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法规 最新法规 点击最多  失效法规 资料下载 法规解读 下载绿色版 法规搜索
 法规分类
    Loading...
 热点专题
【企业会计准则】
CPA考试法规汇编(2015)
IPO相关法规
电子商务法规汇编(2014)
二手房买卖
公司法及司法解释汇编(2015)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法规汇编(2015)
借款担保法规专辑(2014)
境外上市相关法规
民间资本法规专辑(2014)
上海自贸区政策汇编(2014)
外汇管理法规(2014)
西部大开发
振兴东北
征收拆迁补偿法规专辑(2014)
 
   首页 > 政府审计 >
法规内容  本文仅供参考,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发文标题: 北京市审计局关于印发2009至2012年审计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等四个文件的通知
发文文号: 京审办发[2009]110号
发文部门: 北京市审计局
发文时间: 2009-10-22
实施时间: 2009-10-22
法规类型: 政府审计
所属行业: 所有行业
所属区域: 北京
阅读人次: 3205
评论人次: 0
页面功能:
  • 加入收藏
  • 关闭
发文内容:
各区、县审计局,市局各处、室、中心、所:
  《北京市审计局2009至2012年审计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北京市审计局2009至2012年审计信息化发展规划》、《北京市审计局2009至2012年审计法律规范建设规划》和《北京市审计局2009至2012年审计科研工作规划》等四个文件已经市审计局局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九年十月二十二日
  北京市审计局2009至2012年
  审计人才队伍建设规划
  为了适应审计工作发展需要,保障审计事业健康发展,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审计人才队伍,根据《北京市审计局2009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德才兼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审计实践需要为出发点,以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为核心,加强审计人才队伍建设,为审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
  二、总体目标
  立足审计工作实际,统筹抓好审计领导人才、审计专业人才和审计管理人才三支队伍建设,把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提高审计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健全具有审计工作特色、适应审计工作发展需要、保证审计队伍建设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发挥才干、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廉洁自律、文明和谐的审计人才队伍。
  三、主要任务
  (一)坚持把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深入开展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努力构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长效机制。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以思想政治工作带动审计业务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积极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为党和人民、为审计事业不懈奋斗的信念,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巩固和扩大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努力创建学习型机关。根据审计工作重点和形势要求,进一步加强学习制度的落实和规范化管理;以局、处两级中心组学习为龙头,进一步带动和深化党员干部的学习;以专题讲座为主要学习形式,搞好各种适合当前形势、任务的讲座、报告会、主题演讲、知识竞赛、征文等活动。
  (二)加强审计领导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执政水平。
  ——教育和引导处级领导人才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牢固树立科学审计理念,切实提高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局处两级中心组的学习,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中心组每年集体学习研讨的时间累计不少于12天。定期召开处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有计划地组织处级领导干部到党校、行政学院等脱产培训,提高理论修养。
  ——不断调整和改善处级领导班子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完善处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办法,注重年轻干部特别是35岁左右年轻干部的选拔任用。到2012年,35岁左右的处级干部应有一定比例,力争使全局处级领导干部年龄初步形成梯次结构。鼓励处级领导干部积极参加中、高级审计师考试和资格评审,到2012年,处级领导干部具有与审计工作相关的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或职业资格的比例有较大提高。加大处级领导干部轮岗交流力度,处级班子“一把手”原则上任职满5年要进行轮岗交流。
  ——加强处级领导后备人才队伍建设。坚持重在培养、同样使用的原则,建立健全后备干部动态管理机制。研究制定处级领导后备干部管理办法,重点在处级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管理、使用等环节上制定具体措施,狠抓落实,整体推进,为后备干部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抓好科级领导人才队伍建设。注重培养一批年龄结构合理,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较强的宏观意识、一定的领导能力和业务工作水平的科级领导干部队伍。通过定期交流、知识培训、多岗位锻炼提高综合能力。
