效益年”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2.开展农业科技服务活动。充分利用冬春“农闲”季节和农作物生长关键时期,以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和农业部农业科技促进年东北玉米“双增二百”科技服务为重点,组织省、市(州)农业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和技术推广单位对接联系县(市、区),点对点、面对面地开展技术推广、科技培训、生产指导等科技服务。(具体方案另行下发)
  3.组织万名农业科技人员开展帮扶活动。根据《中共吉林省委关于做好帮扶困难群众、帮扶困难党员、帮扶薄弱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意见》(吉发〔2011]18号)要求,结合 “效益年”活动安排,从省、市(州)、县(市、区)抽调1万名农业科技人员、帮扶1万个困难农户,为其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引进、技术指导、市场营销等服务,通过科技与智力帮扶,引导其走上依靠科技发展生产、摆脱困境、增收致富的新路子。
  4.组织农业科技观摩交流活动。在2012年第三季度,组织各级农业行政部门、农业技术推广单位、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专家和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技术辅导员及农业科技示范户,开展一次新技术、新成果观摩现场和技术交流活动,实行科研与推广工作的无缝对接,有效推进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
  (三)责任分工。
  “效益年”活动采取 “政府组织推动、部门牵头操作、单位分头实施、条块结合推进”的方式进行。以“块”为单位,各级政府是“效益年”活动的组织者和第一责任者,根据本方案要求,结合各地实际,研究制定本地“效益年”活动实施方案,并具体组织实施。各级各类农业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技术推广单位、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是“效益年”活动的主体和具体实施者,根据单位特点,抽调骨干科技人员,落实相关科技项目,全面参与组织开展好科研攻关、技术推广、教育培训、生产指导等各项工作;以“条”为单位,各级农业、水利、林业、畜牧等部门是“效益年”活动的牵头操作部门,根据本方案要求,认真履行好“十大工程”牵头和参与职责,并结合本系统特点,研究提出并组织开展好本系统的“效益年”活动。各级财政、发展改革、科技等综合部门要在“效益年”活动的资金筹措、项目安排、重大科研攻关协调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政府要把开展“效益年”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亲自研究部署,主管领导要靠前指挥,抓好落实。要尽快成立“效益年”活动组织机构,全面负责“效益年”活动的组织领导、综合协调和指导监管。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具体负责“效益年”活动日常管理和联络工作,各相关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抓好各项任务的落实。要把开展“效益年”活动与绩效考评挂钩,实行目标责任管理。
  (二)加大资金投入。
  在稳定现有农业科技项目及其资金投入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公益性农业科研、推广和教育的投入,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科研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稳定的农业科技投入增长机制。大力调整农业科研投入方式,逐步提高稳定性经费投入比重,降低竞争性经费投入比重,财政资金重点支持国家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和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条件建设,确保重大农业科技项目顺利实施。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增加对农业企业科技创新的资金供给,完善农业信贷支持体系。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向农业科技投入,采取无偿补助、财政贴息、投资参股、有偿扶持等多种方式,吸引金融资本、民间资本的投入,推动金融和保险部门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
  (三)加强法制建设。
  1.制定出台我省贯彻实施《科技进步法》相关配套政策。结合我省农业科技特点,明确省市农业科研单位的公益性定位,建立产业导向的立项机制和科学的成果评价体系,建立科研单位和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互利合作机制,加快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2.修订《吉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办法》。重点对公益性推广机构的设置、管理体制、人员上岗条件、运行制度、财政投入、条件建设、多元主体的扶持及相关工作责任主体做出明确规范。
  3.加快农民教育培训立法进程。围绕农民教育培训的主体责任、经费保障、组织管理、培训对象等组织立法调研。
  4.进一步完善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法规和制度。完善侵权责任制度,保护和激励新品种原始创新。建立农业生物遗传资源权属管理制度,健全农业生物遗传资源惠益分享机制,合理调节资源提供者、育种者、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加强对合法权益的保护。
  5.加强农业科技执法体系建设,提升农业知识产权的执法监管能力,强化法制在“效益年”活动中的保障作用。
  (四)广泛宣传发动。
  “效益年”活动是2012年全省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项重大任务,各地和有关部门要重视舆论引导和宣传发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因素参与到活动中来,发挥主体作用。
  1.加大对“效益年”活动的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支持“效益年”活动、各级政府重视“效益年”活动、广大农民积极响应“效益年”活动的良好氛围。
  2.强化农业科技专题宣传。在关键农时季节,结合关键农事活动,开展农业科技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引导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不断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
  3.充分发挥现代信息传媒的作用。全省各级电视、广播、网络、信息平台以及报刊杂志等媒体和机构,要在业务部门的指导下,按照当地政府的统一安排,充分展示各自的优势,为全省“效益年”活动顺利开展发挥重要的宣传、引导作用。

 
  • 加入收藏
  • 关闭
相关法规  
北京市国家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进出口税收管理司关于 京国税函[2003] 2003/6/2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特产税征收办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 1994/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税征收办法 新疆维吾尔自治 1994/7/1
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 国际会计准则第 2003/1/1
南京市地方税务局关于扶持农村经济发展相关地方税收政策 宁地税规字[201 2010/5/10
海南省国家税务局关于落实农业产业化扶持政策情况的复函 琼国税函[2003] 2003/4/30
转发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部、 国办发[2002]65 2002/12/6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互联网+农业” 黑政办发[2015] 2015/9/9
广东省地方税务局转发省农业厅关于重新公布省农业龙头企 粤地税发[2004] 2004/7/15
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资金管理办 苏财规[2015]45 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