  (三)加强审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审计工作实战能力。
  ——加强专业领军人才培养。根据专业领军人才标准,建立统一选拔、重点培养、跟踪管理、有效使用的专业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机制,努力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能够在专业审计领域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的较高层次专业化审计人才。采取专题进修、课题研究、学术交流、在重大审计项目中担当重任等方式进行培养。到2012年,在财政、金融、经贸、绩效、资源环保、投资和计算机等审计领域培养15至20名专业领军人才。
  ——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按照一专多能的原则,培养既熟悉审计业务,又了解和掌握法律、工程造价、环境保护、计算机等方面知识、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采取知识培训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式,促进非财经专业审计人才知识结构的调整和更新。有计划地派出审计人才到其他专业领域学习、锻炼。
  ——加强业务骨干人才培养。采取集中培训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式,拓展业务骨干的知识面,促进业务骨干的知识更新。选派业务骨干到审计署、区县审计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学习和工作,在实践中提高业务水平。依托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评制度,引导和鼓励审计业务骨干通过取得审计专业技术资格,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到2012年,高级审计师要达到45人,中级审计师力争达到200人。
  ——加强急需专业人才培养。以办好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班为重点,继续做好计算机审计人才培养,到2012年,取得计算机中级资格的人员应达到120人以上。继续强化外语培训,通过举办英语口语面授培训班,提高审计人才对外交流的语言能力。以投资审计培训班为平台,培养一批熟悉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政府投资政策、较好掌握工程项目审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投资审计专业人才。
  ——加强青年审计人才培养。建立和完善优秀青年审计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使优秀青年审计人才在重大审计项目和重点科研课题中担当重任。试行审计实务导师制,有针对性地提高青年审计人才的专业水平。继续开展青年审计能手竞赛活动,不断提高青年审计人才的业务能力。创建“青年审计论坛”,为优秀青年审计人才的审计理论与科研成果提供交流平台。
  (四)加强审计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立足本职,围绕审计工作发展目标和工作实际,组织审计管理人才学习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有关法律法规、管理科学知识等。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机关内部管理规章制度的培训,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审计工作发展规律。围绕审计中心工作,参与审计实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注重从审计业务骨干中选拔优秀人才从事审计管理工作,建立科学的审计管理岗位与审计业务岗位交流制度,使得审计管理人才在不同岗位得到锻炼。通过录用、招聘、调配以及借调等方式,吸纳掌握现代管理知识的优秀人才,充实审计管理人才队伍。
  (五)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审计人才工作机制。
  ——完善人才的选拔任用机制。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增强人才选拔任用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加大竞争上岗工作力度,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注重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人才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树立让埋头苦干、扎实干事的干部受重用的用人导向。
  ——健全人才轮岗交流机制。注重人才的全面培养,在继续做好人才在各处、室、分局之间合理流动的基础上,不断拓宽人才交流渠道,每年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部分人才到上、下级审计机关、有关单位多岗位锻炼,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开阔视野,丰富经验,增长才干,促进人才全面提高业务能力。
  ——建立、完善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坚持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组织考核与群众评议相结合的原则,把对单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和干部个人考核有机结合起来。研究建立审计干部个人业绩档案数据库和以职位为基础、以职责为中心、以业务能力为标准、以工作实绩为导向的审计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发挥考核工作的积极导向作用。
  ——建立健全规范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根据公务员奖励办法,不断探索完善新形势下审计人才的激励机制,进一步研究表彰奖励具体实施办法,对为审计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要依照规定授予荣誉,给予奖励,加强培养。
  ——积极探索、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建立审计咨询专家库,加强与中央、地方等有关部门及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联系与交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对审计计划编制、审计项目管理、审计质量控制、审计报告起草、审计过程中疑难问题等提供建议和服务。
  ——加强对区县审计机关领导班子建设的协管。加强对区县审计机关领导干部的日常考核和管理,及时对干部的任免、调动、交流和奖惩提出建议,加强对区县审计机关领导干部任职的把关。加大与区县审计机关的干部交流轮岗和培训力度。加强对区县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
  (六)理顺工作关系,合理配置审计资源,不断完善机构设置和职能调整。
  ——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合理界定各单位职责,明确各单位责任,做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切实提高本单位的行政效能、服务水平以及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
  ——合理配置审计资源,优化机构设置。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优化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设置,明确和强化责任。积极探索在本市有关单位或地区设立派出机构的可行性。
  (七)加强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审计干部队伍素质。
  ——开展全员集中培训和特色讲座。通过开展政治理论、国际国内形势教育、法制教育、廉政教育,宏观经济、文学艺术和职业道德方面的专题培训,帮助审计干部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加强岗位专业技能培训。近期重点举办审计案例教学专题培训班、投资审计专题培训班、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班、高级研修班等,增强专业培训的实效性。同时,加强对从事审计工作的非财会、审计专业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每年举办1至2期外语强化培训班,鼓励审计干部参加学历、学位教育和英语BFT考试并取得资格。
  ——做好分层次、分类培训。对新进局的人员要100%进行初任培训。对处级领导干部每年要选派20%左右的人员参加党校、行政学院脱产培训,五年内培训一遍。每年举办不同形式的处级干部培训班,加强对处级干部的业务培训、专题培训。加强对区县审计机关培训工作的指导和支持。
  ——建立与国外审计机构及教育培训机构的合作关系。在继续做好短期出国培训、考察的基础上,每年组织安排20名左右干部参加境外中长期脱产培训,培养熟悉国际审计规则,利用国际审计资源服务于审计事业的人才。
  ——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构建网上培训平台。大力开展网络培训,拓宽继续教育渠道,积极推行干部在线学习,注重运用网络学习、电化教育等现代化手段提高审计人员技能。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确保落实。各单位、各级领导要切实增强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要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统筹安排,确保落实。
  (二)保障经费投入,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应当保障有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同时,要加强经费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全面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保障经费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三)抓好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配套制度。加强人事部门基础工作,注重基本制度和基础资料建设,进一步规范人事工作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不断完善全局人员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人才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人才队伍状况分析,把握人才发展规律。
  (四)加强人事部门自身建设,提高人事干部综合素质。不断加强人事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积极开展人事干部岗位培训和更新知识培训,经常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不断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人事干部业务本领和综合素质。
  北京市审计局2009至2012年
  审计信息化发展规划
  为有效推进市局审计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审计信息技术应用和服务保障能力,促进审计工作跨越式发展,依据《北京市2009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结合审计信息化建设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适应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和审计工作发展的需要为重点,探索创新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方式,加强和完善审计信息化建设,加大审计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力度,着力培养建设信息化人才队伍,全面提升审计信息化整体水平,为审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技术保障。
  二、工作目标
  全面建成京OA,并在市局全面应用,其系统区县版在具备条件的区县审计局全部应用;全市审计机关使用署AO或其它审计软件的审计项目(具备条件的)达到100%,并形成上报审计署的AO应用实例及计算机审计专家经验案例总数至少200篇;全市审计机关具备计算机审计中级资格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要达到220人(其中市局120人,区县审计局100人)以上;完成审计网络设施及信息安全建设;初步建成市局核心业务数据中心;基本形成信息系统运维及标准体系,使全市审计信息化整体水平走在全国同级审计机关的前列。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审计系统建设,促进审计信息技术应用。
  ——全面完成市局审计信息化建设项目。按照市发展改革委批准的审计信息化建设项目初步设计,完成审计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内容,通过竣工验收。
  ——进一步完善已投入应用的京OA。基本建成与已投入应用的京OA相配套的审计绩效管理、审计成果与决策管理、审计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配套系统。
  ——全面推广应用京OA。强化包括区县审计局的审计业务系统的全面应用,促进审计项目管理、审计业务全过程质量控制、审计业务基础规范、审计工作效率提高。推进市局政务管理系统应用,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增强审计信息共享,提升审计工作信息技术应用的整体水平和综合能力。
  ——深入推进计算机辅助审计。着力开展以应用署AO为主、兼用其它审计软件的计算机辅助审计。至2012年,具备计算机审计条件的审计项目全面应用计算机实施审计,并形成200篇以上的计算机审计专家经验或署AO应用实例,其质量要达到全国同级审计机关的先进水平。
  ——继续完善和探索市局联网审计。研发并应用市局社保基金联网审计系统,积极探索研发市财政局财政资金联网审计系统,为实现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创造条件,为推进“预算跟踪”加“联网核查”的审计模式提出信息技术手段。
  (二)完善审计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网络应用。
  ——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性能和审计综合信息平台功能。按照审计署和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改造、建设市局内网和全市审计机关审计专网。
  ——完善审计网络安全建设。保证市局内部、市局与各级审计机关、市局与市政府及市政府各部门的审计内网、审计专网的正常安全运行,为信息交互、资源共享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和保障。
  ——完善市局外网站建设。依据市政府统一要求,办好首都之窗-北京审计网站,使之成为信息公开、与公众沟通、展示全市审计成果的主要渠道。
  (三)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市局审计数据中心建设。
  ——按照审计署整体规划,统筹市局审计数据中心建设方案,并建成重要的核心业务的数据存储、处理和交换等主要功能的市局审计数据中心。
  ——丰富、完善初步建成的各项审计数据库、人力资源数据库。
  (四)建立完善市局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
  ——建立和完善北京审计信息化运维机制及标准体系,实现网络及应用系统的规范化管理。
  ——建立和完善市局审计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障审计网络安全、审计系统安全及审计信息数据安全。
  ——建立和完善以审计业务为主要内容的电子政务信息基础管理制度。按照市政府和市局审计信息公开的有关要求,规范市局审计信息资源的采集、更新、传输、存储的工作流程,为市领导、市政府(各级部门),以及全市审计机关提供审计信息共享,为公众提供审计信息共享服务。
  (五)开展审计信息化培训。
  ——以普及应用京OA为重点,分层次开展培训。2009年,市局审计业务人员均要通过京OA的应用培训。2011年,已部署京OA的区县审计局的一线人员均要通过京OA的应用培训,并具备熟练操作的程度。
  ——以普及应用署AO为重点,开展培训。2012年,市局70%以上、区县审计局50%以上的审计业务人员通过AO培训认证考试。
  ——继续抓好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2012年,通过计算机审计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市局和区县审计局分别达到审计业务人员总人数34%(120人)和20%(100人)以上,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培养和造就计算机审计高级人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一把手”责任。加强信息化建设的组织工作,切实抓好组织、指挥和协调工作。加强单位“一把手”责任制,进一步形成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协调有力的信息化综合管理体制。加强科技为先,建立重大审计信息化建设项目评审机制,依靠信息专家和审计业务骨干,开展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努力把握审计工作和信息化工作的规律,并促进二者的有效结合,保障市局审计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
  (二)建立健全制度,有效推动信息化建设工作。建立完善符合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工作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标准,依法依规推动审计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推动和保证京OA和署AO全面深入的应用和运行。由市局统一组织,并按照部门职能分工,制定出台市局审计信息管理系统、计算机辅助审计、审计电子政务,以及信息化环境下审计管理工作和审计业务的规章制度和标准规范。
  (三)突出工作重点,强力推进审计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与应用。推进京OA的完善和配套建设,要在认真总结市局信息化建设一期项目,特别是总结核心业务系统试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规律,进一步归纳、梳理审计工作尤其是各专业审计领域的业务需求,不断完善已投入使用的京OA,在系统建设的统筹性、兼容性、规范性和成熟性上下功夫。推动京OA和署AO的全面应用,要在组织领导,服务指导,经验交流,以及挖掘计算机中级骨干潜力等方面上抓紧抓实,并通过组织开展全市审计机关优秀AO应用实例、优秀计算机审计专家经验、优秀京OA与署AO结合应用实例,以及京OA推广应用先进单位、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先进单位的“三优二先”评审活动,进一步推进全市审计信息技术的应用向更高层次发展。
  (四)注重服务指导,促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整体发展。注重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服务指导,保障全市审计机关网络互联互通和信息传输的安全可靠。注重审计业务管理系统的应用服务,提升全市审计机关应用审计业务管理系统的整体水平。注重计算机审计专家经验案例和署AO应用实例评选及经验交流活动,推动全市审计机关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的均衡开展。注重全市审计信息化“一盘棋”建设,努力营造和形成审计信息化的氛围,不断促进全市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发展。
  (五)加大培训力度,保证信息技术有效运用。健全计算机人才培训制度,加大市局及区县审计局对全员尤其是审计业务人员、审计组长和业务处(局)主管业务领导的计算机技术及系统应用的培训力度。加大计算机中级骨干培训力度,扩大人员培训数量,特别要增加对区县审计局人员的培训数量,努力在培养审计信息化推广应用的带头人上下功夫,努力提高审计信息化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
  北京市审计局2009至2012年
  审计法律规范建设规划
  为了推进审计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保障我市审计机关依法依规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保障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根据《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法律规范建设规划》和我市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总体要求,全面加强审计法制建设,严格规范审计行为,为审计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二、工作目标
  以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为根本依据,通过制定地方审计法规、完善各项审计管理制度,形成适应我市工作实际,并与其他法律法规相衔接的地方审计法律规范体系。保障我市审计机关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促进审计工作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为市局下一个五年规划中依法规范审计工作、实行审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主要任务
  (一)推动地方审计立法工作,建立完善地方审计法规体系。
  ——推动《北京市审计监督条例》立法工作。2009年,进行立法的前期调研、立项论证工作。2009年12月30日以前,向市政府提交《北京市审计监督条例》立项建议申请及立项报告。2010年,力争将《北京市审计监督条例》纳入北京市立法工作计划。2011年,按照立法计划完成《北京市审计监督条例》的起草工作,协调人大、法制办等相关部门,力争在2011年颁布实施。
  ——推动《北京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管理办法》立法工作。2009年,进行立法的前期调研、立项论证工作。2010年6月30日以前,向市政府提交《北京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管理办法》立项建议申请及立项报告。2011年,完成《北京市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监督管理办法》的起草工作,力争在2011年颁布实施。
  ——推动制定《北京市将经济责任审计范围扩大到局级党政领导干部的意见》工作,确定局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计划管理、工作原则、工作重点、审计实施程序、干部分类管理办法等内容,规范我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2010年启动调研,2011年完成草案征求意见,2012年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会签颁布。
  (二)完善审计系统规范性文件。
  ——配合市局审计信息管理系统运行,制定信息系统与审计业务相衔接的审计管理制度。
  ——根据我市政府审计工作需要,结合审计工作实际,制定《北京市审计项目跟踪审计管理办法》,明确跟踪审计的具体操作规程,协调解决跟踪审计中的困难和问题,有效履行监督职责,发挥建设性作用。2009年完成起草工作,2010年征求意见、修改工作,年底前正式颁布。
  ——根据审计署出台的各项审计规章、准则、指南体系的内容,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北京市具体实施意见。
  ——根据审计管理的法规、文件的颁布执行,定期开展法规清理工作,及时清理、补充、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审计法律规范建设的领导。市局成立审计法律规范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审计法律规范建设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法制处),负责聘请审计系统内外专家,收集整理有关专家咨询意见,协调、沟通市政府法制办、市人大等部门,组织完成我市地方审计法规的立项、论证、草拟、修改等工作。
  (二)做好沟通、协调工作,为审计法律规范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加强与市人大法工委、市政府法制办等工作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推动地方审计立法尽早出台,确保审计法律规范建设顺利进行。充分借助研究机构、院校和有关专家学者的力量,促进审计法律规范建设不断加强和完善。
  (三)加强组织协调,充分发挥审计系统整体合力。根据审计管理制度所涉及的业务领域,组织开展市局相关审计制度的细化、补充完善工作;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动全系统的智慧和力量,使各项管理制度更加规范,更加符合实际,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四)开展审计法治理论研究,提升审计人员法律意识和依法审计能力。坚持从实际出发,围绕审计实践中出现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研究探讨,为审计法律规范建设提供理论支持。通过理论研究和探讨,在广大审计人员中树立学习、研究审计法律知识的意识,提高审计人员法律素质和依法审计能力。
  北京市审计局2009至2012年
  审计科研工作规划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局审计科研工作,提高科研工作水平,更好地推动审计事业的发展,根据《北京市审计局2009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和《审计署2008至2012年审计科研工作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科研兴审”为战略,坚持为审计实践服务的宗旨,紧紧围绕建设“人文、科学、和谐”的北京审计战略目标和审计中心工作,加强审计工作适应性、创新性、服务性和实务性研究,加强创新审计理论、实务应用和技术方法研究,提高审计科研成果的层次和水平,为我局审计工作的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二、工作目标
  以服务审计实践、推动审计工作创新、促进审计事业发展为科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审计实务应用研究为重点,兼顾审计基础理论研究;深入研究审计工作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为审计实践提供有应用价值和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不断增强审计研究的针对性、前瞻性、建设性和有效性,逐步摸索开展审计科研工作的有效途径;到2012年初步形成科学合理、规范有序、保障有力的审计科研工作运行机制;规划期内,力争申报完成3至5项省部级重点科研课题。
  三、主要任务
  (一)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基础理论研究。
  ——科学审计理念研究。重点研究在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通过研究,明确具有北京特色的科学审计理念的科学内涵、基本要求、实现途径,为实现北京审计科学发展,推进北京审计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履行审计职责提供理论依据。2010年完成科学审计理念的基本内涵、本质特征、实现途径以及对政府审计职能影响等内容的研究。
  ——绩效审计职能与作用研究。在总结我市绩效审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国内外绩效审计研究成果,重点研究贯彻落实“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科学理念的公共资金绩效审计的职能和作用方式,推动绩效审计在促进完善行政问责制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方面发挥作用。2009至2012年重点开展市级部门预算执行、部分专项资金绩效审计项目目标确定、评价指标选用研究,为初步形成绩效审计方法体系提供支持。
  ——审计文化研究。着重研究审计文化的主要内容、基本特征、表现形式等基本要素及其内涵,关注审计思想修养、行为规范和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等。2010年完成当代审计文化基本要素、主体性特征及功能研究。
  (二)加强审计应用与实务研究。
  ——审计业务管理问题研究。围绕审计业务管理职责,重点研究探索计划、实施、审理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业务管理体系;研究审计方案、审计证据收集与工作底稿记录、审计报告编制与审理等审计业务各个环节和层面的工作质量特征,明确界定审计程序环节或层面的职责;深入开展审计成本管理、审计项目后评估研究。2009至2011年,在逐年对市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项目成本进行归集的基础上,开展审计项目工作量测算参照标准研究。
  ——审计项目规范问题研究。围绕提高审计工作规范化水平,重点研究审计项目业务流程及各类审计文书规范,探索全过程跟踪审计业务流程规范。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行业审计实务操作指南。到2012年,研究修订经济责任审计操作指南,为实现经济责任审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奠定基础。
  ——信息化条件下审计管理研究。围绕审计工作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重点研究计算机审计实施和管理,根据审计项目执行环节的特点,关注信息化条件下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审计审理等工作环节的质量控制方式。
  ——审计实务问题研究。立足新形势下审计工作需要,重点研究审计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注重开展深化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公共突发事件审计应急机制、程序,审计结果公告制度以及中介机构参加审计项目质量管理考核等研究。2009至2010年,开展深化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内容、组织方式、成果利用以及技术方法研究。
  ——内部审计研究。重点关注内部审计转型与发展中的问题,研究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的业务指导和成果利用。
  (三)加强先进审计技术与方法研究。
  ——审计技术方法研究。根据不同审计业务类型的特点,研究适合不同审计业务需要的科学实用的技术方法。大力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探索审计抽样、内控测评、重要性水平确定及风险评估等审计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每年有选择地开展不同审计方式方法下审计程序和操作指南的研究。
  ——计算机审计、联网审计技术方法研究。根据审计对象计算机运用的不同特点,重点研究适合不同审计业务类型的计算机审计技术方法,开发适合不同特点的联网审计技术方法。继续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研究,实现计算机辅助审计的深度应用。
  ——审计操作技巧研究。重点关注现场审计查账技巧、询问技巧、取证技巧、沟通和协调技巧,每年通过征集评审审计案例、专家经验、应用实例等形式加以归纳总结。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审计科研工作的领导。
  加强对科研工作的领导是做好审计科研工作的关键和根本保证。要树立审计科研工作是审计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意识,将科研工作纳入审计整体工作内容和重要议事日程,嵌入审计业务工作之中,切实采取措施,不断增强统筹领导科研工作的能力,加强组织协调,充实科研力量,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确保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建立健全审计科研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分级管理、职责明确、运转协调、信息畅通的科研管理机制,加强重点科研课题的立项申报、论证审定、招标委托、检查指导、结项评审等工作,实施全过程规范管理,促使课题研究上水平、出精品。
  摸索建立科研工作目标责任制度、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健全重点课题研究成果的验收评审、奖励考核、转化应用等制度,从制度层面推动科研工作。
  按照实际需要以年度为单位制定年度计划,细化课题类型,重点研究课题可以实施跨年度研究和滚动开发。课题经费列入审计机关年度项目预算,或者争取国家立项和社会支持。
  (三)打造高素质审计科研人才队伍。
  将打造高素质的科研人才队伍作为科研工作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坚持科研事业发展与个人发展相互促进的理念,尊重、培养、使用人才,为科研工作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科研队伍,尝试实行科研岗位与业务岗位人员相互交流轮岗机制,积极探索以科研项目为依托,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以凝聚科研队伍为目标的组织模式,实行在实践中提高干部实战能力的培训方法,强化科研理论、研究方法和写作技能等培训,着重培养一批“分析研究的高手”、科研专门管理和学科带头人、课题负责人;摸索建立科研人才选拔任用、岗位交流和考核激励制度,把科研工作作为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四)进一步改进课题研究组织方式。
  坚持理论研究与审计实践相结合,试行“项目审计课题化”,课题研究与项目审计合二为一。坚持群众性科研活动与专业研究相结合,在群众性科研活动基础上,集中力量、抓住重点,开展专业和专题研究,培育亮点和精品;重视并充分发挥区县审计机关在审计应用与实务研究中的作用,调动区县审计机关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坚持市区县审计局审计业务人员、科研部门研究人员和社会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专家学者“三支力量”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审计学会在组织科研活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五)继续做好审计科研成果的推广应用。
  要为科研成果搭建便利实践的平台,建立有利于成果转化的机制,凡是条件成熟的科研成果,要拿到审计一线进行试点应用,以检验其适用性、指导性和应用价值,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逐步推广应用。
  要充分利用信息简报、专栏网站等媒介扩大科研成果宣传,组织学术论坛讲坛、专题研讨调研、学习培训考察、对外交流合作等活动,交流推广先进经验和科研成果。
  (六)加强与相关团体和社团管理部门的联系与合作。
  审计学会要加强与中国审计学会和兄弟省市审计学会的联系,学习和交流开展审计研究的经验和体会;要主动与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沟通,接受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的指导,并借助其活动平台开展研究活动;要与本市其他财经类学会保持联系,通过联合举办学习研讨活动等方式扩大审计学会的影响,更好地宣传审计工作。
 
  • 加入收藏
  • 关闭
相关法规  
安徽省审计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审计厅机关审计外勤经费管 皖审办[2009]7号 2009/1/1
北京市审计条例 北京市人大常委 2012/10/1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审计厅等部门关于退耕还林还 川办发[2001]75 2001/8/17
浙江省审计厅关于印发《浙江省高校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 浙审文[2012]5号 2012/2/15
关于中央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审计情 审计署公告2009 2009/5/18
关于同意香港崔志仁会计师事务所来内地临时执行审计业务 财会函[2010]38 2010/11/1
关于同意香港魏颖楠会计师事务所来内地临时执行审计业务 财会函[2010]5号 2010/2/22
审计署移送的至2011年底办结的30起案件和事项情况 审计署审计结果 2012/1/9
关于883个水污染防治项目审计结果 审计署审计结果 2016/6/29
关于同意香港马炎璋会计师事务所来内地临时执行审计业务 财会函[2010]6号 2010/2/22